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端午节吃饺子的风俗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6 04:21
tags:吃饺子

something用法-李创利

2020年12月6日发(作者:虞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端午节吃饺子的风俗



篇一:端午节习俗研究教案
端午节习俗教案
教学时间:20XX年5月8日
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
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
和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
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


第 1 页 共 20 页


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
研究一下端午节吧!
(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
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
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
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
流)。
㈡民间传说: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
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
流)。
㈢粽子沿革: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第 2 页 共 20 页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
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 所困,
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
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 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
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
一起 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 托哀思,人
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家乡的习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
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
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
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


第 3 页 共 20 页


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篇二:传统节日风俗
5传统节日5.1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
十二月是各大传统节日标志
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 去”,引申为“易”;
“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
夜,便含有 “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
旧布新”。
起源:
除夕 ,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
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 驱除“疫
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 、逐除、岁除、大除、大尽、
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
的意思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
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 ,是人
们吃、喝、玩、乐的日子。新年图片
英文:chinesenewYearseve(直译:中国新年前夕),


第 4 页 共 20 页


又称LunarnewYearseve(直译:阴历新年前夕)。习俗:
北方人风俗大 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
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 br>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
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 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
“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
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
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 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
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
舞于市 ,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
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 守岁。”
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 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
夕 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
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 之辞岁。家人叩
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
彩绳穿钱,编作 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
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


第 5 页 共 20 页


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
这鱼代表“ 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
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 同,
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
年有余”)
除 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
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 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大年初一(现在少有人遵循此传统
了)。
一年 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
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 童强不睡,
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
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 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跳火群tiǎu- hé-gún”只是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
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胆猜测是:本来是< br>从“火堆”上跳过去,但必须进屋到达“天公灯”才算完成
一趟,接着又返回来,再跳,所以就成 “群”了。5.2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springFestival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


第 6 页 共 20 页


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 年的历史了。它是中
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
农历二十四个节 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
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
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 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
初一至 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
将过春节叫过年。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
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 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
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
蕴味无穷。
习俗: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英文:LanternFest ival释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
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


第 7 页 共 20 页


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
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 赏花灯、
舞狮子等风俗。5.4清明节
(时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释义: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
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 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
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
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 化,为坟
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
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 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 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
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
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 有清明踏青,并开
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5.5端午节


第 8 页 共 20 页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boatFestival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
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
“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
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 非为纪念屈
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
响。
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
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 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
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
职 ,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
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 朽诗篇,独具风
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楚国京 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
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
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
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
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 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第 9 页 共 20 页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
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
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
黄酒倒进江里,说 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
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 br>发展成粽子。
习俗: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
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 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
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 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
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 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
江中,以 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
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 意,而
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


第 10 页 共 20 页

今年单招的学校-团购折扣


内战打了几年-蚂蚁搬家要下雨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期末考试试卷


西南政法大学怎么样-我的问问


四川大学怎么样-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小语种有哪些-临别殷勤重寄词


撩妹段子-舞厅舞曲


最权威的智商测试-火星文符号大全



本文更新与2020-12-06 04: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8374.html

端午节吃饺子的风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