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灰尽【分子人类学】探索夏商周三族种系构成研究,夏人、殷人与周人是什么人种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3 05:37
tags:姜戎

腔棘鱼-李白清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单士元)
【分子人类学】探索夏商周三族种系构
成研究,夏人、殷人与周人是什么人种

夏、商、周三族种系构成研究

赵亚锋

【摘要】: 在先秦古人种类型分布框架下,利用多元统计
之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对夏人、商人和周人的种 系
构成及种系渊源情况进行研究,最后结果显示:夏人、周人和
居多数的商人在体质类型上具有 同一性,皆可归入先秦古人
种类型中的“古中原类型”,但其彼此间又有一定的差异,商人
中的 中小墓③组属“古东北类型”;周人瓦窑沟组在面部形态上
可以看到“古西北类型”的影响。结合历史与 考古方面资料分
析,认为商王族有可能就包含在属于“古东北类型”这部分商人
中,商族起源于 东北;周人瓦窑沟组在面部形态上受到“古西北
类型”影响可能是姬周部族与姜戎部族联姻的结果。
【关键词】:种系构成 多元统计 先秦古人种类型分布
起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21


内容提要
在先秦古人种 类型分布框架下,利用多元统计之聚类分
析和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对夏人、商人和周人的种系构成及种系渊源情况进行研究,最后结果显示:夏人、周人和居多
数的商人在体质类型上具有同一性,皆可 归入先秦古人种类
型中的“古中原类型”,但其彼此间又有一定的差异,商人中的
中小墓③组属 “古东北类型”;周人瓦窑沟组在面部形态上可以
看到“古西北类型”的影响。结合历史与考古方面资料 分析,
认为商王族有可能就包含在属于“古东北类型”这部分商人中,
商族起源于东北;周人瓦 窑沟组在面部形态上受到“古西北类
型”影响可能是姬周部族与姜戎部族联姻的结果。


夏商周三代时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
后汉族主干形成的重要基 础。做为在这一时期先后在黄河流
域建立起强大国家的夏人、商人和周人,毫无疑问是该时期
最 为重要的三个族群,其在华夏族的种系结构形成过程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这三个族群进行体质类型 的探讨和体
质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中国古今人群
种系特征历史形成过程的 研究,并给华夏民族形成的历史提
供一些种族生物学方面的背景资料,同时也为夏商周考古学
文 化的谱系研究及夏商周三族的族源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
证据。据古史文献记载,夏人、商人和周人皆黄帝 之后裔[1],
即“三代同源”,依此推断,三族在体质特征上当属同一种族类
型。但我们知道 古史中有很多传说的成份,三代是否同源尚
有待考证,而现代考古学则早已经证明夏商周三族各有其自< br>已独特的文化源流,所以这种推断就失之于武断了。对夏人、
商人和周人种族问题的探讨只有立足 于古人骨资料才是最
为可靠的途径。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就有人类学者根据
当时已 有的资料从种族人类学角度对夏人、商人和周人进行
了综合性研究,潘其风在总结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人种 类型分
布的基础上,对陶寺、殷墟、凤翔南指挥西村出土人骨进行
了种系类型的分析,并依据这 些分析对夏商周三族的起源进
行了一些探讨[2],朱泓就殷墟中小墓人骨和凤翔南指挥西村
周 墓人骨两份材料,对殷人和周人体质类型的异同进行了详
细的比较分析[3]。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古人种 学研究取得了很
多新进展,先秦时期古人种类型体系初步建立了起来,与夏
人,商人和周人有关 的古人骨材料也有所添加,本文拟在此
基础上,对三族种系结构再次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历史和
考古资料,对三族之起源进行一些探讨。

