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远华走私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7 04:34
tags:人教版, 一年级, 数学

孨-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屠绅)
实用文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简析


教材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和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 br>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口 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
解数位的 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
表达和交流,形 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
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 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
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 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
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 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
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 ,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
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 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
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 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 索数学问题的
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 整
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本册教 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实践“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
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教 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以内的数,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
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方法。
.
实用文档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
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如下:

20以内的退位
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
法口算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
数 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
达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数感。
教材编写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 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
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 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活泼,主动而
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性。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四能”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想的数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
单元结束
平均错误率
10%以内
速度
绝大多数达到每
分钟做8题
绝大多数达到每
分钟做3题
平均错误率
7%以内
期末
速度
绝大多数达到每
分钟做10题
绝大多数达到每
分钟做4题
12%以内 10%以内
实用文档
教学措施
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 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强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 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
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注重选取富有儿童情 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乐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教学中注重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
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教学中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
习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在教学中丰富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 的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性。
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口算的训练。
5.教 学中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
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
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供丰富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发现数
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与 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
题的能力。
6.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加 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设计丰富的教学活
动,在课堂上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尽力 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
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认识图(二)—— 4课时。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4课时。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5课时。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7课时。
第七单元 找规律—— 4课时。
第八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单元评价—— 4课时
综合练习及评价—— 4课时
学期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 3课时
合计:计划61课时+单元评价4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4课时+节假3课时= 72课时


.
实用文档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
月份 周次
二 一
日 期
2.25┅2.28
教学内容(课时)
二、十几减9 (2)
十几减8、7、6 (2)
3.4┅3.7
十几减8、7、6 (1)
十几减5、4、3、2 (3)
3.12┅3.14
解决问题 (3)
整理和复习 (1)
3.18┅3.21
整理和复习 (2)
一、认识图形 (2)
3.25┅3.28
认识图形 (2) 单元评价 (1)
三、分类与整理 (1)
4.1┅4.4
分类与整理 (2) 清明预留 (1)
四、数数、数的组成 (1)
4.8┅4.1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
4.15┅4.18
数的比较大小 (1) 解决问题 (1)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
4.22┅4.25
4.29┅5.2
5.7┅5.10
摆一摆,想一想 (1)单元评价(1)
五、认识人民币 (2)
认识人民币 (3) 五一预留 (1)
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5.13┅5.16
5.20┅5.23
5.27┅6.30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整理和复习 (2)
6.3┅6.6
6.10┅6.13
6.17┅6.20
6.24┅6.28
整理和复习 (1)
单元评价 (2) 端午预留 (1)
七、找规律 (4)
八、总复习 (4)
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4)


完成情况备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




实用文档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本单元教学直观认 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你感知五
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 能识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中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
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 步感受图形的变换。本单元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
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全单元的内 容分三部分: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
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 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
形,从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 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
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
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主要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体会图形的产生与交换。
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 摆一摆、剪
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
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练习一第1—3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材主题图 中的3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方式画出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
教材解读
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 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
形的认识。随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 类,并抽象出一
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
实用文档
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教材在这里增加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作了铺垫。而且,在这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就
可以介绍七巧板了, 进而丰富了图形拼组的内容。
第1题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简笔画中,用不同颜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 图形,
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题让学生直接辨别平面图形,并把图 形的序号写在第二行相应的图形后的括
号里。这里需要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辨认:一是对第一行变式图形 的辨认;二是
对第二行基本图形的辨认。由于第一行图形土要是变式图形,更能考查学生对图
形 本质的理解,因此辨认难度会大些,尤其是对图形③、④、⑤的辨认。
第3题让学生对组成美丽蜻蜓图 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既巩固了学
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了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1、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2、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 用。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让学生经历画、分、找、
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
适量积木,纸片。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会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动态修改




( ) ( ) ( ) ( )

