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人格特质理论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09 15:46
tags:人格特质

湖北工业大学怎么样-郑弼教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储权)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是很古老的,但它比较粗糙一些,人格特质理论相对比较精细,所以,目前特质理论比
较盛行。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
和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特质理论认为,
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
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认定为是由诸 多特质构成的。所谓特质,
是指人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质或特性,它们作为一般化、
稳定而持 久的行为倾向而起作用。特质被看作为一种神经心
理结构,也是一种先在的倾向,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 式对
刺激作出反应。
特质论并不是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是通常认为存在一
些特 质维度,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慷
慨是一种特质,每个人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种 特质,成
为其人格的特色之一。而人之所以有差异,就在于不同的人
有着不同的特质表现程度, 形成不同的特质构型,以此来解
释人的行为差异。目录


1简介

2代表人物
奥尔波特
卡特尔

3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
大七人格
因素模型1简介
人格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Personality Trait
Theory)


人格科学

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 个体所具
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
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 但是特质理论最早却源于研究人
格个别差异的类型理论。类型理论往往根据一个人的某一特
征或 者特质来描述人格。例如,如果某人迷恋权位则说他是
权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问题总是能够考虑到好的 一面则认
为他是乐观的人。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提出的四种气质类
型就属于最早的类 型理论。他根据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的“体液说”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即 多血质(具
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胆汁质(具有过多的黄胆
汁,容易激怒)、抑郁 质(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表现为忧
郁和悲哀)、黏液质(具有过多的黏液,使人迟缓或者懒惰)。< br>体型说也是类型理论的一种。体型说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克
瑞奇默(E. Kretschmer )的三分法,他将人分为肥胖型、瘦长
型和健壮型,并企图分别以几种典型的性格归属具有某一种
体型的人(如肥胖型与情绪不稳定相联系等)。体型说的另一
位代表人物谢尔顿(W. H. She ldon)则将体型分为内胚型、中
胚型和外胚型,并分别以不同的性格进行归属(如快乐、喜好
社交的属于内胚型;好动、侵犯属于中胚型;思维退缩属于
外胚型等)。体型与气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 种相关,但是,将
人的气质类型归结于体型,是不科学的。


你身边的心理学

与体液说和体型说不同的是建立在心理特质基础上的理论,
称为心理类型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首创
的。他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 外向型两大类。前者在性格上喜
沉静,易羞怯;后者则好活动,喜社交。此理论曾一度引起
人们 广泛的兴趣,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学研究。但是这种
二分法不足以说明一般的人格问题,绝大多数人处 于两极之
间,因此不能采取以少数特质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有的心
理学家进一步指出,类型理 论是因为它将人分在各个类别中,
然后用某个符号来标记他们。这种标记不仅过分强调了行为
的 内在起因,而且也可能导致他们倾向于成为他们被标记的
那种人。一个被称为“内向”的人可能会被他的 朋友所冷落,
使他变得更加孤立;同样,一个“外向”的人也可能会变得更
加喜欢社交,因为其 他人认为他应该如此。所以心理类型理
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
第一个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
尔波特(G. W. Allport)。他和同事对描述人格特征的17 953
个形容词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减少到数目较小 的一些特质名
称上,并将特质定义为: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并
发动等值形式的(意义 恒定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神经心理结
构。因此,对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而言,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还将人格结 构中的特质分为个人特
质和共同特质。个人特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枢纽特质、核心
特质和次要特 质。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 B. Cattell)接受
了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关于人 格特质的概念,并在此基
础上对特质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运用因素分析的方
法把人格特 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由一
些互相联系的特性形成的;根源特质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特
性,通过因素分析可以发现根源特质是一些单一的因素,是
人格的基本成分。卡特尔经过二十 多年的艰苦工作,提出了
人格的十六种根源特质。根据这十六种根源特质,他编制了
十六种人格 因素测验(16PF)。除了卡特尔以外,还有许多心
理学家对人格特质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均采用因 素分析的
方法来发现各种人格特质,继而确定人格的维度。