关于夏人,目前学术界公认属于夏人文化的 是二里头文
化,但可惜的是至今在我国学术界还未见到有关二里头文化
古人骨研究的正式报告。 潘其风在其文中谈及夏人种系类型
问题时说:“晋南地区是传说中尧舜禹的中心活动区,推测夏
族祖先的体质类型很可能与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陶寺类型古
居民相联系。”[4]按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 阶段性研究结果,
夏代始年于公元前 2070 年[5],比庙底沟二期文化晚很多,
而公认 属于夏人文化的二里头文化与庙底沟二期文化之间
更隔着一个龙山时代,所以虽然庙底沟二期文化居民与 夏人
祖先的体质类型有可能相联系,但以庙底沟二期文化居民的
体质类型来代表夏人的体质类型 显然不妥。陶寺类型其晚期
虽已进入夏纪年,但对陶寺遗址现在学术界更多的意见认为
其主要是 唐尧虞舜的都城[6]。所以以陶寺居民的体质类型来
代表夏人的体质类型也不合适。目前已发表的人类 学资料中,
最能代表夏人种系类型的应是出土于河南省禹州市火龙乡
瓦店遗址的一组人骨。该组 人骨是 1997 年早期夏文化研究
专题组为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在瓦店遗址进行钻探和发掘
时所得。瓦店遗址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按发掘者意见:
“作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王湾三期文化晚 期)的瓦店和王城
岗龙山文化遗存是早期夏文化遗存之一。”[7] 所以,瓦店遗址
所得人骨 可以用来代表夏人的体质类型。瓦店居民的种系类
型,按原研究者意见,“在大人种归属方面应纳入蒙古 人种,
尤其与亚洲蒙古人种更为相似。“”在基本种系特征方面与现代
东亚人种之间存在着更多 的相似性。”在古代对比组中“最相
近似的是庙底沟二期文化新石器时代居民,殷墟中小墓 I 组
所代表的商代自由民以及瓦窑沟先周时期居民。”[8]

安阳殷墟历年来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商代的人种
学资料。这些资料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
1928――1937 年间,从西北岗王陵区发掘所得,这批资料
历经战乱而几度搬迁,其间 遭到很大损失,最后被运到台湾
整理时,较完整的头骨仍有近四百具。但这些头骨中仅有三
十一 具出土于分属东西两区的五座大墓中,却也因经历多次
盗掘,即便墓主人骨仍在,也和人牲人殉混在一起 而不可分
辨,剩余部分除约三十具已找不到出土位置者外,其它绝大
部分则是出土于西北岗东区 三座王陵大墓西侧的的人头祭
祀坑,研究者认为其应属殷王朝对外战争中所俘获异族战俘
的遗骸 ,故只可据以研究殷王朝可能接触的四裔邻族之人种,
而不足以研究殷民族的种系[9]。另一部分是新 中国成立后,
在殷墟遗址的历年发掘中陆续采集起来的,多出自离王陵较
远的中小墓。按发掘者 意见,这些中小墓主“生前有一定的生
活资料,有族的联系,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能参加一定的政
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他们从事生产劳动,一些男子还是战
士……,大部分墓主的身份当属于殷代社会中 的平民。”[10]
因此这批资料应可以反映出商人的种系特征。韩康信和潘其
风在对这批资料 进行了详尽的人种学研究后指出:“与现代亚
洲蒙古人种各地区类型比较,在一些重要的人种鉴别特征方
面,中小墓组与东亚地区的蒙古人种类型比较接近。”同时又
指出其中八个男性头骨在某些形态 特征上有别于其它头骨,
具有某些北方蒙古人种的因素。另一方面,这八例头骨的墓
葬形制较大 ,有的有棺椁,并多随葬成组的铜或铅制礼器,
有的殉狗甚至殉人,明显区别于一般平民小墓,所以将这 八
个头骨单列为中小墓③组,推测其有可能代表了殷王族的体
质类型[11]。除这八例颅骨外 的其它中小墓人骨为中小墓②
组,而中小墓①组则是指收集到的全部中小墓人骨。

