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负隅顽抗的隅是什么意思:河北省栾城县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A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2 01:05
tags:凤凰树

胡焕庸线-胎教歌曲大全

2020年12月2日发(作者:戴传贤)

河北省栾城县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清玄的文字朴实,以台湾乡间 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哲理,并不流于口
号和说教。他特别善于用活 泼的闽南方言口语,写出闽南人常见的景物和风土人情。初读他的作品,凤凰树、相思
树、榕树、寺庙里 的晨钟幕鼓、饭碗里的番薯稀粥……都让我感觉无比亲切,尽管我不是正宗的闽南人。(甲)当
时我还不 太理解什么叫作“乡土情怀”,但对他能够如此准确地用文字把握身边的人和事颇有惊艳之感。
(乙) 从十七岁开始写作起,林清玄共出版了两三百本书,连续十年列《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在一篇文
章 里,他说过,气质以及气质支撑起的生命形态才是一流的化装。一个人心地善良,对生活乐观,自然气质不凡。< br>(丙)林清玄在过世那天早上还在微博上告诉人们“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句赠言让我想起一段评价: “冲淡
谦和、坚毅笃定的宗教气息感染了这位作家。”正如我在1988年写下的,也是林清玄生前最喜 欢说的:寺院中的
佛鼓之所以无远不届,不在于它被敲击时咚咚作响,而在于它在沉寂中犹能穿山越岭余 音不绝。
(1) 文段中的画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晨钟暮鼓
B . 尽管
C . 惊艳
D . 化装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9分)


第 1 页 共 17 页

2. (6分) (2016·海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 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
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 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
伦关系,这种关 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
的基本 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
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 的
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 式举止,洒
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 扩充,便上升为中国
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 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 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
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 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
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 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
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 ,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
“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 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
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 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 中国文化特
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 明“万物莫不尊道而
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 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
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
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 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 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
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 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 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
生的。

第 2 页 共 17 页

B .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 . 家族伦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 . 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严格按照伦理秩序进行,这种伦理秩序的上升扩充成为封建社会政 治体制的
基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用家族伦理的机制进行政治统治,用“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伦理政治 对中国社
会秩序影响很大。
B . 伦理道德学说在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等文化 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形成了以善为核心的
中国文化价值体系。
C . 以成德建业、厚 德载物为理想,“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都表现出了中国人以道德为首要
取向的文化人格 。
D . 中国哲学家具有贤人的风度,西方哲学家则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 学的,其哲学
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 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家国一体,
治国与治家相似。
B . 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以伦理道德为首要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考虑利用自然资 源,使人
们生活富足。
C . 叔孙豹提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老子倡 导“尊道贵德”,孔子重视道德,这些对中
国人文化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D . 中国文化 的普遍信念“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必须有道德,这与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是一致的 。

第 3 页 共 17 页

3. (9分) (2018·南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 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
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 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
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
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 、70后、80后”
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 程中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
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 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
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 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
性(“ 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 br>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 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 变成一个非常
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 训。比如余华的《第七
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 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
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 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
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 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 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
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 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
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
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 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
其实更需要 一种理性的途径。

第 4 页 共 17 页

凤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 ”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
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 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
所在。
凤凰文化:那么 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 :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
方 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 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
是一个“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
己,然后重建 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
(摘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庆祥认为当个人与世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来解 决这个问题,书
写就是一种理性的方法。
B . 杨庆样认为,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 ”的历史创伤)的伤痕文学,其代表作品《班主任》《伤痕》,
他们的文学价值大于文学史价值。
C . “新伤痕文学”把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个人的创伤 和社会的
创伤是互为一体的。
D . 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 类型相似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
价值进行了追问。
(2) 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杨庆祥之所以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大量关于改革开放涉及伤痕问题的作品的出现。
B . 杨庆祥认为中国当下所谓“50 后”“60 后”“70 后”“80 后”甚至“90 后”“OO 后”其实都是同一
年代人。

