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dd1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7 06:25
tags:初一语文, 语文, 初中教育

顷组词-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梁应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时编号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
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重 难 点 1、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
时间单位。
2、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准 备
教学过程
录像、课件、练习纸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 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
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 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
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
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
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
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 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
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
是秒针呢?(又细 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
秒 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
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
秒有多长。
(1)( 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
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
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 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
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 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
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 :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
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 。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 要送一个礼
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
方法感 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
这段音乐。不过这一 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
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 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
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 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
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 呢?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
白的纸。大家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 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
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
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 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
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 00米决赛的
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
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 可真不少,
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挂图、钟面模具。
一、复习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时
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1时等于( )分 1分等于( )秒
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
50 分等。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
类推得出结论)
1时 = ( )分 1分 = ()秒 5时 = ( )分
180分=( )时 120秒=( )分 240分=( )时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 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投影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的补充、引导。 小精
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呢?(小组讨论,教师巡
视。)
汇报交流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嘴优化的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肯定
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 算法多样化思想。)
2、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汇
报、交流。
三、练习巩固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
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
谁抢答得快,教 师给予奖励。
3、63页的第4题。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 4、64页的第5题,师生共
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5、65页的第8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总结。 四、
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 识?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
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35分钟很快就
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 br>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45-30=15(分钟)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填一填,说一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学生作息时间表,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一、 复习
出示本校《北关小学作息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回答一下的问题:
(1) 我们每一节课用多少时间?
(2) 早操用了多少时间?
(3) 我们的眼保健操用多少时间?
(4) 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里走?并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5)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二、 激趣导入
师:掌握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 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就
会更有效率的做每一件事情。
(1) 出示67页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作息时间表格。(提示:时间一定要合理)
(3) 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且给予交流,指导。
三、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自己说说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说说谁用的时间最合
理。
(2) 挑选出比较合理的十位同学的作息时间,全班同学共同制作《我们
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
(3) 展示作品。
四、 课外作业
(1)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小组内讨论。
(2)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 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
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五、小结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留下了一则意味深长的话: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 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
懒惰者浪费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的理解这几 句话,充分的利用每一秒。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增强
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
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激趣:你们知道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吗?还有几天呢?可把他累坏了,
大家愿不愿意帮 老师算一下呢?不过在帮之前,他想先了解一下
同学们第五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第五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师: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知识结构网络:
秒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1分=60秒
1时=60分 时间的应用(比较
大小
及解
决应
用题)
师: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
1、在( )里填上“〉”“<”或” “=”






9分( )90秒 3时( )100分
5时( )500分 150秒( )2分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讲解。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明跑100米要用16( ).
(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
(5)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
(6)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
分)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3.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 )个字.
A.6 B。5 C. 30
三、解决问题
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 )
分钟.
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
出,上午( )时到无锡.
3.看钟面填空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
了哪些内容。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 难 点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口算的正确率。







准 备
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口算】34+8 32-10 3+7 61-60
42-20 15+30 60+4 88-80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坐船问题的情景图。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1。
(2)分组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 班和乘能否坐下,二(3)
班和二(4)班能否坐下”。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小结】算法1、从高位算起,用第一 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
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
的数。
算法2、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
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
【典型例题】

(3)学习例2。
(4)分组 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二
(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小结】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
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 揭示课题
师:现在观察今 天研究的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汇报,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口算:

【提高练习】
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23=67 74-( )=28 57-( )=18 ( )-46=38
2. 被减数是64,减数是47,差是多少?
3. 一个数加上13等于98,这个数是多少?
4. 一个数减去36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
【拓展练习】
1. 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
行相加的和都是45。




2.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 学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难 点
1、 教学重点: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教学难点:理解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判断计算结果
的对错。







准 备
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口算】53+6 85-5 67+9 72-6
20+40+300 900-700+80 900-200-300
100+400+50
【解答题】
1. 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 笔算 :35+63= 28+57= 79-56+ 93-66=
3. 回顾列坚式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3和例4放大图,讲述学校学生回收矿泉水瓶再次利用的
事迹。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你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和
结果。
(3)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有什么不同??(指名汇报:学的是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板书课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小结】列竖式要注意的问题:1. 相同数位要对齐;2. 从个位
算起;3. 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
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用坚式计算: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

2.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
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难 点
1.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
算。
2.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
算。

准 备
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出示例5放大图,回顾学校学生回收矿泉水瓶再次利用的情况。
2. 自主探索,探索新知
(1)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提
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①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
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
【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②如果500个送一次给回收站, 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
次?(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③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 到估算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
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2.


