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长穗剑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设计锦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8 06:37
tags:初中语文教案

冷冻机工作原理-汉代五铢钱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祁岳)
标准文档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 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
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 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
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 你会去幻想着一切
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
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
在美好的憧憬之 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
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
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 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
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 不满官场丑
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
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
兮辞》、《归园田居》、《桃 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 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
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
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 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土地平旷(kuàng)
刘子骥 ( jì ) 诣太守(yì ) 间隔
(jiàn)
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 ,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
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
繁多。注意 :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 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
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 :繁多
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
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
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
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
隐约约。)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省略句。舍:舍弃 )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省略句。才:仅仅)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复:继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 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huò)
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
排整齐的房舍。然:…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 俨(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属: 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
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阡陌 :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
电事业的总称,阡(qiān)陌)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
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 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 指老人。垂髫
(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 ,垂髫(tiáo))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2、字词翻译:
缘:沿着。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 复:继续。 欲:想要。
尽:到头。 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 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 黄发:指老人。
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
3、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关联词语)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信;现代:隔开。
皆叹惋:叹惋:惊叹,惋=惊;现代:惊叹惋惜。
寻病终:寻:顷刻,不久;现代:找。
4、词类活用: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 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一词多义:
之: 忘路之远近:的
渔人甚异之:语气助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
舍:①舍弃 “便舍船 ”②房舍 “屋舍俨然”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不久 “寻病终”
志:①做标记 “处处志之”②标记 “寻向所志”
向:①以前 “寻向所志”②对着 “眈眈相向”
为:①wéi作为,动词。“以捕鱼为业”②wèi对, 向。介词。“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①于是,就 “见渔人,乃大惊”②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
复:①又 “复前行”②再 “不复出焉”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②遂迷(最终,终于);

武陵人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为业,靠捕鱼作为职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为:
作为。
缘溪行:沿着小溪往前行。缘:沿着,顺着。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远近:偏义复词,文中仅指远。
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杂乱繁多。落英:落花,一说刚开的花。缤纷:杂乱繁多
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捕鱼。异之:以之为异。之:指
见到的景象。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又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复:又,
继续。 前: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穷:穷尽。
林尽水源:尽:消失。
便得一山:得:发现,看见。
才通人:仅仅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仅仅。通:使……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然:……的样子。
土地平旷:旷:空阔,开阔。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名词,代往来的人。种作:名词,代种作的人。
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黄发:借代老人,旧说长寿的象征。垂髫:借代小孩。
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大惊:乃:竟然。
问所从来:所从来:从何处来,所,处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问题。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咸:副词,都。问讯:讯=问,打听,询问。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云:说。先世:先辈。乱:战乱。
率妻子邑人:率:带领。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人,乡邻。
来此绝境: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外人:桃花源外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乃不知有汉:乃:副词,竟。
无论魏、晋: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渔人。为:给。具:同“俱”详细。所闻:所知道
的世事。
皆叹惋:皆:都。叹惋:惊叹,惋=惊。
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延:邀请。其:他们的。
停数日,辞去:停:居住。辞:告别。去:离开。
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为:对。道:说。也:语气词。
既出:既:副词,已经,以后。
得其船:得:找到。其:自己的
便扶向路:便:就。扶:沿,顺着。向:原来的,先前的。
处处志之:志:做标志。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说如此:如此:自己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派
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原来。所志:所做的标志。
遂迷不复得路:遂:结果。
闻之,欣然规往:闻:听。之: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往:
计划前去。
未果,寻病终:果:动词,实现,成为事实。寻:顷刻,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遂:就。问津:问路,寻访。者:……的人。
三、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2、收集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
2.概括每个自然段段意,体会全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
2、能力目标: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语言内涵的把握和领会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写做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初步了解了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
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具体地了解 作者透过这些文字想要表达什么内容。
指名说出课后收集的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成语
明确:
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二、回顾内容,梳理结构:
1、请大家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
见所闻所历,离 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②):渔人进入桃花源及其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③):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三、结合内容,把握内涵:(接下去我们就按照文章的层次去一同揭开桃花源的
真面目)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好奇心)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丽美景)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
(平静的社会生活和勤劳和平的人们)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一看到渔人是怎样的表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的关系)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而叹惋。
(表现桃花源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追
求)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
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
构的。
四、发表感慨,加深内涵把握:
我记得上堂课叫大家有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接下去我们按照一种句式来
回答:
“桃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是因
为 ”!
1、“美”的世界:环境幽雅;风景秀美;资源丰富;和谐安宁;
2、“乐”的世界:平等和睦;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
3、“奇”的世界:景物和奇特;人和奇特;踪迹和奇特;
五、概括小结:
我们一概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
1、这是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 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表现了作者
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
2、这个社 会:景色优美,资源丰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没有剥削,社会平等
和平,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 康。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
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 条件下是不可能实
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六、再读课文,感受桃源世界: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七、作业:1.基训

