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网络理财产品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7 07:01
tags:一年级, 人教版, 数学全册教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索珍)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行者无疆文化传播
准备课

新知识点

1.认数:1、2、3、4、5、6、7、8、9、10。
2.学会数数的方法,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用1~10这10个数字中
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3.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4.比多少:当两种 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
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教学要求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 “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
的多少。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
适应,容 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
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 兴趣。因此,老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如
在“数一数”时,老师出示插图后,不 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
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老师
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人和物的数量。也可以将插图制成多 媒体课件,逐一出
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老师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表述: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是开学 的
第一天,我们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些什么呢?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源。教材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
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
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去数,不要只数一种。
3 .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 观察、数数,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使大家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 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
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 数。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 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继
续给以帮助。
5.在“比多少”的学习中,主要是通 过操作和探索来进行的。老师应给学生创造条
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 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
解知识。小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 相补充,对问题
能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6.要结合学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含 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很多,老师要
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有老师、有同学时,老师可以直接 引导:我们要尊敬老
师,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讲文明,懂礼貌。
课时安排

1 数一数……………………………………………………………………………1课

2 比多少……………………………………………………………………………1课


1 数 一 数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爱科学和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

“美丽的校园”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口头数数

“同学们,你们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数数。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同学们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二 看图数数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显示:一所美丽的校园。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学生:“ 老师好!”同时敬礼。老师:“同学们好。”),
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都 在干什么。然后出示从天边飞来7
只鸽子(伴有哨音或鸟叫声)及美丽的校园。
老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 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请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呢?”
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
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当学生每说完一种时,老师启发提问:“还有什
么?”
2.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老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数目从小到大数出图中人和
物的数量。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
回答:“一位老师。”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
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小花坛,一个足球场……”
老师引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课件同时在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
出来的”或“数出来的”。老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同学到前边数给大家看。数完后,可 以让
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指一个数一个,重数一遍。注
意 口、手要一致才能数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逐一板书出1~10各数。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
同桌互读。
集体交流,先找学生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游戏结束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
一个数。
还可以拿1~10的10张数字卡片玩“儿童读数”游戏: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
一张, 看谁很快认出是几,这张卡片就先归谁,最后谁得的卡片多,谁就是获胜者。游戏结
束后把卡片归还。
3.数身边的实物。
刚才这幅图中有数量是1的,是2的,是3的……
你身边的人和物哪些是这些数量呢?请仔细观察,看谁说得多。
老师引导: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几支铅笔?一组有几名同学……
可引导学生这样叙述:我有3支铅笔,用3来表示;一组有5名同学,用5来表示……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一的第1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再认真数。
2.练习一的第2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上面四幅图中小动物的个数,再数一数下面四幅图中小 圆圈的个数,然
后把上、下相同个数的图片连起来。
四 思维训练

1.看图,涂一涂。



●●○○○ ○○○○○ ○○○○○ ○○○○○
2.观察下图,操场上大家都在做什么活动?有几个同学在跳绳?


3.找规律接着画。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7
2.上面一排图中,第2幅图中有5只松鼠,第3幅 图中有4只母鸡,第4幅图中有6
只蝌蚪。下面一排图中,第1幅图中有5个圆圈,第3幅图中有6个圆 圈,第4幅图中有4
个圆圈。把相同数字相连即可。
思维训练
1. ●●● ●●●● ●●●●●
2.踢毽子、跳绳、踢足球。 2个
3.分别画7个和9个。