2、创设情境
搭一搭——谈话: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请每组同学一起搭一搭,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画——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个人操作后交流:你画的图形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2、分——出示例题(配套光盘中表格图)谈话:你能把刚才画的这些图形分类,
.
实用文档
看看放在哪个表格中吗?
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名称。
3、找——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4、拼——每人准备一张纸,用积木画出你喜欢的图形
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图案,再让学生画一画,巡视后,选择几幅画展示。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练习一第1题
2、练习一第2题
3、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复习当天的内容。
3、准备十个完全一样三角形纸、4个完全一样正方形、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例2,练习一第4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平面图形的拼组 新授课 第二课时
例2是 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
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
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 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
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 br>教材解读 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想象力。
第4题包含两小题,并且都让学生将正方形纸剪开,这一点与例2正好相反。两
题的层次有所不同:第 (1)题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进行一些数学发现;
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剪、贴、涂 ,有分解图形又有拼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组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
之间的关系。
.
实用文档
2、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 图形的
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各个图形卡片
运用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一认,说一说。
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2、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长方形的拼组
想一想:用2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拼一拼:说一说:
2、正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小结,展示。
3、平行四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小结,展示。
4、三角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
想一想: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展示。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一第4题第一小题: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平面图形的拼组
.
动态修改

板书课
题。
实用文档
长方形的拼组 正方形的拼组 平行四边形的拼组 三角形的拼组
(粘贴学生的拼组图形)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七巧板 新授课 第三课时
教材在例3中正式 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
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 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
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操作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
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
教材解读
生逐步获 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
目的地拼组,解决问题的上体方法 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
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 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做一做”让学生 用一套七巧板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
似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
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 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和创造能力,发挥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 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
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
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七巧板,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动手操作。
实用文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一套七巧板,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
几个?
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
动态修改

5 +1 + 1=7(块)
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吗?怎样拼呢?
拿出其中的两个可以怎样拼,请同学们试一试,拼一拼,选择展示。
拿出其中的三个可以怎样拼,互相拼一拼,展示,
你还有其他的拼法吗,试一试,展示。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2、阅读数学书第九页,你知道吗?光盘演示。
四、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七巧板
5 + 1 + 1 = 7(块) 展示学生拼组的图形
课外作业:1、口算。 2、阅读课本。 3、用七巧板拼图,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5—思考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的练习 练习课 第四课时
教 材没单独进行整理与复习,但在练习一中,给出了四道题进行。第5题是一道
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和空间想象力的题目。但对有些学生来说,这道题可
教材解读 能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将操作与思考探究 结合起来,问题就比较简单了。第6题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经常 是某个立体图
形的表面。第7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和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
.
实用文档
这个长方体的下面,哪个是左面,哪个是后面。解决这道题需要学生有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需要学生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进行推测。此题既能让学生清楚地看
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形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又能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及空间观念。第8题需要学生在头 脑中先对左侧的图形进行“折叠”,
再找出“4”对面的数字,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以 使学生形成“面
围成体”的朴素认识。“思考题”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剪成相等的两块,可以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轴对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识所学的平面图形,能正确的找出各 个图形,初步了解这些
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练习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熟识所学平面图形,能找出一个立体图形各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
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配套课件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说说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分层练习
1、练习一第5题
2、练习一第6题。
3、练习一第7题。
4、练习一第8题。
5、出示 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
剪法。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 ,实际动手剪一剪。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
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 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三、课堂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板书: 认识平面图形
展示学生作品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复习本单元内容。 3、准备20根小棒。
教学反思:

月 日
动态修改



.
实用文档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以 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习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用数学”。口
算20以内退位减法是最 基础的知识,学会这一内容能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
算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对理 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起来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
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课时安排:
1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9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材利用直观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例题和“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编
排中,都通过在直观图中圈一圈或利用 学具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破十”
的需要和过程,理解算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例1呈现了两种 计算方法:一种
是“破十法”,一种是“想加算减法”。如果学生提出“连减”可其他方法,都
应予以尊重。重点突出“破十法”。教材以实物图和分步计算的方式,展现了“破
教材解读 十”和口算 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对
应起来,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 理和掌握“破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
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了基础。“想加算减法”也是对照直观图 呈现,与一年级上
册一图几式的呈现方式相呼应,便于学生理解。
练习二第1、2题通过多种 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手计算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练习
的兴趣,教材设计了看图写算式和送信的形式,让 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
.
实用文档
中,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九的计
教学
目标
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学生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九的 计算方法的多
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主题图,小棒,口算卡
采用情境演示法,学具操作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
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
17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0页例1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上前指着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什么?你能列算式解决一下吗?(学生交流后回报)
2、提问: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摆,想加,破十。
3、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学生各
抒己见)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做一做”第3题
4.练习二第1题。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5.练习二第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
15 – 9 =
摆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破十 10-9=1 想加 9+6=15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1+5=6 15-9=6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对家长交流今天十几减9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2页,练习二第3—思考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9 练习课 第二课时
在练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移动卡片、直接写得
数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进一 步理解十几减9的
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第4题针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
脱离了直观,逐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第6题是学生学过的用加法解决的实际
教材解读 问题,达到 复习巩固的目的。第7题是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由于学生已掌握
了运算顺序,而且这里只是数据变大 了,通过两步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8题和第9题是关于十几减9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 体会所学知识的价
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考题重在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用自己的方
法解决问题。但并不要求一年级学生掌握此类数量关系中所包含的规律。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
教学目标
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 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学具
采用指导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互动练习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3)9+( )=14 (4)9+( )
=17
15-9=( ) 18-9=( ) 14-9=( ) 17-9
=( )
2.练习二的第4题。
3.练习二的第3题。
4.练习一的第6题。
5.练习二的第8题。
6.练习二的思考题。
二、独立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练习二的第5题。
2.练习二的第7题。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十几减9的练习课
练习题……
课外作业:1、口算。 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8 新授课 第三课时
例2的编排体例与例1基本相同,都是按照“问题 情境-列出算式-动手操作-
呈现算法”的线索进行编排的,兼顾有巩固例1中计算方法的作用。在例2 中呈
现了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不再呈现例
教材解读
1中的小精灵提出的:“你是怎样计算的?”这个问题,表明在允许学生算法多
样化的基础上, 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做一做”中的第1题,主要是对“破十法”的巩固, 第2题是对“想加算减法”
的巩固。在十几减8的学习中,提高了对“想加算减法”的要求。第3题以题 组
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并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风车的情境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
.
实用文档
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体验 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
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的计算 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和计算的规律,渗透函
数思想。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十几减8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能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加强比较,观察,鼓励交流沟通。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 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
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4. 12=10+□=8+□ 15=10+□=8+□ 16=10+□=8+□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通过图,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
2. 怎样计算12-8等于几?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后,指名口述。
小结:在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的第二题。
3. 做一做”的第三题。
4. 练习三的第一题。
5. 练习三的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十几减8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12-8=4
10-8=2 8+4=12
2+2=4 12-8=4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2、阅读课本,对家长交流今天十几减8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及做一做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7、6 新授课 第四课时
例3在编排时体现了以下三点: 第一体现了观察的不同视角。通过两位同学对话
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 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
的问题。这就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第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 br>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出现直观图,而
教材解读
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
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第三是感受“想
加算减法”的价值。通过“想加算减法”的直观 图,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
算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用一个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 ,体现
了“想加算减法”的方便、快捷。“做一做”中的3道练习题,从直观到抽象,
体现了对 “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过程。
1、通过金鱼的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观察的不同视角。
教学目标 2、在理解 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感受想加算减的价值,注重培
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
辑思维的过度。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想加算减的简捷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动态修改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9十( )=16
.
实用文档
5十( )=11 7十( )=14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4、看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ΟΟΟΟΟΟΟΟΟ ΟΟΟΟΟ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例题3的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13-7= 13-6=
2、借助算式,交流算法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出计算过程的算式
3、比较、观察13-7=6、13-6=7的算法
提问:你观察比较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做一做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 十几减7、6