《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
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2、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力求 “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
活泼、有效地学习。
2、这是 自读课文,作为写景小品,它精短饶有趣味,宜让学生反复涵咏,力争
在课内熟读成诵,然后讨论仿写。
3、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平台、《满井游记》教学软件。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人课文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 公
安县)人。万历进土 ,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
均有才名,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 倡“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
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 成就最高,内容多写
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 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
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二、自读理解
1、学生朗读课文,力求理解文意。
2、检查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教师读课文,学生口译。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清新自然的语言。
三、自读欣赏
1、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光片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观看,用心
体味。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②:“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的表达
了一个‘城居者’一 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鸽’的欢
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在理解 、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欣赏。
学生边议边读边背,教师归纳。
(尽量由学生讲,教师只作必要引导)
第一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城中飞沙走砾,为下文正面记游
作准备,有对比的作用。 第二段逐句读来,怎样表达记游的次序?——第一句“廿二日……至满井”:点
明所游之地。第二句 “高柳……脱笼之鹄”:以堤柳、润土、旷野衬托心胸的舒
畅。“若脱笼之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 三句“于时……出于匣也”;写春
水。“晶晶然……”作比喻,更见水的明澈。第四句“山峦……之始掠 也”:写
春山,细致地写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写
文案大 全
标准文档
春山的形色两美。第五句写春柳、春苗两景,笔墨不多,既显示燕地春色,又见
观察之细。第六、七句,写游人,男男女女,有动有静,声色兼备,形态各异。
第八句,运用了 借代写鱼鸟,描绘出神态。第九句,议论句,强调燕郊“未始无
春”,与第一段对照。
3、出示篇章结构图 (出示幻灯软件) 。
4、学生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当时欢愉的心情。
5、再次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光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学生尝试背诵第二段。
四、自读深化
1、教师指导学生看阅读提示③:“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
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朱自清的《春》,引出“绘春图”,与“满井早春图”作
比较。(出示幻 灯软件)
若脱笼之鹄 山水太阳
春 水 春草
春 山 春花
满井早春图 春 柳 春凤
春 苗 春雨
游人、鱼鸟 迎春
未始 无春 颂春
教师小结:同样是写春,虽然所写的景物不同,但写时都注意到了抓住事物特征,
用 优美的语言进行景物描写,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仿写练习:《校园的早晨》。
(1)仿照两篇文章的结构,出示《校园的早晨》结构提示图:(出示幻灯软件)
总写
早晨的---------
早晨的---------
校园的早晨 分写 早晨的---------
早晨的---------
早晨的---------
总写
(2)学生根据结构提示图,分组讨论。
(3)请几名学生谈谈作文的思路,写法。
五、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写一篇写景短文《校园的早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 上,我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在“议”的这个环节当中,我对学生的引
导不够深入,结果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不能够透彻,生成的问题不多,而且所提的
问题相对来说较简单。还有在课前三分钟的名言分析,学生 做了分析以后,我的
点评不够深入,不够具体。“目标应是正确的目标,梦想、理想均可成为目标。但是梦想距离目标较远,有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甚至是一种幻想。”而
我没有给学生点出这 点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的,继续努力
探索教学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
活空间,它用神 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
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 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
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 句“墙角数枝
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
诗 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 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
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 书课题: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
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思考: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
可爱之处表现在 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
的芳香;③从风度 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思考: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
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 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
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 ,自喻自己
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
品质 。
思考: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
托物 喻人)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
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 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
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 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
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 还要体
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思考: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 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 不懂的,
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 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
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
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课文 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
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 的顺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 br>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
事物,欣赏的人就 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
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 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
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 的托物言志的方法,
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 br>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03年4
月20日 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 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 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 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 说服
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
托物言志的 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
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
七、 作业:
流利地背诵两文,准备默写。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
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中的乐?
教学设想: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文中的乐(难
点)。词语、生字 结合预习当堂解决,个别晦涩语句、文言活用现象,只要能大
体把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与《马说》的作者韩愈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成为
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柳宗元的 《小石潭记》。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 称“柳河东”,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 了一
组著名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
身世遭遇、 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
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 郁的心情。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走进文本
(一)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师生评议后教师范读
(二)译一译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注意纠错和补充,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三)议一议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
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 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从音、形、色三方面入手。
2、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
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水特点: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写潭水。
写法:动静结合
心情:愉快
写鱼,动静结合,侧面衬托水的清冽。
3、文中写景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抓住了事物特征。
(1)突出了“石”。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 “闻
水声, 如鸣佩环”(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
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 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
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
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后面
还有“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2)紧扣“清冽”写潭(水)。
4、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
呢?
(2)引导结论:乐
(3)讨论: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水声动听,环境优美,游鱼逗乐。
(四)比一比
当堂背诵,比比谁背得最快。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大家 已经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并选择一两则加以分析。