板书设计

数 一 数
1、2、3、4、5、6、7、8、9、10。
根据物体的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到最后一个是几,就是几,可以用1~10
这10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 图意
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
式 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教材的第4、第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
量的人和事物的 集合圈,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提取出来的,使学生
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学生的数 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课堂设计说明
1.将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一 组组的人或物,引导学生说一说、数一数;
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
2.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数。在充分利用了
主题 图以后,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
文具盒里各种文具 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 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例
如,在这幅主题图中: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向 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
有礼貌;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 持锻炼
身体等。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这 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很重要,对后面有针对性地教学将非常有帮助。老师应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数数的能 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
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2 比 多 少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学具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和△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老师拿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老师说数,学生拿卡片。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同样多”。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 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 个究竟。热情的小
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
(2)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3)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子?让学生拿出学 具○代替小兔子摆出来,老师将图中的4
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4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 上)。
(4)再问:“每只小兔子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
与小兔子一一对应,每复制1块砖,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表示1只小兔子搬1
块砖。
(5)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
老师说明:1只小兔子搬1块砖,正好都对上了 ,没有多余的小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
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6)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小兔子和砖比较,1只小兔子搬1块砖 ,都没有
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7)学生摆一摆,说一说。
拿出2个○摆好,再摆□,□要和○同样多。
摆好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找学生到模型上摆,让大家看,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
表述出来。
你是怎样比较○和□的?(我是数出来的,○有2个,□也有2个,那么○和□就同样
多;我是 摆的,1个□对着1个○,没有多余的○,也没有多余的□,我就说□和○同样多)
2.学习“多、少”。
(1)提问:小猪们在干什么?有几只小猪,有几根木头?
引导回答:小猪们在扛木头,有3只小猪,有4根木头。
提问:小猪和木头的数量怎样比?自己想办法比比看。
在自己比的基础上,同桌交流比的方法。
(2)集体交流。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把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起来,木头多1根。
老师引导说明:1 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
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 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同桌互相说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板书:多、少
3.仔细观察图,看还可以将谁和谁相比。
(1)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
两人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得出答案。
(2)还可以谁和谁比?
小组合作,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每人摆一种并表述出来)
(3)集体交流。
鼓励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可随意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间的比较(小猪和小兔子,
小猪和小鱼 ),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理
解“同样多”“多”“少” 的含义,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两种学具摆一摆,使得这两种学具同样多。
(2)比较完后说说比较的结果,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2.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1)两人一组随意摆,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2)集体交流。

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是数出来的,也可以是凭直觉,等等)
3.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3题。
(1)根据图中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说说结果。
(2)再让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4.练习一的第3题。
先看看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
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检验。
最后老师订 正,可能有的学生用画对应线的方法比,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比,不管用什
么方法,只要是对的,老师 都要加以鼓励。
5.练习一的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再集体交流,主要交流比较的方法和表述是否正确。
思维训练

1.画○,数量比△少1。
△△△△△
2.把数量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略
3.在蜜蜂和小狗后面画“√”。
4.鸡少
5.红球少
思维训练
1. ○○○○
2. 略
板书设计

比 多 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
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中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子与它们所搬的砖的比较”和“小猪与它 们所
扛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看到了如
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而且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老
师可以引导学生在 生动的情境中任意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
比较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 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不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只要
学生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课堂设计说明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釆用教材中介绍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也可 以
通过数数来比较多少。体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对学
生不同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学
生只要能比较出正确的结 果就可以了。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什么是 “同样多”“多”“少”,掌握比较的方法。



二 位 置

新知识点

“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及其相对性。
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 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 活常识和知识基础,对于“上、下”和“前、后”,可以尽量放手
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 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中心进
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反
语等)来帮助学生 辨别。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
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 生判断。
课时安排

1 上、下、前、后…………………………………………………………………1课时
2 左、右 ………………………………………………………………………1课时

1 上、下、前、后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
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第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
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
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
二 探究新知

教材第9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9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 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
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
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 )面,轮船在火车的( )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课件显示:公路上行驶的3辆汽车。(小轿车在前面,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
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 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下面呢?同样是
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说 它在后面呢?
使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
清楚就可以 了。
如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卡车对客车
来说 ,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对小轿车来说,却在小轿车的后面。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 br>2.将练习二的第1题制成课件,使学生理解在运动中“前、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不是永远不 变的。
3.练习二的第3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巡视指导。
四 思维训练

三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小明说:“我在小力前面。”小力说:“我在小林前面。”他 们
三个人,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小明在最前面,小林在最后面。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 br>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有关“位置”的知识, 所以教材先安排学习比较
简单的“上、下、前、后”,通过看直观图和引入生活中“拍手游戏”的情境, 让学生有
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生活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已经有部分有 关“位置”的概念,但是可能还不会科学
地表述出来。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知识资料链接
1. 趣味数学
小兔子们排着队去大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说:“从 前面数我是第7个,从后面数我
是第3个。”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去采蘑菇吗?( 9只)
2.天鹅、大虾和梭鱼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它们都给自 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
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天鹅伸着脖子向上拉,大虾使劲向后拉,梭鱼拼命向前 拉,结果
大车仍在原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们用力的方向不同)
2 左、右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左、右
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的第2、第3、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 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
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 吗?
学生边指边说。
板书题目:左、右
二 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①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
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
②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 )个。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
面站的时候,左、右 刚好相反)

