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年第7期
* 薯
‘‘
还澡”,有 效的数学学习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鲍红梅 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
一: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
主动 、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
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程应 倡导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
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 学习、探究活动,体验
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以及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
展他们的创新 意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摸索出一种“还课”策略,窃以为能体现这一数学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条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 .
1“还课”
1.1何谓“还课”?
笔者认为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能够听懂别人 的讲
述是一个层次,属浅层次;能够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讲出
来使别人听得懂,属一个较高的 层次;能够用多种方式
方法讲解以使别人听懂,则属最高的层次.因此,在教
学中要求学生 以讲课的形式,将上一节课或前面学过
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命题或它们的应用(如习题)讲解 给同学或老师昕,并力求用各种方法讲解以求达到使
他们听懂的目的,即为“还课”.
“还课”可以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命
题的内涵,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知识所
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
题策略,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进一步促进数
学学习.
1.2如何“还课”?
1.2.1“还课”的形式 < br>为提高大班教学中的时间利用率以及教学效果,
应避免方式、方法的单一性,采用多样化的“还 课”
方式.
(1)“还课于师”.要求学生将上节课所学内容在全
班同学面前向 老师讲述或者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同
学或老师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质疑、补充与完善,日:
“还课于师”.
(2)“还课于组”.将学生按一定方式分组,要求学
生在小组内向小组 成员讲述上节课所学内容,小组成
员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质疑、补充与完善,日:“还课
于 组”.
(3)“还课于伴”.学生同位结伴相互讲述以前所学
内容,相互质疑、补充与完善 ,日:“还课于伴”.
(4)“还课于己”.严格地说这种“还课”形式是前三
种“还课” 形式的前提和必要的补充,指在学生准备向
老师、同学“还课”之前,有必要将要讲解的内容先对着
自己默述或大声讲述一遍,以发现不足或寻求改进的
方法.
以上这几种“还课”的 方式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难
易程度和复杂性以及教学时间分配进行合理的选择,
亦可相互结 合使用.
1.2.2“还课”的具体实施
由于“还课”要求学生去“说课”、去讲课,而开 始时
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往往欠佳,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
“说”的能力.
第一 步,先让学生写“还课”稿(类似于教师的教
案),由教师批阅修改,或小组推荐教师批阅修改,或同
伴互相批阅、交流后由学生自己修改.
首先,将要讲解的内容书写出来,在时间安排上要
宽松一些,而且思考的节奏也可以从容些,因而可以使
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其次,由于“还 课”稿可以进行多
次的修改,可以使内容逐步完善,加之小组成员以及同
伴之间的互查、交 流讨论和教师的批阅以及师生间的
交流,逐步地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清晰化、条理化和缜
密化 .
第二步,待学生写“还课”稿渐趋成熟,让学生依据
“还课”稿,进行讲解.
当学生对需要讲解的内容“成竹在稿”时,要求学
生向特定的人群讲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还课” 充
满自信,激发他们“还课”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
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练性和学生用 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的
能力;同时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而通过 同学老师的质疑使问题进一步明晰,
从而促进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步,要 求学生脱稿讲述.
这一步应当是“还课”的最高境界.通过前两步的
训练,要求学生在对要 讲述或讲解的内容以及各种讲
解方法或手段做充分准备后,以自如、精练的数学语言
将数学 知识或思考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或解决问题的策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14: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