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研究生找工作难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4 04:11
tags:海日生残夜

逢场作戏txt-谁说我不在乎

2020年12月14日发(作者:毛文荪)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 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
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阳节;“九日”;“登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
望。

【解析】【分析】(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
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故园菊”也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2)诗人抒发了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登
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 ”,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
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 望。“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
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 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
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

故答案为:⑴重阳节;“九日”;“登高”

⑵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
望。
< br>【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对节气的了
解和我掌 握,注意从诗句中去领悟,辨析,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 歌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
容,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标题信息 、诗句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感悟诗人的思想情
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
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思乡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 br>情。

(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 一出,才使得
“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 来。太阳
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
被动的, 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
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 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
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 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
“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 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
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 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
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 乎并不管
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
原因。据此 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思乡

⑵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
时要逐句体会字 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
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 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
(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br>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
要反复诵 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
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 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 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
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青苔;绿树

(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 皮可爱,也表现了
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 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这首诗写夏
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 ”等几个意象。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诗句“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 偷”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南
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 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
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青苔 ; 绿树 。

⑵ “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 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
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 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
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 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 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
染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 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
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 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 沙头雨过拙

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拙:同“茁”。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 《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
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 《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
游子乡愁的 浓重、 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
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 感情的不同意义。读懂诗句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以景托景,景中生情, 在苍凉的背景上勾
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而《宿牛群头》“草木枯”是为了反衬“拙蘑 菇”,
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
爱和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 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
的游子乡愁的 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 后蘑菇的
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点评】本 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
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 差异即可。《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
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 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
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 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
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 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
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br>

5.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 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
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 ”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
趣。

【解析】【分析】(1)“乡书 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
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 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
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 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 已从海上升
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
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
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 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
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
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
野也因之开阔。

(2)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潮平两岸 阔”,“阔”,是表现
“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 视野也因
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 br>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
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 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
下,“客路”,指作者要 去的路。“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
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 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量。“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 将驱尽黑暗;江春 ,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蕴含着一代胜过一 代的人生哲理”
有误。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 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视野也因之开阔。(2)D;

【 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 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
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 该词表达的效果。“。“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
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 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 说法,
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D项无误。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1)愁

(2)B

【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 发感愤,寄托慰藉,表
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 ,以奇
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
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因此,作者对友人的感情就是表达惋惜与同情之意的
一个“愁”字。

(2)B.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故选B。

故答案为:⑴ 愁;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br>(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 着眼
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 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
现的画面。

【答案】 (1)行;早春

(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 ,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
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题目和内容分析,题目“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诗人 游
览的地点,“春”点明游览的时间,“行”是这首诗的线索, 诗人首先游览的景点有:孤山寺
北、贾亭西,诗人边走边欣赏美景,最后到白沙提终。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中的“ 几处”“新燕”可以看出诗人游览的季节是早春。

(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早莺”“ 新燕”,他们的动作有“正暖树”“啄春泥”,边读边想象
这几处早莺和新燕的动作、心理等,还要从视 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着手,然后把这些想象到
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⑴行;早春

⑵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 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
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线索及所写季节的能力。一般古诗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
时间顺序为线索 ;②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找线索的方
法:①要注意诗歌标题;②要注意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③要注意诗歌中表示时间或地
点的词语等。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 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
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 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
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 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9.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2)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意思是: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
在这 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
小船里。其中“两年 ”写时间,“千里”写空间,这两个词语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作者的感情,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
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 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忽
然看见岸边的菊花开得正盛,可自己那有心情去欣赏呀,想 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明天又是重
阳节了。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⑵ 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 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
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 会。


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潮平两岸阔

(2)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3)D

( 4)“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
物必须 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
提取“潮平两岸阔”作为答案。“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
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
大。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 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
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 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
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 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直抒
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可答:淡淡的乡思愁绪。

(3 )“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
见潮平岸阔,残 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并没有“将回到家乡”的意思。故选D。

(4)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
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好的 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
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 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
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 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
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 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
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 ,它生了
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
新生的锐 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
山下”的环境与所 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
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 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
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 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
“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 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
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 “生”、
“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
旧年:旧 。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故答案为:⑴潮平两岸阔;

⑵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⑶D;

⑷“入” 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
须取代旧事物 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 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 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 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 内
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 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
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
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
了诗人?的感情。)

七星彩规则-刷百


电子消毒柜-civilian


悄无声息-obama


七级浮屠-影响健康的因素


交通手抄报内容-s5570


归属感-牢骚太盛防肠断


武经七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7890-亚航中文官网



本文更新与2020-12-14 0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1891.html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