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撕裂人电影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7 09:37
tags:高中化学实验

答疑解惑-卡西欧科学计算器

2020年12月17日发(作者:任达之)
高中化学1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1.掌握、、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 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Mg,SO
4
,K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
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Mg,SO
4
则可通过加入BaCl
2
、 NaOH和饱和Na
2
CO
3
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
加入Ba CO
3
固体和NaOH溶液来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药品和仪器 】粗盐、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1.溶解:称取4g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带浑浊。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 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 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2+2+2-
2+2+2-+
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 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
、MgCl
2
及一些硫酸盐, 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
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 。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
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l
2
溶液来检验硫酸盐 。但钡盐除BaSO
4
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
不溶于稀盐酸,BaCO
3
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 l
2
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
盐。同理,可用Na
2< br>CO
3
溶液检验CaCl
2
,用NaOH溶液检验MgCl
2

【注意事项】
将滤纸折叠后用玻璃棒蘸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
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
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
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 器不
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 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
滤速度。
②“二低”一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 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
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 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
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 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
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 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
边厚,三 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本实验5次用到玻璃棒。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前:蘸水润湿滤纸。
3.过滤时:引流。4.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5.计算产率时: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问题与思考】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A B C D E F G H
(1)A的名称是 ;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 、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 偏低,请分析
可能的原因:
实验二
【实验名称】自来水的蒸馏【实验目的】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药品和仪器】圆底烧瓶、碎瓷片、冷凝器、铁架台、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自来水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AgNO
3
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2 .在烧杯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
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1-4连接好
装置, 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
入几滴AgNO
3
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
-
体中有Cl吗)
图1-4
淀不溶解。
现象
加AgNO
3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
加热,烧瓶 中水温升高至100 ℃后沸腾。在锥
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
【问题与思考】实验室制取 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蒸馏除去水中的杂质。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
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 自来水蒸馏,再检验所得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若蒸馏后的水
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 的氯离子已通过蒸馏除去。

实验三
【实验名称】碘的萃取【实验目的】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利用物 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药品和仪器】饱和碘水溶液、四氯化碳溶液、量10mL、筒梨形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1、检漏。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 紧上口玻璃塞。
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
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2 mL四氯化碳(CCl
4
),盖好玻璃塞。
3、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 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 振荡后打
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将分 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
塞拧开,使下层 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 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
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 与四氯
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结论:四氯化碳(CCl
4
)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注意事项】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
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问题与思考】结合用CCl
4
萃取碘水中的 碘的实验,总结萃取剂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四
【实验名称】电解水,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
【实验目的】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 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和推算得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
和H
2
体 积相同的结论,从
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实验原理】水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药品和仪器】水槽、试管、石墨棒、学生电源、水、导线。
【实验步骤及记录】根据图所示 的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
变化。生成的O
2
和H
2
的体积 比各约是多少
【实验现象】不同时间试管内生成的O
2
和H
2
的体积比各约1:2
【问题与思考】在此电解实验中,为何往往要加入一些稀硫酸
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
实验五
【实验名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 br>【药品和仪器】NaCl固体、蒸馏水、100mL容量瓶、100mL的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滤纸
【实验步骤及记录】(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
(4)移液: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要
求平视)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问题与思考】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①用适量蒸馏水溶解NaCl
②称量NaCl固体;
③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到
④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
⑤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③
③④⑤
【注意事项】容量瓶的使用
④ C.⑤②③①④ D.①②
容量瓶中;
面与容量 瓶的刻度线相切;
NaCl溶液时,主要实验步骤有:
固体;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 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
水的用量。
(2) 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 是
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 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
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 时都会
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 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
蒸馏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 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用滴管
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 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
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 况,主要是部分溶液的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以及粒子间隔减小造成的。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所用仪器 引起误差的原因
如计算结果为,实际称的质量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
物体、砝码放的位置相反了
天平、药匙、滤纸
称量
(称NaOH时用小烧
杯)、量筒(适用
于量取液体)
称NaOH时使用滤纸
称量NaOH时动作缓慢
量筒量取浓H
2
SO
4
时仰视
量筒量取浓H
2
SO
4
时俯视
量筒的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溶解 烧杯、玻璃棒 不小心将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未冷却,溶液温度高于20℃就
转移到容量瓶
冷却,转移
烧杯、玻璃棒、容
量瓶
转移前,发现容量瓶内有少量
的蒸馏水
转移时将少量溶液倒到容量瓶
外面去了
洗涤 未洗涤或只洗涤了1 次
定容时仰视
定容 胶头滴管
定容时俯视 —— 偏小 偏大
对结果的影响
n
计算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
——
偏小
偏小
——
V
——
——
——
——
——
——
——
——
——
偏小
——
——
——
偏大
c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
偏小
偏小
偏小
定容时多加了水,后用滴管吸

摇匀
装入试剂瓶

试剂瓶
摇匀后,发现溶液低于刻度
线,加水至刻度线
试剂瓶内有水
——
——
——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①或者认为是滴管吸出的溶液里含有溶质,引起n偏小,从而引起c偏小。
【问题讨论】1、为什么要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
2、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为何要将洗涤后的溶液要注入容量瓶中
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4、为何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实验六
【实验名称】胶体、溶液、浊液的性质探索
【实验目的】Fe(OH)
3
胶体制备及性质探究
【实验原理】FeCl
3
+ 3H
2
O Fe(OH)
3
+ 3HCl。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
【药 品和仪器】Cu(OH)
2
溶液、泥水、FeCl
3
饱和溶液、酒精灯、铁架 台、100mL的烧杯,电子激光笔
【实验步骤及记录】1. Fe(OH)
3
胶体制备。
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
4
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
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
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
3
胶体, 并与CuSO
4
溶液和泥水比较。
2.探究1 所制产物中是否含有Fe(OH)
3
胶体
将盛有CuSO
4
溶液和 Fe(0H)
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
中的液体, 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探究2 滤纸可否用来分离CuSO
4
溶液和Fe(OH)
3
胶体
将Fe(0H)
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Fe(0H)
3
胶体
CuSO
4
溶液

Fe(0H)
3
胶体
泥水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看不到此现象(没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过滤后的现象
液体全部透过滤纸,滤液仍为红褐色透明
有固体小颗粒没有透过滤纸,滤液呈无色透明
4、探究3 氢氧化铁
胶体的电泳
将胶体加入到U形管
中,使其距离U形 管底部5cm,
用滴管吸取电解质溶液分别
沿两端U形管的内壁慢慢滴入,注意不要使界面混浊 ,直至液面高度离界面3cm。轻轻地在左右电解质溶液中放入电极,
注意不要搅动两液接触界面,并使 两极浸入液面下的深度相等。接连在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直流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
极端上,通电5分钟 。
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
【问题与思考】1、如何分离提纯胶体,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2 、胶体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实验七
【实验名称】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原理】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 < br>【药品和仪器】5只250mL烧杯分别加入浓度均为·L的盐酸、CH
3
COOH溶液 、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150mL。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下图连接好。
3.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1:五个灯泡都亮起来。
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1
【问题与思考】1.酸、碱、盐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2 .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 离能
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 。在本实验中,采
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写出三条即可) 。
3.小明同学根据现象2得出一个结论: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 同意他
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小红同学在老师 的帮助下测定了·L的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通过对结
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 的理由是:测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L(选填>、<、=)。
-1
-1
实验八
【实验名称】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原理】Na
2
SO
4
+ BaCl
2
= 2NaCl + BaSO
4