【提高练习】
1.

2. 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
1005>( )>998 2889<( )<3060 7010>( )>6997
【拓展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
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
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 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
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
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
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






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准 备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
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
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
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
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 些问题;
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
注意哪些 问题。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通过独立尝试、交 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
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
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 一
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
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个性化修

1米=100厘

测量方法:
1、0刻线开
始,指到几
长度就是
几厘米,或
者米。
一、非零
刻线开始,
末端数字
— 起始数
字= 长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准 备
教学过程
课件、长尺子
一、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 br>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同 学们
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三、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
宽:
厚: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
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于厘
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理解毫米的具体概念。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 长度里有几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 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
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
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自动














铅笔,签字笔标签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或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硬币、磁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卡、钥匙、
4、巩固练习
5、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玻璃、电话
卡等的厚
度。


课时编号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1米=100
2、 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
算。
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厘米
1厘米=10
毫米
2、0刻线开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 备
教学过程
课件、尺子
一、学前准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 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
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境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
量活动,下面我们 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
方法一: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 方法二: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用米尺或卷尺测量均可。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 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
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 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 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
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分米( )厘米,课桌的
高是( )分米( )厘米
(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米
( )厘米。
始,指到几
长度就是
几厘米,或
者米。
二、非零
刻线开始,
末端数字
— 起始数
字= 长度

4、建立1分米的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个性化修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知道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用哪些长度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

重 难 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 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
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1米=10分

1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小名身高134米。( )
一根绳长15分米。( )
一块橡皮厚1米。( )
10分米=1厘米。 ( )
1、0刻线开
2、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 10分米
一把钥匙 6米
始,指到几
长度就是
毫米
1分米=100
毫米
测量方法:




准 备
教学过程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设疑自探题:
1、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一支圆珠笔 170厘米
课桌长 40毫米
邓老师高 13厘米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字。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别针长34( )。 电脑键盘长约5( )
图钉长10( ) 教室宽6( )
教室的门高大约2( )
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 )
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 ) 黑板长约4( )
5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 70毫米=( )厘米
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 )分米。
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分米。
我们课桌的高大约是( )分米。
4、量出数学作业 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5、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6、小马虎昨天写了1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系好了一条 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
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厘米< br>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毫米长的红肠。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他这样写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改合适?
二、解疑合探
1、检查学生自探情况。(差生汇报中优生评价补充)
2、针对有困难的问题组织合探。
三、质疑再探
1、关于本节的认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
讨。
四、小结: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几厘米,或
者米。
三、非零
刻线开始,
末端数字
— 起始数
字= 长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千米 的 认 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
米。
(3)在 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
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1米=100
厘米
1厘米=10
毫米
2、利用学
生熟悉的
生活情景,
以情激情,
既使学生
感到身边
处处有数
学,又有助
于形成正
确的表象
,从而加
深对千米
的认识。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 备
教学过程
课件、尺子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
米1分米=1 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
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郴州到广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
量呢?
师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郴州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
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
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1.出示米尺,说说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
单位写就是
1000米=1千米(板书)
回顾上课前和老师一起量100米的长度,说说1000米应该 有几个这样的
长?你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那跑1000米呢?(你跑过1000米吗?)
2.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200米,跑5圈大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五 圈的感受。知道五圈是多少米吗?想一想:我们沿
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分小组讨论
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的?(步测、时间、速度表等)
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 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
个单位的?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公路边的里程 标志、指
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表等)
4、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学生讨论,反馈。
(1)出示公路图
说明:“37km”指的就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37千米。

