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有所作为的意思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6 10:04
tags:人教版, 三年级, 数学教案

重振旗鼓的意思-

2020年11月26日发(作者:辛明)

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 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
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
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
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 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
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 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
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 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
用到 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
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 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 册教材的
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
生获得探 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
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 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 的认识外,还安
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 生
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
意 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
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
简单的数据 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 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 除法计算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


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 br>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 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 会探索的乐趣和
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 除法估
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 ),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
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
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
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 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 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
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 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 br>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
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四、教学进度表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 2、9—2、13 位置与方向 3
2 2、16—2、20 位置与方向 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3+1
4 3、2—3、6 笔算除法 4
5 3、9—3、13 笔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复习 2+2
7 3、23—3、27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2+2
8 3、30—4、3 整理和复习、年、月、日 2+2
9 4、6—4、10 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复习考试 3
11 4、20—4、24 笔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复习、面积 2+2
13 5、4—5、8 面积 4
14 5、11—5、15 面积、整理和复习 2+2
15 5、18—5、22 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6 5、25—5、29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1+3
17 6、1—6、5 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2+2
18 6、8—6、12 总复习 4
19 6、15—6、19 期末复习 4
20 6、22-6、26 期末复习 4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 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
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 < br>1、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
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三)、课时安排:6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
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
这些词语 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 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 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
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 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
什么?(指南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 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
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 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
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 古代四大发
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 一头总是指向
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 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
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 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 “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
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 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
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运用生活经
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
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今天
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 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
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 是当我们到了站台
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 的
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动物园?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
划 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 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
地计划一下,你 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
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 玩什么景点,
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 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让全班
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 ,好吗?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
所在的位置。
教学反思:以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 ,
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这些方位实际所在的位置,通过互动游戏在学生


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 br>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这样不 仅调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找现
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 到方向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
新鲜感,并运用五岳的知识,对学 生渗透常识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指方向练习,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13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 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
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 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
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 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
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 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 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
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 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 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
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 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
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 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 大的题目,比
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
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新教材的例题相对于老教材来说有些减少,因此教学中有一定
难度,为此在教学 时,我将本单元知识又进行细化,从学生实际入手,适当增加例题,使学
生在学习时能降低难度,通过教 学我发现这样做效果挺好。

三、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 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
上的意义 。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理解平均数的
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4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
计表中的 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 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
一些不 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
米的空白统计图。 )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 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
了。这样横 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 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 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 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
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 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
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 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 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
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


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 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
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你对自己、同学
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你有什么办法让 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 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
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 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
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 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 ,你们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 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
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 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
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 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
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 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 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
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 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学反思:
“平均数”与“平均 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
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 象数量,这里又一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总是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
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估计、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及时内化
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结合实际问题引 导学生展开交流、
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
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 的意
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
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 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课时安排:5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学难点: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 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
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 是表示时间较长的
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 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
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
观 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 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
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
面一段话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 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
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 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
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 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
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 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
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 ,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
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


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 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
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 ,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
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 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
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
近的时间单位 ,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
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因 此在教学时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让学生充
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
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计算过程是否简便,有助于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 乘积不满
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8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
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 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
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作业:第61页 第5、6题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
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横冲直撞的反义词-


胡萝卜的英文单词-


年谊世好-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queen是什么意思-


范围的意思-


有些人我永远不必等-


新炊间黄粱-



本文更新与2020-11-26 10: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4331.html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