【药品和仪器】CuSO
4
、Na Cl、BaCl
2
、NaCO
3
、NaOH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
1.向盛有5mlCu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稀NaCl溶液 2.向盛有5mlCu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
5mlBaCl
2
溶液
没有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
实验九
【实验名称】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酸碱中和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实验原理】H+OH=H
2
O
【药品和仪器】NaOH稀溶液、稀盐酸、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向盛有4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没有变化
+-
实验十
【实验名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原理】Cu+2OH=Cu(OH)
2
↓ OH+H=H
2
O CO
3
+2 H=H
2
O+CO
2

【药品和仪器】CuSO
4
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
2
CO
3
溶液、酚酞试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2+——+2—+
向盛有5ml CuSO
4

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稀NaOH溶液
向盛有2ml 稀NaOH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
几滴酚酞,再用滴
管向试管里慢慢滴
入盐酸,至 溶液恰
好变色为止
向盛有2mlNa
2
CO
3

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稀盐酸
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 CO
3
+2 H=H
2
O+CO
2

2—+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2OH=Cu(OH)
2

2+—
溶液变红,红色消失变为无色 OH+H=H
2
O
—+
实验十一
【实验名称】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原理】金属活动顺序
【药品和仪器】铝、镁条、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⑴金属与氧气反应
⑵金属与酸反应
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3Fe+2O
2
=====

Fe
3
O
4
点燃
Zn+2HCl= ZnCl
2
+ H
2

Cu+2AgNO
3
=Cu(NO
3
)
2
+ 2Ag
实验结论: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少,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钠在常温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原理】4Na + O
2
= 2Na
2
O (常温下;白色)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滤纸、小刀、培养皿、镊子
【实验步骤及记录】镊子从煤油中取一小 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
实验现象。
取出的 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
表面还会形成溶液,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结论: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问题与思考】少量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现象和产物
2Na + O
2
== Na
2
O
2


(加热)

【实验原理】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坩埚、泥三角、铁三角、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注意事项】1、用 镊子取出钠后,要用滤纸吸干钠及镊子表面的煤油,用镊子夹紧放在玻璃片上,切去表面的外皮后,放
在 坩埚中加热。
2、坩埚加热时应与泥三角配套使用。
3、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并将酒精灯熄灭。
4、实验结束时,要用坩埚 钳将坩埚和泥三角取下,并放在石棉网上。绝对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或直接将它们放在桌子
上。
【问题与思考】
金属钠与其在空气中燃烧产物x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 好完全反
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x的金属钠的质量比( )
A.1:1 B.2:1 C.23:78 D.46:78
实验十四
【实验名称】探究铝熔化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铝熔化
【实验原理】金属铝熔点较低,但氧化铝熔点很高;铝极容易被氧气氧化。
【药品和仪器】铝箔、坩埚钳、砂纸、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1、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 箔(厚约,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
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 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2、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
坩埚钳夹持在酒 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结论:铝熔化,而构成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磨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问题与思考】将铝箔略卷,尖 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人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耀眼的白光)
实验十五
【实验名称】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H
2
O=2NaOH+H
2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酚酞试液、滤纸、镊子、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问题与思考】将一小块钠投入一支盛有煤油和水的混和物的试管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实验十六
【实验名称】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学会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3Fe+4H
2
O(g) == Fe
3
O
4
+4H
2

高温
【药品和仪器】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和其他必要仪器和物品
【实 验步骤及记录】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右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
剂)。
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 爆鸣声,反应后试管中固体仍呈
黑色。
【问题与思考】1molFe和H
2
O1mo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是多少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铝与酸和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铝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原理】2Al+6HCl+ 2H
2
O=2AlCl
3
+3H
2

2Al + 2NaOH + 2H
2
O = 2NaAlO
2
+ 3H
2

【药品和仪器】2molL的盐酸、2molL的NaOH溶液、铝片、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铝条与HCl、NaOH都能剧 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后,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问题与思考】等物质的量的铝和足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多少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
2
O
2
+2H
2
O=4NaO H+O
2

【药品和仪器】过氧化钠固体、水、酚酞溶液、试管、带火星的木条 < br>【实验步骤及记录】把水滴入在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 的气体。用手
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有什么现象 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试管里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 颜色变
红。
【问题与思考】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 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
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
2
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
B
C
D


加入试剂
饱和NaHCO
3
溶液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答案:
(1)CaCO
3
+2HCl=CaCl
2
+ H
2
O+CO
2

(2)
仪器
B
C
D
加入试剂
(饱和NaHCO
3
溶液)
过氧化钠
NaOH溶液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除去CO
2
气体中混入的HCl
与CO
2
和水气反应,产生O
2

吸收未反应的CO
2
气体


(注:C中实际加入过氧化钠和石棉绒的混合物,这里只要求填写化学试剂)
(3)2Na< br>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 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4分)
实验十九
【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目的】练习固体的取用、溶解、实验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加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Na
2
CO
3
和NaHCO
3
的性质 :①水溶液都显碱性;②热稳定性不同。
【药品和仪器】Na
2
CO
3、NaHCO
3
、酚酞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小气球、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 小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1、Na
2
CO
3
和NaHCO
3
的溶解性和酸碱性
步骤
加1mL水
1克Na
2
CO
3

白色粉末,加水结块成晶体;
放热
1克NaHCO
3

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
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
变化
加10mL水
加1-2滴酚酞溶液
初步结论
振荡时间长,可溶解
溶液变红(较深)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
溶液碱性比NaHCO
3
的强
固体量减小
溶液变微红色
加水部分溶解,溶液碱性比
Na
2
CO
3
的弱
结论
受热不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
2
CO
3
和NaHCO
3
的热稳定性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2
CO
3
澄清的石灰水不浑浊
NaHCO
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Na
2
CO
3
和NaHCO
3
和盐酸的反应
CO
3
+2H=H
2
O+CO
2

