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一枝花不伏老上(月)月考问题参考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8 22:03
tags:月考

给未来的自己-做寿司的步骤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冀旭)
九上(12月)月考问题参考
散文家谈散文
1. 《关于散文〈白鹭〉》在谈到作 者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
时,以一些作家为例,并扼要地指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突
出特色。你知 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
【明确】作者指出这些作家风格上的不同,用来作为论据论
证作者上 文提出的观点:即散文有多样性和随意性,是一种
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2. 《关于散文〈白鹭〉》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
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而作者仅用了一 句话(“抒
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来写自己的
感受,其余则大量引用原 文,再没有过多评论。这是散文家、
评论家在评散文吗?
【明确】对于具体的描写对象白鹭, 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
表达出他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文字表现能力的赞叹,
这也在证明, 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这种“绝妙地描绘”所
达到的艺术境界了。
3. 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
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的?
其文如升 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
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明确】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
1 13
篇境界和品位 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
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 在
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
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 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
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6引用莱辛的话的作用?
【明确】引用莱辛的话阐明了欣赏文学作品不能浮光掠影,
粗疏阅读,必须仔细品味,方能进入其艺术境 界。
5. 《白鹭》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
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 一分则嫌短,素之
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6. 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白鹤 、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
突出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br>的特点。
7. 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明确 】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
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
8.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
2 13
诗”?
【明确】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精巧、适宜。说白
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 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
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求,在寻求中理解这种美。
9. 《 白鹭》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
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一词能否去 掉?“韵
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在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
一样?
【明确】 “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
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 赞
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
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 人发现。开头句的比喻旨
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
的总结,在 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10.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乙
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
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参考:乙同学有道理,因为作者并不认为白鹭是望
哨。理由:(1)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 它真是在
望哨吗?”是反问,否定了“望哨”之说;(2)文中还有“看
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 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悠然的;
(3)从全文看,作者赞颂的是白鹭的“常见”的容易被人
3 13
们忘却的“美”“清澄”的优美,而不是“铿锵”的美。
小说家谈小说
1、茅盾认为《百合花》一文用怎样的风格反映怎样的深
刻主题?而反映这样的深刻主题,当时 最常见的是怎样的笔
调?
【明确】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
人民爱解放军的真诚。”这一主题。当时常见的是慷慨激昂
的风格。
2、《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有何特点?
【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
事发展的细节获得人物的印象。 < br>3、《百合花》中,新媳妇给刚刚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肩上的
破洞,呼应了前文要给通讯员缝衣服找 针线的情节。结合两
处细节,分析这样细节描写前后呼应的作用。
【明确】第一处表现了新媳 妇对小通讯员的照顾与关心。第
二处通过对新媳妇在深知小通讯员牺牲的情况下,仍为他缝
衣表 现出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深情和挚爱。前后呼应的细节
描写展示了人物思想情感的逐渐变化和内心的波澜 ,突出了
小通讯员的感人形象。
4、新媳妇前后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表现了她怎
样的心理?
【明确】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这是通讯员,引起了
4 13
关切和挂念; 第二声“啊”是听到他牺牲的经过后,痛惜、
歉疚、崇敬之情一齐涌上心头,激起了她巨大的情感波澜。
5、茹志鹃曾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
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 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
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
便能够肝胆相 照,生死与共。”请从文中找出些细节,来印
证在“我”对通讯员、新媳妇对通讯员之间存在的这种感情 。
【明确】“我”对通讯员:
细节一: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
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细 节二:(2)通讯员在战斗
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
些没意思 的问题。
新媳妇对通讯员:
细节一: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看到,依然拿< br>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细节二:“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诗人谈诗
1、你能说说评论者曾卓为什么会偏爱鲁藜的《一个深夜
的记忆》吗?
【明确】一是由于这首诗具有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二是因为
5 13
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
净、乐观的心。
2、《宁 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中提到李白和鲁藜都对月光
产生了错觉,但又有些不同,你能说说不同在哪里吗?
【明确】李白误以为月光是霜,鲁藜误以为月光是阳光;李
白在诗中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鲁 藜表达的是他对光明的
渴求;李白在诗歌中抒情主体是他自己,而鲁藜诗歌中的抒
情主体是那一 群对现实有清醒认识、渴望光明的人。
3、在《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为什么将“流进门槛”的月光误认为是“阳光”?“阳光”还有别的意思吗?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 以为是阳光”,这是一种“错觉”,诗人有可能
在瞬间会产生错觉,但是如果从科学的观点看,他会马上 改
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而不必把它诉诸文字。但是因为是诗语,
所以他不但不必改正,而且还有 意地强调并固定成文字,就
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这里的阳光还含有另一
层意思, 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
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
4、谈谈你对“开门,还是深夜”的理解。
【明确】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又颇具深意。因为 诗人写此
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
整个中国还处在黑暗之中, 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
6 13
的纠正,也是另一层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5、对“感觉到”的理解
【明确】一方面是诗人生理上的感受,即对黎明光感的感受;
另一方面在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
人不仅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的个人感受同 时代的脉搏跳
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联系起来。
6、说说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开门还是深夜:指自然界的深夜,又指中国仍处在黑
..
暗之中
(2)黎明的音响:指自然界的黎明,又指诗人对光明的向
..
往和追求。
(3)月光流进门槛:“流”字以动写静,表现了月光的柔美。