第 5 页 共 17 页

C . 杨庆祥认为余华的《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作为“新伤痕 文学”,
还未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D . 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 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
品《茧》。
E . 杨庆祥认 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意识 不足。
(3) 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对时代的疗愈作用是怎样完成的? 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概括。
4. (12分) (2019高一上·湛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他那时刚刚勒上了头 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条保
命带到30里外 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投考中学。领着他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和他一起去投考的有20多
个同 学,他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
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为了这第一次走出 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
课本、一支毛 笔和一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开始,他和老师、 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
有点疼,脱下 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
何 况是一双早已磨薄了的旧布鞋的鞋底。在他没有发现鞋破脚破之前还能撑持住往前走,而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 br>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 内心的
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
着往前赶,走了不知有多少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 他最后从
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 光,他几乎完全绝
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 灭了。

第 6 页 共 17 页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他被震得从 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
的火车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
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 丛
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 仍然无法理
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 底磨烂了脚后跟的
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
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 窝里的烂
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地不疼了 ,似乎那越磨越烂
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 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却依然不让他们看他惨不忍睹的两只脚后跟……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 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
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 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
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 鞋底的布鞋。
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 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
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 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
自己的行程。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最初以为红 腰带是避灾祈福的吉祥物,能带来好运,但经过“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他认识到真正
的好运是用双脚 走出来的。
B . 作者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再浓厚的亲情终究敌不 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
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C . 作者“愤怒了”是因为看到火车上 的情景,想到自己和火车车厢里的人的差距,所以激起一种决心直面疼
痛,从而改变命运的勇气。
D . 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

第 7 页 共 17 页

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2) 文中作者这一次“人生之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文章以“汽笛·布鞋·红腰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析理由。
5. (1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
张秀超
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
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 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
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 叫桦木沟。
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 —松树是绿的,老
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 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
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
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
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
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那小树< br>一样的棒子棵,有的挂着白了皮的黄棒子,有的棒子掰了,只有秧子长在地里。过了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我 贴着一
块棒子地边的茅草小路往山上走。
“你站一下。”
顺着声音,我看见一个身影,拨拉着棒子秧,从地里走了出来。
这是个瘦高的身影,黑裤、黑 袄,驼背,面色黑红,皱纹如犁过的土地一样细密松软。是村里的二爷,80多岁
了,是村里最老的人了 。
他在我们村里,是少有的看到过解放前光景的老人。他小时候给大户人家放过猪,后来赶大车,还做 过多年的
队长,当车把式那年月,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赶着四套马车,去海边拉咸盐,好多年, 一村子人吃的盐都

第 8 页 共 17 页

是他拉回来的。他是村里走过远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时,他出了地,坐在地边的一块青石 头上,指着对面的一块白石头,让我也坐下。他掏出个白布烟口袋,装
了一袋烟,他的烟口袋和烟袋杆子 是拴在一起的。当他把烟袋叼在嘴上的时候,那烟口袋就如一个耍单杠的远动员,
在烟袋杆子上跳荡。一 口蓝烟,飘在他苍白的头顶了,他说话了:
“咱国家有个写字的,得了那个啥奖了,是偌背耳?”
“是诺贝尔奖。”
“那人是山东的?”
“对,是山东高密的。”
“是咱 老家那儿的。你知道不,咱们这一村人,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这儿开围垦荒,这地都是那时
候 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
“那人,你熟不?”
“不熟,只是读过他的书。”
“他写高粱,咱这里可没有高粱,尽种莜麦、荞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从老辈子就种荞麦。”
顿了一会,他又说道:“他写高粱酒,还写那些老人们的事儿,都是听人说的吧?”
我有些吃惊:“这你也知道?”我晓得他是不识字的。
“从电视上看的。”他说。
“他写的,那不就是老人讲的故事吗?”二爷吐了一口烟问我。
“不是故事,那是小说。”我告诉他。
“那这些年,你也写这个?”二爷的眼睛看着我问。
“对,写小说。有时候也写别的。”
“他写高粱,你知道咱这里过去是啥吗?那比高粱还有气势!”
“你知道不 , 300多年前,这里是原始大森林,一棵松树,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身边的这条河,现在细得