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13-7=6 13-6=7
10-7=3 10-6=4
3+3=6 4+3=7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和家长交流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15——17页,练习三第3—10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8、7、6 练习课 第五课时
教材解读 练习三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用于巩固所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激
.
实用文档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去处能力。第3题是针对十几减8、7、6设计的
练习。第4题 是十几减9、8、7、6和相应的加法的口算练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兼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第 5题以填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方式,练习算式与
数的大小比较,增加了思考的难度,用以提高计算的熟练 程度。第6题是对退位
减法计算的巩固练习。右边部分是将两个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既训练计算能< br>力,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不
仅表示结果还表示 关系。第7题用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利用
表中的数据进行减法练习。第8题是用减法 解决的实际问题,题目中只给出阵一
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培养学生收集 数学信息的
能力。第9题是加、减法例运算的练习,一是增加灵活性,二是进一步提高计算
能力 。第10题的情境图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并收集信息,让学生体会收集的
信息不同,提出的问题不同 ,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不同。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
教学目标
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
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
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课件
指导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口算练习三的第4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分层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2、练习三第6题。
3、练习三第7题
4、练习三第8题。
5、练习三第10题。
练习三第5、9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十几减8、7、6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16-8○9 14-7○6 12-6○6
15-8○5 13-7○7 11-6○8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17页,练习四第1、2题、补充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5、4、3、2 新授课 第六课时
例 4是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内容的设计,
没有出现直观图和计算 的方法,只是由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计算的?”要求
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完成十几减5、4、3、 2的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
以加法和减法上下对照的形式编排,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旨 在引导学
生用“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没有直接给出,增加了抽
象性, 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法”的思维水平,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减法算
教材解读
式直接想出 得数的要求。“思考题”和“数学游戏”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
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20以内退位 减法,并初步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
间的关系,对所学的减法算式进行简单地整理。
练 习四第1题以直观图的形式,突出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更好地
理解用加法计算减法提供了 直观素材,同时为后面教学“求一个加数的问题”作
了铺垫。第2题是针对十几减5、4、3、2设计的 练习。当被减数分别是11、12、
13时,退位减法题目的数量由多到少,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退位减 法,也为后面
进行退位减法表的整理作了准备。
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注重让学生通过合
作, 交流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培养推理能力。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观察,联系对比等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1、口算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12-5=□ 学生观察算式后,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口述思考过程。师板书。
出示例题 12-4= 12-3=
用你喜欢的方法做做下面两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出示例题 11-2= 11-3= 11-4=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三题的。
3、总结算法:我们 共同学习了怎样计算“十几减几”,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
我们可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四第1题
3、出示小猴摘桃图片,原 来树上有14个桃子,现在还剩5个桃子。已经摘下的
桃子,每只小猴一个,够吗?
4、练习四第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十几减5、4、3、2
12-5=7 11-4=7
12-4=8 11-3=8
12-3=9 11-2=9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
实用文档
教学内容:课本第18——19页,练习四第3—6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一) 练习课 第七课时
练习四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主要是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综合性的练习。
第3题除了练习减法口算外,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第4题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
教材解读 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5题是
综合性的口算练习, 可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6题是连线题,培养学生计
算退位减法的能力。教材将设计成小动物找食 物的形式,旨在以活性的形式调动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1、通过练习,加深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减法算式数量的变化,深入认识退位减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感受
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
准备
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练习四第3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思考过程。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四第4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练习四第5题。
3、练习四第6题。
4、填一填,想一想,像这样得数是9的减法算式都有哪些?(一个□内只能填一
个数。) 1 □ - □ =9
5、数学游戏,找出得数相同的卡片。课件演示。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十几减几练习(一)
3、 …… 4、 …… 5、 …… 补充题 ……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教学内容:课课本第19页,练习四第7—10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二) 练习课 第八课时
第7题是加、减混合运算 ,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8题对学生来说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对加、减法之间 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灵活运用
互逆关系填出所缺的数,初步渗透了方程思想。第9题借助一个情 境图提出了两个实
教材解读 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观察角度不同收集的信息也不同 ,解决问
题的方案也就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第10题要根据给出的
被 减数的减数,活动方式生动有趣,同时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算式,熟练地计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加减法的关系,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你的能力。
3、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
准备
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答题卡,指名口答。
11-4= 12-7= 14-5=
12-9= 15-8= 13-6=
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2.练习四第8题。
3.练习四第9题。
4.练习四第10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十几减几练习(二)
13-9=4(个)
13-4=9(个)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例5及做一做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一) 新授课 第九课时
教材在 例5中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呈现一般步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
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 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
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第二,提出 新的要求。在解题过程的3个步
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 ;在“怎
教材解读
样解答”环节,动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 方法,
并认识到多余条件肆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教给学
生基本 的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及检验的方法,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第三,突出
画图策略。本例题呈现了通过 画图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既反映了学生
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
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均可。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
教学目标
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判断有多余条件,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说、摆、画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看图列式计算。





