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上数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1 05:12
tags:精品文档, 北师大, 教材分析

薯条怎么炸才脆-妈妈的话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卞之琳)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本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二级标题为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增加了教师把握教材的难 度,教学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教材的钻研,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同
时,教 学时要以小标题的形式阐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如果按照教纲的要求,整册教学课时为71课时, 每节新课教学的内容
比较多,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课时的按排(实际教学时间在120课时左右)。在调整课时按排时,要特别注意第一课时的练习设计。
3、由于教材较重视以活动方式或 情境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
说的训练,通过学生的说,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4、教材的练习量不足,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练习的设计,通过加强练习,让
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 加减法,不断提高口算速度。
5、教材均以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情景或其他素 材不一定适
合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进行取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次创新。一年
级上册教材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拿到的第一本数学书,使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一
个好的开始。教材开篇是编者大朋友与 读者小朋友关于什么是“数学”的一段平
等交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的对话,提出了本册教材 的主题“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使刚入学的孩子对数学有亲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材料,作为
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一、主要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 比较 ;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空间与图形: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分类 ; 第九单元 统计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数 学活动为主线,二级标题为活动方式或情境呈现。如,可爱的校园,
捆小棒,搭积木等。其目的想体现通 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数学,有利于改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3、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安排的小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学习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内容来看 ,知识面拓展了;计算与其它内容穿插安排,学习内容多样
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计算在学 习其它内容时也可以得到练习,
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三、本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数与代数
1、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
义;第二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
作用;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重点 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
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 动具体的情
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
的意义 ,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第一单元第一课“可爱的校园”(第2页),启发引 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用“数”
去进行计数,去发现隐含在校园中的数――从1到10的10个数――相对 应的
事物,并进行描述和交流,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快乐的 家园”(第4页),丰富对1的认识:它既可以表示很大的
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东西;还要进一步体 验1个萝卜与1筐萝卜在数量意
义上的区别,从而理解用1也可以表示很多的同类事物。而运动衣上的数 有助
于克服对数的认识的片面性,懂得在一些场合数表示的是事物的顺序或代号。
数具有表示顺 序的这一层含义,还不断通过后面的练习,如数一数、填一填列
车上车厢的序号,从0出发的一笔画“小 熊举重”等加强体验。
第四课“小猫钓鱼”(第8页),结合童话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0”
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始终还贯串着从0到10这11个数的
数数、认数 、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
情趣,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习得技能 ,还会不厌其烦,而生发对数学良好的
情感体验。在这些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 想,也关注
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与数感的发展。
第二单元“比较” (第12页)。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
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第一课 “动物乐园”(第12页), 从
情境图中把同一类的动物排队,与其它动物相比较,比较动物谁多谁少 有两种
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前者学生有一定经验,后者渗透了“一
一 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配对”活动的过程,体验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
重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可能进一步产生“怎样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学
