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三个吉念什么:朱槿花-南宁青秀山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1 16:58
tags:紫薇花

怏怏不乐的拼音-中餐吃什么

2020年12月1日发(作者:柴蓁)
朱槿花
是广西自治区区花 南宁市市花,象征着 “凝聚·绽放·繁荣”的美好寓意。 朱槿花又叫扶桑,早有“扶桑枝叶婆娑,花大如菊似葵”之说,它的花有红的、
粉的、白的,更有淡 黄色的珍品,“佛桑解吐四时绝”是古人对朱槿花的赞美。朱
槿花怒放时就像闪光的金子,花色淡黄,花 朵丰颖,重瓣中吐出一条条长长的金
色雄蕊,在阳光下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宜人淡雅的芳香散发在空气中 ,朱槿花让
人感到随和融洽。婀娜多姿的朱槿花是那么的美丽,但它并不娇贵,有着坚韧的
生命 力,在适宜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肥料的辅助下茁壮成长。朱槿花的根、叶、
花都可以药用,既让人赏心 悦目,又为人类解除病痛,人们当然希望它花开得更
旺,叶长得更绿。
唐代诗人李绅的《 朱槿花》诗曰:“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繁
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古代称南方山林中那种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之气为瘴气。第一句指朱
槿产地闽、粤的山中有瘴气,而又长 年温暖无霜雪,以阐明朱槿生长的环
境状况。先描写产地气候,将人的感觉带进了温暖的南国,也寓意这 种独
特的天时地利造就了这种异树奇葩;第二句是描绘和赞赏朱槿的风姿、神
韵、色彩、花繁; 最后两句是描写朱槿繁花满枝,红艳无比,且四时开花
不厌,它并不因春风之来而开,也不以春风之去而 凋。此诗将朱槿的外在
美和内在品格描写得维妙维肖。今人爱朱槿,让此花走遍大江南北,朱槿
之花处处可见。古人爱朱槿更胜今人一筹。宋代诗人蔡襄酷爱朱槿,在漳
州做写事判官时,晚秋季节,在 西耕园驿庭园内看到数十株朱槿,当即时
作诗赞赏,不久他离漳州东下,临行前特地去观看一回,又作诗 一首。15
年后,他再次来到漳州,专程去观赏朱槿,并写了一篇小序,将前后15年
3次观赏 不槿之事记录下来留作纪念。15年之久不忘朱槿,诗人爱此花之
深切可见工斑。古代妇女还以朱槿簪于 发间。当今江南庭院种植朱槿之多,
北方的盆栽朱槿之多,不亚地其他奇花异。

紫薇
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
产于 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中国华东、华中 、华南及西南均有分布,各地普遍
栽培。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 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
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 月,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 花红
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紫薇也是山西晋城市市花。
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
花。-- 宋代. 杨万里
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明代. 薛蕙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
郎。-- 白居易《紫薇花》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 白居易《紫薇花》
相关传说
传说如果你的家周围开满了紫薇花,紫薇仙子将会眷顾你,给你 一
生一世的幸福。在我国民间有一个关于紫薇花来历的传说。说在远古时代,
有一种凶恶的野兽 名叫年,它伤害人畜无数,于是紫微星下凡,将它锁进
深山,一年只准它出山一次。为了监管年,紫微星 便化作紫薇花留在人间,
给人间带来平安和美丽……