已发表材料中,可确定为周人遗骸的有两份。一份采集
自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周墓,该墓地经 1979――1980 年连
续两次发掘,共计清理周墓210 座,最早可到先周中期,最
晚 则到西周中期,其中先周墓在该墓地中所占比重较大。墓
葬分布稠密,但未见周墓间有相互叠压或打破关 系,“总的看
来,有随葬品的墓主身份差别不大显著,排列也较难划分出
主次,并大多系东西成 行埋葬,还有不少小孩墓。因此,这
里应是个以血缘为纽带的族葬墓地。”[12]焦南峰对该组资料< br>研究后指出,该组居民与现代亚洲蒙古大人种中的东亚人种
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在中眶型, 阔鼻型等体征上与南
亚人种较为接近,在颅型上接近北极人种。在与新石器各组
的比较中,最接 近于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各组[13]。另一份确
定为周人的材料是 1991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铜 川市瓦
窑沟墓地发掘所得,年代在先周晚期,“依据瓦窑沟墓地的文
化属性,这批颅骨被确认为 周人的人骨资料。”种系特征方面,
“它在体质类型上接近于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同时也显
示某种与南亚类型接近的倾向。但……具有特别高的颅高,
偏高的上面和较狭的面宽及不阔的鼻型等特 征上,应该更趋
近东亚类型的综合特征。”[14]

二、夏人,商人和周人分别与相关古代对比组的比较

瓦店,殷墟中小墓②、③,西村, 瓦窑沟等各组分别属
于夏人、商人和周人的资料在原材料发表时都已经与相关古
代对比组做过种 系类型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本节拟从探讨夏
人、商人和周人种系渊源的角度出发,尽量选取各地区那些< br>时代上与各组材料同时或比其早的材料,为瓦店等各组分别
重新选取对比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 夏人、商人和周人的
种系渊源进行一些了解,为三族起源的探索提供一些启示。

