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塞宁苏教版五上数学教案完整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7 19:10
tags:苏教版, 数学教案, 数学

矿泉水那个品牌好-打通任脉督脉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芮挺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 )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
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 思考,能够主动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发散
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解决问
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做题马虎 、书写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从上学期的平时表现和知识质量检测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 直线分布基本均匀,有几
个同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 同时,加强后
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教学成绩。

二、 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册在原有基础上颇有变动,本 册教材安排了九个单元的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多边形的面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 数加法和减法》、《小
数乘法和除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 母表示数》
、《整理和复习》。两个实践活动:校园绿地面积、班级联欢会。删——
原教材中的 《找规律》,合——将《公顷和平方千米》整合至《多边形的面积》,移——
《用字母表示数》由四年级 下册移至本册,增——
本册最后安排了《确定位置》单元和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
(一)教材编排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6个单元,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
数加法和减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字母表示数”。
(1)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认数过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也能为学生在第三学段
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打 下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
数的含义,知道正数、负数和0 的关系。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比较抽< br>象的数学规律。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它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
大小 的比较,以及理解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学生接下来学习小数
四则计算,包括 探索计算方法、理解计算原理等环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小数加法和减法” 主要引导学生探 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加法运算律从整
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 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4)“小数乘法和除法” 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
计算方 法,帮助学生更为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增进对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
提高应用小数四则 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以往把小数乘法和除法分开编排不同,本
单元把小数乘法和除法混合分 段编排。教者需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
除法中来,同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除法 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方法。
(5)“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要教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帮助
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灵活运 用
策略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字母表示数”经历由数字表示数 到用字母表示数、由日常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到
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的一次跨越,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代数知识乃至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多边形的面积” :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
解决一些有关多边形面积计算的 实际问题,会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启发学生自觉积累平
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经验,以便为进 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统计 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本单元突出的是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特点,以及相关
的问题背景,从不同 角度进行分析,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这不仅是因为上述的分析、解
释和判断过程相对复杂、开放, 而且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在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表
示数据的方法、特点较为透彻的理解之上。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校园绿地面积”和“班级联欢会”。
(1)“校园绿地面积”: 主要引导学生围绕“你们学校的绿地面积是多少?人均绿地面积
呢 ?”这两个问题开展查找资料、测量计算、数据整理和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
关面积计算方 法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班级联欢会”:主要 引导学生围绕组织班级联欢会所需要的物品开展调查、设计、购物,以及
计算、比较、反思等活动,在活 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锻炼实践能力,
增强应用意识。组织上述活动时,要把课内 、课外结合起来,相机穿插安排;要提醒学生合理
分组、分工,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解决相应的问题;要精 心组织对活动过程中的回顾与反思,从
不同角度总结收获和体会,发现并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增 强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兴
趣。
(二)教材编排特点
1.充分利用直观,借助图形 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探索解题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一
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这样抽象的小数意义如果能与简单的几何图
形联系起来,显然更易于学生理解。为此,教科书多次以 一个正方形表示“1”,把它平均分成1
0份或100份,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几份从而直观地 沟通了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促进了学生有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地体会小数的意义,形成小数的概 念。
2.突出推理过程,为学生留出较多的探索学习机会和较大的独立思考空间。推理活动是
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组织学生开展推理活动,本质上就是引导他们主动构建自己
的数学知识 。数学小数乘整数以及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计算规律时,教科书一方面
让学生借助具 体情境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形成基本猜想;另一方
面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进一 步验证猜想,并由此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数学小数乘小数时,则以
相对完整的演绎推论,引导学生比较 3.8×3.2与38×
32的竖式,并以积的变化规律为推理的前提,通过在括号里填数的形式,帮助 他们合乎逻辑地
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应该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相同。
3.精心设计练 习,增加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本册教科书在每课时教学内容的后
面先安排“练一练”,内容指向 例题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在两课时或几课时教学内容的后面安排 一次练习。练习设计题量适中、层次清晰、形式多样
。例如,《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的练习八安排了1 2道题,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口
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笔算小数加、减法,帮助学生巩固基 本计算方法;第二层次重点引导
学生通过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中的关键环节,突破计算 学习的难点;第三层
次通过加、减计算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技能,提高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同时,
在每一层次的计算练习中都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解答,以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应< br>用价值,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时安排复习,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实践和应 用的能力。在较大的单元末安排了“整理
与练习”,以取代前八册中安排的“复习”。“整理与练习”分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
实践”和“评价与反思”四部分。
期末的“整理与复 习”内容分成四块编写。其中“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分别侧重
于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 几何、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应用广角”则综合各部分的知识和方
法,突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提出数学 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引导评价反思,增添自主发展的动力。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四 次“评价与反思”的活动
,内容既关注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达成情况,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他各方面 的表现,努力
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要求融合在一起。教科书率先在评价 、
反思的方法上做出大胆、有益和富有创造性的改革,希望能够由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
改进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联系 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计算的过程,掌握有
关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负 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通过图形的等积 变形,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经历推
导面积公式的过程,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
3. 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
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
和实际需 要选择统计方法。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2.在探索负数的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
发 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对图形进行转化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中,进一步增强 统计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 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
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枚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渐增强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
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 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 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 br>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法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
数学 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 准》精神,精心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
性化补充、教学反思,及时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 批面改。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 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
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 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 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 —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
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 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
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 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 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 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
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
趣 ,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8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7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历阳一小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起止时间
9.1—9.2
9.5~9.9