2代表人物
奥尔波特
高尔顿·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Allport’s 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高尔顿·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Allport’s
Personality Theory)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著述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概述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 -1967)的
人格特质论(trait theory),是鉴于对弗洛 伊德主义过于强调
人的潜意识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心理学中的实验化倾向而提
出的人格特质理论 。系以个案研究法,从很多人的书信、日
记、自传中,分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但他反对弗洛伊德虚幻式的人格结构看法。
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 础的一些持久不变
的性格特征。[1]
特质分类
奥尔波特的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
首要特质
所谓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
性的特质。小说 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
法,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中心特质
所谓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
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 属于中心特质。
次要特质
所谓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个体不太 重要的特质,
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
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 则沉默寡言。
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完备的人格理论必须具有能够代表“生活综合”
的测量单元,这种单元就是特质。他对特质进一步分析道:
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 构,是真实存在
的。它具有指挥个体行为的能力,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起严反应上具有跨情 境的一致性,即不同刺激能导致相似的
行为。例如,“谦虚”这一特质,使个体对不同种类的刺激作出相似的反应。一般说特质和习惯都有决定倾向的意义,但
特质比习惯更富于一般性,概括水平更高 ,它往往是在适应
过程中整合特殊习惯的结果。从广义上说,特质和态度也有
同样的意义,如果 对事物的特定态度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得到
表现,也可称之为特质。但特质又有同于态度,它并不明显地指向于某种对象,也无评价意义,不用于表态。特质也不
同于道德品质,相对说来,道德品质比特 质更具社会性。
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 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特
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
人 身上的。从共同特质看,个体间的差异,只不过是指个人
所具备这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己。奥尔波 特提出了人
格的14种共同特质,如:支配-顺从,外向-内向,自信-自
卑,合群- 孤独,理论兴趣高-理论兴趣低等等。
2.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人格特质。奥尔波特特别重视个< br>人特质,才能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他指出:“严格地说,只
有个人特质是真实的特质。因为第一 ,特质是个人的而不是
地区社会的;第二,特质是以个人经验独特方式发展起来的
动力倾向,所 以共同特质不是真正的特质。”在世界上没有两
个人的个人特质是完全相同的,即使两个人在共同特质上 是
相似的,但他们行为上所表现的,仍各具独特性。例如,有
两个人的攻击性特质(共同特质) 可能相似,但两人对人或
对物作攻击表现时,仍有差异。所以个人特质不能在个人间
彼此比较。 奥尔波特主张心理学家应该集中力量研究个人特
质。
奥尔波特认为个人所具有的个人特质并不 是对一个人的人
格起相同的影响和作用的。他进而把个人特质按其对人格不
同的影响和作用,区 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首要特质、
重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a.首要特质,它是个人最重要 的特质,代表整个人格。它在
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影
响到个 人行为的所有方面。不过,这种首要特质,未必每个
人都具有。有些人因具有单个首要特质而成为著名人 物。例
如,创造是爱迪生的首要特质,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
质。
b.重要特质 ,它是人格的构件。每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
的重要特质构成其独特的人格。它虽然不如首要特质那样 对
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本身还相当概括,对人格有一般
意义的倾向。例如,为学生写操行 评语时,所考虑到代表某
个学生人格的那些特质(如:准时、整洁、勤奋、诚恳等等),
即属于 其个人的重要特质。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所具有的重
要特质,一般在5~10种之间。由此可见,每个人 的重要特
征并不多。
c.次要特质。顾名思义,次要特质不是决定人格的主要特质。
它最不明显,渗透性极小,对个体行为影响小。与首要特质
和重要特质相比,次要特质是从更为狭窄的各 种刺激来说的,
它包括一个人独特的偏爱(如对某些食物、衣着的偏爱)、
一些片面的看法和由 情境所制约(如某人有恐高症)的特质
等等。
动机的机能自主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 说明人的特点,也说明人的待业的策动
的。人格是策动的、增长的的系统。他认为一种人格理论有
它分析动机性质的中心。他提出了理想的动机理论的四个要
求:
(1)必须承认动机的现实 性。反对S·弗洛伊德主义认为儿
童时期的动机决定人一生行为的观点,主张动机是现在的动
机 ,过去的动机只有现在还存在才能解释行为;
(2)必须承认几种动机的同时存在。反对把动机归纳为 一
种类型,如:“性”、“自我实现”“自卑”等等。他在其《人格的
模式与成长》一书中指出 :“动机的种类是如此的广泛,以致
难于发现普遍的构同特性”;
(3)必须承认认知过程的 重要性。与前人不同,他强调动
机与认知过程的密切联系。认为不了解一个人的计划、意愿、
价 值观等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的动机;
(4)必须承认每一个人具有独特的动机模式。正如两相人
不会具有相同的特质结构一样,两个人也不会具有相同的动
机结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动机模式 。
奥尔波特采用了一个他认为能满足以上四个要求的动机性
质的要领这就是“机能自主”(全 称为“动机的机能自主”)。所
