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会议议程安排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7 08:42
tags:精品文档, 人教版, 小学数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计楠)
三下
1.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 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 、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
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 后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
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
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
意识,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
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
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 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
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对
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 应避免让学生
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
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 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
间里,根据 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
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 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 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
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 己
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
系生活实 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 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 不仅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
- 2 -


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
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
有的前、后、左、右 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
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
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 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 东的同学坐下、面朝
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
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
转。
形 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
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
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
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 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
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 性容
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校园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 受到校园建筑布
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 3 -


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 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
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走?三(6)班同学 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判断胡
老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 向运用实际生
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 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
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 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为基
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
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2.说课稿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 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 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
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 算教学与解决问题
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 br>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引出除 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
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
- 4 -


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
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四、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 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
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
通过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
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
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 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
学习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 机械的训
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
机 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
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 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
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
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 睛“看”数学。因此,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 图
- 5 -


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 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 的时间,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
易 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
理,真正完成了“知其 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
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 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 这些
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
化提 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
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 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
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 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 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
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 生感悟:当除
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 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
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
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 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
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 生的数
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
- 6 -


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
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
式的基 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 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 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
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 终生发展奠定基
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二、说教材的编排特点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识,使学生体
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科 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
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 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
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 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
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数连在一起继续除
的道理。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 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
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 7 -


我从让 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复习准备——例题讲解
——巩固反馈——课堂总结 ”这一教学流程,而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更多合作交
流的时间,所以,本节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 程:沟通旧知——创设情景——自主
探索——巩固新知——回顾反馈。
一)、沟通旧知让学生 说一说怎样笔算的?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识
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
1、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
出问题
2、既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感,又可以让学生养成先估计再笔算
的习惯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分别指出4、2、 1这三个
数对应的小棒图。
教学例2时,让学生估算,再进行讨论。然后比较例1、例2的区 别,引导概括总结,
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计算
方法。
四)、巩固新知、回顾反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 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
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 仅是解决问题的场
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4.说课稿 统计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先来说说教 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
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 ,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
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 计学生喜欢看的比
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 br>- 8 -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 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
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 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
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 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
发,我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 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 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 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
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 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 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
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 生活
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
学习的 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 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 仿和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
学习新 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
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 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
- 9 -


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 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
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 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
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地设 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 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
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
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老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 好的办法?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
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
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 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
数据记录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 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
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 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
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
种头饰的数 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图只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
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 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老
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 了怎么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
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 况,在小组
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往上加格子;
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
1格分成两小格,教 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么一分为二就够了,
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什 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
- 10 -


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
么?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
位”的 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用“表示一格3个、5个。。。。。。甚至更大
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
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
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 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
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在 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
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 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
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现在为什么只涂2格就可 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
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和含义有
很大的帮助。
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 信息?在全班
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 表,
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
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 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
论:11该涂几格,怎么 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
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 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
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
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
- 11 -


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老师
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
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 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
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
验,学 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 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
没有内容),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
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
制成统 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
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 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
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课的 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
与者和创造者

5.《简单的数据分析》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 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第38页例1的教
学内容。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 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
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 位)来表示统计
- 12 -


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 解决。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
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统计图的有 关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四年级上册的复式横向条形统计图打下学习的基础。本节课 要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要体现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
通过有限 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例1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 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
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横向 条形统计图,
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
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
行对换,条形的方 向也相应发生变化。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
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 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
的条形。
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 ,本节课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
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2、 过程 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进
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使子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适时接受要学会节俭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体会与纵向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与相同点,正确的做出对数据的分析。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二、说教、学法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自
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 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
- 13 -


考、小组 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思维的开放性。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谈话 引入、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 “应用拓展,巩固提升”、“回顾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我由学生最感兴趣的课间活动引入,问他们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引 出课题后,再创
设情境出示例题。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不断打破平衡,在碰撞中感悟
出示纵向条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观察,能否完成,遇到什 么困难,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解决策略后再完成统计图,最后评析这种办法的可行性。从而引出横向条形统 计图,
让学生明白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
是,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
进行对换,画出横向条形 统计图。
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学生的学习也不是简单地传授,让学生在“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过程中渐进、发展,才能培养有思想、有创造的学生。
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知识 中提炼出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起学生
的认知冲突,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事物,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看待问题的新观念。
(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 而确定下周的进货计
划。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精华的部分。在解决重点的内容时,先让学生独立思
考,然后与同桌交流,在全班反馈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 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属于知识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 的所在,学到了
- 14 -


