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键盘灵敏度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8 16:05
tags:中国文学, 数学, 其它课程

-

2020年11月28日发(作者:范守中)
!-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08汉语言文学(1)班 刘欢

摘 要
数学与文学息息相关。有一句名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 数学是科学的
语言。数学不仅可以表示科学,还可以用来描写人生事物。纵观中国的文学,不
论 是在诗歌还是在其他文体上,都会出现与数学相关的语句。作家们用简单的“数
字”(数字、符号、数学 概念等)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仅深刻绝妙,而且
趣味无穷。

关键词

诗歌 数字 散文


提到数学,人们都会想到数学表达的是科学的语言, 是客观的事物,怎么会
把它和文学联系起来呢?众所周知,文学是很有主观性的学科,把它和数学联系< br>起来,会不会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呢?然而,自古以来,文学就与数学有着密切的
联系。不论是诗歌 还是其他文体,都会出现用与数学相关的语句来表达所写的内
容。下面就从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来简 单阐述文学中的数学。
一、 从诗歌来看

诗歌是中国古老文学的代表,早在 先秦就有《诗三百》(即《诗经》)。那么,
诗歌与数学到底有哪些联系呢?
在诗歌中运用数 字来表达所描写的事物、感情,可以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生
动形象,富于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又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
整齐美,也可以使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又 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肯定非实指,而通过它,我们领略到了庐山山势险峻,高大雄伟,
瀑布水流飞驰,一泻千里 的壮观场面,也体会到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风格。
又如他写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三千丈”也运用了夸张,
它为“缘愁似个长”一句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使人读后,真切地感受 到作者的
愁思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不仅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 ,富于韵律,还可
以使诗歌更加有趣,富于魅力。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五 言诗,诗人巧妙地运用数字,把数字巧妙地嵌进诗歌
中,生动有趣的描绘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图。再如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
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赖把郎怨。万语千言道
不完 ,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从摇扇 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
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 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
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是卓文君写给他的丈夫司马相如的诗,诗中一到万十三个数字都有了,就
是没有“亿”(“意”)。她 巧妙地运用数字,深刻的传达着她对丈夫的怨念。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
!-
《算 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
卓著。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 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
合力。如:

“百兔纵横走入营, 几多男女斗来争。一人一个难拿尽,四只三人始得停。来往聚,
闹纵横,个人捉住往家行。英贤如果能明 算,多少人家甚法评?”

这是一首“鹧鸪天”,见于盈不足章。这里描述了一幅园中逐兔图 。百只兔
子在一个园中东奔西跑,避免被抓住,而几十个男男女女在园中竞相逐兔,你追
我堵, 左冲右撞,呼喊叫笑。这一片欢腾的景象仅用六字“来往聚。闹纵横”便
勾画出来了。

二、 从散文来看
中国古代的散文,特别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论战著作,有时也会用
数字来表达一定的事理。这样使得文章更加含蓄、简洁,富于魅力。
例如道家的《道德经》中 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仅仅三句话,
三个数字,巧妙地用数字来阐述道家所认为的万物的本 原,含蓄而深远。
《论语》中也有不少数字,如孔子曾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这
个“一”字在此是有明确所指的——既“忠恕”二字。实际上“忠”和“恕”内
涵上有根本不同,兼容 性很小,“忠”意“忠诚、真挚、恳切”,“恕”有“宽容、
忍让、谦和”之义,总之二字包容越宽泛, 所指亦会愈贴实,也将会更接近“一”
字之意。
《论语》中的“三”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纵观 《论语》一书“三”字多为实
指,最著明的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 有“三
戒”,“三畏”,“三愆”(以上见于季氏篇)等。
数字不仅仅可以表达理性的科学, 也可以生动有趣的表达感性的情感。文学
与数学并不是没有关系,它们息息相关。文学有了数学而妙趣横 生,丰富多彩,
而数学有了文学而变得更加意义深邃。