9.12~9.16

9.19~9.23

9.26~9.30

10.3~10.7

10.10~10.14

10.17~10.21

10.24~10.28

10.31~11.4

11.7~11.11

11.14~11.18

11.21~11.25

11.28~12.2

12.5~12.9

12.12~12.16

12.19~12.23

12.26~12.30

1.2~1.6

1.9~1.13

1.16~1.20

课题(章节)
认识负数①;;负数的生活意义①
负数的综合练习②;多边形的面积③
多边形的面积⑤
多边形的面积⑤
测试②;多边形的面积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⑤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③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②;小数的加减法③
小数的加减法③;期中测试②
小数的加减法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③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⑤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⑤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⑤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⑤
班级联欢会①;复式统计表④
解决问题的策略③;用字母表示数②
用字母表示数④;整理与复习①
整理与复习④测试②
1月10日期末考试

周节次





















备 注
1号正式上课



中秋节假1天
国庆节假3天

运动会2天

期中测试








结束新课







六、成绩记录表
序号 姓 名
测试1 测试2 测试3 测试4
期 中 期 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彭子谦
高子洲
李博文
王安琦
汤明丽

李景锐
孙剑卿
王欣妍
陈康凯
张亦驰
王永豪
葛子豪
张孟夏
宋传贤
严思敏
吴伊诺
朱恒烁
宫创
周语哲
关键
胡浣翧
杨鼎文
姚成
张子恒
李梦瑶
李陈超
李竹
张子凡
段雨涵
刘峰
汪琰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丁妮
饶雯雯
徐翔
赵之行
刁海妍
张邦凯
周宇
曹缘缘
曹俊昊
黄李涵
晏阳天
杨瑞麟
丁淑雅
钱雨凡
赵云飞
周秋然
洪天麟
徐天恒
尚珀玮
马亮
谢长乐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 数、整数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
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初步认识 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
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 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 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 示正数和负数(限
整数)。
3.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 进对数学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对数学
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课时安排:4课时

总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1) 第 1 课时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
生数表示 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讲解法
课件
教学预设
一、课前游戏 。(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 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
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 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
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 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
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0℃,它正好是零 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
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 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 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
修改或随笔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自学。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 高度和以下高度是
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 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
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 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2页练一练。
点拨: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
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
数表示。
3. 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4. 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
度高一些?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
① 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
五、课作。(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
地方最高,那个地方 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



板书设






教学反







总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
教学目标
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
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讲解法
课件
教学预设 修改或随笔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3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
用。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
可以记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
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
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
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
数。
2.练习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习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习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习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
6.创编练习。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
老师记数时,高于平均数用正数 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
示。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
算的?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
“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
甲、乙两地的位置吗?



板书设










教学反





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正数 负数

补充教学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1、进一步掌 握正负数的意义,能熟练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生活
中一些简单的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2、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能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生活中一些相反意义的数量。
讲解
课件
修改或
随笔
+2700 -900 +3700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盈亏(元)

+3000
二 三 四 五 六
+3
700
+4-+2-
200 1800 700 9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6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月 份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吗?那么向东走2千米记作什么?
3.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公园 学校 邮局

-5 -2 -1 0 1 2 4

(1) 填出框里的数。
(2) 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讨论一下问题:
0右边的都是什么样的数?正数和0比较,结果怎样?
0左边的都是什么样的数?负数和0比较,结果怎样?
“+2” 和“-2”在直线上的位 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接近0,还是2
接近0?)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明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练一练
帮助学生弄清存折上相关数据的含义,在完成。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5题。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某粮库运进20吨粮食记作+20吨,运出15吨粮食记作( )吨,运
出100吨粮食记作( )吨。
(3)学校举行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 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
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 作( )分。
2.练习一第6题。
说说小明家今年四月上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3.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2和-4,哪个更接近0?
4.练习一第8题。
表中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相关的补充习题。


板书设


教学反














总第(4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识负数练习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1.通过回顾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能体会两种具有相反
意义的数量。
2. 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预设