数学知识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3、应用拓展,巩固提升
我设计了4个习题,充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第一个练习题是对引 课时出示的同学
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进行分析,是一道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练习,侧重知识的内化——落实习题的教育、教学、检查等功能;第二题是课后练习的第一题,这
是一道变式的、 对比的、灵活性的练习,侧重知识转化为技能——落实习题的发展功
能;第三题是课后练习的第四题,是 一道思考性的、发展性的练习,侧重知识的深化
与优化——落实习题的发展、开放等功能;第四题是一道 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侧重知识的综合性灵活应用——落实习题开放、创新的功能。
4、回顾总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 识,
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6.平均数说课稿
A.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2《平均数》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 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
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它是在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横向条形 统计图
以及起始格和其他格所表示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
的数 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
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 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
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 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 见平均数是统计中
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 br>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加重要。
- 15 -


三.教学的重、难点:
与老教材只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数产生的意 义,它的功能
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
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
B.说目标
教学目标:
1、在 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平均数的特点,丰富对平 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2、能运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
数。 3、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
生的统计观点。
C.说学情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又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 平
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成绩等。对于这些名词术语,学生经常听到,并
不陌生, 但其真正含义、在统计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学生却并不明白。由于学生
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 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
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D.说教法
本堂课,我倡导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
情境,使学 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学习
新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 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使学生乐于探究,并从中得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即时的引导学生,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在合
作与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E.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在上课前学生练操时 ,通过调整学生队
伍,打到男女队伍的平衡,得到平均数,进而介绍“移多补少法”。从学生喜爱的课< br>- 16 -


外活动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贴近 了学生的生活,也能达到
引出平均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 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地位,
使学生主动得探究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新知会是有意义的,而不是 机械的。在学习
内容了解之后,我便提出两个问题:1、什么是平均数?2、怎样求平均数?让学生带< br>着问题开始学习。然后学习课件上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平均数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
对于数据较小 时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求平均数,后面制造困难加大数据量,让学
生产生数据大时不能采取移多补少 的方法而改用计算的方法,自主讨论探究方法,引
出总数÷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这时让学生拿出提 前写好的自己的身高体重,学
生以小组的形式求出平均身高,进而由教师引导理解平均数的现实意义—— 进行不同
组数据的比较。
以上过程我觉得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相结合,清晰地过程 使学生在自主探
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
三、练习
在 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之后,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平均数的练习,使学生
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 的常见性。
1、按小组求出平均体重。
2、通过三道判断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以上这些信息的出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
念。以往在教学平均 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
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 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
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
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 课
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17 -


结合实际问题排队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 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 到比较其
中的一人不合理,一人不能代表男女生的整体水平;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
然 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 感受平均数
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
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 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
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 析。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
教师应从多方面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
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 法。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
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其实这种方法也 能够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很
好地进行过程的演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找 到求平
均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将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达到共识。学生虽然求
出了 平均数,但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人对平均数的
含义不理解。移多补少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
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从感官 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后面教师制造矛
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加深总数÷份数=平均数的印象, 使学生理解逐层深
入,达到掌握方法的目的
三、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平均 数的特点估算平均数的大小,这样既巩固对平均数概念的理
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 能力。
四、练习具有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须 的,但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
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 展。第1道题是计算题,帮助
学生熟练平均数的算法。下面的三道判断题是说明了平均数的含义,其中游 泳池的平
均水深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 18 -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堂问题指向性不明,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回答不到位, 说明了个人对于学情分
析不深,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2、学生自主探索不够,教师 由于担心学生理解不到位,有代劳的情况,不容易激发
学生主动性,后面要在组织好教学前提下放手给学 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
3、课堂教学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简洁、逻辑,把握节奏,提高课堂吸收率