谓“机能自主”简要地说就是一个人现在进行这一行为的原因
与 原来进行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即过去的动机与目
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 机能是自主
的,它独立于过去。例如,一个大学生刚学习一门课程时,
很可能是因为这门课程是 必修的,或因为家庭需要,或由于
时间宽绰而选学,但也许在最后,他会完全被它吸引,甚至
终 身迷恋这门学科。这里原发性动机也许丧失殆尽,达到目
的的手段本身却变成了目的。他认为,当动机成 为自我统一
体的一部分时,对这些动机的追求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缘故,
而再也不是为着外部的鼓 励或奖赏。他区分了两类机能自主:
(1)持续的机能自主。它是指个人盲目从事的重复性活动,并且这些活动曾一度为实现某个目的起过作用,但现在已不
再发生作用了。这种活动的发生独立于奖 赏和过境经验之外,
是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低水准的活动。例如一个人在退休后
仍然每天早晨七 时起床就是一个例子。
(2)自我统一的机能自主。它包括个人的兴趣、价值观、
目标、态度 和情操等引起,但认为由机能自主的动机控制的
行为,才是人类行为的特征。因此机能自主的动机应该是 人
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中心问题。
人格界定
奥尔波特考证了人格的这个词的词源,开 始把它与意指面具
的希腊语perxona相联系。他对50种有关人格的定义进行
考证,并针 对当时认为人格不存在和人格就是个人所不知的
心灵阴暗的隐蔽处这两种主要理论流派,在其名著《人格 :
心理学的解释》(1937)一书中,得出了获得大多数心理学
家所推崇的他自己对人格的定 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
特的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嗣后,在
其 《人格的模式与成长》(1961)一书中,又把上述定义中
的“动力组织”指人格是不断变化的组织结 构。
他认为人格往往具有组织性,同时又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赫
拉克利特的“没有已成的,一 切者在变成中”的思想,认为要
格从杰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虽然一
个人 从一种经验到另一种经验保持同一性的方面存在着相
当多的相似性,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在面对特殊 的经验
时绝非一模一样。“生理心理系统”,是指这个动力组织需要
身心共同操作,它们被不可 分割地融合为一种个人统一体。
人格既非纯属于心理方面,又非纯属于神经方面,两者无法
分开 。“决定”,是指个人行为的产生全在于他的人格结构本
身。人格不是抽象或一种随便的虚构,人也决非 仅是环境的
消极反应者。人格确实存在。适合的刺激激发了人格的倾向
性,人的真实本性就在行 动中显示出来。“行为思想的独特性”
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这些行为思想乃是人的全部行为和思想,不论它是否与顺应环境、满足生物性需要有关;二是指人的
全部行为和思想的个体性。奥尔波特的人 格定义的两种陈述
都强调了人格的独立性。注重研究个体而不注重研究制约人
类的规律是贯穿于 奥尔波特研究活动始终的主题。他三番五
次地重申,决有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了解某个特殊个体的唯一途径是研究这个特殊的人。
健康人格
奥尔波特还论述了统我的形成过程和 健康的人格。他把人格
定义为一种“动力组织”,并把这种人格组织在其《生成:人
格心理学的 基本看法》(1955)一书中命名为“统我”(即“自
我统一体”),有别于古代及后来人们称之谓“ 灵魂”和“自我”
的晦涩用语。统我的人格统一的根源,是人格特质的统帅。
他把统我定义为: “包括人格中有利于内心统一的所有面。”
完善的统我机能只有从出生到成年经过躯体自我感觉(1岁) 、
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
的感觉(4岁)、自我意象的感 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
我形成(6~12岁)、追求统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作为
理解者自我的形成(成年)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达成。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体系是面向健康人的。他 反对弗洛伊德
主义所持的精神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
的不同的观点,认为精 神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根本没有机能
上的类似性。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动机存
在于过去而后者的动机存在于未来。他强烈主张健康成人的
人格原则,不能由动物园、儿童、过去或精神 病患者的研究
引申而来。他提出了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要求十分相似的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的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
(2)密切的人际交往能力。健康成 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亲密
的,富有同情心,无占有感和嫉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在
价值观与偏偏 上的差异。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
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 ,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还具有
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4)体现知觉的现实性。健康成 人看竺事物是根据事物的
实在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希望的那样来看待事物。他们在
评价一种形 势和决定顺应这种形势时扔为明白。
(5)体现自我客观化。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
分清楚和准确,理解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
(6)体现定向一致的人生观。健康成人表现 出定向一致,
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这种定向一般来
说是属于宗教的,但不 一定就是宗教。
研究方法
奥尔波特在人格研究方法方面,曾和其同事一起制定了测量
支配-顺从关系的调查表,即A-S 反应研究;设计了测量兴
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即价值研究。前者于是1928年编
制,采用 多重选择形式,用以测量个体在日常关系中支配或
服从的行为倾向。后者首先发表于1931年,采用重 叠选择
方法,以测定个体生活中所重社的价值方面(理论的、经济
的、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 和宗教的)来评估个体的人格
倾向。
社会影响
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 视人格的个体性,他的
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本身行为的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这
