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一)《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实现的意义和价值
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 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
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 离
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目标的整体实现, 不但有利于学生当时学习数学课程的成长,还能够促进
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是全面、持续的发展。因此 ,所说的四个方面不是
各自独立的,而是和谐融合的。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离不开 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
也必须要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所以它们是一个整体实现,也 就是
说,当我们的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希望他将来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这个意义很重要。
(三)怎样将课程总体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
观点 1 : 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整体把握、逐步实现
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然后逐步实现,这是一
个总体的方向。
( 1 )对重视过程、整体把握的理解
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展开的。 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
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视过程是指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 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包含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体< br>验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又是整 体性的,包括体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 验,提升
素养。
( 2 )对这一过程做到逐步实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 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
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 目标。
首先,教师要明确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制定每个学期的目标、每个单元
的目标,再具 体到每一节课。
教师要重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对于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方式进行整体
规划 ,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哪些适合学生自学,哪些需要教
师加以引导等等。
其次是 把握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一节课的课程目标
都是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一部分,都会 为实现整体目标做出贡献。
观点 2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 1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过去的数学 “双基”是指什么?
过去提到数学的“双基”时, 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
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方法等。
( 2 )现在确定数学“双基”的原则
数学“双基”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应用的基础、是学生后继 学
习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些条件
都是数学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 3 )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 和由来的,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其
他学科知识之间有关联,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也有联系。只有 让学
生了解这些背景及来由,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学生才能理 解这些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必要性、重要性,真正理解它
们的表述。这样学生才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和由来,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生长点”;学生
所学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称为这些知识的“延伸点”。
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但要注 重知识表面,更要注重知识的“生
长点”和“延伸点”,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把局部的数学知 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14: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6919.html
-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
下一篇: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