你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
是怎么知道的 ?
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达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 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
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提问: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
板书:16-9=7(人)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3、提问:“还有7人没来”这个解 答的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
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小结: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 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
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一)
复习题…… 例5:…… 做一做……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二) 新授课 第十课时
例6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
教材解读 础上编排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
几)”的问题。这 里体现了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从已知整体与其中
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 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
.
实用文档
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 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材提供了画图的策略,
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比 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
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br>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在学生
掌握了“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材编排了“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并运用转化的数学 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加以解
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并体现转化思想的价值。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
教学目标
际问题。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丰富< br>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转化思想的价值。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用好学具和图形。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后,教师小结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出示例6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课件演示:小雪与小华对话,小说她套中了7个,小华说他套中了12个。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怎样解答?列出算式:12-7
2、摆一摆: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 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
便于观察。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结论: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3、画一画:教师在黑板上用圆片摆出小雪和小华套中的个数,
圈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标出条件与问题。
列式计算。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4、说一说:看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思考:如果没有小雪的7个,能确定小华分成哪两部分吗?
5、你能解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看图说明:小雪比小华少套中的几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几个。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2、方明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一)
复习题…… 例6:…… 做一做…… 补充题
12-7=5(个)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22——23页,练习五第1—9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解决问题练习 练习课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五 共安排了9道习题,对本单元所学习的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决问题进行巩
固练习。第1题包含两道减法 问题,其中“每人写15个大字”这个条件要使用两
教材解读
次,使学生学会多次动用有效信 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第2题和第4题都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其中第2 题的多余条件写在旁边,
便于学生发现;第4题的多余条件和有用的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学生
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问题的能力。第3题是加
.
实用文档
法和减法的口算练习,可以适当提出时间和正确率方面的要求,鼓励学生一次做对。第5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学生不需要转化,直接列式
即可;第7题是“求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需要学生将问题进行转化,
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转化直接解决也是可以的 ;第9题不仅要求学生能解决问题,
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 6题是连线
题既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再次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同样的减法算
式能解决两个问题。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20以内退位减法。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练习五第3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 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
学给予表扬。指名说答案,指定题目说一说思考过程 。
二、分层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4题
3、练习五第6题
4、练习五第8题
5、练习五第9题
三、独立练习
练习五 第5、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练习课
小灰有17个,小黑有5个,小白有8个,小灰比小白多几个?
小灰:★★★★★★★★★★★★★★★★★
小白:●●●●●●●●
17—8=9(个)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1,练习六第1—2题 月 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一) 复习课 第十二课时
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 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二
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 整理部分安排了3项内容:一
是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20 以内退位
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悟所蕴涵的规律;二是对任意一道式题
都能 很快说出得数,包括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整理;三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一些
教材解读 算式排列的规律。 练习六是在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的基础上编排
的,综合性强,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动用数学知识的
能力。第1题和第3题都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习题。第1题采用夺 红旗的形式,
更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第3题不但要求学生做对,还应根据《标准(2011)》< br>的评价建议,适当提出时间方面的要求。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动用
退位减法表中的规 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
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 减法的熟练程度。
重点
难点
准备
手段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有序整理,突出规律和联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
减法。
二、全面整理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2、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3、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
的排列一下吗?
4、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三、独立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2、练习六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整理和复习(一)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
实用文档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2,练习第3—5题 月 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二) 复习课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中解决问题部分的整理包含4方面的内容:能从情境图中通过数一数
教材解读 或看文字等方法收集信息;能从问题出发确定有效信息,排除多余条件;能用画
图、转化等方法分析 和解决问题;能用加法进行对减法的检验。在练习六中,第4
题 和第5题都是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第5题是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与策略。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
教学流程
一、口算训练
练习六第3题。指名学生回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二、整理复习
1.出示23页第2题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理解图意。
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12-9=3算式里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2、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
重点难点
准备
手段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3、练习六第5题。
看图读题。让学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哪个条件是
多余的?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整理和复习(二)
例题2 1、 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2、小月折了几只?
12-9=3 14-8=6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六 第6—8题 补充题 月 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三) 练习课 第十四课时
在练习六中,第6题是“比 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材将“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编排 在一个情境中,便于学生体
会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教材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编排在第 一
问,学生如果有能力,可以不转化,直接解决。第7题是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解读 主 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第8题是针对“比多少”问题的巩固练习,还
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 力。如果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是可以的。
本单元末,再次呈现了“成长小档案”。在上学期的 学习中,学生已经历过建立档
案的过程,教材主要呈现了“想加算减法”和解决问题时“问题转化”及画 图的
策略,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重点难点 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与策略。
准备
手段
教学流程
一、互动练习
1、填一填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
动态修改