(一)夏人与相关古代对比组的比较

在对比组的选取上,考虑到时间和地域两方面的因 素,
在瓦店组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时代上由早到晚分别选取仰
韶合并,庙底沟二期和陶寺三组材 料做为对比组,其中陶寺
的年代已进入夏纪年。在黄河下游选取属龙山时代的呈子组,
北方仍选 取内蒙古东部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甸子②组,华
南选取广东佛山河宕组,黄河上游甘青地区选取民和核 桃庄
和柳湾齐家两组。各对比组材料情况如下:仰韶合并组数据
转引自潘其风和韩康信《柳湾墓 地的人骨研究》一文,系由
西安半坡,宝鸡,华阴横阵和华县四组属于仰韶文化颅骨材
料数据合 并所得[18]。这四组材料在主要种系特征方面相当
一致,在已有的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 多元统计
分析中,他们是聚在一起的[19],共同代表了黄河中游地区
仰韶文化先民的体质特 征。这些仰韶文化先民种系归属方面
都可以纳入蒙古人种,其共同拥有的高而偏狭的颅型,中等
的面部扁平度,偏低的眶型以及低面和阔鼻倾向,使其在现
代人群中与华南地区的居民显示出更大的可比 性[20]。庙底
沟二期文化人骨是 1956――1957 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新
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所得,成年男性可供观测的有 13 个。
据 1959 年《庙底沟与三里桥》的报告,庙底沟二期文化是
“龙山早期或由仰韶到龙山的一种过渡性文 化。”这批人骨按
原研究者意见,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远东人
种较为接近,古代 材料中,它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各组
人骨之间,在体质上显然存在更为密切的关系[21]。陶寺组
人骨收集自陶寺遗址东南隅的墓地,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
汾县,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 化面貌,初步认定是中
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其 C14
绝对年代为距今 4500――4000年,晚期已进入夏纪年。关
于陶寺这批人骨尚没有正式 的研究报告发表,潘其风在其
《我国青铜时代居民人种类型的分布和演变趋势》一文中对
其有所 提及[22],李法军就潘文中所披露的人骨测量数据对
陶寺居民进行了种系类型方面的研究,认为可以 确定其种族
类型为蒙古大人种,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各类型相比较,
与东亚类型最为接近,并 含有某些与南亚类型相似的因素。
古代颅骨组中与安阳殷墟中小墓②组,大甸子①组最为接近,
其次是瓦窑沟,庙底沟和西村周组,而与殷墟中小墓③组关
系最远[23]。呈子组资料出土于山东省诸 城县南约 15 公里
的呈子新石器时代墓9 地,数据得自其中属于龙山时期(即
呈子二期) 的三例成年男性颅骨。韩康信对呈子龙山时期人
骨研究后指出:“呈子二期头骨似乎没有表现出与现代华 北或
与现代华南头骨特别强烈的偏离倾向,主要在面部形态类型
上和华北的头骨类型有些接近。 ”与古代对比组相比其延续了
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特征[24]。大甸子②组情况前文已有
介 绍,故不赘述。河宕组的古人种学资料出土于广东省佛山
县河宕新石器晚期的贝丘遗址。河宕遗址的年代 为距今
4000 年左右,其颅骨的基本种系特征为长颅、高颅、狭颅、
低上面、狭面宽、中 上面、很低的垂直颅面指数、中等偏低
的眶型、阔鼻型和中颌型。这些特征表现了河宕组与现代印
度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人种群有较多接近成份,但其又具有
颧骨宽大,鼻骨低平,眶角圆钝,铲形门齿 等一系列比较明
显的蒙古人种性状,所以仍应属于蒙古人种的南部边缘类型
[25]。核桃庄组 的青铜时代古人种学资料出土于青海省民和
县核桃庄乡小旱地遗址辛店文化墓地和马排遗址的马厂类型墓地。从该组颅骨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来看,核桃庄青铜时
代居民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存在较多的接 近之处,尤其是与
近代华北组颇为接近。在古代对比组中,核桃庄组与东灰山
组、甘肃史前组、 干骨崖组、李家山组、柳湾合并组和火烧
沟组有着很密切的关系[26]。柳湾墓地的情况如前文所述,
齐家组人骨是墓地中时代最晚,已进入夏纪年的一批人骨资
料。在对比项目的选择上,和前文夏 人、商人与周人体质类
型的比较时一样,受限于瓦店组材料样本小且有破损的情况,
仍选取最小 额宽、上面高、颅指数等 11 项颅面部测量和指
数项目做为对比项目,各组数据见文后附表。10 九个对照
组间欧氏平方距离值见下表(表二)据表二中各项欧氏平方
距离值做紧邻连接聚类图, (图二)如图二所示,九个颅骨
组首先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类群,河宕组属南方类群,其它
各组 构成北方类群,北方各组内部又可以分为三个类群,一
个是仰韶合并组、庙底沟组、陶寺组、呈子组和瓦 店组构成
黄河中下游地区类群,另一个类群是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核
桃庄和柳湾齐家两组,来自 内蒙古东部的大甸子②组处于前
两类群之间,构成第三类群,相对于黄河上游两组而言,与
黄河 中下游各组关系更近些。如上所述,各对比组的聚类情
况与其所在地域密切相关,瓦店组和仰韶合并组、 庙底沟组、
陶寺组聚在一起,似乎表明了黄河中游地区从仰韶时代居民
到龙山时代居民,再到夏 人体质特征上的一种延续关系。而
山东龙山时代居民的代表呈子组也聚入这一类群,则表明了
黄 河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古代居民在体质类型上的亲密关
系或共性。