7.说课稿 年、月、日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 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
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 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 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
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 学生借助观察年
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
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 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 第1题是先
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 19 -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
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
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 到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
生学习兴 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
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 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
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 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 情况,使下面的
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 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
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 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 、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 有多长时,首先利
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 br>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
1986 ÷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
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 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
- 20 -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
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
猜个谜好 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 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
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 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
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 题)。这样,通过
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 br>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 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
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
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 阅读
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
月。这 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 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
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 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
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 年历,你知道一年
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
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
学生看完 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
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 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
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 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
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 ),把30天的月份叫
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 想
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如 :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
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 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
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 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
- 21 -


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
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 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
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 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
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 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
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 :如
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
个任务 。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 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
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
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 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
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 计算
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
观察、 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 3题进行了
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
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00年时,我用了2000÷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
“为什么要 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
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 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
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 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 头数月份和用儿
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
在左手的拳头 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
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 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
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 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
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 七、八、
- 22 -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 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
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 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
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 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
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 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
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
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
识当堂掌握 。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
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 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
自信心。
制作年历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56
-57页教 学内容,一个实践活动课——制作年历。这节活动课是学生掌握了年、月、
日知识后的综合应用。在制作 过程中,学生会输出大量年、月、日的知识,经历从年
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的过程。体现了年月日之间的 内在联系。这节实践活动课可以说
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与趣味 性。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具有 一定的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 物,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关注“有趣、好玩、
新奇”的事物等。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学习 得于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我为本课设定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年、月、日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年历,掌握年历的一般制作方法和注意点,培养学生
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 2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有用”、“数学就在生活
中”、“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活动重点:掌握年历的组成要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活动难点: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 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
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富有个性的过 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
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本课通过五个实践活动来体 现学生的
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在观察发现、分析、交流、操
作 、评价中学习,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指导上充分
体现在精心设计的问题 情境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
三、说活动教具准备
教师:2010年年历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搜集一份或多份旧年历;水彩笔以及制作年历需要的材料等。
四、说活动过程
(一)实践活动一:展示收集的年历。
同学们,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收 集的年历了,想不想展示并介
绍一下你收集的年历?请大家一饱眼福吧!(让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向全班展 示并介
绍)。
生1:我收集的年历是今年的挂历,一个月一张,可以挂在墙上。
生2:我收集的是一本台历,一天一张,放在桌子上,用起来很方便。
生3:我收集的是一本 万年历,里面的内容课多啦,有很多年的年历呢!生4:我收
集的年历只有一张,全年12个月的都在这 上面。……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么多种类的年历,我就用课件来演示)
同学们收集 的年历可真不少!有的是单张的,有的是整本的;有的可以挂在墙上,有
的可以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 这些年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24 -


生1:年历上都是12个月,都是从1月到12月,都有星期……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整理出制作年历所需的知识。
(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年历 ,通过收集年历,展示年历,一方面让学生更
多,更直观地了解年历的形式、结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自 己制作年历启发灵感,打
开思路。)
〈二〉实践活动二:准备制作年历。
大家收集的年历这么漂亮,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结合你们小组 带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说出你们
的制作方案。
学生汇报不同的制作方案。 在制作之前,你认为有什么困难呢?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这里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汇报。)
生1:今年的年历已经有了,我提议制作明年的年历!不过,我们还不知道明年1月
1日是星期 几。
是呀,万事开头难,不知道明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从哪儿开始写呢?
生2:我有办法 ,看今年的年历,只要知道今年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就可以了!然后让
学生看今年的年历,判断出明年的第 一天是星期六。
你真会动脑筋!还有其他困难吗?
我们不知道明年二月份有几天。
对呀,二月可是个特殊的月份。明年二月有几天呢?
生3:因为2008年是闰年,根据四年 一闰的特点,2009,2010,2011年都是平年,
二月都是28天。
生4:我想用彩笔来区别节日,可我知道的节日太少了?
如果有学生收集了节日,就让学生展示,如果没有,我就可以出示。
假如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随时提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制作困 难,可能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更实际一些,
一般来说,学生提出的困难,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如 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制作过程。
- 25 -