(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
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 肩上,自己的左手
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 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
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

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滚梯时靠右站立等。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读题,让学生来做动作。
2.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按要求来放。
3.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练习辨认前、后、左、右。
4.练习二的第3题。
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包含了前后、左右等知识)
5.练习二的第4题。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
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
6.练习二的第5题。
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7.练习二的第6题。
(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组
的讨论结果,老 师给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
四 思维训练

把小朋友左手中的气球涂上颜色。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确定左、右。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
边。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 教材安排在“前、后、上、下”之后,通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提供
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 性材料,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
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认识“左、右” 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所认识的物
体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安排这部分知识目的是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学习,初
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基本理念。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两节有关位置的知识,本节 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由
于“左、右”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应该考 虑学生的接受程
度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设计说明
1.这样的设计充分地利用 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以此 让学生主动地体会到左右的用处,激起学
习的欲望。
2.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
过程。 < br>3.充分利用教材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这样从解
决生活中的问 题开始,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新知识点

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用“>”“<” 和“=”正确比较1~5
各数的大小。
2.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几)和序数含义(第几)。
3. 5以内数的组成。
4.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计算。
根据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5. 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6. 0加几,仍等于几;几减0,仍等于几;0加0等于0,0减0等于0;相同的两个数相
减,结果还是0。
教学要求

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 工整。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
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 号表示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等于、
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计算。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 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的位
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0、 2、5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
齐匀称就更难了。因此,学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 写好0~5各数,教材中做
了示范,要求学生从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 学习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
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教学时,老师应
充分利用学 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0~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
的方法来表示数。在第1 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符号“=”“>”和“<”两
边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 老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学习加 减法的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
多样化;另一方面老师可根据学生 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
生的思维水平。如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 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
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数手指等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 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
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老 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
作等实践活动,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 “集合”“对应”“统
计”等名称。
4.本单元的学习,要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因此,老 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
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和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 他们想做的,
在做中理解知识。
5.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使得人人都参与到数学活
动中来。
课时安排

1 1~5的认识………………………………………………………………………3课时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

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 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读、写及顺序
教材第14页至第16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1、第2、第4、第5题。
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
能认 、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利用“农家小院”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1~5的书写。
教具学具

1. “农家小院”的电脑课件或挂图,1~5各数写法的课件,计数器。
2.学生准备15 根等长的小棒,1~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计数器每人一个,点子图及实
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数数吗?请你数一数。(同桌互数,从1~10)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探究新知

1.创设动画情境。
老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投影或挂图:农家小院里,一位老 奶奶站在房
门前,旁边一只可爱的小狗跟着老奶奶;房顶上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你们数一数有几只小鸟;再数一数老奶奶身旁有几个大南瓜;小院中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展开笑
脸,几只蝴蝶 飞来飞去;还有几只鸭子和小鸡。
2.数数。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有哪些人和物,分别有多少?
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集体交流。
老师引导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3.认、读数字1~5。
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1位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将1位老 奶奶、1只小狗图
移到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说明:像这样,1位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 “1”
来表示。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座房子等。
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 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看着这5个数
字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在小组里说说 ,然后集体交流,最后
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 耳朵听声
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
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 着“1”问:这个数是几?它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
学生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 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前边演示。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 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
摆出你最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
数表示物体 的乐趣。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5.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板
书:“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 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是几颗。“1
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 “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
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 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展
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 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 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
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
6.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学习1、2的写法。
先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仔细观察。
最后在课本的写字 格中描写1、2。写字时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
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书 写要工整、干净、美观。老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
的在全班传阅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 为主。
(2)学习3的写法。
方法与1、2的学法相同。写3时提醒学生,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向左。
(3)学习4、5的写法。
方法与1、2、3相同,这两个数都是两笔写成的。4是先写“” ,再写竖,成“4”。5
的第一笔先写“”,再写横,成“5”。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数出图中每种物体的个数,再与中间的数字对应用线连起来。
2.教材第16页“做一做”的第2题。
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小羊, 用几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
师动手将“1”写出来。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4道题。
3.练习三的第1题。
老师读好要求,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允许学生喜欢 什么颜色就涂什
么颜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如“第一组图,因为上面写着2,所以 我
就涂2个气球。”说时不突出颜色,要突出数量。
四 思维训练