HCO
3
+H=H
2
O+CO
2

【问 题与思考】检验Na
2
CO
3
和NaHCO
3
的溶液有哪些 方法
-+
2-+
实验二十
【实验名称】焰色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钠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学习焰色反应的操作
【实验原理】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药品和仪器】铂丝棒、酒精灯、蓝色钴玻璃片、碳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及记录】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火焰颜色与原来相同;
②用铂丝蘸取待测碳酸钠溶液放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③用盐酸洗净铂丝,在外焰上 灼烧至火焰无色后,再蘸取碳酸钾溶液在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
色。
【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必须用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与原来相同;
(2)钾的焰色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避免钠等杂质的焰色的干扰)
(3)无论是金属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其焰色都相同;
(4)金属的化合物无论是溶液中还是固体,其焰色相同。
【问题与思考】1、为什么选择用铂丝,还可以选择用什么做载体
2、做钾盐的焰色反应时,为何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
3、用盐酸清洗干净铂丝(或铁丝),目的是什么
4、如何区分NaCl溶液和KCl溶液
实验二十一
【实验名称】硫酸铝溶液与氨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Al
2
(SO
4

3
+3NH
3
.H
2
O═2Al(OH)3
↓+3(NH
4

2
SO
4

2 Al+3NH
3
.H
2
O═2Al(OH)
3
↓+3NH< br>4

【药品和仪器】大试管、L的Al
2
(SO4)
3
溶液、氨水
3++
【实验步骤及记录】将2—3ml 2mol∕L Al
2
(SO< br>4

3
溶液分别注入1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产生白色
沉淀
【问题与思考】制取氢氧化铝能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
实验二十二
【实验名称】氢氧化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
【实 验原理】Al(OH)
3
+3HCl==AlCl
3
+3H
2
O
Al(OH)
3
+NaOH==NaAlO
2
+2H
2
O
【药品和仪器】大试管、L的Al
2
(SO
4
)3
溶液、氨水、2molL的盐酸、2molL的NaOH溶液
【实验步骤及记录】1、将2—3ml 2mol∕LAlCl
3
溶液分别注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
2、 将步骤1的一支试管中加入6mol∕L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加6mol∕L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两只试管中白色沉淀溶解
【问题与思考】制取氢氧化铝能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
实验二十三
【实验名称】氯化铁和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1、制备Fe(OH)
2
并能稍长时间保存
2、 通过制备实验理解二价铁的不稳定性,体会如何用化学方法避免物质变质。
【实验原理】制备原理 Fe

+ 2OH = Fe(OH)
2

Fe

+ 3OH = Fe(OH)
3

【药品和仪器 】FeCl
3
溶液、FeSO
4
溶液、NaOH溶液、试管、长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加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FeCl
3
溶液
生成红褐色的沉淀
Fe+3OH=Fe(OH)
3

3+-
3+-
2+-
FeSO
4
溶液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
最后变红褐色
Fe+2OH=Fe(OH)
2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2+-
【问题与思考】1 、为何FeSO
4
溶液要新制制备时为何铁粉要稍过量
2 、有同学觉 得可用钠块来代替NaOH溶液,做实验时可将包有小钠块的铝箔用镊子深入到FeSO
4
溶液 底部即可,你
认为该法有何优缺点
实验二十四
【实验名称】二价铁与三价铁
【实验目的】1、理解 Fe、

Fe检测原理
2、懂得Fe对

Fe检验的干扰
【实验原理】Fe、

Fe各自特征反应
【药品和仪器】仪器:烧杯、试管
药品:FeSO
4< br>溶液、FeCl
3
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 、新制氯水、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所提供的试剂中自选,按要求完成相应实验,并完善下列表格。
离子及方法 相应反应方程式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振荡
后变成灰绿色,最
后变成红褐色
2+3+
2+3+
2+3+
Fe
2+
沉淀法
Fe+2OH=Fe(OH)
2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2+-
滴加KSCN溶液,无
KSCN法
明显现象,再滴加
新制氯水,溶液立
即变红色。
沉淀法
Fe
KSCN法 Fe3+ + 3SCN-=Fe(SCN)3
2+3+
3+
Fe+3OH=Fe(OH)
3

3+-
生成只有红褐色沉

溶液马上变成红色
【问题与思考】1 、已知FeSO
4
溶液中的Fe很容易氧化变质为Fe,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某FeSO
4
溶液变质程度。
变质程度
未变质
部分变质
完全变质
含有铁离子种类
只有Fe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设计验证方案(写出具体做法)



实验结论:选择合理方案测试提供FeSO
4
溶液,则实验室所 提供的FeSO
4
溶液变质程度
2、 实验室中有许多药品易变质,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3、Fe、

Fe可以相互转化,试写出一组含Fe、

Fe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共2个)。
2+3+2+3+
实验二十五
【实验名称】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实验目的】探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实验原理】2Fe+Fe=3Fe
3+
3+2+
2Fe+Cl
2
=2Fe+2Cl
2+3+-
Fe + 3SCN-=Fe(SCN)
3

【药品和仪器】FeCl
3
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铁粉、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FeCl
3
溶液
FeCl
2
溶液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氯水,振荡
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颜色无变化
现象
溶液显红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Fe=3Fe
2Fe+Cl
2
=2Fe+2Cl
2+3+-
3+2+
FeCl
3
溶液中加铁粉、 KSCN溶液 不显红色
【问题与思考】在配制FeSO
4
溶液时,为什么往往要加入一些铁粉
实验二十六
【实验名称】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实验原理】Fe、Al和水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铝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药品和仪器】明矾、硫酸铁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2min
5min
不加试剂
无明显变化
加入明矾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明(比加硫酸铁的透明)
加入硫酸铁溶液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
透明
3+3+
浑浊,略有沉淀 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透
实验二十七
【实验名称】硅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硅酸钠个强酸的反应
【 实验原理】Na
2
SiO
3
+2HCl==H
2
SiO3
(胶体)+2NaCl
【药品和仪器】饱和Na
2
SiO
3
溶液、6molL的HCl溶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在Na
2
SiO
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加入稀盐酸,有透明的硅酸凝胶
产生
Na
2
SiO
3
溶液显碱性,
Na
2
SiO
3
+2HCl==H
2
SiO
3
(胶体)+2NaC l
【问题与思考】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实验二十八
【实验名称】硅酸钠的阻燃性
【实验目的】硅酸钠的阻燃性
【实验原理】硅酸盐化 学性质都很稳定,不易变化。因此Na
2
SiO
3
常用作木材防火剂
【药品和仪器】蒸馏水、饱和Na
2
SiO
3
溶液、胶头滴管、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结论
放入蒸馏水
水分蒸发后就燃烧
水分蒸发后失去防火作用
放入Na
2
SiO
3
饱和溶液
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
防火效果好,用作防火剂
实验二十九
【实验名称】氯气的制备
【实验目的】探究目的:1掌握Cl
2
的实验室制法
2练习复杂实验装置的组装,有毒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4HCl(浓) + MnO
2
= MnCl
2
+ Cl
2
↑+ 2H
2
O