(2)公路路标图
说明:从这里到前方的唐山有144千米的路程。
(3)摩托车仪表图

说明:指针到20位置,就是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
(4) 限速标志

说明:这是要求机动车在景区内每小时不能以超过10千米的速度行驶。
5、1千米的读法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
能巧用停顿,把千 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有时也用Km表示。
6、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
们自学课文,重点看一看是 怎么想的。
课后反思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 容
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通过老师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
体,联系本地实 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课时编号


毫米、分米、千米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
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个性化修

1米=100厘
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米
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
生活之间的密 切联系。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准 备
教学过程
课件、长尺子
一、基本练习
1、回顾长度单位
测量方法:
1、0刻线开
始,指到几
长度就是
几厘米,或
者米。
四、 非零
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都学
过哪些长度单 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
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生:
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 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
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同学们这种借助身边 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
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的高大约几米?那我们在 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室的
高,我们学校从进入大门到北面栏杆,大约100米,当遇到100米时, 马上可
以想到这一段,对吧?还有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大约长1千米。。。。。。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设计意图: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 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
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 br>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借助身
边的实物不仅可以记 长度单位,还可以记其他的长度,所以,在此举了2个身
边的事例(4米、100米),让学生感知体会 。】
二、综合练习
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
师:听说孙悟空帮助我 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
呢,想看吗?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刻线开始,
末端数字
— 起始数
字= 长度






















硬币、磁
卡、钥匙、
玻璃、电话

3月8日 星期二 晴
早晨,我从 2分米 长的床上起来,
拿起 13毫米 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
饭。接着走了 200米 远的路来到学
校,坐在 5米 高的凳子上,拿出 15厘米
长的铅笔和5厘米 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
习。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八戒改过来,好吗?
(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
改到这里,你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
(太粗心、做题不能马马虎虎、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会闹笑话的)
那我们以后可不能像八戒一样。
【设计意图: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了巩固练习,同 时,注重学生的
习性关照与训练:做题不能马虎、粗心。】
2、过关测试题
故事连 接:八戒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师傅唐
僧,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苦 学了10天后,这天师傅给他出了3关测试题
。同学们也能闯过这三关吗?
(1)第一关:
铅笔长( )厘米
或者说长( )毫米
还可以说长( )分米( )厘米
师:大家看,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吧?
(2)第二关
A、填一填
卡等的厚
度。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1分米—3厘米=( )厘米
2千米—( )米=1000米
9千米=( )米+( )米
B、在○里填上> < 或 =(第7题)
8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
同位两个换过来,找一名同学读
全对的举手。错的同学马上改正,做对的同学和同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学习数学,我们 不能只限于会做题,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用规
律指导我们后面的学习。同学们观察1、2题, 有什么特点?(单位统一)那我
们就直接怎样?再观察3、4题,又有什么特点?(单位不统一)我们应 该怎么
办?(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你能像刚才那样,总结出第二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师:300分米○300厘米还用转化吗?
生:数字相同,只比较单位就可以了。
(3)第三关:
第三关呢,师傅让八戒量一 间房子的长和宽,八戒一听,这太简单了,可师傅
又说了,不能用尺量。同学们想一想,让你量这间房子 的长和宽,你会怎样量

