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6200轴承北师大版五级下册数学新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1 05:57
tags:数学, 小学教育

人口普查资料-高跟鞋图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缪天瑞)
精品教育
2018年最新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加、减法
第1课时
折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列式计算





?
2、口算
133215
+ + +
557799
-可编辑-
精品教育
41111175
- - -
7715151212
学生口算后,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么算的?为什么可以将分 子直接相加?
3、通分
123753
和 和 和
35420128
二、探索异分母的分数加法。
1、引入
11
出示题目:小明和小玲分吃一个吃蛋糕,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 ,小玲吃了 ,他们一共吃了
23
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讨论:
111
① + 得多少?学生可以估一估结果的范围。比 大还是小,比1呢?
232
出示直观图:

+

=

11
② + 该怎样算呢?
23
师:能否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生独立思考上述方法的正误,小组争论,说说理由。
小组反馈说理由,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生:应该先通分再计算…
生:分数单位相同了才能相加...
11
生:如: 的一份和 的一份所表示的面积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将分子相加...
23
-可编辑-
精品教育
3、课件再作展示相加的通分过程



+

=

4、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三、方法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1、出示问题2:小明比小玲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11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23
反馈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的第二小题。补充 -
39
小结揭示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使分母变为相同,再加减。
2、做课本试一试
3591
+ -
4810 6
引导小结揭示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分数,再加
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311123
+ + -
455335
511151
- - +
89102064
① 让学生先估一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独立计算。
③集体订正。注意通分时要先看分 母是哪种类型,找好最小公倍数。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分数。
4、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325
+ =
4711
818311
+ = + =
93999
514
- =
633
252
5、五年级(3)班全班同学参加大扫除, 的同学扫包干区, 的同学打扫场室, 的同学
71456
扫蜘蛛网,其余的同学打扫课室卫生。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异分母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学会解决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卡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可编辑-
精品教育
设计意图
1、复习
上节课学过的计算法则。
2、课堂练习
1)计算
1/4+2/5=5/6+7/12=
5/7-1/3=2/3-7/24=
2)解方程
3/7+x=1/2x-3/5=1/3
3/4-x=2/3
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
练习通分
学生独立计算,后小组合作检查,有错题的同学说说错在那里,怎么改正。
完成后说说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应该怎样避免。
学生先说说解方程的方法和格式并先考虑什么地方容易出错。
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并学会检查。
复习解方程的方法,和算理。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3)填一填
1/2和1/3的()不同,也就是()不同,不能()相加减。
3、引导学生看书
Ρ65的“你知道吗”可以老师一边读学生看书。遇到难理解的地方老师讲解。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学生在老师阅读中理解单位分数。
巩固所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
知道数学知识的历史知识。
板书设计:1)计算2)解方程
1/4+2/5=5/6+7/12=3/7+x=1/2x-3/5=1/3
5/7-1/3=2/3-7/24=3/4-x=2/3
3)填一填
1/2和1/3的()不同,也就是()不同,不能()相加减。
第3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分析
在 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
倍数与因数以及分 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
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 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
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 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
基本方法。。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星期日的安排提出数学问题,并对所提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看弟弟妹妹……
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想知道。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
学占全 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 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
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
生:我列出:1-(3/8+1/6)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11/24
生2:我也选择了“1 -3/8-1/6”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3/8-1/6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24/24-13/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1/24
……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 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
是都正确呢?
(3)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围绕运算过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
计算的;二是 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
确定的。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试一试4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
是试一试的第2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本第69页的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
容 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练一练第69页的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 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
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 生明白客观条件
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 所用
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第4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快速的计算
教具、学具
一、 复习概念
提问:分数混合加减的方法什么?
二、 练一练
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计算。
第2题
指导学生作图,帮助分析题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把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数再相加。
提醒学生注意:同分母分数 加减可以直接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加减要
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 计算。
学生对作图分析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了,所以让学生先作图,再进行解答。
第3题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指导读题了解题意,在让学生填表解决问题。
三、 选做题
第4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
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一样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逆向思考
三、选做题
第一次加水1/6,第二次加水1/3,第三次加水1/2,三次加水的总数量
是:1/6 +1/3 +1/2 =1,所以喝的果汁与水同样多。
四、小结
第5课时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
3、通过对规律的猜想、验证和总结建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在学习本课时知识前,学生分 别认识了分数
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本课 的
内容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是本课时重点。学好这部分内容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
2、难点:当一个分数 与小数进行大小比较时,都化成分数比较好还是都化成小数比较好的灵
活应用。
四、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较中认识互化的必要性
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请观察图表,说一说图的意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板书:林林 0.4 (小时);明明1/4(小时) )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在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估计,然后再精确比较)
生1:我们小组是把小时化成分钟来比较 的。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大小的。0.4小时是24
分钟,1/4小时是15分钟,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 一些。