【药品和仪器】烧杯、试管、具支烧瓶、酒精灯、石棉网、洗气瓶
浓盐酸溶液、MnO
2
、饱和NaCl溶液、NaOH溶液、紫色石蕊溶液、KI溶液
【实验步骤及记录】
1按图组装实验仪
2 在烧瓶中加入一
左右的浓盐酸。
3 稍预热在集中加
行以下实验。
4 将生成气体依次

溶液现象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 ____。
5将多余氯气通入水中制取少量饱和氯水。
6 停止反应时,先撤导管再撤灯,最后将尾气通入准备好的NaOH溶液中。
【问题与思考】思考:1 试分析为何Cl
2
中的HCl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
2 氯气尾气处理时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有毒的尾气还可以怎么处理
通过KI溶液现象为________发 生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再通入紫色石蕊
____________ ____原因是
热,等烧瓶中有大量黄色气体生成时进
器,并检验气密性。
定量MnO
2
固体,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5ml
实验三十
【实验名称】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实验目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的安静燃烧
【实验原理】H
2
+Cl
2
??
2HCl
【药品和仪器】氢气、氯气、集气瓶、导气管、火柴
【实验步骤及记录】
点燃
现象
H
2
在Cl
2
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问题与思考】点燃氢气前为何要检验其纯度
化学方程式
H
2
+Cl
2
??
2HCl
点燃
实验三十一
【实验名称】氯水的漂白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氯气在水的作用下有漂白性
【实验原理】中的能把某些有颜色的物质氧化成无色的
【药品和仪器】有色纸条、新制氯水、广口瓶、玻璃片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结论与解释
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作用。
【问题与思考】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实验三十二
【实验名称】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
【实验目的】探究干燥氯气没有漂白性
【实验原理】干燥氯气不能和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作用的酸性物质
【药品和仪器】有色纸条、集气瓶、氯气、玻璃片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结论与解释
有色布条不褪色
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实验三十三
【实验名称】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Cl的检验方法
【实验原理】Ag+ + Cl- =AgCl↓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药品和仪器】稀盐酸、NaCl溶液、Na< br>2
CO
3
溶液、自来水、蒸馏水、AgNO
3
溶液、稀硝酸、 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现象
加入AgNO
3
溶液

稀盐酸
Na
2
CO
3
溶液
自来水
蒸馏水
生成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溶解,
有无色无味气体
生成
白色沉淀不溶解
无明显变化
Ag + Cl == AgCl↓
蒸馏水中没有氯离子
+—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加入稀硝酸后
Ag + Cl == AgCl↓
Ag + Cl == AgCl↓
2 Ag + CO
3
== Ag
2
CO
3

Ag
2
CO
3
+ 2 H

== 2 Ag

+ H
2
O + CO
2

++
+2—
+—
+—
NaCl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注意事项】
本实验可用两种方法进行:方法一,可只加AgNO
3
溶液,后加稀HNO
3

方法二,先加稀HNO
3
,后加 AgNO
3
溶液.现象不同,结论相同
【问题与思考】
1.现有KCl、KBr、KI、KF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这种试剂是
A.AgNO
3
溶液 B.BaCl
2
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2.为什么在检验Cl时,要向待检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硝酸

实验三十四
【实验名称】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和漂白性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和漂白性
【实验原理】SO2漂白是SO2与生成了无色可溶性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差 所以受热易分解 即微热可使颜色复原
【药品和仪器】Na
2
SO
3
、浓硫酸、品红 溶液、pH试纸、胶塞、试管、水槽、酒精灯、试管夹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 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待
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 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试管里保留13体积的溶
液,滴入1-2 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在实验过程中,闻到什么气味
现象:将盛有SO
2
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显酸性。
在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给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在实验过程中,闻到刺激性气味。
【问题与思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
2
并验证S O
2
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在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试液 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
2
是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
2
有________。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
2
有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
2
有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Na
2
SO
3
+H
2
SO
4
==Na< br>2
SO
4
+H
2
O+SO
2

(2)变红 酸性 (3)褪色 漂白性 (4)变浑浊 氧化 (5)褪色 还原 (6)吸收多余的SO
2
,防止污染空气
SO
2
+2NaOH= =Na
2
SO
3
+H
2
O
实验三十五
【实验名称】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实验 原理】3NO
2
+H
2
O=2HNO
3
+NO 2NO+O
2
=2NO
2

【药品和仪器】 二氧化氮气体,双氧水、二氧化锰、试管、水槽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步骤
的试管倒放在盛
有水的水槽中
(2) 制取少量氧气
(3) 将氧气慢慢通入
步骤(1)的试管

现象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 br>升,最后水充满试管的23,
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
部)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
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
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NO
2
+H
2
O=2HNO
3
+NO
NO
2
为红棕色气体,和水反
应,生成NO为无色气体难
溶于水

MnO
2

(1) 将一支充满NO
2
2 H
2
O
2
=== 2 H
2
O + O
2

2NO+O
2
=2NO
2

3NO
2
+H
2
O=2HNO
3
+NO
【问题与思考】制取氧气还有哪些方法
实验三十六
【实验名称】喷泉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溶解性以及碱性
【实验原理】氨气的溶解度很大 1体积水里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
【药品和仪器】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胶塞、盛有水的烧杯、酚酞溶液、铁架台 < br>【实验步骤及记录】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氨气,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
瓶口,立即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的水事先加入少量的
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现象:烧杯里的水沿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 因及可能得出的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气压降低,外
玻璃管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氨气溶于水生 成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
【注意事项】实验时应注意烧瓶必须干燥,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 能使氨气
先吸入水)的双孔胶塞塞紧
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
NH
3

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沿

收集满一些。
【问题与思考】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
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 。
实验三十七
【实验名称】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目的】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掌握氨气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2、进一步练习使用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操作。
【实验原理】1、实验室用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氨气:
Ca(OH)< br>2
+2NH
4
Cl=CaCl
2
+H
2
O+ 2NH
3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氨气。
2、由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变成碱性,所以可以用无色酚酞指示剂验证其碱性。
3、 氨气呈碱性,所以可以利用或者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收集是否已满。
4、氨气遇到浓盐酸产生大量白色的烟,也可以利用其性质来检验是否气体已满
5、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利用其性质来进行倒扣实验
【药品和仪器】 镊子、试管、导 气管、硬质试管、铁架台、药匙、天平、酒精
末消石灰、氯化铵粉末、酚酞试剂、红色石蕊试纸
【实验步骤及记录】
灯、水槽、火柴、固体粉
实验步骤
1、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
置,并检查气密
性。
2、 称取适量消石灰和
氯化铵粉末 ,混
合,将混合好的固
体有纸槽送入试管
底部,连接好装
置,加热。
3、 用湿润的红色的石
蕊试纸放入试管
实验现象
1、 用酒精灯稍稍给大
试管加热,可以观察到
水槽中导气管口有气泡
冒出,移去酒精灯观察
到导气管 口有倒吸。
观察到大试管中有大量
水珠生成。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成蓝色,表明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已经收集满
了。
化学方程式
Ca(OH)
2
+2NH
4
Cl=CaCl< br>2
+H
2
O+2NH
3

