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英语语法讲解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7 07:49
tags:三年级, 人教版, 教案

披荆斩棘的意思-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胡立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数学,本班学生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
20人 ,女生19人。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 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
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
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
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是还有部
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 br>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
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 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
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课堂活动 缺
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
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 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
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 方法,
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 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
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 吨的
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
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 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
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
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 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
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
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 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
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 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
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
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 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
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 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
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 识平行四边形,
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 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
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
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 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
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
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
现实 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
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
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 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
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 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
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
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 br>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 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 br>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
4.初步认 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
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 含义,会计算长
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 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
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 量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
分= 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
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的 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有余数除
6%以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每分钟做8题
绝大多数达到
4%以内
钟做10题
平均错误率 速度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
期末
1、重视 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
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 学生建立有关的数
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
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
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 br>实的知识基础。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
当、适 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 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
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
识。
9、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
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全册教学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61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5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8.21—8.24
8.27—8.31
教学内容
一、测量:千米的认识
一、测量:吨的认识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课时
4
3
1
4
4
3
2
4
1

3
2
5
2
3

1
4
备注

机动一节



9.3—9.7
9.10—9.14
9.17—9.21
二、万以内的加法及练习
二、万以内的减法及练习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演算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机动一节
机动一节

六 9.24—9.28 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周长



10.1—10.5
10.8—10.12
国庆节放假
四、四边形:周长、估计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10.15—10.19 四、有余数的除法
10.22—10.26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五、时、分、秒



十一 10.29—11.2 填一填、说一说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十二 11.5—11.9
十三 11.12—11.16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5
机动一节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2
3
2
2
4
5
十四 11.19—11.23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十五 11.26—11.30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十六 12.3—12.7 可能性
机动一节
机动一节
十七 12.10—12.14 数学广角
十八 12.17—12.21 总复习
十九 12.24—12.28 全册复习及期末考试
二十 12.31—1.4

5
10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 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 米、
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
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 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
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
力。
单元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
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
道1吨=1000千克。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
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
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
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
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
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
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三、五小题。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一毫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把
测量的物品换成了实物,为准确 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的观察就会
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
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
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
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布置作业:
学生独立练习三第四题教和第五题。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
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 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估
计、观察、测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 br>解决了这些问题,加强了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
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三及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学校到杨
柳河村有2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
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学校到杨 柳河村有2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学校到哪里
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学校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100米,10
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0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 米 的 认 识
1千米=1000米
布置作业:
5千米=( )米 2000米+4000米=( )千米
7000米=( )千米 4千米-3000米=( )米

课后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 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
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
长度单位米开始 ,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
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 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
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渡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
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
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
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
有多远。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 米 的 认 识
1千米=1000米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三题。
课后反思:
在课前,我让学生观察操场的一圈,让学生走一走、试一试,让
学生亲身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 。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
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
起了1千米的观念。在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
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 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
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
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
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 、4毫米、5毫米、4
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 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
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 米、300米、5千米、
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
的高度)
2、同学 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
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 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
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
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 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
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五题。
课后反思: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 ”,是学生参与
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
度上要 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
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
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 br>是这个道理。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重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的进行单
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在前面我们认识过哪些能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千克=1000克)
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3、想想下面填什么重量单位合适。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师:运来的一卡车货物的重量,为什么要用吨作单位?
生:因为卡车装的货物太重了。
师:我们教师的桌子、椅子、书本、笔等物体,你认为用吨作单
位合适吗?
生:不合适,它们的重量太轻了。
师: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比 如:
货车总重量约2吨;成年大象约重4吨……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二、新授
1、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
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 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
猴等动物,……。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
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 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3、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间
质量单位:吨
1吨=1000千克

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课后反思: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 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
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
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 中学习数学。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
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教学难点: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
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
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
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四题。
课后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实践,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 数学模型,
同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
学价值,增进对 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
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口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2、小组讨论,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交流。
(3)曹冲聪明在哪里?(聪明在于有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 们学
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例如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
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 是2千米)。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1、3厘米=( )毫米
6千米=( )米
9000千克=( )吨
1米-3分米=( )分米
6吨-2000千克=( )千克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机场跑道长约3( )
课桌高85( )
大头针长约22( )
卡车载重8( )
一个鸡蛋约重60( )
2、判断对错
(1)一支铅笔长18米。 ( )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4)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8千米 ( )
(5)小玲体重31千克。 ( )
3、在( )里填上“=”、“<”、“>”。
2吨( )960千克
4千米( )4200米
100毫米( )1分米
2050克( )2049千克
15吨( )15千克
4、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
铁比较,哪个重?为什么?
布置作业:
生活里还存在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 看
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
趣。教学中 ,我让学生欣赏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秒
这一时间单位应用的广泛性。练习中,我加入了 我们生活中的例子


