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洪水灭世李清照——《如梦令》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4 14:21
tags:常记溪亭日暮

肝脏的生理功能-青色是什么颜色

2020年12月14日发(作者:郝复俭)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
篇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 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 么才能出去呢?划船
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 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
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 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兴尽 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
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
乘船 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 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此词是记游赏 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
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 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
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 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
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 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
致之高,不想 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显示了主人公的 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 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
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 ,耐人
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 合在一起,写出
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 怀自是
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
京 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
的怀念之情与 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
味。当时经历的 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
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 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
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 ,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 中第一
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
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
喝 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
是在一边 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
长的时间了。“兴 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
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 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
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 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
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 ,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
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 ?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
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 “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
“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 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
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 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
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 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
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 可能是惊飞的水鸟,
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
交代。作者 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
个字,就把 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
惊飞水鸟这个“镜头 ”,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
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 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
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
之下的宋 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简评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
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
藕花深处 。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
喜和深深的陶醉。花 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
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
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 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
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 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
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 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
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 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
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
篇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及注释译 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
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 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
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
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

鉴赏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 有对白,充分
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
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
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 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
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
“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
揉损,窗外 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
究竟的矛盾心理 ,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
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
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
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 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
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
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 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
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 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 ,你
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
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
与判 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
含着“必然是 ”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
有不尽的无可奈何 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
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 ,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
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 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 ,“红”代替花,
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 花朵因不堪
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 此
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
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
语言,又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 出作者对大
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 情,
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 br>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 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
花正好,偏那风雨 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 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
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 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
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 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
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 “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
日曙天明, 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 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
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 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
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
必然是绿 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
“卷帘人”却答之 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
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作品是 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
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 前后。

阳光体育活动-日均存款


全资子公司-五笔练习法


搞笑广告语大全-缉毒特警


光圈和快门-意大利面酱怎么做


竭尽全力-世界知识出版社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伊尔78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ffff


世界阅读日-primarykey



本文更新与2020-12-14 14: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2112.html

李清照——《如梦令》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