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白暨豚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五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9 08:25
tags:八年级, 数学教案, 数学

-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潘琪)

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五篇
数学教案作为反映数学教师知识组织形式、教学行为方式 差异的具体表征,是教师职业能力
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八年级数学老师们来说,怎样 准备教案可以帮助到
上课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数学教案1
一.说教材
本课时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4章第二节 内容,是在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对勾股定
理的应用之一.
勾股定理是我国古数学的一项伟大 成就.勾股定理为我们提供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间的数量
关系,它的逆定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三角形是否 属于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也是判定两条直线是
否互相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 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教材在编写
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使 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
象,通过联系和比较,了解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地< br>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正确使用. 教学关键:在现实情境中捕抓直角三角形,确定好直角三角形
之后,再应用勾股定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欲 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
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 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 生钻
研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动脑方 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
序设置如下: 一.回顾问: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授课例1.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AB等于4厘米,底面周长等于20厘米,在圆柱下
底 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C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
路线是多少? (课本P57图14.2.1)
①学生取出自制圆柱,,尝试从A点到C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思考:那条路线最短?
②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C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得对吗?
③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C点处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思路点拨: 引导学生在自制的圆柱侧面上寻找最短路线;提醒学生将圆柱侧面展开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 “两点之间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兴趣高涨,气氛异常的活跃,他们发现 蚂蚁从A点往上爬到B点
后顺着直径爬向C点爬行的路线是最短的!我也意外的发现了这种爬法是正确的 ,但是课本
上是顺着侧面往上爬的,我就告诉学生:“课本中的圆柱体是没有上盖的”。只有这样课本上
的解答才算是完全正确的。例2.(课本P58图14.2.3)
思路点拨:厂门的宽度是足 够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当卡车位于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
小于CH,点D在离厂门中线0.8米 处,且CD⊥AB,
与地面交于H,寻找出Rt⊥OCD,运用勾股定理求出
2.3m
CD= = =0.6,CH=0.6+2.3=2.9>2.5可见卡车能顺利通过 .详细解题过程看课本 引导学生完成
P58做一做. 三.课堂小练
1.课本P58练习第1,2题. 2.探究: 一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是否
能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四 .小结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紧紧抓住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学透勾股定 理的具体应用,那样就能很轻松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达到事倍功
半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0习题14.2第1,2,3题.
八年级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第一个内容(P165-167) 。因式分解是进行
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以后的代数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多项式除 法的
简便运算,分式的运算,解方程(组)以及二次函数的恒等变形等,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
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1小节,占一个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 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类比思想,让学生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 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感受分解因式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 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因数分解的经验,但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还完全陌生,因此,本
课时在让学生重点理解 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知识迁移的数学能力,如:类比思想,逆向运算能力等。
学生的技能基础的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
算, 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了良好基
础。
学 生活动经验基础的分析: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
维对于八年级学 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
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 ,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 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
法。
㈡、过程 与方法:(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
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 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 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公因式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复习引入
看谁算得快:用简便方法计算:
(1)7/9 ×13-7/9 ×6+7/9 ×2= (2)-2.67×132+25×2.67+7×2.67=
(3)992–1= 。
学生在计算是分为两类:一是正确应用因数分解的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二是不懂正确应用因
数分解的办法进行简便计算,而采取实实在在计算办法进行计算。
如果 说学生对因式分解还相当陌生的话,相信学生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应该相当熟悉.引
入这一步的目的旨 在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
——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 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
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992–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 一环节的难度,
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
注意事项:学生对于(1)(2)两小题逆向 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的方法是很熟悉,对于第(3)
小题的逆向利用平方差公式的运算则有一定的 困难,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七年级所学
过的整式的乘法运算中的平方差公式,帮助他们顺利地逆向 运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2:
导入课题
1. P165的探究(略);
2. 看谁想得快:993–99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学生思考:从以上问题的解决中,你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把这个式子分 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继续强化学生对因数分解的理解,为学生类
比因式分解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活动3:探究新知
看谁算得准:
计算下列式子:
(1)3x(x-1)=
(2)m(a+b+c)=


(3)(m+4)(m-4)=
(4)(y-3)2=
(5)a(a+1)(a-1)=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ma+mb+mc=
(2)3x2-3x=
(3)m2-16= ;
(4)a3-a=
(5)y2-6y+9= 。
学生由整式的乘法的计算逆向得到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 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
通过对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 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
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4:
归纳、得出新知
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1) a(a+1)(a-1)= a3-a
(2) a3-a= a(a+1)(a-1)
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结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
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其中, 把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出来做为积的一个因式,多项式各项剩下部分做为积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因式 分解的方法
叫做提公因式法。
辨一辨:下列变形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1)a+b=b+a
(2)4x2y–8xy2+1=4xy(x–y)+1
(3)a(a–b)=a2–ab
(4)a2–2ab+b2=(a–b)2
学生 讨论、发言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的认识、理解、看法,并总结出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的定义 。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 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活动5:应用新知
例题学习:
P166例1、例2(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用提公因式法共同完成例题。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活动6:课堂练习
1.P167练习;
2. 看谁连得准
x2-y2 (x+1)2


9-25 x 2 y(x -y)
x 2+2x+1 (3-5 x)(3+5 x)
xy-y2 (x+y)(x-y)
3.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a+3)(a -3)= a 2-9
(2)a 2-4=( a +2)( a -2)
(3)a 2-b2+1=( a +b)( a -b)+1
(4)2πR+2πr=2π(R+r)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 ,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
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活动7:课堂小结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学生发言。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 因式与整
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活动8:课后作业
课本P170习题的第1、4大题。
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作业的巩固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学会应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5.4.1提公因式法 例题
1.因式分解的定义
2.提公因式法
八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 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
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08: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9764.html

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五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