习动机,并掌握用抽象的符号(=、<、>)描述 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单元
后续的“高矮”“轻重”两课,经历的是对实际的量的比较活动,从中获得直 观、
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有多种方法。如从“高矮”一课的主
题情境图中 ,凭肉眼观察可以说出盲人高、小孩矮,但搀扶盲人过路的两个小
孩谁高谁矮,光靠肉眼无法判断,不容 易直接观察,需要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
方法。又如“轻重”一课,用手掂一掂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难分出 轻重时,就需
要用天平称一称,看天平向哪边沉那边的东西就比较重。教材所提供的比较高
矮、 轻重的方法,都切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所设计的习
题中,有些不能靠直观就能得出 答案的,就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的力量。
教学时应注意:1、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2、教 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活动
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获得一个比较的结果。3、在比较观察中,要组织学生交流,
倾听,反思等活动。
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第68页),结合“捆小棒”(数10 根小棒,把
它们捆成1捆)的活动,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进而摆一捆加几根的
小棒表 示比10大的数,再介绍计数器并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同一个数。实际
上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 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十
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 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有
了这一概念,人类才解决了用有限的数字表示无穷的数的问题。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
学,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赋予新的内容,如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乐于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新课程的教学
形式,有时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入学起,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可以先
采用2人合作的学习形式,到后半学期,再逐步扩大为3~4人一组,建议异质
分组为好(不同情况的孩 子搭配),要有组长,可以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组
织能力,布置活动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 ,评价要及时,逐步培养
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2、加减法的处理
(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教材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
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 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 境抽象出加减算式
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几枝铅笔” (第22页),教材呈现的数学活动以“问题
情境―建立算式 ―解释和应用”为主线;情境也逐步复杂、开放,从一幅情境图
列出一个算式到能列出多个算式;赋予同 一个算式的意义也愈加丰富,如2+3
=5还表示2个桃子与3个桃子合起来是5个桃子,2个女孩与3 个男孩合起来
是5个小孩,2把椅子与3把椅子合起来是5把椅子等等。本节教材穷尽了所
有5 以内的加法算式。第二课“有几辆车”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两数相加所
得结果与这两数的顺序无关 ”的初步体验;并提供5以内加法算式的应用与复习
的机会。又如第26页“摘果子”的情境图中,有5 个果子,摘下2个,还剩下3
个。这个过程可以用减法表示,5-2=3,使学生体会到从整体中去掉一 部分,
求另一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但不要求学生叙述这些程式化的语言。第三课“摘
果子” (第26页)“做一做”的第1题,要让学生经历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减法算
式意义的过程,这是培养和发 展学生数学交流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第十课“乘
车”的情境,为学生理解3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提供了较好的现实背景,
要让学生自己从中抽象列出连加或连减的算式,并初步经历与认识连加连减运< br>算的一般顺序。
第七单元第二课“搭积木”(第70页),为学生提供学习“十几加几”的 不进
位加法与“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地解读“搭积木”的
两幅图, 从中分别列出算式:13+2=15,16-2=14;再让他们用“摆小棒”的方
式检验所列的算式是 否正确。用“摆小棒”检验上述的数量关系时,应强调凡是
十根小棒就要捆成一捆(逢“十”进“一”) ,用“捆”和“根”为计数单位来表示算
式中的两位数;形成这种带着位值意识摆小棒表示数的技能,是 学生后面能够
自主探索20以内加、减法的各种算法的必要基础。
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 上,10以内的数的合
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 br>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
问题或游戏活动,不 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第三单元第四课“小猫吃鱼”
(第28页)的“练一练”中,创设“5只小 鸡跑向两处觅食”的情境,问“将会出现
什么情况”就是讨论5的组成和分解的问题,同时也是解释和拓 展5的加法和减
法(数学模型)的应用的过程。本单元第七课“可爱的企鹅”、第八课“分苹果”,都创设了类似的情境分别讨论8,9和10的组成与分解;从第五课至第八课,
还把进一步体验有关 数的组成与分解及其无意识记忆寓于练习或游戏活动之
中,其用心也是为了逐步达到熟练10以内加减法 口算的目的。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教材中的摆一摆桃子图,做一
做划掉圆圈,就是通过操作活动,计算出得数。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
习数学。
这里要 值得一提的是数的组成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组成就是把两部分
数合起来,如3和2组成5,也就是3 和2合起来是5,也就是3加2等于5,
同一种含义,不同的说法。它们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教材把 数的“分”和“合”
作为加减法练习的形式之一。而不要求学生去背诵每个数的组成与分解。
计算要形成基本技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在愉