苹婆 [梧桐科] [苹婆属]
别 名:频婆、凤眼果、潘安果、富贵子
拉丁名:Sterculia nobilis
苹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维他命A、维他命B、磷、钙等。多在
煮 熟后食用,成熟的果荚会自动裂开,取出种子,置于清水锅内煮熟,捞起后剥
去黑色外种皮和1层半透明 状淡褐色中种皮,呈现的就是淡黄或乳白色种仁。将
种仁沾点食盐或酱油佐料食用,松软如蛋黄,风味独 特。另可使用烧烤方法食用,
味道更香,尤如板栗,如作甜食,亦极可口。由于所含的热量极高,所以对 于瘦
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无疑是补充体力的最佳果品。此外,果荚还有治血痢的
特殊效果。 但苹婆含大量的淀粉质,倘若过多食入后再大量饮水,则易造成腹胀,
尤其是不配佐料单独食用,容易使 人产生恶心或便秘的现象。在台湾中南部和东
南亚一带,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芳踪。它叶片大而浓茂,树姿 清雅,多用它作行道
树或庭院林荫树栽培。
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 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
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种 子
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
在中国广东 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
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 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
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苹婆古有名频婆,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谓频婆是梵语及巴利语
bimba音译,原意为“身影”。 又谓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
意译为“相思树”。《佩文韵府》引《翻译名义集》:频婆, 此云相思果,
色丹且润”。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多用以譬喻口唇之美,《敦煌
变文集》 中亦数见之。

羊蹄甲

文化意蕴,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席慕容、秦牧在其散文诗做了出神入画抒情描述

洋紫荆 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侧,一片翘起
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 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它为“兰花树”。三色堇
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顶桂冠 戴在豆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 样,仿佛羊蹄一样,每片
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进去,把它折拢起 来,
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
诨名, 叫做“朋友树”。

无忧树(wú yōu shù)
名 称: 无忧树
[1]

学 名: Saraca dives Pierre
别 名: 火焰花
科 属: 苏木科
类 别: 常绿乔木
产地分布:为我国南亚热带和乡土树种
观赏应用:树枝雄伟,叶大翠绿;花序大型,花期长。 着花多而密,红
似火焰,是高雅的木本花卉。可以广泛的用于庭院的绿化种植。
佛主诞生之树-无忧树
无忧树,梵名asoka,音译为阿输柯树、阿叔迦树。相传释尊于此种树
下诞生。
在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植物都得到
了广泛种植和崇拜,无忧树就是其中 一种。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境内),
有一个迦毗 罗卫王国。国王净饭王和王后摩诃摩耶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
直到王后45岁时,一天晚上,睡梦中梦见 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
王后怀孕了。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 诃
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
感到有些旅途疲乏, 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茏茂
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惊 动了胎气,在无忧树
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所以,西双版纳的每个傣族村寨几乎都建
得有寺庙,而几乎每个寺庙周围都种得有无忧树。另外,有些没有生育但
想得子女的人家,也常常在房前 屋后种植一株无忧树。
印度教也认为无忧树是圣树,如爱神卡玛手里拿的五支箭中,其中有一支
就是无忧树做成,人们都相信这种树能消除悲伤,因此称之为“无忧树”。
此外,佛经中所说的甄叔迦树,也被认为是无忧树的异名。
《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中说:“夫 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
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 出。”
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
菩提树为桑科 榕属植物,树干笔直,树皮为灰色。树冠为波状圆形,
具有悬垂气根。国内分布于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岛 。菩提树可用于寺院、
街道、公园作行道树。菩提树也是台湾花莲的县树。

