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交通管理条例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6 21:58
tags:六年级数学, 数学, 小学教育

俗语的意思-

2020年11月26日发(作者:石毓澍)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
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 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
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
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 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
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 、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
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 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 例,使
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
的 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 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 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
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 解决,感受数学的
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 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
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 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和实
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
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
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
网,从而 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
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
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 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
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
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 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
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 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
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 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学时间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
第一单元 负数
单元内容:教材P2-9,教参P16-28
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
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 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 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
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 生活
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
一步 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
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 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
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 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
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例1)、存折(例2)中蕴
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
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 上,例3让学生
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 br>4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本单元教
材在编排上 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 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
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如,例1通过冬 天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气温对
比,室内、室外的气温分别是零上16℃和零下16℃,来引入负数。因为气 温是学生每
天都能接触到的信息,从气温引入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再如,例2
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取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另
外,在练习中还 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他
地区的时间,等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 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
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 ,帮助学生进一步感
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 在
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
0和 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
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单元教学时间:大约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教参P19-22
学情分析:
负数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
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
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
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 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
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 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
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
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
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
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陈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4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
呢,特 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
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 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 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
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
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 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
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 br>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
刻度线以 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
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
气温比0度低, 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
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
的时候 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
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 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
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
书-4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
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 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 线,
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 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3、听一段中
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 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 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
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 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
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 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
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 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
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 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比海平 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 的
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 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
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 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 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
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 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
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 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
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 )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
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 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
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 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
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 、+8844.43等这样的
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板
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
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 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
存入了1200元 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 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
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 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 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
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 用正数和负数
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科书P5-7例3和例4,教参P22-27
学情分析: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
4
3
7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
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 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
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 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
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
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 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 ,从左到右的顺序就
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
绝对值大 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 g)。超过
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负数练习课,补充整理。
练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
内化。
2、在完成了作业本习题后的重点题讲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练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对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 教具
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梳理成表。

整数
负整数 自然数
正小数 负小数
0

正数
数 0
负数
正整数





二、讲解学生困惑和疑难问题
选择:1、一月份哈尔滨温度达到()度左右。A-22 B22 C10
2、一月份南昌温度达到()度左右。 A35 B-20 C4
判断:1、不带正号的数都是负数。 ( )
2、整数都是正数。 ( )
3、因为7大于6所以-7大于-6。 ( )
4、最小的负数是 -1。 ( )
三、作业超市(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或者小组讨论)
1、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 ,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 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
-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 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填一填
(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0米,记作( )米。如
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正分数 负分数
小数 分数
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

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
(2) +8.7读作( ),“-”读作
( )。
(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
度为-102米,表示( )。
(4)如果把平均成绩80分做原点,( )记为0分,90分表示( )分,
-18分表示( )分。
3、比一比。
-7()-5 1.5() 0()-2.4 -3.1()—3.1
4、判一判。
在8.2、-4、0、6、-27中,正数有3个。( )
5、选一选。
(1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
-30米,这时明明 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
60 D、0
(2)数轴上,-2在-1的( )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
(3)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4)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 准的质量是150克,
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A、155 B、150 C、
145 D、160

四、拓展练习:
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
五、引导学生全课总结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教科书P10-28,
教参P29-52
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 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
认识“进一法”取近似 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推导。
教学难点: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课时安排:
1、圆柱的认识 6课时
2、圆锥的认识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教参P32-35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
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 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 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按形状将他
们分一分类吗?
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
3、剩下的这些形体我们将 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
书课题)。突出两个圆柱图。
4、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2个圆柱,再看一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3个圆柱,它们都
是直直的(点击,抽象 出圆柱的平面图形),而且上下一样粗,象这样的圆柱就叫直圆
柱,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都是直圆柱。
5、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二、教学圆柱的特征:
1、观察这些圆柱,想一想,点击出示研究问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生1:圆柱有2个圆。你来指一指。
师:除了上下两个圆面之外,圆柱还有其他的面吗? 你来指一指。请摸一摸圆柱上下两
个面,再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面,周围的这个面是弯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柱平面图
师:圆柱上下2个平面叫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2个什么形?(板)
圆柱周围的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板)。
请同学们看平面图,圆柱 的2个底面是圆形,根据美术上的透视原理应画成椭圆,其中
看不见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圆柱,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它的2个底面怎样? )圆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没有方
法验证呢?请同学们看桌上的3个圆柱,其中1号圆柱两个底面都 可以揭下来,2号圆
柱只有1个底面可以揭下来,3号圆柱的底面不可以揭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验 证
一下你们的想法,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师:你是用几号圆柱验证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1:用尺子量一量圆柱底面的直径,看是不是一样大。
师: 你的方法能验证别的圆 柱吗?你真了不起,一个方法就能解决3个圆柱的验证。
你是用几号圆柱检验证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2:揭下2个底面,重合起来比,发现它们完全相同。演示。
生3:揭下1个底面,贴到另一面,它们也完全相同。演示。
生4:先沿一个底面画圆,再把圆柱倒过来,和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它们也完全相同。
演示。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验证出2个底面完全相同(板)。
2、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相同点,那么点击出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它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师:圆柱的粗细由什么决定?底面越大圆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圆柱就越细。
师:圆柱的高矮由 什么决定?圆柱的高是从哪儿到哪儿?从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
吗?高要怎样?和什么垂直呢? 师:和两个底面垂直的线段长度是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的高。( 在黑板的图上标明高)师:如果老师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你能找出一
条高吗?(师生演示)老师斜看 划一下,这个是圆柱的高吗?
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的长度怎样?
你能给2号圆柱画一条高吗?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那么

圆柱的认识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书P13-14页 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
习题。教参P35-38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 和表
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学生每人用硬纸制作一个圆柱体模型。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指同学说出它有什么
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 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 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妨组词-


三月英文简写-


端的拼音-


山水田园诗人-


我和谁都不争-


穿梭的意思-


汉武帝的功与过-


阿拉加斯加-



本文更新与2020-11-26 21: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5183.html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