1.数一数,然后在括号里填数。

☆有( )个,○有( )个,△有
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
○ ○ ○ ○ ○ ○ ○ ○
3.在里画你喜欢的图表示数。

( )个,□有( )个,?有( )个。

3 5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5 4 3 2
3.提示:答案不唯一,只要涂的个数对即可。
思维训练
1. 1 2 3 4 5
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时,可涂不同位置,只要数量对即可。
3.略
教材习题
练习三
2.略
4.有3头象。还可以数长颈鹿、斑马等。
5.略
板书设计

1~5的写法
“1”要从上到下,略倾斜,不能写成竖。
“2”从左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然后向右拉平。
“3”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
“4”要注意第二笔的起点处比第一笔的起点处略低,同时倾斜。
“5”的下半圆要写得圆润些,占满格。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通过“农家小院”这一主题图,用集合圈圈出各种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数一数 ,抽象
出数。通过认、读1~5各数,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教材第16页,
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①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
生直观地看到 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
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 。②点子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
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出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 握1~5各数的顺序。
教材第16页将1~5的写法集中编排,是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决定的,并不 是让老
师也一定集中教学1~5的写法。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
内容,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中,分散教学难点。
课堂设计说明
创设学生自 由说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抽象的数中回到实践中去,让
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基数 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
的概念,发展数感。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 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得到
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 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3、第6~8题。
教学目标

1.认识“ =”“>”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
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猴子吃水果”的主题图,各种学具、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 △ △ △ △和○ ○ ○ ○ ○谁多谁少,怎样比一眼就能看出?
2.打手势做游戏。(如老师说“5”,同学们伸出5个手指)
3.填空。(按顺序填数)
1 2

4 3
1 3

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3只猴子吃水果。
学生观察,同桌说说图的意思。
提问:“几只猴子吃几个梨、几个桃子和几根香蕉?”可用学 具分别代替猴子和水果
来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在学生动手摆的基础上,制作课件(或图片),让图中的 猴子、梨、桃子和香蕉从
图中跳出来,摆成如教材上的形式,并标上数字。
再问: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不够,吃一根香蕉、一个梨呢?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来
呢? 同学们用学具动手摆。可先引导学生摆一组猴子吃桃子的图,利用前面学过的一一
对应的方法摆出书 上的象形图,3只猴子对3个桃子。
3.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有3只猴子和3个桃子,猴子的只数和桃 子的个数同样多,每
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子。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图下写出数字3。并说明:当 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时,
我们就说3和3同样多,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3 =3,读作3等于3。学生
自由读。
对于符号“>”“<”的学习,可参照上面的进行。 < br>提问:3>2,你是怎样比出来的?(看出来的,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所以3大于2;还
可以 想3在2的后面,3就比2大,所以3大于2……)
提问:3<4,你是怎样比出来的?(看出来的, 3只猴子比4个梨少,所以3小于4;还可
以想3在4的前面,3就比4小,所以3小于4……)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交流订正。重点说说思路。如 5>4,5个玉米棒比4只小熊多,
所以5>4,还可以想:5在4的后面,所以5大于4。
2.教材第1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自做得是否正确。
3.练习三的第6题。
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小题,提问“有几个
?
?”学 生回答:“4个”。然后让学生自己完
成下面的题,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三的第7题。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题意,然后填,特别是最后
一个易 错,要让学生说说思路。
四 思维训练

1.在

里填上 “>”“<”或“=”。
3

2 3

4 5

3 4

1 2

2
2.比3大比5小的数是几?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1( ) 2( ) 3( ) 4( ) 5( )
3.比5小的数有( )。
4.看图,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比△多() 。
○ ○ ○ ○ ○ 3比5少()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 >
2. < > = >
3.略
4. 2<4 4<5 5>4 1<3 3>1
思维训练
1. > < > > =
2. 4
3. 1、2、3、4
4. 2 2
教材习题
练习三
3. 2 1 2 5 2>1 2<5
8.略
板书设计