(二)商人与相关古代对比组的比较

关于商人,在对比组的选取上,与前部分与夏人相 关比
较中的对比组相比,除去了陶寺组,增加了河北藁城台西组,
大甸子①组和辽宁本溪庙后山 三个对比组。大甸子①组情况
前文有述。台西组颅骨资料是 1973 年至 1974 年在河北省< br>石家庄市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掘中所得,按河北省文物研究
所《藁城台西遗址》的报告,该遗址年 代分四期,下限不晚
于晚商早期。因此这批资料应是比殷墟中小墓更早的商人遗
骸。目前这批资 料尚未见系统全面的研究论著发表,仅潘其
风在其相关论文中有所论述,并披露了这组颅骨主要颅面部< br>测量和指数平均值[27],汪洋根据这些数据对这批人骨进行
人种学方面的研究后指出,台西商 代居民的基本体质特征属
于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但同时又混入了个别北亚类型
的体质因素 。其基本种系成份与近代华北居民最相近似。与
古代颅骨组的比较中,与其关系最近的是殷墟中小墓③组 和
本溪组[28]。庙后山青铜时代人骨是辽宁省博物馆和本溪市
博物馆于 1979 一 1985年间从本溪市庙后山古墓葬中发
掘和收集的,其碳十四测年结果为距今3600—3300 年 左右
[29]。经研究,庙后山青铜时代居民具有长颅型、正颅型和
狭颅型相结合的特点,面形 宽阔而且相当扁平。魏海波、张
振标认为庙后山居民的颅骨特征与苏联外贝加尔地区青铜
时代居 民以及日本北海道 8—12 世纪的大岬人最相近似
[30]。但朱泓认为庙后山青铜时代居民在种族 类型上仍属于
东亚蒙古人种,同时也含有某些接近北亚人种的因素[31]。
在对比项目的选择 上,附表中所列 20 项主要颅面部测量项
目值和指数仅额宽指数一项庙后山组缺失,其它颅长、颅宽
等 19 项为 12 个对照组12所共有,即以这 19 项做统计
分析。 12 个对照组间欧氏平方距离值见下表 ,(表三)据
表三中各项欧氏平方距离值做紧邻连接聚类图,(图三)如
图三所示,在这 12 个对照组中,南北差异与图二中一样表
现明显,来自广东佛山的河宕组与北方诸组距离偏远,首先
分成南北两大类群。北方类群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类群,
第一类群包括中小墓②组、大甸子①组、仰 韶合并组、庙底
沟组、呈子组、大甸子②组、核桃庄组和柳湾齐家组。若不
考虑大甸子两组,这 一类群或可称为黄河流域类群。第二类
群包括台西、庙后山和殷墟中小墓③三组。第一类群又可进
一步划分为三个类群,中小墓②组、大甸子①组,仰韶合并
组、庙底沟组和呈子组等以黄河中下游古居 民为主的几组聚
成一个类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核桃庄和柳13湾齐家构
成另一类群,大甸子 ②组处于二者之间,为第三类群,但表
现与黄河中下类群更加接近的态势。这里有三个问题要注意,第一,代表商人中大多数的中小墓②组与仰韶合并组、庙底
沟组、呈子组这黄河中下游地区仰韶时代 和龙山时代的三个
对比组聚到了一起,和前面对夏人这种情况的分析一样,这
一现象应该是该地 区居民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体质类
型连续性的表现。第二,来自内蒙古东部大甸子的两个对比
组都聚入了黄河流域大类群中,尤其大甸子①组,殷墟中小
墓②组是先与它聚到一起,然后才和仰韶合 并组等三个组聚
到一起的。这表明与黄河中下游三个新石器时代组相比,代
表商人中大多数的殷 墟中小墓②组居民和大甸子①组居民
在体质类型上有更加接近的态势。第三,殷墟商人中一小部
分的代表殷墟中小墓③组和时代上比殷墟早的台西组商人
一起脱离了中小墓②组所在的黄河流域类群,而 和来自辽宁
本溪的庙后山组聚到了一起,这显示出商人中的一部分和东
北庙后山文化居民具有较 为密切的种系渊源关系,这一现象
对我们探寻商族的起源应有所启示。

