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奥黛丽赫本简介小学数学课堂常见问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30 14:41
tags: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研究

-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郝孝隆)
小学数学课堂常见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主要问
题 ,可以说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主要问题有来自教师对教材的钻
研问题,有来自学生对数学书的阅读问 题,有课堂上教师对动态生成
的课堂资源的把握问题,有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问题……
一、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体验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能力不强,把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清 ,在教学中出现
降低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轻视或忽略过程与方法
的体验。
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对称”一课时,在开课2分钟内,
由学生观察几幅对称图形, 教师就把“对称与对称轴”的意义揭示了,
而不是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的 数学操
作活动中,在大量的形象、具体的感知后,再揭示对称和对称轴的意
义。
再比 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一课,教师在教学中仅
仅通过一个乘法算式“2×6=12”, 就揭示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
了找一个数“18”的因数是什么,就要归纳出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方法,与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大量感知多个的
数的因数后,再归纳总结得 出。这就会出现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记
结论,在交流中也只是交流这个结论是什么,而不是交流思考的 过程
与方法。
二、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貌合神离
新课程把计算教学溶于问题解决中 ,有其一定的意义。但我们的教师
在进行计算教学中,容易出现往往是以问题解决引课,但在列出算式< br>后,就在再和问题联系了,只注重如何解决计算的问题,好似问题解
决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使计 算教学与问题解决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中,教 师出示
了题目后,列出算式,教学算理,归纳算法后,就开始大量的计算练
习,偶尔解决问题解 决中的题目,也不注重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
系,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出现学生看见题目中的两 个数,不用
审题“直接乘没错”。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教学,其教学目 标是教师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实现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其次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长时算理。比如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
先引导学生用口算来做,再引导学生用估算来解决,最 后为了得到准
确值,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前两步全
省略了,只是 直接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什么口算,什么估算,
全不相甘。
三、学生对教材相当陌生
每到一个教室听课,我首先就是问学生“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你
们学到哪儿了?”对这些问 题学生往往是一脸的茫然,或者是说“不
知道”,或者说个大概内容。
听课过程中,发现有的 一节课下来学生一次数学书都没有打开,更何
况让学生读数学书,理解数学书。有的学生对数学题目读都 读不通顺,
更何况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争论了。
我想学生阅读数学书的能力与对数学书上质 疑应该是学生会预习的前
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教师在备课时也是对数学书认真阅
读 、思考,而学生听到的到教师对数学书上的知识或方法理解后的吐
纳,如果让学生自已看一看、想一想, 是否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对
知识理解的更深。
四、教师对课堂生成把握欠佳
一般 情况下,教师都能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关键是学
生在思考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 流,是教师主导地位的集中
体现。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在交流汇报时,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较
多,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较少。交流主体的元性仍是空中楼阁,全班
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虚。
其次,教师对走教案现象较为严重。教师对教学中的生成处理不到位。
或者是跟着学生跑,偏离教学教学 目标,或者是死守教案,不管学生
的想法。
再者,教师对课堂总结的认识不够,或者运用不够 。课堂上或者不总
结,或者由老师替代。在总结中教师提升不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学生在 课前参与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出现过于
浅显,考查学生的记忆较多,而没有变一种方式来提,来考查学 生的
理解的运用。
五、练习课、复习课中的题海大战
在上练习课或者复习课时,出 现题海大战。教师对单元知识的系统化、
归纳能力还欠佳。对单元整体把握不了,所以教师只能以题目的 形式
来复习,缺少适当的总结与归纳、提升。出现复习时,书上有什么教
师问什么,问题相当浅 显。
41、分数和小数的概念非常相似如何区分?
(1)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写法。 < br>(2)小数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可以说甲是乙的十分之一,
但不能说成零点一 。
42、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一般而言,是审题,设元,列式,解答。
(2)其实对于很多问题而言,在审题之后要 解决的问题是寻找等量关系,在此
基础上根据等量关系来设元,根据等量关系来列式。这方面的例子是很 多的。
43、什么是方程思想,怎样向学生渗透方程思想?
(1)根据我的理解,方程思想 就是用字母代替数,用代数式表示等量关系来解
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
(2)我渗透方程思想的常用方式有:
第一、填括号,如:()+3=5;
第二、符号方程,如
已知:Δ+⊙=24,
⊙=Δ+Δ+Δ,
求Δ=? ⊙=?
第三、文字方程,如甲乙的和是24,甲是乙的3倍,求甲乙各是多少?
列式为
甲+乙=24
甲+甲+甲+甲=24
44、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1)对学生来说,有些题目用算术法解答有基础,书写简便。
(2)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术法对人的智力有很强的锻炼作用。
(3)对于绝大多数数学难 题而言,算术法是没法解答的。所以我起先非常欣赏
算术法,现在我的想法已经变了,中华武术练得再好 也抵不上真枪真炮。
45、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是从已知入手好还是从问题入手好?
从等量关系的寻找开始才是正路。
46、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选出的单位1不一样怎么办?