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
内容 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
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
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
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
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13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 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
仔 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
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2、笔算:求35与27的和。
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
加起。)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
现在我 们大家就来汇报交流一下。
2、生: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电脑出示 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
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
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
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 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
数。)
3、生:理解图意后,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野生动物的情景引出新课,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 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 好书学
的信心。
二、 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通过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
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将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生: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列出算式后,先进行估算。
3、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4、看看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汇报交流,说说你还有
哪些问题遇到困难。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
加入估算环节,目的是增强估算 意识。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以
前学过的,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列出的算式学生没有办法独立解
决的时候,再进行讲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1、提问:还有那些数学算式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
2、鼓励学生提出多个问题。
3、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如“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
少种?”(电脑出示)
4、生:(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简单汇报自己的想法。
(2、)独立列竖式进行计算。
(3、)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 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他们
探索了98+25的各种算法,让学生感觉到这么大的数用 口算不容易,
转向进一步引导万以内加法竖式计算的好处。
5、教师板书。

6、边板书边让学生讨论“十位满十,怎么办?”
7、教师要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1;在前一
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设计意图]:通过学 生仔细观察,比较,找出这类连续进位加法题的
特点,也就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用自己的眼睛 发现的,感
受深,记得牢固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板书设计:
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9 8
+ 2
1
5
1 2 3
教学反思: 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和掌握两
位数的进位加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个位满十怎么办和十 位上是几个
数相加的这两个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初步了解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
算方法。然后把 学生汇报的方法在学生中讨论,达到新的认识度,再
通过实践完成“做一做”,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 算方法。



第二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笔算两位数的加法
25+38= 45+29=
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就是 。
3、理解:计算25+38时
先算个位(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
再算十位 (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
笔算时要( )对齐。
4、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
其余补充、评价)
﹡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
,再 的进行计算,最后 。
2、笔算:65+76= 53+69=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就要向前一位 。
我来闯关:
1、 我来算一算: 49+57= 27+88=
2、 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
钱?
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4分)
98+54 92+78 56+76 73+37
( )>( )>( )>( )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三题。
板书设计:
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2 5


+ 3
1
8
6 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
用的重视,转而关注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 程和方法的理解。
通过图中给出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在学习连续进位
加法之前 先独自估计,再将自己估的结果及估算方法与小组交流,培
养了学生估算的意思和能力。



第三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
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
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
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
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
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
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 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
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
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
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
呢?为什么?
3、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
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 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三、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
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五的第一题。
板书设计:
三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3 7 6 + 2 8 4 = 6 6 0(种)
3 7 6
+
2
1
8
1
4
6 6 0

教学反思: 在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这个情
景,根据各 个物种的统计情况,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
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 再交流算法,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得对不
对呢” 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时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





第四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1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 br>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 作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 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
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
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
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多?哪 艘船载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
你估计的一样?
二、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你能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又能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
得准确吗?
三、京广中心 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
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 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谁能摘下玉米?
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

六、判断。
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下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
536 915 351 85 464
649 873 792 127 208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小君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
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九、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十、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五的第十题。
板书设计:
连 续 进 位 加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教学反思: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 、改错以及解决问
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
算很快发 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
的认识,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 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
方框里的数,学生根据进位加计算得方法能较快完成 正确的竖式。




第五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
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减 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
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0-7= 35-8= 63-4= 26-7

2、笔算: 54-21= 79-37= 提问:笔算减法要
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
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
问:我们先到 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
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大理到
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
方?
师:通常 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
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 并不妨碍我们解决
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
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
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估一估:517-348≈
想:把517估成( )348估成( )
2、算一算:
517-348=
5 1 7
+3 4 8
3、想一想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是如何算的,要注
意什么?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4、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
其余补充、评价)
﹡1、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相同数
位 ,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就从 位退一
当 ;然后再算十位,十位不够减时,从 位退一当 :
最后算百位。
2、算一算:842-358= 712-257= 672-114=
三、我来闯关:
1、填空




2、商店运来510瓶矿泉水,上午卖出154瓶,下午卖出174瓶,
还剩多少瓶?

3、苹果树416棵,梨树358棵,桃树169棵。提出问题,并进
行计算。

(1) ? 算式:

(2) ? 算式:

被减数 476 745 703 900
减数

89 679 568 768

(3) ? 算式: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
板书设计:
连 续 退 位 减 法
5 1 7 – 3 4 8 = 169 (千米)
5 1 7
- 3 4 8
1 6 9
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 ,所以在
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例如:
把课本中的主题 图用旅游的形式揭示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
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 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到好处地
进入到新知的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六课时: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
并握手祝他成功。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2、我来算一算:402-358= 501-157=
3、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任务二: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阅读教材第24页例3,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420-358= 500-157=
﹡3、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
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应注意什么。
三、我来闯关:
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原价902元 原价800元 原价203元
现价758元 现价546元 现价168元
便宜( )元 便宜( )元 便宜( )

2、饲养场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517只小鸡,下午
比上午少孵 出115只。(12分)
(1)下午孵出了小鸡多少只?
(2)这一天共孵出了小鸡多少只?
(3)还剩多少个鸡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25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5 0 7 – 3 4 8 =315(千米)
5 0 7 5 0 0
- 3 4 8 - 1 8 5
5 9 5 9
教学反思: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
难点。教 材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
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课需解决 的问题:“要从十位退1,
十位上是0,怎么办?”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
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


第七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
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
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
男生组: 574+200 456+198 725+79
女生组: 574+200 456+200-2 725+8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
时机,让学生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
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四组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persons-


度组词-


三个太阳-


君看一叶舟-


蓬头稚子学垂纶-


引用论证-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07: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6141.html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的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