生2:我们小组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个同样的小格,0.4 涂4格,而只涂2
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3:我们小组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0个同样的小格,0.4 能涂40格,而只
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4:我们小组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 法来比较的。0.4是4个1/10,也就是4/10,约分后是2/5,
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时 间多一些。
生5:我们小组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来比较的。1/4=1÷4=0.25,0.4>0 .25,所以林林用的时
间多一些。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案,为什么?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生1:我喜欢分数化成小数那个小组的方案。因为画图太麻烦 了,而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
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欢小数化成分数的那 个小组的方案。分数化小数有的时候除不尽很麻烦,画图也很
麻烦,比较时间能化成分钟来比,如果其它 单位的还得又一种化法。所以我喜欢把小数化成分
数的方案。
生3: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大 小,分母不同的时候还得通分,也很麻烦,还不如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
师(小 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
分数、小数大小的 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
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
2、探索分数化小数
师:谁来说一说第5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的?
生: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而分母相当于除数。
师:请你把71页“试一试”第2题这几个分数化成小数。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探索小数化分数的基本方法
师:老师问一下第4小组的同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生:我们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0.4是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约分后是五分之二。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师:那0.04,0.004呢?
生:0.04是4个百分之一,也就是 百分之四,约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个千分之一,
也就是千分之四,约分后是二百五十分 之一。
师:说的真不错,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一直约分成最简分数。
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1:小数的位数与分母1后面的零的个数一样多。
生2: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
师:请再观察分子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
生: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把课本第71页“试一试”的第1题做到练习本上。
(二)练习提高
1、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题,分数化小数。
2、判断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请改正。
3、数学游戏:你说我答:同桌之间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小数,互相交换着说。
(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结果)
4、比较各组数的大小(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
5、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三)小结延伸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
第6课时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分数、小数的互化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分数和小数 互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判断一个分数能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请你回忆一下,小数怎样化成分数?分数
怎样化成小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互化方法。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86页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结合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思考并独立完成。
完成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图中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86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6页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连线,然后集体交流方法。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然 后与下面的分数比较;也
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再与上面的小数比较。
-可编辑-
精品教育
4,完成教材第86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审题,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
5.提问: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吗?请你自学教材第100页的“你
知道吗”。
学生自学,看教材质疑。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 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
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 有限小数。
请你应用这个规律,判断一下教材第99页练习十九的第4题中的各数,看看与我们刚 才
计算的情况相同吗?
6.完成教材第86页的第5题。
让学生在数轴上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投影下集体
订正。
7.完成教材86页的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理解要求,再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
(四)思维训练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然后把这些分数化成小
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2.把万分别化成小致,你发现把分母是
2.,,,,,,,分别化成小,你发现把分母是9的分数化成小数有什么规律吗?
第7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练一练。
1、第1题、第5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 ,分数小数的互化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是把
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 小数化成分数,怎样做更好些。
3、第3题,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尺子的刻度,确定找小数、分数的方法。
4、第8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5、第6 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
同的表示形式。
二、解决问题 。
1、第2题,寒假学生读书统计表。
(1)让学生看寒假学生读书统计表。
(2)计算出读2本书和3本书的人数之和攻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9题:题目的文字比较多,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读懂题目的意思在进行计算。
三、找规律
1、第10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总第8课时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 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
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
顶点、12条棱,6个 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总第9课时
第二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
的掌握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 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
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 的长、宽、高各
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 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
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 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
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
- 可编辑-
精品教育
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学后记:
能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 能够准
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部分同学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
总第10课时
第三课时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
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 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
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三、课堂练习:
1、学生做课本15页第1题。
学生观察图,再连线,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做课本15页第2题。
学生观察图,想一想哪些图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哪些不能,再剪下附页1的图2验证。
3、学生做课本15页第3题。
学生观察图,想一想哪些图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哪些不能,再剪下附页2的图1验证。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展开与折叠
1
2
5
6
3
4

