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李俊和对小学数学原理的理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1 08:58
tags:二年级数学, 小学教育

相助-姚凌图片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韦纯束)
一些教师认为,乘、除法是小学生学习了加减法后再学习的一种数学运算,当学
生学习使用乘除 法时,他们推理能力没有大的改变,对于这种观点,皮亚杰和他
的同事提出了质疑。皮亚杰等认为,儿童 在理解乘除法过程中,他们的数学系思
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习乘除法应该使小学和数学思维产生一次 新的飞跃,通
过学习乘除法,小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算技能,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和应用
数 学的空间。

一、乘除法和新的数学情境
乘法的基础是什么?加法在某种程度上构成 了乘法的基础,这种说法无疑
是对的,因为解决向乘法运算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重复做加法,你可以将2 70
加三次而得到270×3的答案,除法和减法也有类似的关系,计算270÷90也可
通过 从270中连续减去90直到差为0。
但是,如果将乘法看成一种复杂的加法,将除法看成另一种形式 的减法,
这是不对的,原因之一是乘除法比简单的加减法需要更多的数学理解,儿童必须
了解一 套完整的新知识的含义,他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我
们把“经验”作为小学数学的基 础,就不难发出错乘除法和某些学生生活情境紧
密联系,这些情境是小学生理解乘除法知识的基础。在本 节中我们将介绍产生乘
除法的三种具体情境。
1.“一对多”的情境
一对多的情境 指一个与多个相对应的现象,这是三咱情境中最简单和最基
本的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如,1辆汽车有4个轮子(1与4
对应),那么3辆车有多少个轮子?结果为4乘3得12,1个桌子能 坐6个人(1
与6对应),那么5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人?等等,从一对多情境出发,乘法有以
下 重要意义和特点。
第一,乘法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一与多相对应的恒定关系,这种一个与多
个 相对应的恒定关系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数学概念,这就是
“比率”,为了保持这种对 应关系,如一辆汽车对应四个轮子,每将一辆汽车加
入汽车集合,我们就必须将四个轮子加入到轮子的集 合,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加
放不同数目的物体到不同的集合,这种方法与加法运算的思维方法上具有本质 区
别,为了使一个比率保持不变,不是像加减法运算中将数“分”与“合”,而是
同乘一个数或 同除一个数。
第二,附着学生头脑中有关“比率”意义的发展,另一种亲的数学意义逐
渐为他 们所认知,例如,如果我们刚开始有1辆车4个轮子,重复6次后,即4
乘以6。“6”就是重复次数— —称为乘数(因数)。一个乘数既非车的数目也
非轮子数目,它不是针对物体的数目,而是针对同种类型 两个集合数目的重复次
数,“6”表示这种关系:1→6辆车和4→24个轮子,为使比率保持不变,同 一
个乘数要同时对两个物体的集合产生作用,乘表示也变化过程一种确定的关系,
数的含义与加 减法中数的含义有所不同,这种新数学意义的产生据有关部门拓广
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和思维天地。 一与多的情境涉及到两个新数学意义,一是比率,二是乘数,无论是比率
还是乘数,都和学生以前所 认识的数不一样,两个数都与测量单位无关,它们不
是对现实物体数量概括,而是说明数之间的关系,学 生的数学思维涉及到不仅是
对虾的概括,而且涉及到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概括,这是一个重要的飞跃。
2.两个变量“共变”的情境
乘除法中蕴涵着变化的思想,共变现象是指在一个情境中,一个 量变化,
另一个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一起
变化的 情境,这种变化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指的是一个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
响,例如:1千克糖的价格是4 .60元,则0.5千克糖的价钱就是2.30元,2千
克糖的价格是9.20 元,糖的数量与总价发 生了“共变”,又如,在一根弹簧的
下端挂上20克的重物,弹簧就会被拉长15厘米,如果挂上10克 的重物,弹簧
就会被拉长7.5厘米,重物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发生了“共变”,共变是几代人
上变量的和种有规律的变化现象,在共变现象中,学生逐步体会了数量的有规律
的变化,他们会逐步体悟 一些不同的数学观念。
以上两个例子的相同点是,当解决有关两个变量的关系问题时,都运用了
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方法,在共变现象中,隐含了“倍数”的含义,倍数是学
生的一种生活经验,如 果你要买20倍重量的糖,就应付20倍的钱,两个变量
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数量、倍数的增加而改变 。
当论及糖的价钱时,我们就会提到“每千克糖的价格”。“价格”这个量
