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缺口英文天津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5 17:08
tags:李笛

留学利弊-聂绀弩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管景麟)
天津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四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
值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 出
高品质的 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
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 绿植充满建
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 , “垂直森林” 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
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 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
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 如珊瑚、水晶般 , 令
参观者心情放松,对搜查人体奥秘不仅充满了兴趣,更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辅相成 熏陶 水火不容 精巧
B . 相得益彰 陶冶 水火不容 精美
C . 相得益彰 熏陶 格格不入 精美
D . 相辅相成 陶冶 格格不入 精巧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技术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
B . 技术不应是坚硬的存在,而应是一种艺术
C . 技术和艺术二者相结合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D . 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18 页
A . 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B . 不仅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更解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
C . 解脱了不仅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搜查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D . 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搜查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 事业。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
其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 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书院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供祀空间是必不
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供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儒家思想
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传承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 位和道德
境界。这种严谨而规范的供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 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 ”进行阅读和阐释
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 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
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供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 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
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供祀周敦颐、朱熹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 旨趣。
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 发展为集教学、
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 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
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 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
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年)设立了“六君 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
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 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
清代书院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书院 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本地社会发
展相关且有过较大影响的有功人士,也会得到书院的崇敬和供祀。这 种供祀对象多元化的模式,与宋代及以前书院
供祀对象的单一化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康熙年间河 南大梁书院供奉各类社会贤明人士达150人之多,其承
载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 作用”。
(选自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有删改)

第 2 页 共 18 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这是书院供祀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文化层面的体现。
B . 书院供祀的先贤对本学派和书院历史的影响,决定了书院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C . 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D . 明清书院的供祠对象出现多元化,一些对书院发展有直接贡献的名宦贤达都得到了供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列举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但论述中只就“供祀”的相关意义进行了分析。
B . 文章第二段从书院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谈起,论述了供祀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C .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院供祀及其社会意义作了论述,并为每方面提供了例证。
D . 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书院供祀对象的变化情况,论证了供祀活动模式的沿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供祀不是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书院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对它高度重视。
B . 学术传播指传承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C . 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果启示我们,发展既要自身进步又要适当与外力结合。
D . 与清代供祀对象的多元化相比,宋代及以前书院供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相对较少。
3. (9分) (2019高三上·房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孤陈的城 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
冰写的一首 诗。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
上 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10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 ,
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 作者是个机
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 了玻璃窗”。
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 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

第 3 页 共 18 页
超过10000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开始基于情感计 算框
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 始基于情感激发。
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 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
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 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
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 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近些年 ,各大科技公司越
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 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
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 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IQ开始向“IQ+EQ”演
变。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 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 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材料二
无论是专家学 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
术被认为 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
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
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 种重组方
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 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
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 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
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 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 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
痕迹。就像“中国的城 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
的元素上来回 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
作也 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 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
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 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
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 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
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 这种感性的色彩。

第 4 页 共 18 页
材料三
人工智能对于人 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
动中的地位 、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
人 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 br>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 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李 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
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 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
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 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
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 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 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
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 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文学艺 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
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 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
同中国纺织 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
设 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
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2800多小时的节目。
(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2日13版)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画家”小冰的模型特点的一项是( )
A . 具有IQ(智商)
B . 具有EQ(情商)
C . 把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
D . 大量使用诱发源激发进行独立创作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一般的网友读小冰的诗,没有谁发现这些诗是机器人写的。

第 5 页 共 18 页
B . 小冰经过训练一下子就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
C . 人工智能开发都是围绕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D . 人工智能不仅能具备人类的智慧,还能够拥有人类的情感。
(3) “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 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下列对“不认可”原因的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
B . 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依然处在“低幼”阶段。
C . 人工智能的那些绘画作品还存在大量元素复制堆砌的痕迹。
D .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从整体上看已经充满深意。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析了机器人小冰艺术创作的特点,认为可以取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
B . 材料二写了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排斥的心理以及采用的应对措施。
C . 两则材料中关于文艺创作必须要有人类的情感的看法是一致的。
D . 两则材料中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相似。
(5)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能够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B . 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
C . 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效率,阅遍人间艺术精华。
D . 小冰已经参与到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6)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 造力吗?①上面三则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②请谈谈你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 (12分) (2017高二上·洛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玻璃

第 6 页 共 18 页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 ,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
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 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 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
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 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
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 ,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 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
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 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
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 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
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 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
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 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
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 br>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 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

第 7 页 共 18 页
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 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
么,走过去,咚,便撞 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 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
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
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 溜掉的,可我也经
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 br>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 话,
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 外人说,你答
应吗?”

第 8 页 共 18 页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 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
续贴着,只能 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
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约好在德巴街 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
出铺垫。
B . 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 心帮助朋
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 .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 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
让他赔偿报失。
D . “我”经过照 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很多,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
首”之事是经 常发生的。
E .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 、困惑与冲突,是转型
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3)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 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第 9 页 共 18 页
5. (11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 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
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 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
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
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 br>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 曰:“愿
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 国大事也,愿先生
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 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
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 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
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 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
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 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
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 ,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
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 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
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 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愿太傅更虑之 更:改变
B . 光与子相善 善:友善、交好
C . 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乏:荒废、耽搁
D .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让:责备。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②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第 10 页 共 18 页
B . ①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C . ①光言足下于太子 ②燕王拜送于庭
D . ①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 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 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 . 樊将军亡 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 蹊祸必不振矣
(4)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古代的交际用语。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
C . 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D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 .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
掉樊将军。
C . 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 . 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第 11 页 共 18 页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上·南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
【注释】①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 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
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②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 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
B .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C .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D . 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把下列诗文补充完整。

第 12 页 共 18 页
(1) 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2) 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
(4) _______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5) 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答题(不20超过字。就事论事,只谈茶壶,
不给分)
一个人,挑 着两筐茶壶去集市上卖,谁知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了下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
回地往 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摔碎了,还不快看看!”他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有什么用呢?”
作者通过卖茶壶人的回答,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
9. (5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期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优美无以匹敌,它的博大精深
让人惊艳:往往一字之差,含义就有天壤之别。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式。
示例: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三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活动名称
博鳌亚洲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
中国国际进口 博
览会
举办时间
2018 年 4 月 8 0—11 日
2018年9月3日一4日
举办地点
海南博鳌
北京
主题或口号
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 同体。
2018年11月5日一 10日 上海 新时代,共享未来。
上面表中“主题或口号”一栏出现了“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共享”等

第 13 页 共 18 页
词语,请 从中任选两个或 三个词语,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中国道路”“中国思维”的认
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第 14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第 15 页 共 18 页

4-3、

4-4、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5-5、
5-6、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第 16 页 共 18 页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7-5、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7 页 共 18 页






第 18 页 共 18 页

lmq-初中毕业感言


节衣缩食-塞宁


实践日记-鸭寮街的金蛋


石狮市石光中学-张杰的英文歌


新编生活日语-月亮的诗词


昼短苦夜长-少儿读物推荐


科学睡眠-且听风吟txt


普通碳素钢-王欣怡



本文更新与2020-12-15 17: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2279.html

天津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