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教学后记:
同学们能结合具体的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
面相对位置的过程,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 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总第11课时
第四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
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 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
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 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
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 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学后记:
同学们能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
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但对于求5个或4个面得面积时,同学
感到比较困惑。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总第12课时
第五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 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
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 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 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
长×6)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 几个面露在外
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
( 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 露
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 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
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 互讨论交流。
露在外面的面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教学后记:
同学们都能结合 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
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但 有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
在外面的表面积。
总第13课时
第六课时 练习二(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
学生做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
练习二
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
总第14课时
第七课时 练习二(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 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
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2、学生做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3、学生做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
练习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教学后记:
有部分同学将表面积和棱长总和的计算公式混淆不清。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
总第15课时
分数乘法(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 < br>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
练准确的 计算分数乘整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 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2+2+2+2+2=2×5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 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新要求,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
性和“为计算而计 算”的教学倾向。直接出示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简洁、自然】
-可编辑-
精品教育 (1)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
书上是 怎么解决的。
【新课标的精神鼓励让学生独立自主的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这里鼓励学生算法多样< br>化,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用加法算的:就是1/5+1/5+1/5=1+1+1/5=3/5
画图的方法:一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一个需要1/5,3个就是3/5了。
用乘法算的:1/5×3=1×3/5=3/5。
(3)交流想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师:不错,用我们学习过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思路。一起来看看用乘法计
算的,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
的板书有机的结合 起来。)
【推导的过程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适当的提点,而在算理的引导上应该注意细化,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深入探索:
(1)我们 再来看看2个3/7是多少?3个5/16是多少?先涂一涂,再算一算(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把乘法算 法和加法算法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
(2)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方法?
(3)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P23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先涂一涂,再计算,再把结果与图进行对比。
2、做P23第练一练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算的。
分数乘法
1111311111?1?13?13
3×=
??
=
3×=
??
=
==

555555555555
分数乘以整 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总第16课时
分数乘法(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可编辑-
精品教育
2.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准备:、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你会填吗?
1/6+1/6+1/6+1/6=1/6×()
3/4+3/4+3/4+3/4+3/4
=3/4×()
2/25+2/25+2/25
=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
二、出示例题
1.

出示6×5/12
学生先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后进行约分。
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
教学后记: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原理,但有部分学生对约分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多指
导与练习。
总第17课时
分数乘法(二)
第一课时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继续 学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
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 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95
×21=
?3
=
?12
=
1116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子,分母不变。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可编辑-
11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
23
精品教育
(学生1:6×
16?11
6?1
=;学生2:6×=……)
?< br>3(个)
?
(个)2
3
223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 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
11
和分别是多少?
46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分数乘法(二)

16?116?1
= 6×=

?
3(个)
?
(个)2
2233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总第18课时
分数乘法(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学
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11
?3

?
12×=
44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 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
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分数乘法(二)
480×
35
?
180(千克) 180×=150(千克) 86
教学后记:学生能理解整数乘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的计算有进步,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约分有< br>一定的困难,需要多指导与练习。

总第19课时
分数乘法(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
个分数的结果。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5
39
?4
=
?8
= 35×
=
1116
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11
,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
22
1
此时 ,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
2
教师出 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
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1111111
??
?分 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

。也就是
?