菩提树
有许多别名:沙罗双树、阿里多罗、印度菩提树、黄桷树、思维树、
毕钵罗树、觉树,与佛教渊 源颇深。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
树”(Pippala),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 道,才得名为菩提
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佛教一直 都
视菩提树为圣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
菩提树,印度则定之 为国树。菩提树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
橡胶。花可以作为药材入药。
宗教内涵
菩提树释义
佛教、印度教、耆那教认为菩提树是神圣的。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
钵 罗树”(Pippala),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
菩提树(梵bodhi 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直到今
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 考。一棵位于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
勒的圣菩提树种植于公元前288年,据说源自释迦牟尼在下面觉悟的 那棵
菩提树,是目前有确定年龄的最古老的人工种植的被子植物。菩提树是印
度的国树,台湾花 莲的县树。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
用以 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
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 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
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 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
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据《大唐西域记》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 ,放
异光明。为报树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
三匝而去,十分殊 胜,人天欢喜。为此,信众们常常带着鲜花等物品来供
养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说法,信众有时遇不上世尊 ,他们很扫兴。后来阿
难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
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
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留学佛 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
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 菩提树蔚
然成风,流传至今”。
菩提明镜台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因为其师兄的:身似菩 提树,
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
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
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 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
菩提本无树
神秀 ( 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
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 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
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卒 谥大通禅师。
唐朝初年,他与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
时勤拂 拭,莫使惹尘埃。意思说: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
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 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像明镜
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这 里的“身”
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符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慧能 (后来称禅宗六祖)对写了这么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流传甚 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
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 而且又名
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
句,大概是从 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成道的故事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 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
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 答摩·悉
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
弃继承王位和 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
修炼,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了各 种邪恶诱惑,于本然之中观
察诸法缘起性空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
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 国树。
佛门弟子把菩提树奉为圣树。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又在
菩提树下涅磐升 天。莫高窟壁画中的菩提树随处可见,不计其数。最为高
大的是第17窟(藏经洞)北壁两棵,枝叶繁茂 ,郁郁葱葱,树身苍劲多节,
藤蔓缠绕,形似当地常见的胡杨树。佛门为什么崇拜菩提树呢?
很久以前,恒河岸边有一棵高约百丈、技村粗壮、叶片嫩绿、冬夏长
青的毕波罗树。此树夏能遮日,冬能 挡风,阴能避雨。东来西往的行人常
在树下歇息。释迦牟尼出家后,在毕波罗树下的菩提金刚莲花宝座上 苦修
苦炼,终于得道成怫。此树便更名“菩提树”。这棵大树虽然不会说话,
也不会走路,但有 灵气如人的情意。每年到如来佛涅磐的这天,树上的叶
子就全部落了,枝条上还浙淅沥沥地掉着水珠,如 泪水一般。各国的君子、
各地的比丘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祭祀,成千上万的人在树下奏乐,跳舞,
献花上供,焚香叩首,诵经念卷,日夜不停。好多人用香水清洗树身,用
乳汁浇灌树根。到了第二天, 树叶又长出来了,更加鲜嫩碧绿。
阿育王刚继位时,横行霸道,广施暴政,不信佛法。下令全国毁掉佛
祖的各种遗迹。最受佛门崇拜的菩提树首当其冲。阿育王心想:要灭佛门,
必须砍倒有灵瑞气的 菩提树。于是,他亲自带领王公大臣,兵马将士,浩
浩荡荡地前来砍伐。土兵们手持利斧,轮流上阵,足 足砍了半天,才将树
砍倒。晚上,他们燃起大火,跳舞唱歌,饮酒庆贺。谁知第二天清早,光
秃 秃的树墩上又长出了两棵大树。清风一吹,树叶啪啪发响。阿育王恼羞