就使心理学家 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于操作程序之
中,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 br>困境。这种探讨使他运用客观观察、主观问卷等方法,在具
有一定的客观性上,直接从量上了解和 研究个体本身的行为
特点,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他用纸- 笔测验对支配
-顺从和价值类型的测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他还创立了动机功能的独立理论 ,并率先摆脱精神分析论者
病态取向而企图建立常态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也
遭到了不 少批评。这常常被人指责为不科学。一切科学都有
必须寻求普遍规律,用一般概括的方法,而奥尔波特的 人格
理论则强调具体的个体研究,探讨个别例子。它又不易于进
行实证性研究。它还被批评为割 裂了人类与动物、儿童与成
人、正常人与非正常人之间的联系。还被指责为以损失潜意
识心理为 代价而过分注重有意识的心理,以损失外部原因为
代价而过分注重行为的内部原因。它受到抨击最激烈的 要领
是“机能性自主”。“机能性自主”否认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的关
系,认为动机只与现实有 关而与过去无关。这样的说法未免
言过其实。还有人批评该人格理论总的来看,未能对人格的
动 态作出具体的说明,只对人格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卡特尔
简介
Raymond l:卡特尔(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最
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 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
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
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
十分广泛。
雷蒙德.卡特尔905年出生于英格兰斯塔福郡。
1921年进入伦敦大学,主修物理和化学,3年后获理学士学
位,毕业后进入 伦敦大学研究生院主修文学和哲学,并先
后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28—1931年,在英格兰埃克塞特大学任讲师;
1932—1937年,创办并主持了英格兰莱斯特市心理诊所。
1937年应美国著名心理生学家E·桑代克邀请到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师范学院 工作一年,之后分别在克拉克大学及哈佛
大学讲学,
1944年以后长期供职于伊利诺斯大学。
卡特尔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应 用于人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卡特尔一共找到了16种根源特质,并
编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 素问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aire,简 称16PF)。这份问卷也可以称《卡特
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或《卡特尔十六项个性因素测验》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个性测验方法,在临床医学中被广
泛应用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 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对人才选拔和培养也很有参考价值。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 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
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表面特质不会随时间的改
变而改变。根 源特质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
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做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根源特质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
目的
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 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
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对于管理者来
说是很重 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
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 一些
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
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 不同。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
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
置、调整 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这正是本测验的使
用目的所在。16PF广泛用于人员的选拔和评定。
功能
从乐群、聪慧、自律、独立、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
对独立的人格特点对 人进行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
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在人事管理中,
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
能力等。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 拔和职业指导的各
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
据。
特点
本测验是卡特尔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理论,运用因素分析方
法编制的。卡特尔认 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
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为了测量这些根源特
质,他首先从各种字典和有关心理学、精神病学的文献中找
出约4,500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词汇 ,从中选定171项特
质名称,让大学生应用这些名称对同学进行行为评定,因素
分析后最终得 到16种人格特质。卡特尔认为这16种特质代
表着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
适用对象
本测验是评估16岁以上个体人格特征的最普遍使用的工具,
广泛适用于各类人员,对对象的职业、级 别、年龄、性别、
文化等方面均无限制。
构成
16PF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
教授

