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生龙活虎造句:春秋分各地昼长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1 15:29
tags:

高中语文必修二-自言自语的拼音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席舒民)
春秋分各地昼长


【篇一:第六课地球的运动作业】

第六课地球的运动(自转)作业课教案

(05北京文综卷)4. 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a)

a. 白昼略长b. 黑夜略长 c. 自转线速度略小 d. 自转角速度略大
(05上海地理卷)14.北半球各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c

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太阳趋向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06天津文综卷) 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
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读图1 回答1~2题。

1.科学家抵达下列各地时,符合实际的现象是c

a. b地--—太阳已经升起 b. c地——当地为正午

c. d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 d.d地——当地日期为19日

2.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
是c

a. 3:00 东北方b. 8:00 西南方

c. 15:00 西北方 d. 19:00 东南方

(2008年广东卷)6.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
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主要考虑:第一、比较平直的河段,考虑地转偏向力,如图< br>中的⑤;第二、比较弯曲的河段,找出河流凹岸和凸岸,河流凹岸
一般侵蚀比较强烈,如①、③处 。该题比较简单,只要考虑地转偏
向力就足够了,该题河流的凹岸与地转偏向力作用方向相一致。 答
案:a

(2008全国)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7—9题

7.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
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n

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9.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Pa/Pb<1b.Pa/Pb=0

c.Pa/Pb=1 d.Pa/Pb>1

解析:第7题:从题义得到上半年①②③的昼长在增加,可以位于北半球,④地在缩小,在南半球,并且四地没有一地位于赤道。对
照此,选项显而易见。

第8题:a、b选项均明显错误,c选项主要是学生要弄清纬度越低,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 小,四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③地、
④地,③、④地纬度也较低。

第9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读出①地在a月的平均昼长变化小于b
月的平均昼长变化。 答案:7a8d 9a

(2008年上海卷)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
象:甲 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
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 程。

10.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11.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
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
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
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地理试题。

第10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区别,用伞转
动模拟地球自转,点滴红墨水模拟物体运动,并以此来观察 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偏转。

第11题:该实验存在的缺陷在于:①只能同时模拟某一 个半球的物
体运动后的偏转,也就是说不同看到物体运动在穿过赤道前后不同
的偏转现象;②只 能看出纵向的物体运动偏转方向(即经线方向);
③与实际地球运动差别太大。

第 12题:①说法主要是球面上航行寻求最短距离,航线是球面上大
圆的劣弧,通常凸向高纬度;直布罗陀 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
反,是由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存在密度差异,故而在两者之间存
在 密度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答案:10b 11a12d

(2 008年山东)1.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
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 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

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
出、日落时间. 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
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

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
长相等。

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答案1.b

(2008年全国文综)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

的交点。完成2~5题

2.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

3.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4.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5.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第3题:在备考中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关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夏
至和冬至日的昼长。

第4题:9月近秋分(9月23),d4月近春分(3月21),春秋分
昼长12时,各地日 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
周长变化应较小,

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昼长也应近6时和18时,

b17时d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c的判断相对较难,

因为两项中时候和月份反映的季节是对应的,只能从题目

条件说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

12时),说明日出近6点,日落近18点,差距越小越好。

a离18时差半小时,而c与6点差一个半小时。

第5题: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6

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赤

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

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

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

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

如右图,红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绿线为14

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符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 答案:2.d 3d 4.a5d

【篇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邻水二中 邓明红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 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
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 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
相反。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半年 内,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 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 度越来越大,即
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
夜终年等长, 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
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 时。北极圈以北和
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
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
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故与赤道地区或春 秋分12小时昼长
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
日。

3.北半 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
日)昼最短。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 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
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 春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
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 夜长。南半球
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 南半球,南
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
向南移动,南半球 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 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或昼长=2|12-日出时间|。
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 )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
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
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
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 )或日落时间(昏)的情况
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

3.特殊地区在特殊日期的昼长

①日出早8分钟 ②日出早56分钟③日落晚20分钟 ④日落晚48分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三、纬向行程中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2. 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西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
向相反。

【典型例题】2.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
感觉到的昼夜长短

a.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b.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


答案:c

【典型例题】3.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法则,但在某些特条< br>件下,在较高纬度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飞行员却能够看见太阳
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需要 具备的特定条件是

a.清晨,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b.清晨,飞机向东飞,飞行
速度较快

c.傍晚,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d.傍晚,飞机向东飞,飞行
速度越快

答案:c

【篇三: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
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
科。

2气象要素 :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
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 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
着高 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m ? ???t

?z

辨析题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大气的组成

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
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 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
水汽和气溶胶粒子。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 氧、
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
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 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
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 ,火山
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

对流层特点

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大气中主

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是气象学研究

的主要对象。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

答:是研究 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
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 科。研究内容包
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
制约的农业问 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
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 控途径等。

第二章 辐射

名词解释

2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3太阳常数:在日地距离处,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
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5光和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
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6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
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的植物,如水稻 大豆

7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缩
短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的植物 如小麦 油菜

9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亦称净红外辐射。

10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总辐射与有
效辐射之差值,称为 地面辐射差额(rg) 。也称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
平衡。

11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可照时数 +曙暮光

12可照时间:天文学上常把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称
为可照时数,即昼长。 13临界光 照长度:指可以使植物通过光照阶
段开花结实的光照时间的临界值。短日照植物是上限,长日照植物是下限。

辨析题

1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标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
冬小大寒

2地面净辐射的概念是什么,写出地面辐射平衡公式并说出各项所
代表的意义

地面的 太阳总辐射,即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强度之和;a为地面
对总辐射的反射率;(1-a)即地面的吸 收率;