2 2222222
1111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让学生从
?
=
中 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
4224
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 作为
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31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
??
?,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4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
占 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
二、巩固练习:
做课本28页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3275
12
?

?

?

43
59814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 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
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做P29练一练
学生做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再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做第2题,折一折,涂一涂再算一算,学生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学生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75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
?
中的7和< br>814
14先约分。
分数乘法(三)
111111?11
?
=

?
=
=

224222?2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总第20课时
分数乘法(三)
第二课时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进一 步熟悉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
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2475
×=
??

??

375910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新课探究
1、计算
24
2
?
=
○ 2

2
?
=
○ 2
33
出示乐乐的猜想: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学生讨论、举例。
2、计算P29试一试第二组题,先看看第二个因数,把第一个因数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规律。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4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5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6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331442
=

??

??
24825105
3322
是整个操场“1”的,是整个操场“1”的。
885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后 记:分数乘分数算理稍难理解,但通过画一画、折一折以及观察讨论等活动,能有
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总第21课时
倒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
二、学习倒数的概念。
1、利用投影仪出示下列算式。
231
×= 2×=
322
791
×= 7×=
977
8111
×= ×10=
11810
651
×= ×5=
565
2、先让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
(中、下游学生回答)
3、在小组中交流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
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
三、巩固目标。
出示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0有倒数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倒数

1
= (a≠0)
a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后记:同学们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总第22课时
练习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
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 数乘以
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2475
?

??
×= 55910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 算有
什么不同?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 ,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
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可先示范,再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算一算,加深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学生 做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运用积与
两因数之间的关系的 规律去解决问题。
学生做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注意写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改写成
分数。
学生做第6、7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
总第23课时
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 br>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
个分数乘 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可编辑-
精品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4941

??

??
12×
10983240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 些分数乘法运算有
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 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
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 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8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 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
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9题,让学生 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
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 10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50?
7=?
10
学生做第11题,可先让学生提问题,再计算。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 识求出梨、
苹果、香蕉各有的多少千克?
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2题;可让学生先画线段图,再计算注意单位“1”的变化。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可编辑-
精品教育
练习三
9532
15×
?
10(米) 15-10=5(米)
??
256103
教学后记:
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分数乘整数,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小部分同学对约分存在困难。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总第24课时
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 体的体
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 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
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可编辑-
精品教育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 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
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讲授新课:
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
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分组分小组测一测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教师提问学生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
教师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对描述有困难得学生及时帮助。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学生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
别。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2页的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并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参与和指导。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教学后记:
同学们都能了解体积和容积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
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总第25课时
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 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 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
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说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 体,体积是1厘米
3
,记作1cm
3
。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厘米
3
的物体
说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
3
, 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
分米
3
的物体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米
3
,记作1m
3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 方厘米、5立方厘米、
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可编辑-
精品教育
(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 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
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4、教学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讲明,从里面两量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 容积是1dm
3

可以容纳1升的溶液。
1升=1分米
3
1L = 1 dm
3

1毫升=1厘米
3
1ML =1 cm
3

三、课堂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交流。
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 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
际意义的理解。
第3题:利用升、毫升之间的换算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进行计算。
体积单位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 cm
3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 dm
3

教学后记:
同学们都能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总第26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可编辑-

我的铅笔盒-我学会了溜冰


我喜欢的一首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图片


梦见怀孕是什么意思-小丑鱼歌词


2016春节-皱的组词


规章制度英文-幼儿园老师寄语


沙漏的爱-赞美老师的歌曲


人事管理表格-知更鸟之死


电脑打不出字怎么办-野山鸡养殖



本文更新与2020-12-01 05: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5184.html

北师大版五级下册数学新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