卡特尔对人格特质理论做出贡献

编制。卡氏采用系统观察法、科学实验法以及因素 分析统计
法,经过二、三十年的研究确定十六种人格特质,并据此编
制了测验量表。16种人格 因素是各自独立的,每一种因素与
其他因素的相关极小。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人不
同 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测验由187道题组成。每一人格因
素由10-13个测题组成的量表来测量,共 16个分量表。16
种因素的测题采取按序轮流排列,以便于计分,并保持受试
者做答时的兴趣 。每一测题有三个备选答案。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
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
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 定和编制而
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测
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 ,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
的人都可以使用。
本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 度和信度,广泛应
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
该测验已于19 79年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
十六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相关度极小, 每
一种因素的测量都能使被试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有清晰而
独特的认识,更能对被试人格的十六 种不同因素的组合作出
综合性的了解,从而全面评价其整个人格。
十六种人格因素以及八种次级因素的含义如下:
因素A- 乐群性:低分特征:缄默,孤独,冷漠。高分特征:
外向,热情,乐群。
因素B-聪慧性:低 分特征: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考
能力弱。高分特征: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强,思考敏捷正确。
因素C-稳定性:低分特征:情绪激动,易生烦恼,心神动摇
不 定,易受环境支配。高分特征: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
现实。
因素E- 恃强性:低分特征:谦逊,顺从,通融,恭顺。高分
特征:好强固执,独立积极。
因素F- 兴奋性:低分特征:严肃,审慎,冷静,寡言。高分
特征: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因素G- 有恒性:低分特征: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
高分特征:有恒负责,做事尽职。
因素H-敢为性:低分特征: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高分特征:
冒险敢为,少有顾忌。
因素I-敏感性:低分特征: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高分特征:敏感,感情用事。
因素L-怀疑性:低分特征:依赖随和,易与人相处。高分特
征:怀疑,刚愎,固执已见。
因素M-幻想性:低分特征: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
高分特征:幻想的,狂放不羁。
因素N-世故性:低分特征:坦白,直率,天真。高分特征:
精明能干,世故。
因素O-忧虑性:低分特征:安详,沉着,有自信心。高分特
征: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因素Q1-- 实验性:低分特征:保守的,尊重传统观念与行为
标准。高分特征:自由的,批评激进,不拘泥于现实。
因素Q2--独立性:低分特征:依赖,随群附众。高分特征:
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因素Q3--自律性:低分特征:矛盾冲突,不顾大体。高分特
征:知已知彼,自律谨严。
因素Q4--紧张性:低分特征:心平气和,闲散宁静。高分特
征:紧张困扰,激动挣扎。