成怒,认为菩提树在嘲笑他。即令 士兵将树再次砍倒,连根挖出。又把根。
杆、枝、叶剁得粉碎,堆在一起,点火焚烧。倾刻之间,烟雾滚 滚,火光
冲天。火乘风势,碑僻啪啪,越烧越旺。佛门弟子哪敢近前,只在远处观
望,个个心如 刀绞,泪如雨下。过了一时三刻,火势渐弱,突然火堆中长
出两颗菩提树,树杆像玉石一样洁白,叶子像 翡翠一样碧绿,散发出醉人
的香气。香气扑鼻而来,沁人肺腑。阿育王和将士都觉得心旷神恰,精力充沛。
大火渐渐熄灭了,菩提树节节长高了。阿育王亲眼看到了树的神奇,
恍然大悟—— 佛的神力是奇异的,佛迹是万难摧毁的。他心中非常内疚,
悔恨不该听信外道和王妃的谗言来砍菩提树。 决心痛改前非,今后一心供
奉佛祖。他命人抬来一百桶香甜的牛奶饶在树根上,使那两棵菩提树长得更加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人们只要在树下转上一圈,就会病痛消除,轻
松愉快。阿育王弃恶从善, 在树下摆上香案,亲自焚香供奉神树。还请了
好多沙门高僧在树下击鼓敲磬,作法会道场,讲说佛经。他 听得人了迷,
一连半月没有回王宫。
再说王妃从小信奉外道。这次阿育王毁灭佛门遗迹,就是 她再三煽动
的。可是,大王出官半月有余,左等右盼不见回来,心中十分着急。她怕
大王信了佛 法,自己就会失宠。忙差人去请阿育王回宫。差人飞马返回,
禀告王妃:大王砍树,神树死而复活,大王 便皈依佛门,在树下供奉佛法,
三个月不回王宫。王妃听言,气得昏了过去。仆人唤醒后,心想,大王三
月不回,都是这棵菩提树作祟。不除掉妖树,难解我心头之根!带了十名
壮汉,于夜深人静时, 偷偷地又砍倒了菩提树。
这天清早,阿有王来到树下供奉,见树又被人砍倒,不禁怒火中烧,
正欲下令追查凶手,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也砍过这棵树吗?我虽信了佛,
但还有人不信佛。他们还没有觉 悟,才做出了这样的蠢事。这不能责怪他
们,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佛的神力。只有让菩提树再次复活,才能 启发他们
悔悟。于是,阿有王和众比丘怀着虔诚的心意,跪在树前祈祷,请树神再
次显灵。又令 人抬来一百桶乳汁浇灌在树根上。不久,树墩上抽出了新芽。
到了太阳落山时,又长成了两棵参天大树。
阿育王对普提树越发崇敬了。他怕有人再来偷砍圣树,让工匠建造了
一道高约丈五的石墙,把菩 提树保护起来。从此,菩提树虽经受了无数次
狂风暴雨、严寒酷暑,依然枝叶婆娑,树影斑驳,受佛门敬 拜。大唐高僧
玄类在印度取经时,还亲自拜谒了这两棵菩提树。
菩提树引进
菩提树 与我国四川盆地的黄桷树属于同一树种,在佛教里,黄桷树也
被称为菩提树,而像印度那样的常绿的菩提 树,我国是没有的。据考证,
菩提树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 br>(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
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 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
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今天, 广州海幛寺仍然还
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
风雨话菩提
岁月如水,两千 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
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 为“大彻大悟”的象
征。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2003年带团到此考察过,我国浙江普陀山文
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
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 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
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 给我国领导人毛泽
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
的菩 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
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状, 枝叶茂盛。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
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文革 ” 动
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
员流散,这棵菩 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值得庆幸的是,有心
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 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
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
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目前,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
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 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
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傣族菩提树 < br>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
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 许多菩提树。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
五谷欠收,也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 佛祖的保佑。每
到佛节,信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傣家人
什么树 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
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 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解放以
前,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砍伐菩提树,子女罚 作
寺奴”。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
在举行婚礼时,歌手 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在情歌里,
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 ”或“你象枝叶繁茂
的菩提树”等。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
菩 提树”这样的词句。
在西双版纳,菩提树随处可见,但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一株
在景 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
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 叶的同时,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
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一至二枝,决不 超额。
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
于是,此树感 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当地傣族群众视
