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海南旅游感想七年级数学知识整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9 20:08
tags:七年级, 数学知识, 初一数学

-五香卤猪蹄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纪钜维)
七年级数学知识整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第一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1. 自然数的作用:自然数可以计数、测量、标号和排序。
2. 数的运算是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有理数
1. 正数(positive number):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
可以放上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
2. 负数(negative nu mber):我们把另一种与正数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
(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 ”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3.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integer);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5.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第三节:数轴
1. 规定了原点(origin),单位长度(unit length)和正方向(positive direction)的直线叫做
数轴(number line)。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零的相反数是零。
3.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
相等。
第四节:绝对值 ﹦
1. 我们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2. 一般的,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
零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第五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2.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运算:
第一节:有理数的加法
1.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4.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5.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 = a+(b+c)
任何若干个数相加,无论各数相加的先后次序如何,其和都不变。
第二节:有理数的减法
1.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例:(-3)+(-8)-(-6)+(-7)=-3-8+6-7
读作“-3,-8,6,-7的和”,或“负3减8加6减7”。
第三节:有理数的乘法: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2. 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在将 绝对值相乘,若其中一个乘
数为零,则积为零。
3.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4.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5.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6. 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第四节:有理数的除法:
1. 有理数的除法法 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
个不等于零的数都等于零。
2.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
1.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involution),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在“a
的n次”中,a叫做底数(base),n叫做指数(exponent),读做“a的n次 方”或“a
的n次幂”。
2. 这种把一个数表示成a(1≤a<10)与10的幂相乘的形式,叫做科学计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第六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 ,先惊醒括号里的
运算。
第七节:准确数和近似数:
1. 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accurate number);与实际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
(approximate number)。
2.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的所有数字,
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
第八节:计算器的使用:
1.人们常用的计算器有简易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和图形计算器等类型。
2.计算器的面板有键盘和显示屏两部分组成。
第三单元:实数
第一节:平方根:
1. 一般的,如果一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square),也叫做a的二次
方根。
2. 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3. 一个正数a的正平方根用根号a;a的负平方根用负根号a,因此,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
就用(正、负根号a)表示,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4.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第二节:实数
1. 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2. 像√2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3.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4.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第三节:立方根
1. 一般的,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 root),也叫做a的三次
方根。
2.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第四节: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无
第五节:实数的运算:
1. 实数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
括号里的运算。
第四单元:代数式
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
1. 利用字母表示数还能简明地表示一些数学规律。
第二节:代数式
1. 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algebraic expression)。一个代数式由数、表示数的
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称代数式。这里的运算是指加、减、
乘、除、 乘方和开方。
2. 代数式可以简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给数量关系的研究带来方便。
第三节:代数式的值
1. 一般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第四节:整式
1. 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 br>母也叫单项式。
2.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4. 由几个单项式相 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
做多项式的项(te 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
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 单项式、多项式统称整式。
第五节:合并同类项:
1. 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like terms)。
所有常数项也看作同类项。
2.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combining like terms)。
3.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第六节:整式的加减:
1.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 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括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需要把若干个整式相加减.整式的加减可以归结为去括号和合并
同类项.
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
1.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
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in one unknown)。
2.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的解(solution)。
3. 尝试检验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4.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
形式。
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 一般的,把方程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 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transposition of terms)。移项时,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移
到等号的右边。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顺序是: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第三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例如x)。
3),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我们一般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思想
方法解决问题。用列表分析数量关系是 常用的方法。
3.一元一次方程也可用来解决有关利率等的实际问题。
第四节: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1. 我们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通常按下面的四个
步骤来进行:
1),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
2),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案。
3),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4),回 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
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 解法进行改进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
三等。
第六单元:数据与图表:
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有目的地收 集数据;以掌握有关的信息,
作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2.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确定收 集数据的目的,由此决定收集什么数据是适当的。数
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测、测量、调查和实验等手段 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
3.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4.分组、编码可以将原来数量繁多、无序的 数据简化、有序化。将数据分组、编码也是整
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应 用。
第二节:统计表:
1.数据经整理后进一步使之表格化,便形成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统计表 主要由标题(统
计表的名称)、标目(例如“污染指数(W)”“天数(t)”)和数据三部分组成。统 计表
中一般应注明数据的单位和制表日期等。
第三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
图形直观、生 动地表示出来。
2.条形统计图一般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 不同
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
3.折线统计图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统计 图。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变化的走向,以及同时
反映若干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尤为见长 。
4.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