《关雎》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 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
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首《诗经》中的古诗,还记得 吗?《采薇》(引导学生背诵:“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 心伤悲,莫
知我哀。”)那么《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
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本 只称《诗》,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 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其
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 一百零五
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四十篇 ,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为陈述;比为比喻;兴为先方他物后引出所咏之词。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
叠字。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
字词。
1、字音:
雎(jū):用于古人名,如范雎。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窈(yǎo):深远。 窕(tiǎo):与“窈”组成合成词。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 :1.(cēn):参差,参错。本文取此义。2.(cān):①进见,谒见。如:参拜。②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封建时代指弹劾。如:参劾。3.(shēn):人参。如:参须。
差:1.(chā):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差数。②稍微,
较。如:天气 差暖。2.(chà)①不相同,不相合。如:差得远。②错误。如:说
差了。③缺欠。如:差点儿。3 .(chāi):①派遣。如:鬼使神差。②被派遣去做
的事。如:公差。4.(cī):等级,等次。 “参差”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
思。本文取此义。
寤(wù):睡醒。寐(mèi):睡。如:假寐。 芼(mào):选择。
2、词语识记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服,想。 悠:思念。 反:覆身而卧。
辗:转动。 侧:侧身而卧。 友:亲爱。
四、赏析:
1、第一章(第一节):起兴,先写互相唱和的水鸟,再写文静美丽的姑娘。(一见
钟情)
2、第二章(第二、三节):从长短不一的荇菜写起,再写美丽的女子。同样用“兴”,
这一节 写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未得的忧思,日夜思念,难以入眠。
3、第三章(第四、五节):由现实转而 到梦中,与心中的姑娘一同弹琴、鼓瑟、
敲钟、打鼓。十分欢喜。
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 ,主要用“兴”和“重章叠句”。这虽是一首爱情诗,
却也表现了小伙子对心上人的尊重,虽追求不上而 异常痛苦,却也不超越世俗,
违背道德。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六、主题归纳,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 ,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
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 活情趣。抒
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
美。
七、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蒹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朗读欣赏
1、听录音播放:要求学生:找出韵脚字;给生字注音
2、教师指导
3、配乐,让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4、生字词
蒹(jiān):荻,像芦苇。 葭(jiā):芦苇。
溯(sù):1.逆着水流的方 向走。如:溯流而上。本文取此义。2.往上推求或回想。
如:回溯。
晞(xī):1.干,干燥。如:晨露未晞。本文取此义。2.破晓,天亮。如:东方未
晞。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
苍苍:茂盛的样子。
二、诗意理解
1、教师讲解疏通诗中重点词语。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伊人:那人。
溯徊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从:追,追求。
溯洄:逆流而上。 阻:险阻,难走。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仿佛。 凄凄:茂盛的样子。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水中小块陆地。
2、学生再读诗歌
三、分析诗歌
1、问题1:刚才我们听了课文录音,并且 又配乐朗读了这首诗,应该对诗歌有
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学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2、追问: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
明确: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
如镜中花,水 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3、问题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 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
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
一些诗句都 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
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
折艰险。 然而 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 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宛在水中坻”、“宛在 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
惘忧郁苦闷情怀。
4、问题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
么作用?
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
渲染得越来越浓 ,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
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 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
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 河滨,直呆到太
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
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 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
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 情
怀。
5、追问: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先言它物,
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明确:起兴手法。和“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样,都是写景起兴。
6、问题4:这首诗一共三节,大家比较一下这三节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确: 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
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 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
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7、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 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
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 ,爱情道路的
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
律 ,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四、对照板书,学生背诵诗歌
五、比较阅读《上邪》与《蒹葭》
上 邪①
汉乐府民歌
上邪!② 我欲与君相知,③ 长命无绝衰。④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⑤
【注释】
①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②上:指天。上邪:犹
言“天啊”。这句是指天为誓。 ③相知:相亲。 ④命:令,使。从“长命”
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 ⑤除非高 山
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
才会和你断绝 。
【比较分析】
同:都是情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定执著的追求。