(三)周人与相关古代对比组的比较

关于周人的西村和瓦窑沟两组,选取的对比组有仰 韶合
并组,殷墟中小墓②、③两组,庙底沟组,柳湾合并组,昙
石山组,核桃庄组和陶寺组。昙 石山组颅骨资料出自福建闽
候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 1300 年,
比河宕组晚,在时代上与周更接近些。该颅骨组的主要体质
特征为:长颅、中等偏高的正颅型、中等面宽 、低面、窄额、
较低的中眶型。从形态与测量的比较来看,与现代亚洲蒙古
人种的东亚和南亚人 种都比较接近,但在面部特征上的各项
数值更接近南亚人种[32]。其它对比组的情况前文已作介绍。
对比项目选择上述 10 个古代颅骨组共有的颅长、颅高等
20 项主要颅14面部测量和指数项目。各组相关数据见附表,
以之做多元统计分析,采用计算 10 个颅 骨组彼此之间欧氏
平方距离函数值的方法研究,各对照组间欧氏平方距离值计
算结果见表四据表 四中各项欧氏平方距离值做紧邻连接聚
类,结果如图四所示:依图四中聚类结果,这 10 个对照组< br>可划分成四个类群,昙石山和中小墓③各自成一聚类,黄河
上游甘青地区的核桃庄和柳湾合并聚成 一个类群,黄河中游
地区的仰韶合并、庙底沟、陶寺、瓦窑沟、西村和殷墟中小
墓②组聚为一个 类群。在这个聚类图中,代表周人的瓦窑沟
和西村两组,与仰韶合并组、庙底沟组、陶寺组、殷墟中小< br>墓②组聚到了一个类群里,说明周人与夏人和多数商人一样,
在体质上延续了中原地区仰韶时代和 龙山时代先民的体质
特征。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如图中所示,与西村
周组首先聚到一 起的不是同为周人的瓦窑沟组,而是代表商
人中大多数的殷墟中小墓② 组。对瓦窑沟组而言,它与仰< br>韶合并组、庙底沟和陶寺三组表现出比西村周组更强烈的接
近态势。总之,代表周人的瓦窑沟和西 村两组居民在体质特
征上并不十分一致,表现出了一种分离倾向。为详细了解周
人这两组居民体 质特征上的差异,有必要再对这 10 个对比
组做一下主成份分析。主成份分析是用一个或几个组合变 量
来代表多个变量,并尽可能的减少信息损失的一种方法。对
包括周人两组在内的 10 个对比组,20 项比较项目值进行
主成份分析,提取出的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
74.025%,可以认为基本包含了所有 20 个项目大多数特征
的信息量。前三个因子的载荷量见表五:前三个因子的载荷
矩阵见表六:16 由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构成坐标系形成的
散点图(图五),图中代表各对比组的散点的集群情况与图四中聚类的情况基本相同。由此散点图可以看出瓦窑沟与西
村两组周人主要是在第二因子方向上发生 分离,而在第一因
子方向上距离很小。再由第一因子和第三因子构建坐标系形
成散点图(图六) 可以看出两组在第三因子上也有一定程度
的分离。由表六前三个因子的载荷矩阵可知,第二因子载荷最大的原变量有上面高、鼻高、鼻宽、鼻颧角、鼻指数、额
宽指数和垂直颅面指数几项,第三因子载 荷最大的原变量有
颅宽、最小额宽、颧宽、上面指数、眶指数几项。可见瓦窑
沟组周人和西村组 周人体质特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鼻型、
面型、眶型及额型上。从测量特征和相关指数值看,瓦窑沟组鼻型偏狭,而西村组则有阔鼻倾向,瓦窑沟组比西村组面
型稍阔,低面,低眶倾向不如西村组强烈 ,另外额型比西村
组偏狭。 1 西村,2 瓦窑沟,3 仰韶合并组,4 中小墓②,
5 庙底沟,6 陶寺,7 柳湾合并组,8 核桃庄,9 中小墓③,
10 昙石山。17 1 西村,2 瓦窑沟,3 仰韶合并组,4 中小
墓②,5 庙底沟,6 陶寺,7 柳湾合并组,8 核桃庄,9 中
小墓③,10 昙石山。


简而言之,从Y染色体单倍群来说,夏人是O1,殷人
是C和O2,而周人主要O3—M117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最后一个神仙


不如这样-艾可斯


冒险岛风灵使者-苹果五代


乙类传染病有哪些-nbas


土工格栅标准-画眉鸟欧阳修


伦理电影迅雷下载-膳食纤维有哪些


天然沥青-无法阻挡


寻求自我-努尔哈赤的弟弟



本文更新与2020-12-13 05: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1303.html

【分子人类学】探索夏商周三族种系构成研究,夏人、殷人与周人是什么人种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分子人类学】探索夏商周三族种系构成研究,夏人、殷人与周人是什么人种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