(1)1和2 比,是建立在单位1相同的基础上的,0.1和0.2比也是建立同样基
础上的,不带单位的数比较大小 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是默认的公理。
(2)上述道理在分数比较大小时要充分唤醒。

47、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回答前半个问题吧,您提的两个问题没有关联性。
认识到分数就是平均分之后几份中的几份 ,如1/2就是平均分之后,2份中的一
份。这样的理解与字面意义最切合,最好懂。
认识到1/2的实际多少是与其母体相关的。
认识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几。
认识单位1,单位1的含义非常丰富:是被分的对象,是比较的标准,是数系产
生的基础。
48、同样的题目把数字换成分数为什么学生就会有困难?
您看到的现象其实换成小数也会产生也有这样的问题。以乘法为例:
(1)一桶油30千克,3桶多少千克?
(2)一桶油30千克,0.3桶多少千克?
(3)一桶油30千克,1/3桶多少千克?
后面两题就有学生不会列式。原因有两个:小数 乘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
法意义来的难懂;小学生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为主。
49、学生列方程很难找出相等关系怎么办?
(1)您说的现象真的广泛存在。
(2)原因在于:数量和数量关系的隐蔽性。
(3)对策是:隐蔽变成外显。以下题为例:
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12位歌手中,其中11位歌手的平均分为85分,还有一
位王明的歌手 ,他的分数比12位歌手的平均还多5.5分,王明得了多少分?

11位
王明
全体
平均分
85
X+5.5
X
人数
11
1
12
总分



在这张表格中关系要好找得多。
当然,运用表格只是一种手段中的一种而已。
50、问题解决策略的类型有哪些?
基本策略。生活化——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建立直接 联系;数学化——把实际
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推理——通过一步或几步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或因果并进
的思考方式逐步推出问题的解决;等等。
特殊策略。列表——比如:列举符合一个条件的各 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对照其
他条件,直到选出合适的一个或多个方案;画图——比如:画线段图直接解 决问
题;假设——比如: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等等。
51、如何能更好地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问题情境——探索交流——体验感悟——巩固应用
问题情境: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 人认识的已知部分与被认识的未知部分
之间的距离”,是“一种疑难和矛盾,是一种没有直接明确的方法 和途径可遵循
的情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
协 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或者说,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
状态“心求通而未得,口欲 言而不能”。结合课例,教师先复习一种未知量的问
题,直接能解决,再出示有两种未知量的例题,就具 有这样的功能。
探索交流:教师的指导作用。导在关键处。对“关键句”的讨论与理解。学生的主动探索,画图,尝试解答。汇报解题思路。
体验感悟:在教师引导下反思,反思解决问题的步 骤,几个步骤中关键的步骤,
反思具体的方法;继续使用有关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熟悉方法。这些都是 在有
效引领学生体验感悟策略。
巩固应用:适当解决一些新颖问题,加强策略。
52、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很重要,学生的操作是个难点,花费的时间又长,一节课
上不完,若隔课后再 上,效果会不理想,怎么办?
首先,教师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其次,教师要精心预设,对于本节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30 14: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3509.html

小学数学课堂常见问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