.
实用文档
2、看图列式计算,并想想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指名说每一张图意思,然后填空,
比较他们的联系和区别。
3、练习六第8题。
二、独立练习
练习六第6题
练习六第7题
三、成长小档案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总结这单元学习的知识点,重点需要注意的环节。
教学板书: 整理和复习(三)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
实用文档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整理,首先从学生熟悉的 情境中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
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活动教学按不同标 准分类的知识。本单元还渗透了
统计的思想。
单元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 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
数据分析,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分类的方法。
5、通过 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
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例1,练习七第1—2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分类与整理――单一标准 新授课 第一课时
例 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以 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
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同时揭 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
教材解读 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教材呈现了3种 分类计数的方
法:一是先分类再读数二是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
呈 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虽然这里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但计数的结果
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 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
.
实用文档
数结果进行简单的 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最后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 起到了“做一做”的巩固作用。
练习七的习题是基本练习。第1题可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计 数。第2
题是按给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的巩固练习,既可让学生独立按不同标准对
同一组 卡片进行分类,又可熟悉用象形统计图呈现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
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彩色气球的情景图,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
教学目标 方 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 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准备
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谈话:生活中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 易的找到所需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
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分类整理
1、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按形状分类计数——探究分类计数的方法。
3、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
4、对比按形状和颜色分类的结果。
提问: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无论结果怎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练习七1题,学生集体完成。
2、练习七2题,学生集体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今天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
教学板书: 分类与整理
展示学生的分类记录结果。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3、看看爸爸妈妈是怎样分类整理家里的储物柜。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第4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 新授课 第二课时
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 标准分组(分类),并将分类的
结果整理在简单的 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
计的过程。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 会了分类的方法,例2只提
示了两个分类的标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 br>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同时使学生看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
也不同,体会不同分类 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这里的“统计表”是非常
教材解读
简单的,非正规的,它是在例1 中所呈现的第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画上线以后
得出的,表头并不完整。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度”。
练习七第4题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有按要求自选标准分类并用
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的 练习。其中第(2)题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让学生自选标准分成两类,而这 个标准相较于形状等
外在标准来说,是比较隐蔽、抽象的;其次是要求学生根据选定标准自己设
计简单的统计表。此外,第(3)题让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提出问题,即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这对学 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 同
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
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
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准备
手段
.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合作交流
实用文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动态修改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按形状分一分,在课本第30页第四题(1)上涂一涂。
说说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
“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出示例2:观察图中都有什么人?
提问: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么分组呢?
学生思考说说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提问:你想按照哪种方法分组?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
在学生展示的记录结果基础上变成简单的统计表,介绍学生认识统计表,我
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



