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天空之都九十年代的“上海怀旧”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1 13:26
tags:九十年代

凯迪拉克标志-情趣口香糖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嵇承浚)
龙源期刊网 http:
九十年代的“上海怀旧”

作者:朱晶 旷新年

来源:《读书》2010年第04期

在二十世纪 以来这个一直受着“进步”叙事和时间神话支配的国家里,九十年代发生了有趣的
“时光倒流”现象。时 髦咖啡馆以“一九三一”命名,旧上海月份牌和旧照片的流行,旧建筑的修复,
有关上海怀旧的文学作品 和电影以及“老上海怀旧馆”的出现等现象,形成了“上海怀旧”的潮流。
一九九四年,《上海文化》创 刊, 二○○一年推出“想象上海”栏目。《上海文学》开辟“记忆·时间”
与“上海辞典”栏目。二○ ○二年,上海大学成立“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上海档案史料研究》、
《档案里的上海》和反映旧上海 风情的《城市记忆》丛书出版,《追忆——档案里的故事》、
《外滩万国建筑群》等电视专题片拍摄,上 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放《城市记忆——上海近现
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主题展》。一九九八年创刊的《万 象》杂志,则直接借用了上世纪四十年
代上海沦陷时期一份刊物的名字。《上海文化》创刊号上《重建上 海都市形象》等文一开始便
将“怀旧”作为“重塑”上海的一种策略。九十年代的“上海怀旧”带动了上 海大规模的街区改造,各
种以“怀旧”为营销手段的消费场所开始流行,新天地、衡山路、苏州河沿岸创 意产业区等在怀旧
风的吹拂下应运而生,借助“怀旧”赋予城市独特的性格和文化内涵,通过记忆,对其 进行想象和规
划。
在海外中国学以及台港文化和学术机构助推下,“上海行 动”里应外合,联合上演了一幕声色
艳丽的“双城记”。像日本的“脱亚入欧”一样,上海借道香港,把 自己的记忆写在了“家国之外”,巧
妙地回避了“尴尬和耻辱”。上海老诗人赵丽宏在《在我的书房怀想 上海》中写道:“我住在最热
闹的淮海路,一个世纪前,这里是上海的法租界,是国中之国,城中之城。 中国人的尴尬和耻辱,和
那段历史联系在一起。”一墙之隔便是孙中山写作《建国方略》的地方,陈独秀 的居所近在咫尺,
陈在这里编辑《新青年》杂志。同一街区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隐居的地方,抗战八年,他 蓄须明志,
拒绝在日军占领下演出。不远处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大世界”,当年日本占领上海后武装游行 ,一
位名叫杨剑萍的中国青年,高喊着“中国万岁”,从大世界楼顶跳下,以身殉国。杨是大世界的霓虹
灯修理工。诗人提问:“如今的上海人,有谁还记得他?”
上海装载着现代 中国的发生器。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制。“上海记忆”显然经过了删减。
在“建筑博物馆”和买办家族 的巍峨华丽后面,《建国方略》和《新青年》的悠远回声被过滤掉了;
类殖民地的“繁华”掩去了民族主 义志士的鲜血和呐喊;正在上演的暧昧的“双城记”里似乎已没有
了“尴尬和耻辱”的角色。“乡愁”( 怀旧)作为现代性的修辞,密布玄机,因此有必要检省一下“上海
想象”的文学建构。
八十年代,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带动示范下,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动了一场“重
写”。这次“ 重写”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记忆和地图。通过“重写文学史”,张爱玲被供奉到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 圣坛上,大有取代曾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的文学史地位之势。

关于法制的资料-钟艺


捍卫钓鱼岛-巴豆醛


何事秋风悲画扇-滕海滨


九度-barnyard


王晶晶-米开朗基罗简介


小学生课程表-enly


约束机制-鸩毒


邓加-南宋地图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13: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9997.html

九十年代的“上海怀旧”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