卡特尔16性格维量


适应与焦虑型X1:低分特 征: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到心
满意足,能做到所期望的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也可能对困
难的 工作缺乏毅力,有事事知难而退,不肯奋斗努力的倾向。
高分特征:对生活上所要求的和自己意欲达成的 事情常感到
不满意。可能会使工作受到破坏和影响身体健康。
内向与外向型X2:低分特征: 内倾,趋于胆小,自足,在
与别人接触中采取克制态度,有利于从事精细工作。高分特
征:外倾 ,开朗,善于交际,不受拘束,有利于从事贸易工
作。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4:低分特征 :情感丰富而感到困
扰不安,它可能是缺乏信心,颓丧的类型,对生活中的细节
较为含蓄敏感, 性格温和,讲究生活艺术,采取行动前再三
思考,顾虑太多。高分特征:富有事业心,果断,刚毅,有< br>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行动迅速,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
只对明显的事物注意,有时会考虑不周 ,不计后果,冒然行
事。
怯懦与果断型X4:低分特征:怯懦,顺从,依赖别人,纯
洁,个性被动,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为获取别人的欢心会
事事迁就。高分特征:果断,独立,露锋芒, 有气魄,有攻
击性的倾向,通常会主动地寻找可以施展这种行为的环境或
机会,以充分表现自己 的独创能力,并从中取得利益。
心理健康因素Y1:低于12分者仅占人数分配的10% ,情
绪不稳定的程度颇为显著。
专业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Y2:平均分为55,67以上者应有
其成就。
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Y3:标准分高于 7者属于创造力强
者的范围,应有其成就。
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Y4:平均值为22分,不
足17分者仅占分配人数的10%左右, 从事专业或训练成功
的可能性极小。 25分以上者,则有成功的希望

3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


人格心理学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
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 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
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
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外倾性
(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
丰富对含蓄;表现出 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
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neuro 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
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 、冲动、脆弱等
特质。
开放性
(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 化对遵守惯例,自
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
等特征。
随和性
(agree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
合 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
(conscientiousn 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
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 自
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大七人格
简介
“大七”(big- seven)人格理论是我国学者王登峰、崔红等人
提出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理论。
王登峰、催红和杨国枢等人以中国文化和语言为背景,通过
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 结构。这七个维
度分别是: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智慧、情绪性、人际关
系和处世态度。而 每个维度又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因素。[2]
大七人格理论与大五人格理论有共同的东西,但是大七人格
理论中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内涵。
内容
七个因素的具体内容:
1.外向性:反应的是人际情境中活跃、主动、积极和 易沟通
轻松和温和的特点,以及个人的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是外在
表现与内在特点的结合。
外向性包括活跃合群乐观三个小因素。
2.善良:反应的是中国文化中“好人”的总体特点, 包括对人
真诚、宽容、关心他人以及诚信、正直和重情感生 活等内
在品质。
善良包括利他、诚信、和重感情三个小因素。
3.行事风格:反映的是个体行事方式和态度。
行事风格包括严谨、自制个沉稳三个小因素。
4.才干:反映的是个体的能力和对待工作任务 的态度。主要
包括决断、坚韧和机敏三个小因素。
5.情绪性:反应的是个体的情绪稳定性特 点。它是由两个相
互独立的二级因素——耐心和爽直构成。
6.人际关系: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包括括宽和热情两
个小因素。
7.处世态度:反应的是个体对人生和事业的基本态度。包括
自信和淡泊两个小因素。
因素模型
艾森克(Eysenck,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
格的三因素模型 (three factor model)。这三个因素是:
①外倾性 (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 异;
②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③精神质 (psyc 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
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 制了艾森
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简称EP Q,
1986) 。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词条图片(7张)11

土木工程考研学校排名-起飞英文


整数的定义-灭火器图片


高中作文万能开头-林俊杰的英文歌


美术培训费用-许嵩好听的歌


辽宁省人口2019总人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氯化钙溶于水吗-雪域的祝福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网络推广宣传


电缆功率对照表-阎维文歌曲母亲



本文更新与2020-12-09 15: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9240.html

人格特质理论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