!-

参考文献

1、沈文选,杨清桃编著,《数学应用展观》,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 学出版
社,2008,第一章第一节,第1页。
2、利宝编著,《卓文君全传》,北京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第339页。
3、郭世荣著,《算法统宗导读》,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70页。
4、陈 国庆,王翼成注评,《论语》,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季氏
篇第十六,第300页。 < br>论文摘要:针对诗歌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研究诗歌中描述的数学知识、蕴涵
的数学思想方法,探讨 了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诗歌,让学生看到诗意
的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艺术魅力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诗歌;高职;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 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诗歌是一种语言凝
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现思 想感情的文学体
裁。一般看来,数学和诗歌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范畴,但实际上两者却
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不仅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达,也需
要诗歌般的激情、想象和 直觉,而诗歌有了数学的渗透、滋润,也更加显得魅力
无限。
运用诗歌创设知识情境
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言艺术形式,饱含了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色
彩,富有极强的 感染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诗歌为学生创设学习
情境,用诗歌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 情感和思维紧紧抓住,从而启迪学生的
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常熟职教中心卫平芳老师在公开 课上由苏轼的
《题西林壁》引入“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就非常精彩:“‘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正面看庐山山岭
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 山峰耸立,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
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由此引出三视图(正视 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教学,
!-
自然、巧妙而又紧扣教学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
再如,笔者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引入时,就给学生朗诵了一段诗
歌:“远望巍巍 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是一道诗歌数学题,将优美的诗歌与 有趣的数学问题完美地结合起来,新颖的
形式,简洁、优美、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学生马 上就被诗歌的魅
力吸引住了,急于了解、探索这首诗歌中所描述的数学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
引入了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过程。
将诗歌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创设知识情境,不但打 破了学科界限,更使数学知
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种文理交融的 教
学形式,还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领悟数学中的诗意。
巧用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人类的祖先为了把劳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传授给他人,将其编成 韵文,
口口相传、广泛传播,这就是诗歌的起源。诗歌的出现就是为了把已有的经验教
给别人, 诗歌本身就具有帮助记忆的功能。
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使得有的数学知识对很多人来说 都显得难于理
解,不易记忆和掌握。为此,数学家把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以及数学的思
想 方法,编成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诗歌、口诀,让人们在记忆数学知识、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也感 受到了诗歌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用诗歌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一些复杂 的公
式。例如,在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之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正六边形记
忆法,并引 入诗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上弦中切下层割,左正右余1中间。
积中顺除商终端,平方之和看下尖。
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后,结合图形可轻而易举地记住8个 关系式。诗歌口
诀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分析诗歌中隐藏的数学基本方法
掌握数学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 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用数学
的眼光来看,很多诗歌的写作手法,或者诗歌中所描述的情境,都与数 学的基本
!-
方法不谋而合。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全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遥望一轮白日衔着连绵起伏 的群山西
沉,目送黄河奔腾咆哮、流归大海。想要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那就
要再登 上一层高楼。首先,这首诗是全篇用对仗的五言绝句。前一联用的是正名
对,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这与 数学追求的对称美的观点极为相似。对称美是数
学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 多项式等。其次,“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数学中的“要证明……,只要证……”相类似,与< br>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执果索因”有着同样的思维形式。再次,诗中道出了“要
站得高,才看得远 ”的哲理。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勇攀
数学高峰很有帮助。
元代白朴 的《天净沙·秋》中写道:“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
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寥寥数笔,动静结合,列举了12种秋野
的景物,描写出秋天落日时分的乡野美景。这种列举的手法与 集合的列举表示法、
离散数学中的列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秦观的《客怀》:“静思 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采用的是顶真回环体,用上句结尾 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
后顶接,一气呵成,这与数学中的递推法何其神似。
在教学中 讲解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可将诗歌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
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方法,教学生用数学 的眼光来品读诗歌。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
掌握数学基本方法,更能驱走数学的枯燥,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艺 术魅力。
提炼诗歌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和灵魂。而许 多诗歌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
中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中,在我们提炼相关思想的时候, 可以介绍
有关的诗歌,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追寻诗人思考的轨迹,体味领悟其中所蕴
含的数 学思想。
例如,唐代王维《汉江临眺》中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之句,汉江
滔 滔远去好似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青山重重、若有若无。汉江、青山是有
限的,而“天地外”、“有 无中”为诗平添了迷茫、高远、不可穷尽的意境,这与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8 16: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8392.html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