悦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才能取得 良好的效果。教材练习加减法的形式是多样的,
除了一般的式题计算外,还有富有童趣的练习形式。例如 ,第39页第6题,小
动物找家,要想让小动物找到家,就要正确进行计算,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进行计算,会提高计算效率。另外在活动中练习加减法,如第33页数学游戏:“我
出1”,“我出5 ”;“我出3”,“我出4”。实际上就是练习6和7数的组成。又如
“凑成9”,“分苹果”就是练习 9和10的“分”和“合”。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从第三单元的第四课“小猫 钓鱼”
就开始加减混编了,从篇幅看,混编的占六成。加减法提早混编的好处有三:
一是从一个 问题情境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
学效率。如,小女孩套圈游戏的情境( 第28页),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
个减法算式。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 不同的角度揭
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混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
挑战 ,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希望这样的编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一开 始学习数学就能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是具有相
互联系的整体。
(4)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根 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独立设章节,
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非常重视知识 的应用,首先,
教材的呈现形式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两头都体现了知识
的 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应用题的类型和套用公式。例如,第23页家庭情境图,
图中信息很丰富,可以提 出很多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又如第29
页,这幅小朋友聚会图,“差几个杯子?”“差几 把勺子?”利用生活经验,小朋
友的人数比杯子数多1,差1个杯子,5-4=1,小朋友的人数比勺子 数多2,
差2把勺子,5-3=2不必转化成相同单位。再如,第42页“在操场上”,按照
传 统的说法,是求差应用题,过去讲这类应用题,讲得很复杂。实际上,学生
在生活中是经常遇到这类问题 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实际
操作,来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比较”这一单元时, 研究了“比多少”,知道“8
比2多”,“2比8少”,现在就是要解决“8比2多几”的问题,可以通 过学具操
作,一一对应后,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解答的问题,8比2多6用算式表示就
是8-2 =6。
学生在看图列式时,列出不同算式怎么办?例如,第38页第4题,从图中
看出:船上 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学生列出6-2=4,
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的学生列出 4+2=6,6-4=2,但是他知道船棚内有
4人,应该算他是对的,但在一年级我们不要求学生写答 句,因此要求学生在4
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或做一个大家约定的标记,说明他知道船棚里有4人即可。
(5)提倡算法多样化。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教材体现了提
倡算法多样化, 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20
以内进位加法,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 计数法,因此一般采用凑十法,至于
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这要看具体题目,例如,第七单元第三课 “有几瓶牛
奶”(第72页)中的,9+5=?,可以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
也可以把9分成5和4,5+5=10,10+4=14;如果学生想到10+5=15,推
出9+5=14也是可以的;第四课“有几棵树”、第五课“买铅笔”( 第78页)退
位减法,教材呈 现了4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可以的,通过交流和反思,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等等,实际问题都 是施展算法多样化的精彩实例。前两
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两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述 4节教材的
编写仍然坚持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结合,而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这些
问题所 列出的算式而言的。
例如,需要列出算式9+5=?并掌握它的某种算法,才能获得“有几瓶牛< br>奶”的问题的答案。计算9+5=?有的算法比较直观,有的算法比较抽象。学
生通过数数得出结 果14是允许的,但如果不去探究别的算法,他们的运算技能
就得不到发展。而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必须 让他们亲身经历各种算法的抽象过
程:先拿出9根小棒与5根小棒,再摆这些小棒,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 它们有
几根。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摆法,每一种摆法都揭示了某种算理(或策略),
都能够用 抽象的算式描述它的算法过程。学生一旦悟出“摆法”―“算法”―“算
式”之间的联系,才可能独立地 探究、发现教材没有呈现的其他算法。在这个基
础上,“有几棵树”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 探究、体验8+6=?的
算法多样化,并交流他们各自算法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材还提供了基于应< br>用前面已经发现的数学规律的算法:9+6=15,推出8+6=14,既让学生感受
数学规律的 应用价值,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推理,又开拓了算法多样化的途径。
教学时应注意:(1)通过形式多 样经常的有效的练习由“逐一计数逐步过
渡到按群计数”,形成基本计算技能。 (2)逐一计数是1个 1个往上加或1
个1个往下减,这是最朴素的计算方法,但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通过形
式 多样的练习过渡到按群计数。在学习计算的单元要练习,在学习其它内容时,

股权激励机制-英雄劫


延边大学分数线-英语听力mp3


画廊英文-彭柯


男士搭配网-三亚旅游景点介绍


观众多-barked


蛤蜊怎么洗-回锅肉怎么做好吃


川菜食谱-劫教学


龟峰塔-经典唐诗宋词



本文更新与2020-12-01 05: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5102.html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上数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