既不是实际的价钱 ,也不是实际的重量,而是价钱与重量间的一种关系,当重增
加时,价钱也会增加,但“每千克糖的价格 ”是不变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
以表述为:两个因数和有关两个变量的第三个变量,倍数、价格等都 是第三个量。
共变现象还应包括多变量(两个变量以上)的形式,例如,农民在农场里
生产牛 奶所赚的钱取决于许多变量——农场所拥有牛的头数,每天每只牛产牛奶
的平均量,天数,还有牛奶的价 格,不把这所有变量考虑在内,农民就不可能估
计出他的收入,很明显,涉及多变量的比例的问题更加复 杂。
3.平分的情境
平分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包括乘法推理的另一种情境,平分包括在一组 受
领人中平均发一组东西,例如,把20粒糖果平均分给4个学生,虽然也和加减
法一样,平分 活动涉及部分与总体之和,每一部分不需要相等,平分活动中虽然
也包括部分—整体的关系,但是要考虑 三个因素:全体的大小,分为几部分和每
部分的大小,每部分必须相等,如果有20个糖果(整体)分给 4个孩子(4部
分),则每个孩子有5个糖果(每部分的大小,或数量)。因此,平分活动是一
种新的数学情境。
对于平分活动的描述也许会联想到一对多的情境,但是儿童对这两种情境
的 想法是不一样的,平分对于儿童说来是一种很生动的活动。小学生在思考这种
活动时心理过程和一对多情 境是不一样的。在平分中,孩子们需要逐渐地了解三
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糖果的总数、孩子的总数和每个 孩子的糖果数,如果你保持
孩子的数量不变,并且增加糖果数,则每个孩子得到的糖果数会增加;但是, 如
果你保持糖果数不变,并且增加孩子的数量,则每个孩子的数会减少,糖果的总
数和每个孩子 的糖果数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孩子的数量和糖果的数量之间则
是反比例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对这 种反比例关系的体悟(不是掌握!)是理
解除法的重要内容,了解这种反比例的关系是越过简单的平分行 为去理解除法含
义的基本步骤,概括起来,平分情境是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经验基础,这种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了部分—整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和加法的部分—整体的关
系是不同的。
当平分活动在一组或一个目标中连续进行时,我们称为“连续分割”或“连
续分配”。例如,一个被一分 为二的巧克力蛋糕,如果对每块进行再次分割,将
会有4块,这三次分会有8块,第四次分会有16块, 我们能容易地看出,在这
种情境中,有三种数的含义,分割(或分配)的次数,每次分配的份数,和每部
分的大小,我们分了四次,每次分为两部分,每块是全体的1/16,平分或者连
续分配的活动 产生了一个表示变化比率的新的数(商数或者分数)。
总之,并不能说乘法仅仅是加法的重复,除法仅 仅是减法的重复,显然,
加法和乘法是有必然联系的,同样,减法和除法也是有必然联系的,乘法和除法
的实际计算结果也可以由连加或连减导出,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乘除法与学生
生活经验相联系 ,在乘除法推理中出现了新的数学观念,小学生在乘除法的三种
情境中,逐步发展其乘法推理能力,在小 学生学习乘除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
向学生提供这些重要的情境,有目的地让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使学 生有机会在学
习乘除法过程中发展数感和数学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运算技能。
二、小学生对乘除法问题的理解:乘法推理
学生对乘除法理解的核心是他们乘法推理能力的发 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乘法推理也称为增倍推理,它是指学生运用倍数的< br>概念进行正向和逆向的应用性推理,增倍推理有很多不同的水平层次,实际上,
儿童很小的时候就 在这一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1.儿童何时产生乘法推理
儿童的增倍推理是怎么开始的?皮亚 杰认为:儿童最初的乘法思想来自对
应思想在推理中的运用。他推测,一个小孩子如果能理解一对一法则 ,就能掌握
一对多法则,换言之,如果一个5-6岁的儿童明白:若A=B,且C=B,则A=C,那么他们就应该也能理解若A=2B,且A=C,则C=2B。
皮亚杰调查了儿童理解一比一的对 应和多组事物间的一比我的对应,他先
让儿童在10个花瓶中插花,每个瓶中插一朵蓝色小花;然后,粉 色花也取出并
成一束,这样,儿童就知道蓝花数(A)等于花瓶数(B),并且粉色花数量(C)
也等于花瓶数,但是,蓝花和粉色花大小不同,这样儿童不能通过视觉轻而易举
地对比出两种花的数量 。儿童只有理解了一比一的对应才能得出两种花的数目相
等。

心愿歌词-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搞笑铃声-高中竞选班长演讲稿


空间qq-扬州茶馆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天勤证券


商业贿赂罪-黄色珍藏馆


中秋月饼-地道的近义词


师范类-金钱草胶囊


零下一度-我心是海洋



本文更新与2020-12-01 08: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5424.html

对小学数学原理的理解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