比 多 少
3=3 读作:3等于3
3>2 读作:3大于2
3<4 读作:3小于4
“>”叫做“大于号”,读作“大于”,表示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 <”叫做
“小于号”,读作“小于”,表示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叫做等号,读作“等于”,< br>表示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
相等的数用“=”连接,不相等的数用“>”或“<”连接,开口朝着较大的数,尖
角朝着较小的数。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17 页呈现了一幅“3只猴子吃水果”的情景图,图中猴子和各种水果是散乱
放置的,我们先将相同的东西放 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数出数量,然后比较
数的大小。引出数学符号“=”“>”“<”, 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
的大小的比较结果。
课堂设计说明
利用主题图中的素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很自然地去
比较猴子的数量和各 种水果的数量。进而让学生认识三种数学符号,再通过练习逐步掌
握它们的用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几和分与合
教材第20~22页的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会区分“几”和“第几”。
2.学会5以内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会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

挂图,三角形,圆形,小棒,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数数,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卡片口答。
4

3 2

4 4

1 5

2 3

2 4

5
3.看图回答。
△ △ ☆ ○ △ △○ ☆ □ △
一共有( )个△。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第几。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有几人排队?谁排第1?小朋友排第几?他前面有几人?后面呢?
同桌说说,然后交流 。重点说出有5人排队,小朋友排第2,他前面有1人,后面有3
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 ,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还知道了什么?(要排队买票,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
(2)做游戏。
请第一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的前3个同学起立。
2.学习4的组成。
挂图显示:4个向日葵分别放到两个筐里。
(1)让同学 们拿出4个三角形代替向日葵,把它们分成两组,看看有几种分法。同桌
互相交流。
(2)集体交流展示,指名说出不同的摆法,并写出分析式。

(3)引导学生把这 些摆法加以整理:4个三角形,先往左移1个,说明1和3组成4;接
着往左移1个,说明2和2组成4 ;最后往左移1个,说明3和1组成4。
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这3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
提问:看到1和3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想到3和1也组成4)
对比出示:
也可以写成:
(5)练习4的组成。
先看着自己摆的,自由读4的组成。再同桌互相读。
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老师:我一共有4个○。右手拿1个,猜猜左手拿几个。(左手拿3个,1和3组成4)
学生做猜数游戏,两人一组进行。在游戏中掌握2、3、4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说完
整话。
还可以师生对口令。
老师:我说2。
学生:我说1。
师生齐:2和1组成3。
3.学习5的组成。
(1)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代替5 个玉米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 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把5
分成两堆的几种不同分法。
(2)根据自己的分法填空。
(3)集体交流,展示汇报。引导学生将5的组成加以整理。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5 的组成?(只要知道1和4组成5,马上想到4和1组成5。同样,
只要知道2和3组成5,那么就得到 3和2组成5)
(4)练习5的组成。
同桌互说,可以这样说: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
拍手游戏:“我说1。”“我说4。”齐:“1和4组成5。”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这是一张全家福,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
提问:照片中一共 有几人?(5人)从左数妈妈排第几?自己数数填在□里。注意左右的区分。
还可以怎样提问题?学生讨 论。
2. 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卡片5,提问:几和几组成5?请用学具表示出来。(可小组合作)
然后交流展示,找不同方式的同学到前边表演。
一组出示3个黄圆片和2个红圆片,3和2组成5。
二组出示数字卡片 3 和 2,3和2组成5。
三组出示4个△,1个○,4和1组成5。
……
不管学生出示的是实物还是数字卡片,只要能正确表示出5的组成,都给予肯定。
最后,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边连边说,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与记忆。
3.练习四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知道画的是什么,有几只。
然后老师读题,指导学生圈一圈,涂涂色。涂色时可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必统一。
四 思维训练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看数接着画。
5○○○ 3○○
4△△ 5□
3.

(1)一共有( )件衣服。
(2)在从左数第3件下面画“√”。
(3)1个小朋友拿1件衣服够不够?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够( ) 不够(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5
2.略
3. (1)、(2)略 (3)4
思维训练
1.


