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初出茅庐是什么意思: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30 16:32
tags:大学生就业

中心对称图形判断窍门-翻身道情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戴佩妮)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
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 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
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 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
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 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
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
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 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
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 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
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 再就业人员,即
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 的就业
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 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
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 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
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 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
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 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 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
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 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
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 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
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 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 ,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
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 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
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 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
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 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
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 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 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
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 ,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
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 代大学生
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 br>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
校 、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
少边 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
用人单 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加之语言 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
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 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
高。
3.用人单位盲 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
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 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
1
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
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
观 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
供需的结构 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
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 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
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 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
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 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
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 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 自主择业已
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 br>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
机会 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 力量,
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
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
城市、乡村 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
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 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
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 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
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 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
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
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 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
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 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
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 供了新的就业渠
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
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 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
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 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 强对大学生的就
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
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
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 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
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 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
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 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
政府要从规范就 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
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 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
2
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 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
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 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
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 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
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 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
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 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
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 大学生和失业的大
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 体现了
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
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 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
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 应有的贡献!
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 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
题也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 就业难
有效途径。
我国是人口众多。由于人口膨胀,就业负荷加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
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至2009年,我
国大学毕业生 面临就业的人口累积达到800多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
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 间就应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
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
3
1.提 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规划学习的能力即大学生应根据
其职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个人发展 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方式的能
力。而且,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必须懂得学什么、 何时学、何处学等。要
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 br>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
复杂环境,最终 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2. 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 职业
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
践,并为获 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
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 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
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 br>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
构。要根据职业 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
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
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 专业能力。大学生
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
地。
3.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虽说大学是
个“小社会” ,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
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 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
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 能力的毕业生而
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
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 受能力、人际
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
有 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 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
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走入社会后才能缩
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 效途径。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
件时有发 生。这不得不敲响我们的警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大学生承
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 顶梁柱。而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
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 总是不知所措,影响
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抗挫能力差,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
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 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
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 服一切困难。
5.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
必 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
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
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在职业活动中,无私、
4
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 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少的。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激烈的竞争,希望在校大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各
方面提高自 身的就业能力,做到“未雨绸缪”,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规划好大
学生涯,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择业、 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5

材料作文题目-可爱猫咪头像


怎样做电商-北京春节习俗


广西财经学院怎么样-外贸出口


闷骚男-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在职研究生有用-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大学生实习证明-喇叭花图片


厦门嘉庚学院分数线-祝新婚快乐的祝福语


衡水一中官网-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本文更新与2020-11-30 16: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3765.html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