NH
3
+H
2
O NH
3
·H
2
O

口,进行验满。
4、 将收 集满的试管的
气体移出用大拇指
堵住,移入事先加
入无色酚酞的的水
槽中将大 拇指移
开,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
可以看到水嗤一下很快
的充满试管, 水溶液由
无色变成红色,说明氨
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
水之后,溶液呈碱性。
(1)不能用NH4NO
3
跟Ca(OH)
2
反应制氨气
硝酸铵受撞击、加热易爆炸,可能产生NH
3
、N
2
、N
2
O、NO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
因 为NaOH、KOH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应。又KOH、NaOH具 有强腐
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腐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2制N H3。
(3)用试管收集氨气为什么要堵棉花
因为NH3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 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此外,
棉花还起到固定试管的作用。
(4)实验室制NH3除水蒸气为什么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
2
SO
4和固体CaCl
2

因为浓H
2
SO
4
与NH
3
反应生成(NH
4
)
2
SO
4

NH
3
与CaCl
2
反应能生成CaCl
2
· 8NH
3
(八氨合氯化钙)
(5)实验室快速制得氨气的方法
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
【问题与思考】1、能否用直接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2、多余的氨气如何吸收用什么装置
实验三十八
【实验名称】黑面包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实验原理】浓H
2
SO
4
先使有机物脱水,生成黑色的C,然后:
C+2H
2
SO
4
(浓)==(加热)CO
2
↑+ 4SO
2
↑+2H
2
O
产生了大量气体,再加上放出大量热,使得“面包”多孔且膨大
【药品和仪器】蔗糖、浓硫酸、100mL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里加少量 水,再倒入蔗糖,再加浓硫酸,最终生成一坨黑乎乎的冒着热气的“面包”。
实验三十九
【实验名称】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目的】1.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了解SO
2
的性质。
2.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中学会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实验的乐趣。
【实验原理】铜与浓硫酸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H
2
SO
4
(浓)+Cu===CuSO
4
+2H
2
O+SO
2
Cu与浓H
2
SO
4
反应生成SO
2
说明 浓H
2
SO
4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产生的SO
2
具有漂白 性,同时SO
2
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在实
验中可以用品红试纸验证SO
2具有漂白性,用蓝色石蕊试纸验证SO
2
是一种酸性气体。
【药品和仪器】铜丝、浓硫酸、品红溶液、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实验步骤 及记录】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曲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 br>盖好塞子,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 铜丝,终止
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一个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br>现象: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 生成物的水溶
液显蓝色。
【问题与思考】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 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
2
生成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
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试管口放有 一团浸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_______________,棉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除了(1)小题中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外,
的实验现象,请你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红溶液 褪色;Cu+2H
2
SO
4
CuSO
4
+SO
2< br>↑+2H
2
O
还可以观察到其它
棉花,其目的是
学方程式< br>2)尾气回收,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SO
2
+2NaOH=Na
2
SO
3
+H
2
O
(3)甲试管中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铜片溶解,溶液呈蓝色(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四十
【实验名称】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掌握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 +2H
2
O
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 +4H
2
O
【药品和仪器】具只试管、分液漏斗、水槽、铜片、浓硝酸,稀硝酸
【实验步骤及记录】铜和浓硝酸反应;
铜和稀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同上,尾气用碱吸收。
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现象: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
结论:产生NO
2
和Cu(NO
3
)
2

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现象:有无色气体产生,并且一遇到氧气变成红棕
结论:产生NO和 Cu(NO
3
)
2

【问题与思考】
色气体; 溶液变为蓝色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
2
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 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
的NO
2
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图甲所 示,方案二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N
2
O
4
存在 产生的影响)。已知浓HNO
3
受热分解与金属和浓
HNO
3
反应的 方程式分别为:
4HNO
3
(浓) 4NO
2
↑+O
2
↑+2H
2
O
Cu+4HNO
3
(浓) Cu(NO
3
)
2
+2 H
2
O+2NO
2

(1)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 灭,有的同学得出“NO
2
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
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 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br>(2)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的现象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 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
2
能支持
木条的燃烧”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 ______。
(4)为了更直接说明“NO
2
能否支持木条燃烧”这一问题,请你 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
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时产生大量水蒸气
(2)2Cu(NO
3< br>)
2
2CuO+4NO
2
↑+O
2
↑ 无气体剩余
(3)正确 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
相同, 若NO
2
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
(4)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
2
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
化学必修2课本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元素金属性强弱、单质还原性强弱
方案一:实验方法:Na、Mg分别与冷水反应
【实验仪器】:镊子、小刀、试管
【实验步骤】:分别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冷水,将少量Na、M g分别加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与水剧烈反应,迅速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镁与水反应缓慢
【化学反应】:2Na+2H
2
O=2NaOH+H
2
↑ Mg+2H
2
O=Mg(OH)
2
+H
2

【实验原理】:金属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 br>【实验结论】: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金属性:N a>Mg
性:Na>Mg
方案二:实验方法:Na、Mg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盐酸HCl反应
【实验仪器】:镊子、小刀、试管
【实验方法】:分别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将少量Na、Mg分别加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与盐酸剧烈反应,迅速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镁与盐酸反应较剧烈
【实验原理】:金属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实验结论】:金属活泼性:Na>Mg
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二
【实验目的】:探究.Mg、Al元素金属性强弱,单质还原性强弱
方案一:实验方法: Mg、 Al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盐酸HCl反应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
【实验方法】:分别取两只试管,将少量盐酸加入试管,分别加入Mg 、Al少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镁与盐酸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起泡
铝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原理】:金属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实验结论】:金属活泼性:Mg > Al
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方案二:实验方法: MgCl2、AlCl3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过量NaOH反应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
【实验方法】:分别取两只试管,将少量MgCl2、AlCl 3加入试管,分别加入NaOH直至过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MgCl2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只产生白色沉淀
AlCl3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慢慢消失
【实验原理】:
【 化学反应】:MgCl
2
+2NaOH=Mg(OH)
2
↓+2NaCl
还原
AlCl
3
+3NaOH=Al(OH)
3
↓+3NaCl
Al(OH)
3
+NaOH=NaAlO
2
+2H
2
O < br>【实验结论】:①Mg(OH)
2
显碱性,Al(OH)
3
是两性氢氧 化物, 碱性Mg(OH)
2
>Al(OH)
3