生:一坨一坨的量
用步量
师:这位同学和八戒想到一块儿了。大家看:
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 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
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大约各有多长吗?
学生读完后教师电脑演示。
独立完成、订正。
三、课间休息:欣赏音乐《天上掉下个猪八戒》
四、实践操作
同位两人合作,对老师指定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准
备的表格中。
谁先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一元钱硬币
的厚度
数学课本的
长度
五、课堂小测试
1、填一填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0毫米-4厘米=( )厘米
8千米=( )米+( )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从沙河到莱州的长度大约是25( ),坐客车大约半个小时能到达。
学校教学楼高约( )米。
3、想一想,你完成了会更聪明?
50分米长的绳子,剪成10分米长的小段,需要剪几次?一米长的绳子,剪成1
( )分米 ( )分米( )厘米
估一估
( )毫米
量一量
( )毫米
分米长的小段,几次可以剪完?如果剪成1厘米长的小段,要剪多少次?
你发现了什么?
六、拓展知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都来自生活,其实,生活中
还有很多长度单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之窗”来欣赏一下世界之
最吧。(电脑演示 配有图片、音乐的世界之最)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1吨的实际重
量,能对物体的 质量进行估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和倾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意识到节约能源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产生爱祖国、
爱家乡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准 备 多媒体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2千克重的实心球、5千克1捆的书、10千克1桶的纯净水、20千克1袋的大米、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身:
同学 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谁吗?没错,就是大象,想不
想知道一头大象有多重?不光我 们很好奇,很久以前有一位小朋友他也和我们
一样,通过思考,他利用很巧妙地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视频)。曹冲的方法怎么样?曹冲很聪
明,在今天的学习当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会向曹冲一样,遇到问题会积
极思考,想办法解决。大 家准备好上课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一)情境激趣,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咱们天津的极地海洋馆吗?让我们跟随小 博士一起到天
津极地海洋馆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情景画面,小博士出示题目:猜猜它们的体重。
一只一岁的小乌龟约重15( )
一只帝企鹅体重约40( )
一头海象大约重1000( )
师:为什么选用克做单位?为什么选用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用克作单位。(板书:比较轻 克)计量
一般物体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板书:一般重 千克)
【设计意图】:利用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
单位克与千克,为“吨”的引出做铺垫。
(二)产生需求,引入新知。
师:一头海象大约重1000千克,可陆地上的大象更重,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数
据。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约重5000千克;兽中之王,一头蓝鲸重约170000千克。
[学情预设]:学生读万以上的数会有困难。
师:表示这么重的动物,用千克作单位,你觉得怎么样?那么我们想不想用更
简便
的方法来记录呢?(课件出示:5吨、170吨)你发现什么?
师:发现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比较简便。(板书:比较重 吨)
师:生活中,你知道还有那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吗?

师小结:吨是比千克 大的质量单位。计量像这样的(课件边展示边说)比较重
的或像这样的一堆煤、一堆粮食、一堆盐的大宗 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吨作单
位。(板书:大宗物品)吨用字母“t”来表示(板书:t)。今天,我们 就一
起来认识“吨”。(板书)
师:关于吨,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一吨有多重,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克、千克有什么关系?希望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此问题情境的创设--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引起学生已有认
知的冲突,产 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用“吨”描述比
较重或大宗物体比较简便。同时培养学生 的符号意识,并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
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感受体验,建构新知。
共同体验,感受1吨的重量。
1.师出示1袋10千克的盐,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一袋10千克的盐,让组内同学轮流抱一抱,并说说感受。
3.让学生选出一名 “大力士”来搬一搬,找两名同学在旁边保护。老师一袋一
袋地叠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同学喊“加 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
最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感受。
师:3 0千克的盐已经很重了,但是这个重量与今天学习的1吨还差的远呢!我
们接着往下算,4袋这样的盐重 多少千克?10袋呢?20袋?……100袋这样的
盐,重多少呢?(课件逐步出示)请你在练习纸上填 一填。
[学情预设]:1.1000千克。 2.1吨。
反馈交流。
师: 这两种写法都对,因为1吨就等于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我们不仅可以正着说1 吨=1000千克,还可以反过来说1000千克=1吨,吨与千
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同学们,一袋盐重10千克,100袋这样的盐堆放在一起,重1000千克,
也就是1吨。想象一 下,你觉得一吨怎么样?
【设计意图】:由全班共同体验和部分学生的示范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1吨
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当老师告诉学生搬动的30千
克的物体与1吨 的质量还差着远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推算
得到1000千克=1吨,揭示了吨与千克 的关系。
(二)分组体验,强化对1吨的认识。
1.材料介绍:
第一组:2 千克的实心球。 第二组:一捆5千克的书。
第三组:一桶20千克的纯净水。 第四组:25千克的大米
第五组: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组内同学轮流抱一抱。
2.活动要求:
(1)组内同学轮流搬一次,搬离地面,说说感受。
(2)填写练习纸,算一算多少个这么重的物体总质量是1吨,并把结果在组内
交流。填写:( )个( )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 )吨。
3.小组活动。
4.反馈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的体验过程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听好要求:


回答你们小组搬(抱)的什么物品,通过计算得到什么结论,想象一下你的感
受是什么。
[学情预设]: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搬的是实心球,一个实心球是2千克,500个这样的实 心
球重共1000千克,也就是1吨。1吨太重了!(课件出示500个实心球,让学
生感受1 吨的重量)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搬的是书,一捆书是5千克,200捆这样的书重1吨。(课
件演示) 谈感受:……
【小博士信息链接】生产1吨文化纸要用20多棵大树,需要消耗净水100吨、
600度电和300千克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我国每年义务教育
阶段的在校学生 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45万吨之多。如生产这么多纸,就
要砍伐大树900多万棵。如果有一半教 科书循环使用3到5年,就可少砍伐很
多大树、节约很多能源。
师:这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 进行教材循环使用的原因了。同学们你们明白了
吗?看到这个材料你还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三组:我们小组搬的是纯净水,一桶纯净水是10千克,100捅这样的纯 净水
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课件演示) 谈感受:……
【小博士信息链接】我国 是一个干旱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很多地区因为缺水
严重影响了生活。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关不紧水龙头 ,以1秒钟滴一滴水计算,
一天大约浪费1吨水。而在我国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2千克(教师
手提2千克水)。如果这一吨水给他们一个人用,可以用500天。一吨水给他
们用一天,可以 给500个人用。
师:同学们这个时候你又想说些什么呢?水资源十分宝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第四组:我们小组搬的是大米,一袋大米重是20千克,50袋这样的大米共重
1000千克,也就 是1吨。(课件演示) 谈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一吨大米大约可供20个同学吃一年呢。
【小博士信息链接】:中 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起源国,距今已有14000~18000
年的历史。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 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
交水稻之父”,是我们中国的骄傲。2011年中国水稻总产量达 20250万吨,但
是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仍应该注意节约粮食。
第五组:我们小组抱 的是老师,刘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刘老师的体重
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学到这里你们对一吨有多重有感受了吗?
【设计意图】:所选择的分组体验材料都是学生 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
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 对
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同时根据所选材料,拓展相关信息,培养
学生节约资源的 意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
(三)归纳总结,构建质量单位体系。
1.归纳总结
师:现在我们认识“吨”这个新朋友了吗?它和我们的老朋友“克”、“千克”
都是用来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1克有多重,我们只需要用手掂一掂,就能直
接感受了。多少个 1克是1千克呢?因为1千克=1000克。(板书)
一千克有多重,我们也可以用手直接掂一掂来感 受。多少个1千克是1吨呢?
还是1000个,因为1吨=1000千克。
一吨有多重,还能像这样来直接感受吗?为什么?那我们是怎么来体验的?先来