异:《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感情炽烈而率直
《蒹葭》写一位男子渴慕伊人,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缠绵感伤。
六、音乐欣赏,体会意境:让学生欣赏《在水一方》,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七、练习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1、积累下列出自《诗经》的名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把课文改写成一篇散文
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并熟练的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诗中的意境。
3、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对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表达上的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格律诗及词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黄鹤楼》
1、诵读。
2、作者:崔颢,盛唐诗人,早期诗歌流于浮 艳,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
旧笑春风。”晚年因经历边塞。诗歌风格变为雄浑奔放。
3、听录音示范朗读。
4、品味:
⑴、析句:
去:离开 悠悠:闲静的样子。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历历:清晰可数。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⑵、品句:七言律诗
首联:借用传说。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 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
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 人心中布上了
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绪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而巧妙地用典,使这
种 底色多了些神秘渺茫飘忽的色彩,少了些哀怨的成分。
颔联:楼头远眺,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 云”的衬托显得宏丽阔大,受此景
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 翅膀:黄
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 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是别的,正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
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
颈联:登楼所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不禁浮想联翩。艳阳高照,澄空流
碧,恍惚 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
给人家的温暖。美好的憧憬与动 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
情味。诗作的思想品味了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尾联: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可是水雾江烟,一
片迷蒙,问乡乡 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
⑶、小结: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吊古怀乡之作。传说,诗仙李白登上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此楼原本想写诗。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5、迁移阅读
⑴、古人诗中的“黄鹤楼”(学生交流)
⑵、仿作:凤凰台上凤 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 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
白《登金陵凤凰台》)
二、学习《钱唐湖春行》 1、作者:白居易,唐代杰出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留下诗作近三千首。
2、诵读
3、品味:七言律诗。
⑴、问:诗人是 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
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 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
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⑵、问:“春行”可见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了,那是春天的哪个阶段呢 ?是从哪
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明确: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看出。
⑶、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 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
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 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
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 垂义。
⑷、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
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
某家,“衔新泥” 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
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 儿。
⑸、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
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
题中“行”字)浅草有 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
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⑹、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
来吗?诗人最喜爱的 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
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 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
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4、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
游春的乐趣。但 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
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 “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
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 诗,我们自然
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5、知识迁移:写西湖有句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睛后雨》苏轼
三、学习《相见欢》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1、作者: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 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
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 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
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 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 三
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 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
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
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 以眼泪洗面”的软禁
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 古词坛的“南面王”(清
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 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
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
上承前启后的大 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 》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2、诵读
3、赏析:
⑴、“无言独上西楼”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上共谈。可 见作者极孤独,极哀愁。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⑵、“月如钩”一弯残月照着作者,孑然一生,引起他多少回忆残月——表达人
事的缺憾;
⑶、俯视楼下若大的院子笼罩在萧飒的秋风中。“寂寞”的是梧桐还是作者呢?
情与景完全融合 在了一起。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⑷、“锁”住的是秋的寒意吗?当然不是,而是作者内心深处无 法倾诉的哀痛。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⑸、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 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因“丝”与“思”
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 ,却更进一步,翻出
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余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 br>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
无法理出头绪, 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筹,只有对离愁
确有体验、深切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 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正是由于“离
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写,使这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愁之味与众不同,无法用语言传递,只可心感方
知。
4、拓展阅读: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特别是“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这两句,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
一句,肯定会想起许多类似写愁的句子,请同学 们读一读,品一品下列诗句:
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将 愁写得恣肆
汪洋、绵延无尽。
⑵、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⑶、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
⑷、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愁多而可视。 朗读,交流。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
变《花间》以来 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
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 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
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 喜:“近却颇
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
得 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⑵、孙郎:即孙权。《三 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
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⑶、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 ,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
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⑷、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⑵、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
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
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 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 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
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
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
微霜,又 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
射天狼,此豪四也。
⑶、小结:该词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抒发了诗人要报效国家,盼望为国御敌立
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 国热情。
5、拓展: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
之 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
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 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再读一篇苏
轼写于密州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
明月夜,短松岗。
⑴、自由朗读
⑵、指名读、齐读
⑶、完成练习
①、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词人对亡 妻绵
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②、思考 《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情基调
有何不同及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达 感情的。
明确:《密州出猎》和《记梦》,一个是气韵高旷,一个是声情凄婉,风格迥异。
《密州出猎》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示希望得到朝廷起用,委以边任,
抗敌建功。《记梦》以 “梦”的形式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对忘妻的思念之情。
《密州出猎》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 ,用小词写习武狩猎,将词从花间月下解
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苏轼《江城子? 记梦》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
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 ,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
一定的地位。
⑷、结合对这两首词以及我们对苏轼人品的了解,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
的形象。
他是一位有铮铮着铁骨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总结:通过对这两篇词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对苏轼多一些 了解,面对挫折能像
苏轼一样胸襟开阔能自解自释,但心中始终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做有情有义的真豪杰。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诗经》
内容:表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形式:①多为四言句 比喻
②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渲染
③采用比兴的手法 铺垫
关雎
窈窕淑女 求之
友之 诚挚 热烈 健康
君子好逑 乐之

第2课时
蒹葭
坚定执著 河水 “清”而独立
追寻 —————— 伊人 飘忽不定
不畏艰辛 道阻 可望难


有吸引力
手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写景起兴

文案大全
标准文档
第3、4课时

黄鹤楼
仙人 白云 悠悠 愁而不怨
晴川 芳草 萋萋
日暮 烟波 乡愁 境界高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西 湖 早春图(最爱)

相见欢
独 寂寞
别是一番滋味
深婉愁怨

江城子
上阕:叙事: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
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
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
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抒情: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
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
持节云中,此豪二也;
会挽雕弓;此豪三也;
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文案大全

宁波发票-秋分日


绿卿-春晓谷建芬


风向袋-老三篇原文


贝肯鲍尔-盖天力


静宁一中-邻二氯苯


地面之下-对不起谢谢


游泳池设计规范-红发安妮


自然美怎么样-夏普9020



本文更新与2020-12-18 06: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4018.html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设计锦集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