第 9 页 共 17 页

像一眼泉水了,那个时候,坐皮筏子打细鳞鱼。后来树 就砍光了,四面八方的人,就在这开荒种地。那也有好景致,
你知道吗 , 这里漫山遍岭是荞麦,荞麦你看过吗 , 那白花一开,一二十里,就像大海上翻卷的波浪……”他的
手朝眼前的山梁,画了个很大的弧形。 “这里打过仗,也来过土匪,这黑土里,埋着一代代的人,哪个人都有故事。埋了就带进土里了。等知道他们
事儿的人也死了,那些个事儿可就都死了。”
“那个人,他现在还在山东?”
“不,他在北京。”
“那我看电视说,他老家还有房院,他指定是常在老家待着。我看你回来 ,把你家那老房院收拾收拾,回来住
住,比在城里强。”
“你不是想听过去的故事吗?我给你 说说,多了去了!晚上,到你家去吧。”说罢,老人拿起镰刀,又进棒子
地了。
我的心,似风吹动着一树的叶子,哗哗地舞动着。
二爷一直看不起写字的。
而在今 年的这个深秋,在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在遥远的塞
外 ,在一个叫桦木沟的深山里,让一个80岁的收棒子的老头,我的二爷,对文学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对从事这< br>个行当的我,也有了一份迟到的看重。
这个事情,在我的心头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一位作家, 荣获了一个国际的文学奖,从而让一个老人看到了文
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我想,这就是这个奖对作家 、对文学的意义吧。
这个秋日,在天高云淡中,观如画的山景,闻鸟鸣幽谷,听溪水潺潺,我的心从来 没有这样的欢畅,我也从来
没有听到,山涧溪水的歌吟是这样的清脆悦耳……
(1) 概括二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的“你知道不”“你知道吗”“你看过吗”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 赏析文章结尾的艺术效果。
(4) 结合全文,说说二爷对“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第 10 页 共 17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高三上·梅河口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 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 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 , 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
府。以严为治 ,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
在畿 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 解。
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 食。丕扬伤之,
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 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
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
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 ,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 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
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 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④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
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 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
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 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注释】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 言路,即言官。③公移,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④雅意,本意。
(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B .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C .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D .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出现了多个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如“擢“罢”“起故官”进”,它们分别是指“提拔”“被罢

第 11 页 共 17 页

免”“官复原职”“升迁”。
B . 文中有多个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有所不同如“计”伤”“寻” “齿”分别是指“考核”“为…感到伤
感”“不久”“年龄”。
C . 文中的“嘉靖”“隆 庆”“万历”都是年号,而第二段中的“十五年”是指“万历十五年”,古人在记述
时会省略表示同一年 号的词语。
D . “自是囚无淹系”中的“淹系”,“系”指关押,“淹”意谓“被水淹”故“淹系 ”是指囚犯被关押在水
牢中。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河北发生饥荒,建议皇上减免那些额外的征派。年老时,皇 上还非常推重他
的老成清德,格外看重他。
B . 孙丕扬治政严厉,善改弊诟。在保定各府 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
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 . 孙丕扬品性刚正,力劾权臣。他弹劾权臣高拱;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他心生怨恨,也要拒绝 张居正要
他替冯保修建节义坊的请求。
D . 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 、冯保与张居正,多次受到诬陷而落职,后因真相大白,又
多次起官。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②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6高二上·舒城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水村闲望①
俞紫芝

第 12 页 共 17 页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此诗作 于诗人去官隐居之后。②桡:原指桨,这里代指船。③赊:在此为语助词。
(1) 诗歌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 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8. (2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 ______”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常常会灭
亡的原因。
(2) 周敦颐在《爱 莲说》中,“________”一句写出芙蓉的庄重,“________”表现莲花只能欣赏而不能戏
弄。
(3) 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例,正面论证坚持不懈地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 _____,________。”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良心比天才更难得。——(法)巴尔扎克
每一颗良心在某个地方都有一个开关。——(英)大卫·米切尔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德)马克思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9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第 14 页 共 17 页


5-1、

5-2、

5-3、

5-4、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

第 15 页 共 17 页

7-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8-1、
8-2、
8-3、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第 16 页 共 17 页







第 17 页 共 17 页

生日情话最暖心短句-自由落体的速度


湖北师范大学是几本-数字排列


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区-螃蟹不能和什么同吃


飞行员工资-明天会怎样


好的专科学校-山重水复疑无路


近视眼手术费用-陈星言


全日制大专是什么意思-一岁半宝宝食谱大全


各专业就业率排名-专题片制作



本文更新与2020-12-02 01: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6378.html

河北省栾城县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A卷的相关文章

河北省栾城县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A卷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