2.略
3. (1)5 (2)略 (3)够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1 2 3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 2 1
2. 1 1 1 2 2(或1 3或3 1)
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2题

练习四
2. 3 4 2
3.不能
4.不公平。从右边分一个人到左边可以使游戏公平。(答案不唯一)
板书设计

第几和5以内数的组成(分与合)
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几。
5的组成: 3的组成:
4的组成: 2的组成: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20页“排队买票”的情景图通过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感知自然数的 序数含
义。可以将这个排队买票的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静态的情景图动态化,使教材
提供的素材更活泼、更生动,利用的更充分;还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
顺序的变化。
教材的第21页,先以4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通过
小组合作 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数的组成,通过放向日葵和分玉
米棒,把数的各种组成形式 体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课堂设计说明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 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要
求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数的 分与合是一种
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减法
计算的基础。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1题第一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 中有许多数
学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和表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
的数学交流意识。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4以内数的加法。
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4个圆片,3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1~5的数字卡片读数。
3.按顺序填数。
()()3()5 ()2()
4.复习数的组成,填方框。

二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右手有3个气球,左手有1个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
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 3)老师说明:把两只手中的气球握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
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右手和左手气球的数量写出数字3和1。
(2)老师 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同时老师在3和
1中间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
书“=”,并 在等号后面写上4。
认、读“+、=”。
(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3+1=4,读作:3加1等于4。
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读,自由读,注意“等于”要读准。
提问:3+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
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发散思维。
老师引导、启发。生 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我昨天得了3朵小红
花,今天得了1朵,两天一共得了4 朵小红花,就用3+1=4来表示……)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表达正确即可。
2.练习五的第1题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说说图的意思,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填( )和。
在学生独立做的基础上组织集体交流,正确写出得数。
四 思维训练

1.填空。
( )+1=2 2+( )=3
( )+( )=3 2=( )+( )
2.看算式接着画。(可以画你喜欢的图形)
1+3= 2+2=
△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4 1+3=4
思维训练
1.(1)+1=2 2+(1)=3
(1)+(2)=3或(2)+(1)=3 2=(1)+(1)
2.1+3= 2+2=

△○○○ △△☆☆

板书设计

加 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算式的读法:3+1=4 读作:3加1等于4。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24页图中,右手拿3个气球,左手拿1个气球, 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用算式
3+1=4来表示。渗透了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 初步感受、体会数
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
课堂设计说明
教材第24页,加 法含义的教学是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再通
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最 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列算式。
还可以用手势表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是加法 的基本含义,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
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加法
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1题的第二小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 算法正确
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3+2=5的过程。
2.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几和几组成4,几和几组成5有多种填法,可按顺序说全。
2.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计算。
△ △ ○ ○ ○
有2个△,3个○,△和○一共有5个,算式是2+3=5。
二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
电脑课件显示: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2只。
老师引发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许多,有些问题 甚至不着边际,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
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节课教学相吻 合的问题“现在共有几只松鼠?”
让学生思考: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松鼠,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3+2=
为什么用加法算?
引导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松鼠,就是把3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2.交流各自的算法。
提问:“3加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自己说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
算法。
集体交流不同的算法。

……
3.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松鼠图,不用数手指,你会计算3加2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说数的组成。使依 赖直观(数松鼠、手指)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
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指名说说3+2=5是怎样算的。
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2就等于5。
同桌互相说说。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教材第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可将左、右两幅图制成课件,动态展示给学生,接着让学生说说图 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
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然后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里填上数。
最后集体交流。
如左图,说图意,列算式:4+1=5
左图,说算法。(因为4和1组成5,所以4+1就等于5)
右图让学生仿照左图自己独立完成。
最后将两个算式排成4+1=5的形式,让学生比较异同。
1+4=5
2.教材第25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与第1题基本相同,右边算式的第二个加数让学生自己填出。
3.练习五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体交流,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鼓励 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仍用其他方法算的也不反对,让这些同学慢慢体会用数的组成来算更简便 。
使学生直观感知“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结果一样”这一规律。
四 思维训练

1.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1

=

2.哪只鸽子进哪个房子?用线连起来。
3.算一算共有几只小鸟。
+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5
2. 4 1 4
3. 5 3 4 5 3 2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5页“做一做”
3. 2 3 5
练习五第1题的第二小题
5 4 5
板书设计