一、生活中的负数
1.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______数,比“0”小的数叫 做____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
3. 如果-30表示支出30元,那么+2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2cm记作-2c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5cm记作
_____ _
5.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向左移动12m,记作 - 12m ,记作8m表示向____移
动_____m.
6.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 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
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 为_____米;海平面
的高度为_______米。
7. 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 记作2500元,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支
出200元应记作________元。
8.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层,那么它下降6层应记作_______层。
9.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应记作_________
10. 一天中午12时 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
晨4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傍晚5 时的气温是____,凌晨4时的气温是
_____.
11.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
5月4日 爸爸工资收入1500元 记作:_____________
5月6日 水、电、煤气支出200元 记作:_____________
5月12日 电话费支出120元 记作:_____________
5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1400元 记作:_____________
修改或随笔

12. 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
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13. 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三月一
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14. +8读作( ),-70读作( )。
15. 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16.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
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低于正常水位16厘米记为-16厘米,高于正常水位2厘米记作
( )。
A、+2 B、-2 C、+18 D、-14
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
米,又走了-30 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60 D、0
3. 数轴上,-1在-3的( )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 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9 、0.7、+20.4、100、-13、-261、+4.8、




正数 负数
2.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 -3 +3 5 -5

3、公交车上原来有若干人(上车的人数为正,下车的人数为负)。
- 5人,3人,5人, 8人,- 10人,6人,4人,- 7人,- 3人,2人,
经过上述十个站后,车上人数比原来多或少多少人?( )





板书设











教学反







第二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能使学生基本
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相对独立地探索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多边形面积相 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
面,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空间与 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
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 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
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 认识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初步建立1
公顷实际大小 的观念;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会解决一些与土
地面积计算 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探索各种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 法,培养初步的推
理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 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体会面积计算和
测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13课时


总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
学活 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
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 使 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
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 ”的辩证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预设
一、例题引路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出示PPT,引导观察。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讲解法
课件
修改或随

授课时间:第( )周第( )
课时
观察例1,说说自己的想法。
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
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
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②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组织交流,转化的方法。强调:沿着高剪。
二、自学例3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3的PPT
导入:例3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① 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
中。

平行四边形
底cm



高cm



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刚才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
长方形

长宽积
cm cm cm
?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④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
(1)适应练习
第8页练一练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5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第1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
第5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因为高变短了。
(3)创编练习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是78cm,以CD为底时它的高是18c m,有BC是
24cm,求它的面积?
A D

B C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求到CD的长,那么面积也求到了。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第( 6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预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的运用
难点: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讲解练习
课件
修改或随笔

一、谈话: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第1题:在方 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
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1)同桌 说说解题思路:了解一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才能知道所画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可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使平行四
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即可。
(2)讨论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等于15。所以,在方格纸
上画平行四边形时, 它的底与高应分别为5和3,3和5,15和1,1和15
2.第2题: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巡视时提醒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提示明确:测量结果和实际结 果上下1毫米是允许的,是正常的误差,
否则就是无效数据,因此测量数据时要细心。
3.第 3题:有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平方米?(1)一人板演,其余自己练 习。

(2)集体讲评,并讨论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是否精确。
通过讨论明确:用 图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
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这里的约 不是要求我们求结果的
近似数,而是为了表达更正确。
4.第4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场 ,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
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车多少辆?
一人板演,其余自己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第5题:用细木条钉成一 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它的
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 长变化了没
有?面积呢?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1)同桌操作: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 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
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讨论:
A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怎样,面积怎样。
B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怎样,它的高就怎样,面积会怎样?
(2)交流明理:通过演示使学 生认识到:木条围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
边形后,周长没有变,但面积变了,拉出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 扁平,说明
它的高就越短,从而面积也就越小。
二、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















总第( 7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 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
教学目标
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 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
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预设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讲解法
课件
修改或随笔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反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 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的PPT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三角形
底cm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平
行四边形

长宽积
高cm




cm cm cm
?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记除以2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太”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3、注意第四题的单位不一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第( 8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 式解决有关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教学目标
2. 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
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 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预设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讲解法
课件
修改或随笔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32


4
5

46
18

12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 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 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 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
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 底和高的
乘积应该是多少?。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 ,高9厘米 ;底1厘米 ,高18厘米 (横着
画)
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 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 B.完全一样 C.等底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 花50枝,这
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 高22米。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
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2.李大 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
了多少平方米吗?(第14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反思学习,内化提升(预设1分钟)
五、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第 页
拓展练习:图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80m?,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板书设计











总第( 9 )课时
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计算
1.使学生通 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 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
教学目标
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 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
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预设
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讲解法
课件
修改或随笔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反思

法制教育的资料-大学生做家教


近视眼防治-繁体群名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河南中医学院分数线


最有诗意的网名-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怎样免费开通黄钻-感人情感故事


支票遗失-颠沛流离造句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保健食品管理


寒假小报-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19: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7370.html

苏教版五上数学教案完整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