(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
(2)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对应的标目数据画点。
(3)用线段依次把每相邻两点连结起 来。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反映不同类别数据的折线
要用不同的图标把他们区分开来。
第四节:扇形统计图:
1.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 形统计图()。扇形统
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占的比例。
2.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
(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酸楚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的度数、 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成分的名称
可以注在图上,也可以用图例表明。
第七单元:图形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几何图形:
1.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体:立 方体(cube),长方体(cuboids),圆柱体(cylinder),圆锥
体(cone), 球体(sphere)。
2.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它们都称为
几何图形(geometric)。
3.这些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立体图形(solid figure)。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称为平面图形(plane figure)。
第二节:线段、射线和直线
1.在小学里,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segment)、射线(ray)和直线(straight line)。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线段可以用表示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
直线可以用它上面的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射线用表示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任意一个点的两个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要写在
前面。
第三节:线段的长短比较:
1.若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做 线段AB的中点(midpoint),
这时AC=BC=1/2AB;
2.线段的性质: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distance)。
第四节:角与角的度量:
1.角(angle)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
(vertex)。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起始位置的射线
叫做角 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示角的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他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两边上的点。
(2 )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α,β,γ分别读做“阿尔法”,
“贝他”,“伽马” 。
(3)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来表示这个角。
3.终边继 续旋转,旋转到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
次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 周角。
4.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来进行。
5.在测量角时,有时以度作 单位精度还不够,我们需要用比1°更小的单位,称之为分和
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 1分,记做1′;而把1分的角再等分成60
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做1″,即:
1°=60′,1′=(1/60)°。 1′=60″,1″=(1/60)′
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元。
第五节:角的大小比较:
1.如果两个角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2.比较角的大小,我们也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
3.等于90°的角是直角(right angle)。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acute angle )。大于直
角而小于平角的角是钝角(obtuse angle)。
4.从一 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平分线(angula r bisector)。
第六节: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我们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
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complement ary angle)。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 可以说其中一
个角的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七节:相交线
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该公共点叫做这
两条直线的交点(intersection point )。
2.两条直线相交,我们把其中相对的任何一对角,叫做对顶角(opposite angle)。
对顶角的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
2.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 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perpendicular),其中 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perpendicular foot)
垂直符号为“⊥”。
3. 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4. 一般地,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八节: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parallel lines),平行符号“∥”。
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与已知直线。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3,三角形的分类:
a.锐角三角形(acute triangle):三个角都小于90度;
b.直角三角形(right triangle)
⑴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c.钝角三角形(obtuse triangle):有一个角是钝角
4,由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 做该三角形的外
角(exterior angle)。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第二节: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
个角的顶点与 交点之间的线段。
2, 中线(median):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
第三节:三角形的高:
1, 高(height):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 的交点)向其对边所
作的垂线段(顶点至对边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第四节:全等三角形:
1,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congruent figures)。
2,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congruent triangles).
3,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互相
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4,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五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指英文中“side”,“A”指英文中“angle”。)
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或角边角。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或角角边。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或边角边。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
称中垂线。
7,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8,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第六节:作三角形:
1, 在几何作图中,我们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尺规作图(ruler an
d compass construction)。
第二单元:图形和变换:
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1.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 重合,这样的图
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metric);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
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第二节:轴对称变换:
1. 轴对称变换的定义: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
线成对称 轴,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做反射变换,简称反
射(reflection).经 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image).
2.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平移变换:
1. 由 一个图形改变成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
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 ,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translation)。
2. 图形的平移变换的性质: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相等。
第四节:旋转变换:
1.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
按同一个方向, 转动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
(rotation)这个固定点叫做 旋转中心(centre of rotation)。
2. 图形的旋转变换的性质: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第五节:相似变换:
1. 图形的相似变换的定义: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 过程中保持形
状不变(大小可以改变),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相似变换(similarity tran
sformation)。图形的放大(enlargement)和缩小(reductio n)都是相似变换。
原图形和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我们称他们为相似图形(similar figures)。
2. 图形的相似变换的性质:图形的相似变换不改变图形中每一个角的大小;图 形中
的每条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第三单元:事件的可能性:
第一节: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1. 在数学中,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在一
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
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uncertain event)或随机事件。
第二节:可能性的大小:无
第三节:可能性和概率:
1. 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 一般
用P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也记为P(A)。
2. P(A)=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总数÷所有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软文广告范文


-手机无法上网


-论文的标准格式


-word加密破解


-英语论文题目


-跆拳道馆


-电砂锅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20: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1010.html

七年级数学知识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