提问:观察2个统计表,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按不 同标
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按照想法填写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七第4题(2)
做一做
.
实用文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分类整理
例题2 练习七第4题


做一做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3、和家长一起逛超市,查看超市里是怎样分类的。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练习七第3、5—8题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分类与整理练习 练习课 第三课时
第3题是按 单一标准分类的题目,题目中叶子杂乱地摆放在一起,分类计数有一定
难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在 同一类上作同样的标记等。
第5题直接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出来。这 里分类
的标准也是较为抽象的、本质的特征,但由于学生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因此难度
不太大 。
第6题让学生读出象形图中的数据并改写到简单统计表中。最后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材解读 析。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整理数据的方法及呈现数据的方式,并体会统计的作用。
第7题给定了一个分 类的标准,学生自己还要选定一个标准并在表格中呈现分类的
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第8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学生自行选择 标准整理书包
时,整理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把语文课本和语文练习本放在一起、数学课本和数
学练习本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放在一起、语文练习本和数学练
习本放在一起;等等。
1.通过练习,会到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
实用文档
准备
手段
教学流程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多样练习。
动态修改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2节课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
1、第5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说,在分类计数的时候,可以怎样做才不遗漏不重复?
2、第5题
提问 :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
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 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第6题
出示图,说说:这张图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
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
其他的涂色的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呢?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1)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
(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第7题
三、第8题
学生动手整理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四、课堂小结: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你想说些什么吗?
教学板书: 分类与整理
板演: 第七题学生找出的信息 提出的问题 解答的方法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衣柜。
教学反思:




.