所以要先提困难,防患于未然。)
〈三〉实践活动三:分组制作年历。
1、激发制作兴趣:
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制作年历可能遇到的困难,下面大家就大显伸手, 制作出体现
自己小组特色的年历吧。请大家分组制作,制作前,组内成员先进行合理的分工,咱
们团结、有序地进行。
2、各小组开始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制作情况。(对小组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制作年历的过程不是一 个简单的过程,有了兴趣就会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探索与创
新。因为学生前面有了制月历的基础,并且手 中有很多的年历当样品。这里我就没有
提出过多的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有特色的年历。 )
〈四〉实践活动四:召开“年历展示会”
1、各小组推选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为展示会做好准备。
2、展示会开始
同学们,大家好!2011年年历展示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展示本组的年历,请举
手。注意:由于 本次展示会的参展作品众多,请着重介绍本组制作的年历的特色之处。
小组1:我们设计的年历非常别致,每一个月都写在一种动物做的卡片上,。
小组2:我们设 计的年历没有他们的漂亮,我们12个月都做在一张纸上,用起来非常
方便,可以随身携带。
(开办年历展示会,让学生身处在一个展示交流的氛围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教师进行活动总结。
〈五〉实践活动五:总结年历的作用
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生1:可以选几个挂在教室里,用来查日期。
生2:可以将全班同学的生日圈起来,给过生日的同学送去祝福。
生3:可以将老师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重要的节日都圈起来。
- 26 -


生4:可以根据年历制定学习计划。
……
(课讲到这里,水到渠成 地过渡到年历的作用。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听到了学生的
自信,学生的友爱之心。)
〈六〉总结延伸
看来,年历的作用还真不小!通过这节课的制作、交流、欣赏,你一 定有许多收
获,假如你又有了新的制作思路,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实现它。相信自己,你一定
行!
(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带问题离开课堂,继续进行学习与探索。)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把学生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这样更让学生有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于指正
8.《口算乘法》说课稿
说教材: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能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
学生学习新 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
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 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
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
积不满十)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说过程:
整个过教学过程基本上以多媒体课件展示。
首先通过同学们在电视上常见的活力大冲关为背景 ,引入课题,(同学们看过活力冲
关吗,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去冲关吧,冲关之前都有什么?口号,我们 今天的口号是:
冲关我最棒,口算我最强。),出示口号,引入课题。接下来回顾以前学的口算乘法,< br>整百、整千乘一位数。让后顺势导入例1,用 电脑出示例1情境图,并给学生描述邮
- 27 -


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口算乘 法的教
学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从而跟学生一起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天 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
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 问题,并
解决。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 材根据
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
也设 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
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 法。教学时,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
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
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 程与算理的理解。给
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
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还可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
主动探索数 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学生应当具备的
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学时,重视 学生口
算技能的发展。重视口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这点在例1中得到了
体现 。
例1教学后接着让学生进入第二关,练习
首先让学生练习整十、整百乘整十数,然后接着 练习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意在让学
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能,学习新技能。
总之,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上得还是很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会在以
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
9.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
- 28 -


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 多位的
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 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 学中应当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
过四个环节 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
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 《找春天》的音乐,让美
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 有48
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
积极 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 29 -


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 着,引导学生“你能试
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
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教学 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
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① 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
×2=576;③48× 10=480,48×2=96,480+96=576;④竖式计算;⑤我想口算熟练的
学生也许会想 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当然,在提倡
算法 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
一种算法?为什么?”引 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 ,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
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 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
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 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
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 生已经学过两
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
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时,先
让学生观察12个 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个48,这是学生
已经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 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
个十)这个“1”和“48”相乘表示什么? (10个48)10个48就是480。这里根据
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 “1”先乘48个位上的“8”,
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积480和第一部分的积56数位对 齐了写,最后两部
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 br>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说或
个别学生说要 更为深刻。
- 30 -

三角函数表-


獬豸怎么读-


统筹是什么意思-


而组词-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石灰乳-


皖怎么读-


忽略-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08: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6289.html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