5以内数的加法
3+2=5 读作:3加2等于5。
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用5以内数的组成来帮助计算。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25页在计算3+2= 5时,给出了从头点数1、2、3、4、5;接着大数点数3、4、
5;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 ,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突出算法多样化。表明
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法,不暗示或要求学生一定要用
哪一种方法,学生只要能够正确解答就可以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 学生的选择,不要对
学生的算法做过多评价和暗示。而且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理应 让
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 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认识和理解加法,初步体会
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5以内加法 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时不必急于将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 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又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减法
教材第26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 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
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或动态图片),实物投影,磁力板,5朵花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按顺序填数。
3
3.口算。
1+1= 2+1= 1+2= 2+2= 3+2=
3+1= 4+1= 2+3= 1+4= 1+3=
二 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通过电脑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有4个气球,飞走1个。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后, 老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就是从4里去掉1,求还剩几个,就要
从4里面减去1。(老师边说边 打手势)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气球数量写出数字4和1。
(2)老师说 明:从4里面减去1,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从4里面减去1,
就在4和1中间写上“-” 。
板书:减号“-”,读作:减
(3)引导学生数一数,从4里减去1后还剩多少个,用数 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
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老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去掉1,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由读。
(6)追问:减号表示什 么意思?(去掉的意思)4-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4里去掉
1)4-1=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 从4里去掉1还剩3)
3.发散思维。
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减法来表 示的事例。如妈妈给我买了2
支铅笔,我用了1支,还剩1支,算式是2-1=1。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仔细看图,自由表达。
2.练习五的第6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在 里填数。
再集体交流,重点交流图意。
四 思维训练

看算式,边动手摆边填。
2-1= 3-1= 4-3=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3+1=4 1+3=4 4-1=3 4-3=1
思维训练
1 2 1
板书设计

减 法
减号“-”,读作:减
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算式的读法:4-1=3 读作:4减1等于3。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减法含义教学的情境与加法含义教学的故事情节是连续的。教材第26页教学减法
含义时,设计 了一个小丑拿着4个气球,飞走1个,用减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连续的 故事情节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
课堂设计说明
减法含义的教学活动是 加法含义教学活动的继续。教材第26页上的主题图就在加
法含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活动:飞走1 个气球。通过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思考:要
求还剩几个气球,就是从4个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 教学时,让学生明确,从4个里
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4里面减去1,写成算式是4-1=3 。接着教学算式的读法:4
减1等于3,或4减1得3。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让学生体验“从一个 数里去掉一
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减法的含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减法
教材第27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3~5、第7~9题。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会
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 5以内数的减法。
2.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2.看图,说图意,说算式。
(1)
(2)


二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显示:有5只松鼠,跑了3只。
老师引导:你能说出图的意思然后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互相说说,使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组织交流:原来有5只松鼠,跑了3只,问题是还剩几只。
老师引导说出:要求还剩几只,就 要从5只松鼠里,去掉跑了的3只,就是剩下的只数,
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3。
板书:5-3
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
2.交流各自的算法。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

把算式写完整:5-3=2
3.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松鼠图,不数手指,你会算5-3等于几吗?”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减法,或想加法算减法。
同桌互相说说5-3等于几的思路。 (因为3和2组成5,所以5-3等于2,或5可以分
成3和2,所以5-3等于2)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图意试做,然后集体交流订正。交流时可将算式排成:5-1=
5-4=
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数减去其中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算式,再动手划,最后填,老师巡视指导。
3.教材第27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先看算式,再动手涂,最后算出得数,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五的第4题。
老师引导做5-2=,主要突出说方法:5-2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2和几组成5,2和3组成
5 ,所以里填3,5-2=。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学生独立做后两个,然后交流、订正。
四 思维训练

1.看图,列式计算。
()-()=()
2.在( )里填上恰当的数。
3-1=( ) 5-2=( ) 3-2=( )
4-2=( ) 5-4=( ) 4-3=(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 1
2.略
3.图略 2 3 3
4. 3 1 2 2 3 1
思维训练
1.5-1=4,还可以是5-4=1(有5个球,剩下4个,问拿走了几个)。
2. 2 3 1 2 1 1
教材习题
练习五
3. 2-1=1 5-4=1
5. 5 2 含义略
7. 5 4 3 2 1 2 3 4
8. 2+3=5 5-2=3
9. 2-1=1 3+2=5 1+4=5
3-1=2 1+2=3 2+2=4
3-2=1 4-2=2 5-1=4
板书设计