月 日
实用文档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 含义、数的顺序和
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 到接近
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 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 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
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 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数数(拐弯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探索百数图中有趣的排列。
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33—35页,练习八第1—3题
课题 数数,数的组成 新授课 第一课时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 会它比以前学过的
20多得多。例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 br>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从直观、无结构的
学具到直观有 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
教材解读
“一(个)”“十 ”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学生已有数20以内数
的基础,第一幅图展示了学生在20的基 础上数下一个数,数到29时下一个数是
30,突出了难点的教学。第二幅图加深了学生对100的认识 ,突出了数的本质。
第三幅图深化了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引出新的计数单位“百”,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再次了解
整十数的顺序。
.
实用文档
教材在第34页的设计体现了以下三点:一是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学 生数数中的
难点是“拐弯数”,体现为当学生数到几十九时,不清楚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
十。 “数一数”第1题意在引导学生在数小棒的操作中突破难点。第二是“做一
做”第2题让学生自由地数泡 泡,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五
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第3是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
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教材通过让学生说出摆放70根、4 6根
小棒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并会用不 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既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
理解,尤其突出了计数单位“十” 。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
教学目标
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重点难点
认识百位 及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的。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 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数学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l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数数
1、估一估,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谈话(出示百羊图):
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准备手段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①操作:请大家从学具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完后一看就知道
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
谈话:好,下面我们在2l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②指导学生 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
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迫问:“29添一 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30里
有3个十。
③一起数小棒,数到五十七的时 候,指名学生上来数到六十三,再指名数到
七十二。在书的过程中,其他孩子听,然后再指特困生复述数 一次。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引导学生数到99后,提问: 99再添一就是多少?99再添一就是100。那我们
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 又是多少呢?
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 能说说
100里有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第2题
(二)数的组成
1、操作小棒,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教师在讲 台上杂乱的摆放出70根小棒,提问:如果想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请谁
来帮忙?学生回答后,将杂乱的 70根小棒捆成7捆。
提问:谁能说说70是几个十?那5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是多少?
2、加深认识一般数的组成
教师出示4捆小棒和6根小棒。让学生说说4个十和6个一,是多少?
3、做一做:三十五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00以内的数,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数数 数的组成
.
实用文档
10个十是一百
10根10根地数,10个十是一百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36页例3,练习八第4、6、7题 月 日
课题 读数、写数 新授课 第二课时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 材呈现了3种颜色共100个纽扣,从记录3种
颜色纽扣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个纽扣等问题引入 ,突出了读、写数的意
义和必要性。教材体现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 br>写数、读数的编排层次,提高抽象程度,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地感受
数位,数位上的数 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等。教材编排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全面性。如,纽扣10个一排,突出了计数 单位“十”。又如,要读、写的数按整
十数——一般数——特殊数——100的层次编排。计数器与小棒 对应,清楚地展示
了读、写数的方法: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
教材解读
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材在第37页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四点。一是“百”是一个 新的计数单位,也
是一个新认识的数“100”。教材在多处突出了学生对100的理解和感受,这里是
其中之一。通过整个纽扣图,使学生直观感受100,培养数感;通过操作,使学生
进一步理解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小
棒图与计数器对照呈现读、写1 00的方法,直观展示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二是
通过填写数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逐步使学 生认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三是写数、读数教学之后,对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明确读数和 写
数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这与表述数位的顺序正好相反。四是“做一做”第1
题重点练习 读数,同时也渗透了位置值的思想。第2题重点练习写数,特别突出
了“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一定要用0占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
实用文档
准备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 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练习八第4题
3.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个?出示课本36页纽扣图。
学生数完后,汇报 ,师述:大家数的真清楚,这些数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
来一起研究一下。板书课题:读数、写数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读写整十数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40,说说40里有几个十?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试着拨出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为什么?
提问: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你会写这个数吗?
怎样写的?
教师在数位表中写出40,明确写数的方法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40读作:四十
提 问: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
40、50……个位上都 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读写一般数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7,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是27?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你是怎样拨的?问什么?
提问:你会写这个数吗?说说你怎样写的?
请你读一读这个数。
3、读写特殊数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33,说说33里面几个十和几个一?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你是怎样拨的?问什么?
提问:说说怎样写这个数?怎么个位上十位上都是3?
请你读一读这个数。
思考: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4、读写100:
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操作:出示计数器。在个位上拨数学生数,1,2,3,4···9,
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操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边拨边数10,20,30···90
提问: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5、弄清数位顺序的方向,
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
百位。
提问:回顾自己写的数,读一读,想一想,说说写数和读数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及补充数
2、做一做第2题、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第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读数、写数
40 27 33
读作 四十 读作 二十七 读作 三十三
课外作业:1、练习八第6题。2、阅读课本。3、去超市或菜场找一找今天我们学过的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练习八第5、8—12题
课题 练习课 练习课 第三课时
教材在练习八安排了8——12题作为练习。第5、8题展示了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第9题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
的哨子,既丰富学生数数 的经验,又能体现计数单位“十”在计数中的作用,复
教材解读 习数的组成,还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数感 的素材。第10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利用
百圆图感受100有多少,培养数感;知道数数的不同方法: 可以两个两个、五个
五个、十个十个地数;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利用图中圆的色彩或方格数,十个十人地数能很快数出圆的个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理
.
实用文档
解“10个十是一百”。第12题是一个猜数游戏,也是开放题。通过这个活动,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能对所猜的数千监考、有条理地推算。如,知道十位
上和个位上的数 合起来是9的最小两位数是18,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
还有27、36、45、54、63、 72、81、90。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
教学目标 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准备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分层练习
1、第5、6题
完成第8题
2、第9题
3、第10题
4、第11题
5、第12题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教学内容:课本第41页例4,练习九第1、2题
课题 数的顺序 新授课 第四课时 通过填写百数表,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
的排列顺序,同时 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
诸多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
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 行数中,十
教材解读 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少1直
到1;等等。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
现的规律解决 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一做”在学生整体感知百数表、探究规律之
后对百数表进行一些局部的研究,可以 看作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熟悉数的顺序。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2、使学生能运用百数图的规 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
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根据数的位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准备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4放大图、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解构百数图,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百数图,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
教师出示放大的百数图,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涂一涂,找一找,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
涂上粉色。
②引导学生观察百数图,思考,你能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
提问:我们可以横着看看,竖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65的上、下、左、右分别是哪些数?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2、第1题
3、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5,练习九第1、2题
课题 比较大小 新授课 第五课时
教材在例5的编排中有以下三个意图。第一是例5教学数的大小的比较。分两个层次: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借助计数
器按数位比较“十位 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做一做”第2题
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 编排层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解读 第二是教材以“这样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引导学生适时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概括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整体来看,例5的编排层次也渗透了比较的< br>方法: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一大的数大。第
三是“做一做”第 1题中出现了81和18、第2题中出现了98和89的大小比较,
以此使学生明确:虽然每组数中所用 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
.
实用文档
大小也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数位。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准备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探究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出示小棒图。
提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
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你是怎样比较的?
(2)探究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提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
23和25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板书: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
动态修改

实用文档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43页例6,练习九第3—5题
课题 多些,少些 新授课 第六课时
教材在例6的编排中有以下三个意图。第一是例6通过让学生整体观察3个瓶子
中球 的个数,使学生通过对比,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 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
教材解读 数感和表达能力。第二是教材在呈现的细 节上,更方便教学,易于学生学习。如:
选取的素材更贴近现实;数据的选取更易于学生判断;红球、黄 球都分别与蓝球
的数量比较,更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第三是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留给
学生很大的空间,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能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的结果。
准备手段 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6.
⑴ 提问: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数数: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小结:58比15多得多,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反之,15比58少得多,我们就可以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小结后,多指名学生说一说,特别是多指特困生表述。
⑵ 数数: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
说明:10比15少一些,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
动态修改

堡的拼音-


神女应无恙-


莽莽榛榛-


缓交-


氩怎么读-


背的多音字组词-


什么的秋天-


棱柱的定义-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04: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5861.html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