②金属性Mg > Al
③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Fe、Cu元素金属性强弱、单质还原性强弱
方案一:实验方法: Fe与CuSO
4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
【实验 方法】:分别取两只试管,将少量CuSO4溶液加入试管,将一条铁丝弯曲后深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铜
【实验原理】:较活泼的金属能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结论】:①可根据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②金属性Fe > Cu
方案二:实验方法: Fe、Cu与H
2
SO
4
溶液组成原电池装置,测试是否导电
【实验仪器】:、电流计,烧杯,导线
【实验方法】:铁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连接电流计,同时插入烧杯中的稀硫酸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原理】: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活泼性强于正极金属
【实验结论】:①Fe做负极,Cu做正极
②金属性Fe > cu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实验四
【实验目的】:探究.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单质氧化性强弱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①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观察现象;滴入四氯化碳,振荡观察现象
②氯水滴入碘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观察现象;滴入四氯化碳,振荡观察现象
③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观察现象;滴入四氯化碳,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 象】:①溴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由无色变橙黄色,加四氯化碳后,溶液分层,上层颜色变强,至颜色消失,下层(四氯化碳层)变为橙红色
②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褐色,加四氯化碳 后,溶液分层,上层颜色变浅,至颜色消失;下
层(四氯化碳层)变为紫红色
③碘化钾溶液中 滴加溴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褐色,加四氯化碳后,溶液分层,上层颜色变浅,至颜色消失;下
层(四氯化 碳层)变为紫红色
【化学反应】Cl
2
+2NaBr==NaCl+Br
2

Cl
2
+2KI==2KCl+I
2
Br
2
+2KI==2KBr+I
2

【实验原理】: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将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的单质置换出来
【实验结论】:①氧化性Cl
2
>Br
2
>I
2

②非金属性Cl> Br>I
实验五
【实验目的】:探究硫、碳、硅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单质氧化性强弱
方案一:实验方法: 将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试管、
【实验步骤】:将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化学反应】:H
2
SO
4
+ Na
2
CO
3
= Na
2
SO
4
+CO
2
↑+H
2
O
CO
2
+H
2
O + Na
2
SiO
3
=H
2
SiO
3
↓+Na
2
CO
3

【实验原理】:强换弱规律:较强酸能生成较弱酸从其盐溶液中
【实验结论】:①酸性:H2SO4 > H2CO3 > H2SiO3
②非金属性:S > C > Si
【问题讨论】
1.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实验六
【实验目的】:探究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是共价化合物
方案一:实验方法:将氯化钠、纯硫酸处于熔融态,做导电性试验,
【实验仪器】:电解池
【实验方法】: 将熔融态的化合物加入电解池,测试其导电性
【实验现象】:熔融的氯化钠导电
熔融的硫酸(液态纯硫酸)不导电
【实验原理】:离子化合物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
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电离,仍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
【实验结论】:可用化合物处于熔融台式是否导电判断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氯化钠熔融态能导电,是离子化合物,
硫酸熔融态不导电,是共价化合物
实验七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实验1
步骤
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
分别插入两个盛有稀硫
酸的烧杯中
实验2 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
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稀硫
酸的烧杯中
实验3
实验4
用导线把上述实验2中
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在实验3 的导线中间连



现象

结论
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实验八
【实验目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Cu+2AgNO
3
=2Ag+C u(NO
3
)
2
设计原电池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银片,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将铜片和银片用 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再在导线中连接电流计,观察指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Cu
石墨
【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 应与原电池装置的本质联
原剂本身做负极,本身发生是电子的氧
②氧化剂本身做电解质溶液,在 正极发

③选比负极金属活泼性弱的金属或非金
正极材料
硝酸银溶液
④氧化半反应是负极反应
⑤还原半反应是正极反应
【实验结论】原电池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九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药匙、烧杯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2只试管,各加水浴加热产生 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
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气泡快 应速率
用水浴加热其中1支试管
化学反应:2H
2
O
2
== 2 H
2
O + O
2

实验十
【实验目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药匙、烧杯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系:①还
化反应
生还原反
属导体做
实验二:取3只试管,各加
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 液,
往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粉末,另一只试管
中加入少量氯化铁粉末
加入氯化铁粉末,产生气泡速
率较快
加入二氧化锰的,产生气泡速
率最快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
速率
化学反应:2H
2
O
2
== 2 H
2
O + O
2

实验十一
【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药匙、烧杯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三:取2只试管,各加
入5 mL 2%、6%、12%的过氧
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
mol·L氯化铁溶液
-1
浓度大的产生气泡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加
快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2H
2
O
2
== 2 H
2
O + O
2

实验十二
【实验目的】探究甲烷与卤素单质的蒸汽光照下的取代反应
【实验仪器】铁架台、水槽、量筒
【实验步骤】取两只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法先后 收集半试管甲烷,后半试管收集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
其中一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褐色纸套套好 ,另一只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处,以免爆炸)片
刻后,比较2只试管中的物质,观察现 象
【实验现象】①纸套套住的试管中无现象
②光照的试管中,气体由黄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量筒壁有油状液体生成,量筒内液面上升,试管中有少量
白雾
实验
操作

a.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实验现b.试管内壁有______________出现
象 c.试管内有少量_______d.试管内液面
上升
无明显现象
CH
4
与Cl
2
在_________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CH
4
+Cl
2

CH
3
Cl+HCl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
CH
3
Cl+Cl
2


CH
2
Cl
2
+Cl
2

CHCl
3
+ Cl
2


CH
2
Cl
2
+HCl

, _________________

CHCl
3
+HCl

, _________________

CCl
4
+HCl

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甲烷与卤素单质的蒸汽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该反应是连锁反应,产物有五种,四中有机物和一 种无机
物,其中氯化氢量最多
【实验结论】甲烷与卤素单质的蒸汽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典型例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前量筒内CH
4
与Cl
2
的体积比为_______,向100mL量筒中收 集充入CH
4
、 Cl
2
的方法是________。 (2)CH
4
与Cl
2
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若用日光直射,可能会引起________ ___ 。
(3)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量筒内壁上出现黄绿色油状液滴,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 固体析出、____、____等。
(4)实验中生成的油状液滴的化学式为 ,其中_________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5)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
(6)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1:4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 CH
4
和80mLCl
2

(2)光照f或光亮处、漫射光; 爆炸
(3)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量简内液面上升
(4)CH
2
Cl
2
、CHCl
3、CCl
4
CHCl
3
、CCl
4
(j)反应中有 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
( 6)降低Cl
2
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
2
和水因溶解、反应而消耗

-
实验十三
【实验目的】探究乙烯工业制取原理的实验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石蜡油、碎瓷片、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B中溶液紫色_______
褪去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橙红色褪去
实验现象

黑烟
明亮
D处点燃火焰_______并伴有_______
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乙烯
实验结论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退色(鉴别乙烯和烷烃)
乙烯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鉴别乙烯和烷烃)
【注意事项】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 用是:氧化铝起催化剂的作用,碎瓷片除了催化作用还起到间接加热的作用。
【问题讨论】
1.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现象相似,原理是否也相似
2.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气体
实验十四
【实验目的】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实验仪器】试管,带尖嘴导管的胶塞,烧杯
【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 入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
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 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
转烧杯,向烧杯中 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现象
实验操作
①开始钠位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放出的气体在空
实验现象 气中安静燃烧;②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③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
水无浑浊产生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
2CH
3
CH2
OH+2Na→2CH
3
CH
2
ONa+H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的现象