一袋米、一桶水、一摞书…感受一个物体的重量,再通过计算知道多少个这么
重的物体是100 0千克,也就是一吨,从而想象1吨有多重。
2.建构质量单位体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质量单位,它们是-----克、千克、吨,
这是我们常 用的三个质量单位,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板
书:常用质量单位, 1000 )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三个质量单位不同的体验方式,建构1吨的质量观
念,帮助学 生建立完善的质量单位知识体系。
(四)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单位换算。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下面各题,请独立思考,尝试
完成。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8t=( )kg 7000kg=( )t
古代曹冲称出的大象的质量是5000千克,也就是( )吨。
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交流思考的方法,后三题直接反馈答案。
[学情预设]:以第1题为例:。
(1)1吨=1000千克,3吨里有3个1吨就是 3000千克。
(2)因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吨化为千克在末尾要填上3个0。由< br>千克化为吨在末尾减去3个0。所以3吨=3000千克。
师小结: 由吨化为千克在末尾要填上3个0。由千克化为吨在末尾减去3个0。
【设计意图】: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难,之前学生已有
“千
克和克”的知识经验积累,所以此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博士信息链接】上课前我们 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
了大象的重量。现在可不用这么麻烦了,由于科技的进步, 我们可以用地磅、
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迅猛的发展和科技的高度进步,激发学
生爱祖国的情感。
三、综合应用、巩固新知。
1.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他们能同时过桥吗?
师:为什么不能同时过桥?“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如果一起过桥会怎么样?
师:请你先独立思考,它们可以怎么过桥,然后把你的想法与你的同桌交流一
下。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学情预设]:
(1)四只小动物一个一个地过桥。
(2)小熊和小牛一起过桥,小马和小鹿一起过桥。因为两只动物的体重小于1
吨。
(3)小牛、小马和小鹿一起过桥,小熊自己过桥。
……
师小结:只要每次过桥的 小动物的重量之和不超过1000千克,也就是不大于1
吨就可以。过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同学们课下 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将课本的主题图作为解决问题出现,注重培养学生
用多 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2.数学日记。
师:请看马小虎日记。(课件出示)
9月2日 星期日 睛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 妈一起去茶淀葡萄谷采摘葡萄。放眼望去,一碧千里,
一串串葡萄犹如红色玛瑙,我摘下一颗3千克的葡 萄刚想放进嘴里,被妈妈制
止了,妈妈说一定要洗过之后才可以吃。
采摘开始了,我拿着一把 重100千克的剪刀,剪下一串80千克的葡萄小心翼翼
地放在能装满5g葡萄的箱子里,这时爸爸妈妈 也都正好摘下一串。经过2小时
的奋战,爸爸摘了20吨,妈妈摘了12千克,我摘了8克,收获真不少 啊!爸
爸告诉我,茶淀玫瑰香葡萄每年可产8万克,很受人们喜爱。
今天天气虽然很热,可摘葡萄的感觉却真的很棒!
师:这个马小虎的日记写的怎样?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的综合运用。
3.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与“吨”亲密接
触吧!
(课件展示:天津风貌)
【小博士信息链接】我们的家乡天津,是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也 是北方重
要的港口,中国重工业的基地,正以年轻的姿态展现在国人面前。2001年1月
1日 零时,天
津新的标志性建筑——世纪钟敲响迎接世纪钟声。世纪钟高40米,重170吨有
余 。它标志着天津在历史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天津还有一座价值连城的
瓷房子,它是用4000多件 古瓷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4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
7亿多古瓷片装饰而成的,令世人称奇。还有 我们的天津港,它是中国最大的
人工港,2010年天津港共装卸运输货物突破4亿吨。这就是我们的家 乡——一
座古老的文明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乡风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吨”,你想和它成为 好朋友吗?那就请同学们课
后继续到生活中去寻找它、感受它、并且合理运用它。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老
师留给大家一道课后完成的题目:请你了解一下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如果每月少用1 吨水,
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 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将知识的获
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
价值。】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测量整理与复习



一、谈话
导入
1.前面我
们学习了“测量”这
一单元,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大 家了解
了有关测
问题的能力。

量的哪些
知识?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二、交流
重 难 点
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
(1)小组
准 备
交流
小组

教学过程
交流讨论
一下,说

一说你是
1.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 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
怎样整理
的,都整
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下面的方 框内。
理了哪些
内容?然

后根据交
流,讨论
完善自己< br>的作品
(在学生
交流的过
程中,教
师巡视,
同时给学
生以帮助
和指导,

并且选出

几份整理
方法不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 )单位,千克、克、吨都
同、比较
全面的作
是( )单位。
品以备展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 )米。
示)
(2)展示
3. 5厘米=( )毫米 3000千克=( )吨
师点
名,选出
500毫米=( )厘米 4300千克=( )吨( )千克
几名同学
4. 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 )米,还差( )
上台展示
自己整理
米是1千米。
的内容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 )
(找两三
名学生即
厘米。
可)


求:(1)
展示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 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
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
创新意识。




1.苗苗的身高是142( )。 A厘米 B分米 C米
2.一个鸡蛋约重70( )。 A吨 B克 C千克
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
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 B:吨 C:千克


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
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 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
次?