5以内数的减法
5-3=2
可以用数的组成计算,3和2组成5,所以5-3=2。
还可以想加法做减法,因为2+3=5,所以5-3=2。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编排是相似的,教材第27页计算 5-3=2时,给出了从头点数1、
2、3;倒着数5、4、3(在学习数的顺序时,学生已经有了前一 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的知识,
去掉1个少1个,可以采用往前数1个数的方法);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 三种方法,同样
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课堂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找信息 ,并根据找到的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再通过课件演
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 理解图意。通过用情境引导学生说
出5-3=2,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5、3、2在图中 分别表示哪一部分,加深学
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 ,获取数学
知识,并能提出问题,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材第30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
2.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写0,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写0,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总结出规律。
教具学具

小猴吃桃子图,数字卡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填数。
1 4

5 3
2.口算。
3+2= 2+2= 3-1= 5-4= 4-3=
5-2= 2+1= 4+1= 3-2= 4-2=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0。
(1)课件演示小猴吃桃子。(或动态显示)
小猴吃桃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2)
小猴吃掉1个,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1)
小猴接着吃,盘子里还有桃子吗?(没有)
老师说明: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 读作:零。0和
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提问:“0表示什么?”(0表示一个也没有)
你能举出用“0”表示的例子吗?(妈妈买回 5个苹果,吃了5个,就没有了,用0表示;
放学后,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 br>(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让每个学生也拿出直尺,读读直尺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提
问:“这 个0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说明:这个0在这儿表示起点。
提问:0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它的前面?
数一数,从0到1是一段,看看有几段。一段一段地数数。
2.写0。
老师边示范边说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
在书上描红写0。
3.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课件显示3只小鸟从窝里飞走的画面。
提问:窝里有几只小鸟,用几来表示?板书:3
从窝里飞走了几只,用几来表示?再板书:3
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 师板书:3-3=0。“-”表示什么?(去掉)
减号后边的3表示什么?(飞走了3只小鸟)3-3= 0表示什么?(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
只,窝里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2)同桌举 几个等于0的例子。(如桌子上放2支笔,拿走了2支,桌子上一支也没有
了,用0表示,算式是2-2 =0)
(3)看青蛙图。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指导: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用几来表示?板书:4
右边荷叶上有几只,用几来表示?板书:0
两个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4+0=4
(4)学习5-0= 。
小明有一道题不会算了,你能帮他解决吗?
出示:“5-0= ”,5减0等于几呢?同桌说说,然后交流,说想法。得出“一个数减0
还得这个数”。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教材第3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试做,然后交流、订正。
2.练习六的第1题。
看图写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老师巡视指导。
四 思维训练

在()里填数。
2+()=2 3-()=3 4-()=0 3+()=4 0+()=5 0-()=0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4 3 2 5 4 3 2 5 4 3 2
2. 5 2 0
思维训练
0 0 4 1 5 0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读作:零
“0”的含义:1.表示什么也没有。
2.表示起点。
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本身。 4+0=4
任何数减0仍得这个数本身。 5-0=5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3-3=0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0的认识。教材中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景图教学“没有 ”可以用“0”来表示;接
着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 顺序。
0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
了 的情景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
在讲有关0的减法 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课堂设计说明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 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学 得愉快、学得
主动。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将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 br>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表示,也使教
材显得十 分生动活泼。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接
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 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0的加减法练习
练习六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0的含义和所学内容。
2.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具学具

投影,数字卡片0~5。
教学过程

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 0~5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2.口算。
2+0= 3-0= 0+5= 0-0= 4-2= 5-5=
3.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审题,填空,然后订正。
4.练习六的第3题。
先指导学生做第一个题,一共有几朵花?(4朵)划去几朵?(1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板书:4-1=()还可以想:有4朵花,剩下3朵,划去几朵?算式是4-3=1。
其余的题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引导对比这4个算式,找出异同:相同点是第一个数都是4,都 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的
是,减去的一个比一个多,差一个比一个少。
5.练习六的第4题。
先观察图,再与同桌说说图意,最后填空,老师查看。
6.练习六的第5题。
主要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全对的要给予奖励,如自己画颗☆,或笑脸,或画自己
喜欢的图。
二 思维训练

1.用5、4、3、2、1、0这些数组成得数是5的三个算式。
()○()
=5 ()
○()
=5 ()
○()
=5
2.猜一猜每个盒子里会有哪些卡片。

正等轴测图-


惯性环节-


成人色-


未置可否-


胶鬲-


坚组词-


眼睛的拼音-


飞机起飞速度-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07: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6041.html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