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 。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
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
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据说其树龄已有800多
年,但长势依然旺盛 ,枝叶成荫。据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
“兄弟树”,系当时中泰两国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 植。这两位挚友原来
都是有志的平民,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
王 位,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
国种下一株菩提树。他们共同的愿 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中泰两国
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仍然十 分爱护
这株菩提树。
印度国树
到印度后就听人说起了菩提树,印度人对菩提树总怀 着一种敬意。菩
提树是印度的国树。在印度这个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高等植物
就有1 7500种,能够戴上印度国树的桂冠,必然要有出类拔萃的超群之处。
经过了解,我得知菩提树还确实 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世和背景。
人文背景无可比拟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传说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
迦牟尼当初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乔答摩·悉达多。
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 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
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经 过多年的修炼,有
一次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
启明 星升起的时候,终于获得大彻大悟,修炼成佛陀。“菩提”一词为古
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 ,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
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 树下“成道”,
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菩提树在我国也有深远的影响。唐 朝初年,僧人
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
拂拭,莫 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 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
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 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
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1954年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
树苗,赠送 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
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 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
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 br>盛。每当有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都会受到高僧们的顶
礼朝拜。这棵菩提树也成 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神秘色彩深入人心
按照印度教的说法,菩提树是印度教三大主 神之一毗湿奴的一种化身。
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宗教色彩。印度教还认为菩提树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毗湿奴和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在每月初一的那个黑夜就居住在菩提树
上。毗湿奴住在树根,拉克 希米住在树干,纳拉扬住在树枝,哈里王住在
树叶,而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树的果实里。
印度 教徒相信菩提树凝聚着各种美德,它有能力使人实现愿望和解脱
罪责。许多印度教妇女认为,经常向菩提 树祈祷,定期给菩提树浇水,并
且围绕着菩提树行走可以得到保佑生出好孩子,尤其是儿子。这是因为这
样做会使居住在树上的神灵们高兴,便恩赐这些愿望得到结果。为了实现
愿望,还有一种习惯就 是围着树干绕线绳,当看到菩提树干上缠绕着一圈
圈的线绳时,就知道这是信徒们祈祷的结果。据说在星 期六给树根浇上一
点点油,然后在旁边点上一盏油灯,有利于摆脱各种困境。缠绕线绳祈祷
在 宗教仪式上会使用菩提树的树皮。菩提树的叶子是吉利的,在一些特殊
场合做装饰用。菩提树很坚韧,不 受病虫害的影响,还能净化空气,因此
被认为是很神圣的。有一种挺神奇的现象是,夏天在菩提树的树荫 下会感
觉凉爽,而冬天在菩提树的树荫下会感觉温暖。修行的人要保证在寺庙的
范围内至少有一 棵菩提树。他们认为,在日出之前,贫困的阴影笼罩着菩
提树,但在日出之后,就由拉克希米女神接管了 。因此,在日出前是禁止
对菩提树祈祷的。在他们的眼里,砍伐或毁坏菩提树就等同于谋杀了一个
婆罗门。
自身优点脱颖而出 从植物学上讲,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高可
达15米,直 径可达2米。树干凹凸不平,枝繁叶茂,冠幅广展。菩提树的
生命力很强,我看到它从别的树干窝窝里长 出来,从砖石缝隙里长出来,
同样生气勃勃,翠绿挺拔。菩提树叶片呈心型,前端骤然变得细长似尾,< br>被称作“滴水叶尖”,十分俊俏,如做成标本,那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
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 ,有人在上面画上佛像,成为佛教徒珍爱的信物。
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而且实际用途也很广泛,其枝杆 富含白色乳汁,取
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其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
痛之 效。菩提子不仅可以作为药材入药,而是最早用作佛珠的材料。我在
佛祖故地巴特那遇到一位卖菩提子佛 珠的商人,他告诉我说菩提子是有分
类的,根据其身上的斑纹,分成一眼到五眼几种,五眼的最珍贵。他 从一
个小匣子里取出一串菩提子佛珠对我说,这串佛珠上的每个菩提子都是五
眼,因此这串佛珠 的价格是120美元。

最短英文情话-农业致富好项目


小语种学什么最好-服装陈列


information是什么意思-组网


标准iq测试-公交车车身广告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吧-cavatina


文科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


考研考几科-破解管理员密码


追女生的套路-华师大分数线



本文更新与2020-12-01 16: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6168.html

朱槿花-南宁青秀山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