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严冬冬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30 18:44
tags:精品文档, 四年级, 数学

-

2020年11月30日发(作者:慕绥新)
第一单元
课 时: 第 1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 ,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
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 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
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
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

1
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
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 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 中1份,
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 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
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 分数表示是百
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 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
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
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
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6页1-4

2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课 时: 第2 课时
课 题:测量活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
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能力目标: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
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
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


3
教学难点:
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 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
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 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
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 =6/10米
=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7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
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 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
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 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
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8页练一练






4
课 时: 第 3课时
课 题:比大小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第9-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大小的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
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 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 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
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5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 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
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 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
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 br>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
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 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
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比大小的方法:





课 时: 第 4课时
课 题:练习一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6
知识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
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 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练习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 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 深学
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
绩就越好。
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
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 化为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
的单位 ,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

7
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 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
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 确
定现象的特点。



课 时: 第 5课时
课 题: 购物小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8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
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 比较简便。
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
学小数 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一练
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 形中,任意两条边的
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
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
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
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 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题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






9
课 时: 第6 课时
课 题:量体重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 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
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
一样大。
2、比较、归纳:

10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 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
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
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 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
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
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
多样的。
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
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课 时: 第 7 课时
课 题:歌手大赛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
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能力目标:
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兴趣。
2、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
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 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
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 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 和综合素质分加起
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12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 ,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 然后就和整
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
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

题1:小数加法竖式 题2:小数减法竖式





课 时: 第 8课时
课 题:练习二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3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
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 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
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
还要考虑到臂长。
教学后记:


14


第二单元
课 时: 第 1课时
课 题:图形的分类(1)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认识知图形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15
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 形了,他具有不
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
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三、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 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
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
四边形拼成的。



课 时: 第 2课时
课 题:图形形的分类(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6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
办?
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
3、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 垂线,这点和
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
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
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
何得到的。
三、试一试:
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叙述画高的过程。
四、练一练:

17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 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
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
段。
第3题 :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
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 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
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 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
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
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 < br>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
图形的认识,激发 学生的学习。



课 时: 第 3课时
课 题:三角形的分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
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能力目标:
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认识各种图形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点:

18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
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
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
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 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
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

19
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
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课 时: 第 4课时
课 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
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20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
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
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
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
小组活动探索方法。
5、得出结论。
三、试一试: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求出第
3个角的度数。
四、练一练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
[板书设计]

21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





课 时: 第 5课时
课 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2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
位置,正好组 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
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 。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
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br>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
格中。书上有一个 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
2、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
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 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
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填一填: 结论:



23
课 时: 第6课时
课 题:四边形的分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
的平行四边形。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 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
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 分类做准
备。
二、分一分:

24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 时: 第 7课时
课 题:图案欣赏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 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
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能力目标:
通 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5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3、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再引导学生学
习设计美丽的数学 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 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
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难点: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 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
幅图案,再涂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
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26

课 时: 第8 课时
课 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数的活动中,体会到图形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从而发展
有序思维。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
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可以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

27
正方形有5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
三、练一练:
第3题 :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
组成的有4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 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有4个;由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 边形组成的有1
个;共有16个。
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
四、数学游戏: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
个圆盘移动31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课 时: 第 1课时
课 题:文具店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能力目标:
通 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28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 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 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檫糖需
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 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
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 独立涂一涂,并得
出得数。

29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 ; 也可以这样想 :6×2=12,
6×0.5=3,12+3=15。

[板书设计]
小数的乘法

教学挂图: 计算方法:









课 时: 第2 课时
课 题:小数点搬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
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能力目标:
通 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30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
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
的乘除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 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 起小数大小
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 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
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 而得出结
论。
3、迁移推理。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
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
的大小。

31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 是
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
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
际问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一)

教学挂图: 总结规律:







课 时: 第3 课时
课 题:街心广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32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礼堂、屏 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
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礼堂和屏幕的面积,进一 步讨论“怎样计算
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
2、汇报探索过程。
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
三、试一试:
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
小数位数。
四、练一练:
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
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二)

教学挂图: 总结规律:

33

课 时: 第 4课时
课 题:包装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 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能用小数乘
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
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 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教学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能用小数乘法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能用小数乘法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人”是什么意

34
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多少人?
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引导学生根据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
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二、练一练:
第1题:这是一幅世界人口统计图,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
其中1850年和1950年的人口数没有写出来,鼓励学生先从图上看出人口数的大
致范围 ,然后通过第(2)、(3)得出具体人口数。
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
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 当
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5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 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
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
第6题:可给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7题:放 手让学生提出摆放方案。在与同学交流摆放方案时,可以让学生
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对有余力的同学可 以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图。

[板书设计]
包装

教学挂图: 乘法竖式:









35
第5课时
课 题: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课 型:新授课
目 标: 1、使学生能根据课文提供的“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中的有关信息提
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 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
生的估算能力。
3、能运用小数简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 点: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难 点:末尾有0的计算。
教 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 具:课件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参观环保展览的情境,介绍 我国沙漠化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图
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汇报做题的方法。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
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试一试
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
简便。
四、练一练:
第1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
次性筷子 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可以用来净化环境,使学生在练习小
数乘法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
第2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
法计算。
第3题:这道题数目较大可用计算器计算。


36
课 时: 第 6课时
课 题:手拉手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
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
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
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3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参观环保展览的情境, 介绍我国沙漠化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图中
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汇报做题的方法。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
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试一试
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练一练:
第1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次性
筷子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 可以用来净化环境,使学生在练习小数乘法的同时,
受到环保教育。
第2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
算。
第4题:这道题数目较大可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设计]
手拉手

教学挂图: 列式计算:






课 时: 第 7课时
课 题:练 习 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8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进 一步掌握小数混合
运算和简便运算。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 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第1题:
结合我国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计算飞船在太空大约运行的时间,一
方面练习了小数的乘法,另一方面受到爱国主 义的教育。
第2题:
体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明确,用本期的读数减 去上
期的读数就是实际的用量。
第3题: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计算一年能节约水多少立方米,不仅练习了小数乘法,

39
同时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第4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小数的乘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任意选一行、一列或斜行,找一找、算
一算。
第5题:
鼓励学生先自己估算,交流估算的方法,再看懂书上的估算方法。



课 时: 第 8课时
课 题:整理与复习(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6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练习活中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
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0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
理。
3 、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
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 单元的内容,提
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
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第一单元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
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 理地表达的能力。





41
课 时: 第9课时
课 题:整理与复习(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6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现实问题,收集信 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练习活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
听他人 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第二单元练习:
第3题,学生画出每个图形的高。
二、第三单元练习:(第4--10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42
2、全班讲评,纠正做错的的题目
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三、数学探索
第 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 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
主要练习用 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题:节日礼物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 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 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3
教学重点:
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难点:
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 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
下看、站 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
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 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
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
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
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 ·
A B 房子






44
课 时: 第 2 课时
课 题:天安门广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得先后顺序。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
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正
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1、课 前布置学生到路边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小区大门、商场门口经过,
仔细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 。
2、房子、大树、石凳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
2、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
同。
二、 学习新课
1、小黑板出示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拍
摄地点, 下面三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编号。
2、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老师用正方体搭一搭,

4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30 18: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4037.html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