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关于母亲的散文数学基本要求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6 11:10
tags:数学, 销售/营销, 经管营销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2020年11月26日发(作者:云秀梅)
数学基本要求答案


【篇一:最新标准答案《小学数学教学法》期末考核作
业】

数学教学法》

学生姓名: 李苑陈 学号: 190203001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数学的严谨性:

是指数学中每一个定理、定律都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得以成立。

2.数学的形式化:

所谓“数学形式”,就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包括数学的符号语言、图
象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达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
即具有相对固定样式的数 学概念、法则、结论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是指为达到数学课程目 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
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一定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 应证。
4.数:

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 属
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代表数的一系列
符号,包括数字、运算符号 等统称为记数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数
通常出现在在标记(如公路、电话和门牌号码)、序列的指标(序
列号)和代码(isbn)上。在数学里,数的定义延伸至包含如分数、
负数、无理数、超越数 及复数等抽象化的概念。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要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教师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要具有人本意识。新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
程,其基本出 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小
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不仅 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
领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小学
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人本意识,不是把学生当作我 们教学的对象,而
是当成与自己平等的数学学习的伙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尊 重学
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
性。

(2)、要具有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必要的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小
学数学教师学 科素养的基础。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应该懂得
其来龙去脉, 不能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
该掌握必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在 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

(3)、要具有语言艺术。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符
号、数学图 形、数学文字都是数学的语言。有学者认为,数学语言
是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 这就说明数学语言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精
准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严谨的 运用数学语言。 不仅如此,
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地使用数学 语言的习惯。
除此以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
量。

(4)、要具有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
教学水平的高 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创造能力。
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只会拿着 教材照本宣科,那这个教师就没有创造

性,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5)、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数学的教与学组成一个系统。如果这
个系统是有序 的,其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其教学效率就低。教师
的管理水平就体现在对教与 学这个系统的调控,使之始终保持有序。
要提高这种管理水平,教师就要加强教 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控
制论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2.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1)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深化课堂 学习。由于课外活动
不受大纲教材所限,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适当拓展所学。如
数学讲座 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的知识,还可以介绍一些新的
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 解。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外数学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活动中
学生是主 要组织者,需要积极动脑、动手,因此对学生智力发展、
能力培养十分有利。

(3 )培养学习兴趣。数学家攻克数学难题的顽强精神,数学在实践
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所蕴含的奇异美、深 刻美、简洁美等等,都会
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趣味竞赛,
数 学游戏,数学园地等等,都会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3.从优化的角度设计课堂结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选择 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师
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佳组合,力求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
学法得到最佳组合。

(2)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其目标
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课堂教学结构应全面体现课堂教学目标。
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目标向认 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全面性过渡。让
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让我学”到“我要学”转化。通过 为学生
设计“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3)变信息的单向交流 为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教对学的促进功能,
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引 导点
拨的作用。

4.教师应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创
造性的应用。

(2)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要去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比如,利用报刊、广播 电视、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开发课件、搜索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利用电化教育设备, 录制声
像材料以辅助教学等。

(3)教师要把目光由校内转向校外,充分利用大自 然、社区、少年
宫、博物馆等场所,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

5.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班级仍然保留。

(2)小组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活动而组建,期限一般为几周或
一个学期。

(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主要根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划分,一般
以2---6人为一组。(4)小组 成员在学习成绩或活动能力上并不“同
质”,一般是把程度不同的几个人安排在一组,便于互相交流,互 相
促进,扩大教育能量。

(5)小组活动结束时,都要进行讨论、总结,并向教师汇报。

(6)由教师设计并组织小 组学习,并经常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和督
促,随时解决小组中遇到的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1992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比的
主要变化。

(1)数的认识方面的变化。对于整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
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
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
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 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大纲》
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 根据数级读、
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
负数和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
有的内容。

(2)计算的内 容与要求上的变化。整数计算的要求:对于加减法,
《大纲》要求,“笔算加减法以

三、四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标准》要求,“能计算三
位数的加减法”。对于乘除法,《大 纲》要求,“笔算乘除法以乘数、
除数是两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标准》要求,“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
法。” 在分数计算、四则混合计算、估算方面,《标准》的要求也有
所变化。

(3)珠算与计算器。《大纲》要求,“认识算盘,掌握拔珠方法,
会珠算加、

减法 ”。《标准》没有对珠算提出要求,对计算器的使用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 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怎样理解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
贯彻的?

(1)数 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
为主的阶段。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 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同时把形象
的知识抽 象化。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采用多种直观手段;

②充分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

③注意及时抽象,并再回到具体中去。

3. 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可 测性。教学目标要覆盖面
广,既有知识方面的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同时要重视
过程 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在知识、技能、能力的表达要求上,尽
量采使用获得性或行为性动词。

(2)教学内容合理恰当。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
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 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
它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 当
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定的
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灵活实用,具有启发性。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内容,选
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 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
有启发性,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课 堂
教学中的多向交流,让学生自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同时照顾学生
之间的个别差异。

(4)教学组织具有条理性、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教师应
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 事先周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等。语言既要科学准确,又要使学生准 确理
解,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 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
发展。教学效果好的重要标志就是没一个学生是否都有收获,都在
原有的 水平上有所提高。

四、实例分析(共20分)

1.记得那是一节顺 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
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 学生在小组
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
一位学生在小组里 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
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 即1/4遗憾。因为面
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
提问, 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
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

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
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 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
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
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
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请从新课程的角度分析这一案例。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
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作为新课程倡导 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
力 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
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 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
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 习前,自己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
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 吗?(2)如
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
出现哪些情况? 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
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 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
合作学习、哪 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 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
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 br>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 ,这样的道理已
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
开展小组合作 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
内得到表现。

【篇二:《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


共 30 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
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 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
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
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所
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 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 )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 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
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 主要指:数学(抽
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
参与教学活 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
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 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
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 础;(独
立思考、学会思考)是

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
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
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 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
结 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
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 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
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
评 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有关的
(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
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
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
理一般包括( c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
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
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 、百分数的意义;了解(c)的意
义。

a、分数 b、小数c、负数d、万以上的 数7、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
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d)、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8、(b)的
含义是从具体实 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
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c、掌握d、经历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
动时,教材可以展现(c)的过程。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
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
检验——推理论证”

10、(d)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
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 与呈现。

a、文本资源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三、
简答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 原
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
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 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
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 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
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
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
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
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
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 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 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
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 与间接经
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
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
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 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
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
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案例解析(第1题2分,第2题6分,共8分)

2、李明和王佳在一起玩算“24点”的游戏,他们一共算对9次。(1)
两位同学算对的次 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可以采用什么策略并表
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表示次数3分, 共4分)

答案要点:可以采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有序、不重复、不遗
漏地表 示出两人可能算对的次数。(策略1分,列出完整的可能次
数3分)

(2)请你解释为什么王佳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2分)
答案要点:只有当算对次数是偶数 的时候,两个人算对的次数可能
都是奇数,可能都是偶数,这时王佳才可能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由于9是奇数,它是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因此,王佳不可能
恰好比李明多算对2次。(只能用 表内数字说明得1分,会用奇、
偶性明确说明得2分) 五、案例设计(第1、2题各6分,第3题
10分,共22分)

sticker是什么意思-


赶快造句-


诚恳的近义词是什么-


什么的小虾-


哀悼的意思-


信息技术定义-


scarf怎么读-


ch3c-



本文更新与2020-11-26 11: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4435.html

数学基本要求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