检验产物
实验十五
【实验目的】苯的性质(掌握探究有机物结构的简单实验方法)
实验
1、 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溴
水,振荡后,观
察现象。
1. 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酸性
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无
色,下层水层仍然为紫色
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现象
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橙
色,下层水层变为无色
结论
溴易溶于苯,溴水与苯不反应
KMnO
4
溶液,振荡
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苯分子虽然 不饱和程度较大,但分子中并没有C=C,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被酸性KMnO
4
溶 液氧
化。
【典型习题】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 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
6
H
6
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
能使 褪色。
(2)实验验证:
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 ,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
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4)应用:为了表示苯分子的结构点,结构式用 表示,用凯库勒式表示苯分子结构式是不确切的。
①苯不能使 褪色。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 ;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
实验十六
【实验目的】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红色铜丝加热,变黑色,伸入乙醇中,又变红,
【注意】铜丝弯成螺旋状原因:增大与乙醇的接触面积,减少铜丝的热量散失。
实验结论:乙醇在能被热的CuO氧化为醛(乙醇在用Cu做催化剂并加热时能被空气氧化)
2CH
3
CH
2
OH+O
2
――→2CH
3CHO+2H
2
O

【实验目的】
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
Cu
实验十七
【实验方法】在大试 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缓慢沿试管内壁加入浓H2SO4,冷却后再加入CH3COOH,在另一< br>只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图组装好仪器,用小火慢慢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饱和Na
2
CO
3
溶液液面上有 生成,
且能闻到

CH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
COOH+CH
3
CH
2
OH =====CH
3
COOC
2
H
5
+H
2
O
(1)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缓慢沿试管内壁加入浓H
2< br>SO
4
,冷却后再加入CH
3
COOH。
(2)导管末端不 能插入饱和Na
2
CO
3
溶液中,防止造成溶液倒吸。
(3)浓H
2
SO
4
的作用
①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②吸水剂——提高CH
3
COOH、CH
3
CH
2
OH的转化率。
(4)饱和Na
2
CO
3
溶液的作用
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②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
③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5)酯的分离
采用分液法分离右侧试管中的液体混合物,所得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特别提醒
对乙酸、乙醇、浓H
2
SO
4
的混合液加热时,要用小火慢慢加热,并且温度 不能过高,目的是尽量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
提高乙酸、乙醇的转化率。
[典型例题] 在如下图所示的试管甲中先加入2 mL 95%的乙醇,然后缓慢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g
无水乙酸钠,充分振荡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 装置,用酒精灯对试
管甲加热,当观察到试管乙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试回答: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使用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乙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试管乙中有 无色、芳香气味的液体生成,不溶于水,在饱和Na
2
CO
3
溶液上面分层。
(2)硫酸与乙酸钠反应生成乙酸;浓硫酸又是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同时吸收酯化反应产生的水,促进乙 酸乙酯的生成。
(3)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
(4)乙酸乙酯在饱和Na
2
CO
3
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便于观察分层现象,另外Na
2
CO3
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挥发出的
乙醇。
【答案】 (1)液面上有一层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出现
(2)与乙酸钠反应生成乙酸;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吸水剂
(3)防倒吸
(4)吸收反应挥发出的乙酸、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实验十八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名称】探究糖类的性质
【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物质的性质;探究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探究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2.了解葡萄糖的检验反应。
3.了解淀粉的检验及淀粉的水解。
【实验仪器和试剂】
葡糖糖晶体、蔗糖晶体、 可溶性淀粉固体、脱脂棉、10%的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2%的硝酸银溶液、2%的稀氨水、10%
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硫酸铜溶液、碘水、热水、蒸馏水、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
【实验过程】
实验一:葡萄糖的检验
1.银镜反应
(1)配制银氨溶液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2%的AgNO
3
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的稀氨水,直到 析出的沉淀恰好溶
解为止。
(2)在配制好的银氨溶液中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min。
现象: 出现银镜 。
结论: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反应: 。
2.与新制的Cu(OH)
2
悬浊液反应
(1)制备新的Cu(OH)
2
悬浊液: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的CuSO4
溶液,得到含NaOH的Cu(OH)
2
悬浊液。
(2)向新制Cu(OH)
2
悬浊液中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
现象: 蓝色沉淀变为砖红色 。
结论: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
反应: .
实验二:淀粉的性质实验
1.淀粉的水解
(1)向一支试管里加入4mL淀粉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试管4-5min。
(2)待溶液冷却后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进行以下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试管1
滴加碘水
溶液不变蓝
淀粉在稀硫酸作
用下,加热水
解,
试管2
加入NaOH溶液(作用: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环境)
加入含有NaOH的Cu(OH)
2
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沉淀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水解,生成的产物是葡萄糖
实验十九
【实验名称】探究蔗糖的水解反应反应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蔗糖、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硫酸、试管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最终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和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
色沉淀
化学反应
C
12
H
22
O
11
+H2
O
催化剂
――→C
6
H
12
O
6< br>+C
6
H
12
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典型例题】:为证明无还原性的蔗糖水解后的生成物有还原性,可能有如下实验步骤:
①加 入稀硫酸;②加入几滴CuSO
4
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烧碱溶液至碱性;⑥加 入新制Cu(OH)
2
。最佳顺序
是( )
A.④①③⑥③ B.④③①⑥⑤③
C.①③②⑥③ D.④①③⑤⑥③
实验二十
【实验名称】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探究检验和鉴别糖类、蛋白质方法。
【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
4
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
观 察现象。
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鸡蛋清溶液,加热第一支试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向第 三支试管中加入甲醛
溶液,观察现象。在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
实验内容
葡萄糖
现象
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
结论
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
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葡
萄糖是还原性糖
淀粉
蛋白质
鸡蛋清
滴有碘水的地方变为蓝色
鸡皮变黄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蒸馏水不溶解
土豆、面包中含有淀粉,
遇碘会变蓝
浓硝酸遇蛋白质显黄色
重金属盐、有机物能使蛋
白质变性
结论:以上是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常用于检验和鉴别该物质,需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实验二十一
【实验名称】探究铝热反应—金属的冶炼
【实验目的】
探究铝热反应