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 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
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
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课后反思
中,说一
说自己整
理了哪些
内容?采
用了什么
样的整理
方法?
三、我会

1.独立完

2.全班交
流,指名
说,并说
出想法。
四、我会

1.独立完
成。
2.小组交
流,说说
你是怎么
选的,为
什么这样
选?
3.小组汇
报展示,
其他组补
充,提问。
五、我会
用 < br>1.相信大
家对这一
单元的知
识又有了
更新更深
的认识,让我们来
检测一下
吧!
2.独立练

3.指名板

4.批改纠


课时编号


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
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
重 难 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准 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
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 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
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 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
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3 6 4 2 8 7
+7 2 + 8 8 +4 9
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 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2、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
少种?)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76+284
3、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 284的和大约是多
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4、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和 我们的想法相同吗?(屏幕上出现课本
第18页的估算方法)
5、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 加法估算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
的整百数划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计出和的范围 ,这一种方法在我们
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6、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7、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
8、教师小结: 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现实性0向十位进1,
十位上7+8+1=16,写6 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9、反馈练 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
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2、 第二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进行订正。
3、 作业,练习五第9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
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
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7+8+1 5+9+1 6+4+1 3+9+1 7+5+1 9+6+1
2、笔算下面各题
649+273 786+245 392+508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练习
1、 练习五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 学生列式计算
(2) 集体订正
2、 练习五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五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 练习五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
计算。
5、 练习五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
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
6、 练习五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
通过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7、 练习五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 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
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法。

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减法,并从旧知识体验减法的 计算方法,总结
万以内连续退位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快乐小学组织学生游玩昆明、大理、丽 江。师简介后,
大家上车出发去大理喽!
2、师说:车先行了159千米,让同学们在途中吃 了午饭,接着,又行了189千
米,到达了大理。你们想一想,昆明到大理的路一共有多长?
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1、同学们到达大理后,这时,有一位同学问导游:“我们游玩过 大理,去丽江,
还有多远?”导游说:“从昆明到丽江,一共517千米,我们到大理,行了348千米,你说还有多远呢?”教师板书部分线段图
昆明 大理 丽江

2、听了导游的话,你可以在图中标出哪些条件?(请学生继续板书完整线段图。)
3、教学估算:
(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两种估算的方法,你同意哪一种呢?
(4)同学们说的两种 方法,各有各的道理,等我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出准确答案
后,再来比较这两种方法。
4、教学笔算:
(1)小组合作,探究517-348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
5、师生总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6、比较一下,两种估算结果中谁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
三、巩固练习,合作进步
1、游过丽江同学们去了生态果园,园里栽植了三种果树。(如图)
(1)从图中你得到什么 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问题吗?先提一个给自己,
再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做一做,最后交换批改。批 改时注意竖式的格式,答案
是否正确。
(2)果园里还藏着不少数学问题呢,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果园为超市运去410千克水 果,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
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 的算理,掌握退位
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加法的简便算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
415-228 556-379 538-89 362-135
269-180 910-461 218-129 747-520
2、如果把218-129改为208-129,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3、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计算208-129
(1)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2)2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请板演学生把计算过程叙述一遍。
(4)师生齐小结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2、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第26页例2。
3、学习例3。
(1)出示例3:500-185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
(3)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各自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列竖式,也可以
4、师生齐小结: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
作9再减。

三、实践应用
1、 小组比赛:完成25页第1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2、 独立完成25页第4题。
3、完成25-26页第3、6题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连续退位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比较熟悉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
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先回忆总结前面学习的知识,再进行强化练习,来加强学生
的计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重 难 点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悉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
高计算能力。
准 备
教学过程

口算
56+18 80-64 340+70
130-50 70-34 780-300
400+500 320-90 1200-600
980-480 730-80 1700-700
二、计算
135+893 437+959 383+789
1432+658 765+3438 1437+3795
850-392 841-554 910-345
1005-438 3300-1623 4020-2537
学生解答, 教师要给以评讲。并对个别题目,如进位和连续退位减法,挑选一、
两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提问,以巩 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第26页练习六的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完成教科书第26页练习六的第5题。
提问:这一道题 目你想怎样完成?(先算出每一道算式的结果,再把相同结果
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完成教科书第26页练习六的第6题。
这一道题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小红的家、小明的家 、以及学校这三个处所,
在纸上画出他可能出现的几种位置?
把肯能性讨论清楚后,再独立解答“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六、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
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 样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
乐趣。

重 难 点
准 备
教学过程
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出示挂图,观察图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交 流: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
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4、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5、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6、导入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2、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1)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3)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舆论是什么意思-


数学小知识-


日本地理位置-


柳条像什么-


无言以对-


岐怎么读-


海中断崖-


睿的意思-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06: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5972.html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