答:减弱方式:吸收 散射 反射

吸收:1、在臭氧层紫外线被臭氧吸收2、在对流层红外线被co2和
h2o吸收

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太阳辐射
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

反射:参与反射作用的物质,如大气中较大的尘粒和云滴、云的反
射作用 5天空为什么成蔚蓝色,为什么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看上去
成橘红色的

答:在晴朗 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
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 、橙光、黄光都
能穿透

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
被悬浮在

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实际上发生散射的蓝光 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有遇到微粒的蓝光、
紫光还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 是红、
橙、黄、绿、蓝、靛、紫。

当大雨过后,你是否注意过天会更蓝,越是晴朗 的天气,天越蓝,
这是因为这样的天气里,空气中的尘粒、小滴、冰晶的数量会很多。

在早晚时,太阳光是斜射向地面的,阳光通过空气的路程较长,而
太阳光是白光,其实是七色 光混合后的光色,七角光中不同颜色的
光的频率不同,在空气中传播时,被空气散射的多少也不同,当光
较直的射向地面时,各颜色的光基本上很少被散射掉,所以还是白
色的光,但在早晚时,太阳光 在空气中,尤其是在灰尘较多的接近
地面的空气中走和路程太长了,这样除红光外,其它颜色的光基本< br>上被散射掉了,所以红色光到达我们眼中的最多,这样太阳就呈红
色了。

6从光照时间角度分析,作物引种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光照时间与作物引种:

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之可能性大。

2、短日照作物(光温相互叠加)

南方品种北引:延迟开花。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北方品种南引:缩短生育期,影响植物营养,影响作物产量。宜选
用迟熟与感光性

弱的品种。

3、长日照植物(光温相互抵偿)南北引种困难较少。

7什么是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 :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
率。

8可照时间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

答:可照时数:天文学上常把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
称为可照时数,即昼长。

可照时数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春秋分地球上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左右

2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白昼长于黑 夜,而且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夏日白昼达一年之中最长,北极圈内达极昼现象。

3 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白昼短于黑夜,纬度越高白
昼越短,冬至日达到最短,称极夜

4赤道上昼夜终年平分 中高纬地区 随着纬度的升高一年昼长变化
越大,低纬度地 区终年昼夜变化较小,南北半球只是冬夏相反,春
秋相反,周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不变

9什么是保温效应与温室效应

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获得一部分能量,由此可 见大气对地面有保
暖作用,这种效应称为大气保温效应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之 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
作用。

第三章 气温

名词解释

1逆温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5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7活动温度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ti)称活动温
度。

8活动积温: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
温。

9 有效积温:有效温度的总合称为有效积温。

10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有效温度。

11大气稳定度指气块受垂直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
趋势和程度。 12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13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 ,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
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

解析

1物体的热特性

答:1.热容量 (c) :物体容纳热量的能力。某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1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⑴质量热容量(cm) :表示单位质量物
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⑵定容热容量
(cvs): 单位体积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m,单 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的热量
(j℃?m?s)。即土层厚度为1m,两边温差为1.0℃时, 两个相对
应的单位面积,每秒钟所传递的热量。

3.热扩散率或导温率(k)(表 征物体增温快慢的物理量)是指在一
定的热量得失情况下,物体温度变化快慢程度。

上述三种表述物体热属性的物理量,在气象和土壤研究中常用到。
因为农业气象就是研究土壤——植物— —大气。

3怎样判断大气稳定度

答 可见空气的稳定度取决于气块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大气稳定度直接影响大气中对流发展的强弱:

稳定的大气层结:对流运动受到抑制。雾、层状云、 连续性降水;

不稳定大气层结:对流运动发展旺盛。积状云、阵性降水、冰雹;

4画图并说明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类型

答: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1 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类型。多出现在白天和夏季2土壤
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类型3土壤上 下层温度的垂直分布分别
具有日射型核辐射性的特征,一般出在日与夜冬与夏的过度分期。

5什么是土壤温波方程,它的作用

答:土壤的温波方程(描述土壤温度时空分布 的方程)由于土壤温
度的周期性日、年变化曲线非常有规律,呈现正弦曲线,所以可用
土壤温波 方程来描述地面以下任何一个深度,任一

z时刻的温度。 ?zd t(z.t)?0?a(0)esin(t?) d.

t时刻的土壤温度0地面平均温度(℃)(0)地面温t(z.t)表示z深度

6什么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答:逆温: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该层空气层称为逆温
层。 逆温层不利于空气对流使有害气体不易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冬
天的隐性杀手)

逆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逆温防霜冻;(2)利用清晨逆温现象喷洒农药防病虫害;(3)
寒冷季节农副产品的凉晒; (4)果树的嫁接与安全过冬;( 5)在
山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多考虑逆温 ;

7某地五天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10.5℃;11.7℃ 9.5℃ 10.0℃
12.0℃ 该地五天=10.0℃的活动积温是多少 有效积温是多少

答:y=10.5+11.7+10.0+12.0=44.2 a=(10.5-10.0)+(11.7-< br>10.0)+(10.0-10.0)+(12.0-10.0)=4.2 8什么是积温?农业积温有哪些?
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在应用中积温稳定性不够理??a

英语学习补习班-摧枯拉朽成就


予谓菊的谓什么意思-骂人经典


举的偏旁-怀孕7个月吃什么好


公务员和事业编哪个好-4月4日


浪漫密码-易久堂生肖运程


会计课程-yy公会名字大全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耐心地


四川2019高考分数线-雷峰的故事



本文更新与2020-12-01 15: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6126.html

春秋分各地昼长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