方案一: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铁架台,蒸发皿
实验步骤:1.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 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
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 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
2.把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 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
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点燃镁带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 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
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的下部被烧 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实验
结论
在高温下,铝与Fe
2
O
3
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高温
2Al+Fe
2
O
3
====== Al
2
O
3
+2Fe
[特别提醒]
1.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1)镁带要打磨净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氧化铁粉末要干燥,铝粉要没有被氧化,否则难以反应。
(3)要保证纸漏斗重叠时四周均为四层,且内层纸漏斗一定要用水润湿,以防高温物质从四周溅出。
2.铝热反应可以用铝还原氧化铁来焊接钢轨,但工业上并不利用此方法炼铁。
[注意] 铝热反应的操作和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大部分是穿插在推断题中。
要掌握铝热反应的操作,知道是固+固冶炼金属的方法,铝和CuO、Cr
2
O
3
、MnO
2
、WO
3
都能发生置换反应。
【典型例题】
例一、(04黑吉滇川渝湘鄂第26题)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 和Fe
2
O
3
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 L mol·
L
?1
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产物中的单质B是 。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则该溶液中
c
(Mg)为 ,
2+
c
(Fe
2+
)为 。
【答案】(1)加少量KClO
3
,插上Mg条并将其点燃 Fe
(2) 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br>O MgO+2HCl=MgCl
2
+H
2
O
(3)Fe+2H=Fe+H
2
↑ Fe+2Fe=3Fe
(4)
c
(Mg)=·
L
?1

c
(Fe)=·
L?1

例二、如右图所示,用两张圆形
2+2+
+2+3+2+
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
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
纸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小孔,用
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
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
沙子的蒸发皿。把5 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 g铝粉混合均
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 插一根镁带,用小木条点燃
象。通过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__ 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原剂,该反应称为________反应。
(2)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________(填写在横线上)。
①镁带剧烈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 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 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
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写出下列操作 或物质的作用:内层纸漏斗底部剪一个孔:_________;蒸发皿盛沙子:__________;镁带:
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
高温
【答案】 (1 )Fe
2
O
3
+2Al=====Al
2
O
3+2Fe Fe
2
O
3
Al 铝热 (2)①②③④
(3)使熔融物易于落下 防止溅落物炸裂蒸发皿 引起氯酸钾分解 引发铝热反应
【典型例题】1、.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还缺 ________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
(2)若将氧化 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________发生(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铝热反应的用途有____________。
(解析):( 1)利用镁带燃烧放热从而引发铝热反应,同时促使KClO3分解产生O2,使镁带快速燃烧。
(2)Mg比Al活泼,Al不能从MgO中置换出Mg。
(答案):(1)镁带和氯酸钾 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长度约10 cm的镁带,上端弯曲,将氯酸钾放在混合物上镁带的周围,
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带
(2)不能 镁比铝活泼,铝不能置换镁
(3)用于焊接钢轨;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
匀,放在纸漏斗中,上
镁带。观察发生的现
实验二十二
【实验目的】探究海水的蒸馏与净化

【实验方法】如图,组装仪器,ab接通自来水,a进b出,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实验仪器】主要仪器:A:__________,B:______,C:______;
冷凝水的流向:____口进,_____口出。

【实验现象】a中产生大量水蒸气,c中收集到无色液体
【实验原理】利用海水中各物质熔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海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实验结论】利用海水中各物质熔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使海水淡化
实验二十三
【实验目的】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
【反应原理】2H+2I+H
2
O
2
===I
2
+2H
2
O。
【实验步骤及证明方法】
【实验步骤】:(1)取食用干海带,用刷子刷去表面粘附物,不用 水洗,称取15g,放入铁或瓷坩埚中,把坩埚置于泥三
角上,用煤气灯高温灼烧,将海带烧成炭黑色后 ,自然冷却,
(2)将坩埚内灼烧残余物放至小烧杯中,加入5mL蒸馏水,不断搅拌,10分钟后过滤。 (3)在 滤液中加入1mL饱和的
新制氯水或双氧水,振荡溶液,5分钟后,再滴入1%淀粉液1—2滴,溶液立 刻由无色变成蓝色,由此证明溶液中含碘。

2.海带中提碘
【流程】
海带→灼烧→浸泡→氧化→过滤→提纯→碘单质。
【主要化学反应】
2I+H2
O
2
+2H===I
2
+2H
2
O或Cl< br>2
+2I===I
2
+2Cl
【主要的物理原理】:
单质碘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后用蒸馏的方法将碘和有机溶剂分开。
【特别提醒】
1.海水中碘的浓度很低,碘一般从海带或海藻等植物中提取。
2.使I变成单质碘,可供选 择的常见氧化剂有Cl
2
和H
2
O
2

【典型例题】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实验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含I
2
溶液――→碘的有机溶液―→晶体碘
(1)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
(填序号)。
A.酒精(沸点78℃)
C.甘油(沸点290 ℃)


B.四氯化碳(沸点77℃)
D.苯(沸点80 ℃


-+ --
+-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ICl(ICl的性质类似于氯气),为消除此杂 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适量(填序
号)________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__ _____。
A.KIO3
C.KI


B.HClO
D.Br2
(4)利用碘的有机溶液得到单质I
2
的方法是_____。
【解析】 从 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应加入有机萃取剂如苯、四氯化碳(酒精和甘油均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分液即得到碘的有机溶液,从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溶剂要采用水浴加热蒸馏的方法。其中在操作 ②中,为
使少量的ICl中的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还原剂,故只有C项符合,发生的化学反应为IC l+KI===I
2
+KCl。
【答案】 (1)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BD
(3)C ICl+I===I
2
+Cl (4)蒸馏法
--
实验二十四
【实验目的】海带中溴元素的检验
【反应原理】

【主要流程】
【四个过程】
【两个原理】
【特别提醒】
1. 从含Br的海水和含HBr的吸收液中得到Br
2
,都是用氧化剂把Br-氧化为Br
2

2.不能利用最初得到的含Br2的海水直接蒸馏获取液态溴,因为此时溶液中Br2的 浓度较低,若直接蒸馏,处理量大,
成本高。
【典型例题】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 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
如下:
(1)步骤Ⅰ 中已获得Br
2
,步骤Ⅱ中又将Br
2
还原为Br,其目的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用SO
2
水溶液吸收 Br
2
,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由此反
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 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
2
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
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 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④C中液体颜色为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 l
2
,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
作是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 步骤Ⅰ中Br
2
的浓度很小,多次用SO
2
反复
吸收,最终用Cl
2
处理,则可获得大量的工业溴。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SO
2
,生成H< br>2
SO
4
,因此要注意酸对设备的腐蚀
问题。溴具有腐蚀性,可以腐蚀 橡胶。蒸馏的目的,就是通过沸点不同而提纯Br
2
,所以要通过温度计控制好Br
2
沸腾的温
度,尽可能使Br
2
纯净。

李琦中国好声音-菜根谭txt


三国立志传2下载-张雨薇


稀土金属-所有的深爱都是秘密


菜溪岩-mltr


美帝国主义-钢化涂料


山水诗歌-磁生电


悍马收购-四女手指画


青海在哪个省-合家团圆



本文更新与2020-12-17 09: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3365.html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