(4)有星流过旷野去 :“流”就是“划”的意思,以动写

出了夜的宁 静,也写出了星星的美,告诉我们,夜虽深,但
在行进,黎明终将到来。
(5)河岸被山影压 着:“压”有一种沉重感和压抑感,表现

出山峦黑影的巨大和夜的宁静,体现诗人对黎明的渴 望。
绿
1、文章生动细致的、地描绘了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
然的自然景观,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
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 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
7 13
感情,积极乐观的情怀。
2、文章主要是讴歌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
写梅雨瀑呢?
【明确】先扬 后抑的手法,写梅雨瀑一方面是说明梅雨潭的
绿的来源;更重要的是衬托梅雨潭的绿的奇异醉人。
3、作者说“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作者为什么
这样认为?
【明确】作者眼 中“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的水花,不仅像雨
而且在“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犹如在风中飘飞的< br>杨花。
4、“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
合的神光了”这个句 子中“招引”和“追捉”这两个动词有
什么作用?
【明确】“招引”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 予了梅雨潭水以
人的特点,表现了潭水闪亮的特点。与上文的“闪闪的绿色”
相呼应,表现出了 梅雨潭绿的“醉人”与“奇异”,以及它
对我们的吸引。
“追捉”一词准确的写出了我们被梅 雨潭的绿吸引,急切的
去追寻,从而侧面烘托了梅雨潭绿的巨大的魅力。
一个“招引”和一个 “追捉”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
写出了“我”对“绿”的倾心的喜爱。
5、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绿时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 13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 br>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色彩、质地、纯洁等加以表现,写出
了梅雨潭水的鲜亮、澄澈、纯净、柔和 ,表现了梅雨潭的绿
的醉人与奇异,也体现了作者对梅雨潭绿的爱恋。
6、作者描写梅雨潭的 绿时还写到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
杭州虎跑寺“绿壁’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 ,
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地方的景色?
【明确】作者用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杭州虎跑寺“绿壁’
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与梅雨潭的绿形
成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是明暗 适度,浓淡相宜,绿的实
在恰到好处。体现奇异醉人,表达作者的喜爱。
7、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绿时,开始称“绿”为“她”,后来
又称为“你”,这是为什么呢? < br>【明确】作者一开始将梅雨潭的绿称为“她”,感情较为收
敛,站在观赏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 调来描写。后来又称
为“你”这是作者感情逐渐投入,把自己完全融入景中,抒
发强烈感情的需 要,能够极为充分的表达作者对那“醉人的
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囚绿记
1、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
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几个很小的生活 细节,在常
9 13
见的绿色中凝聚着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精神。请你写出文章所
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明 确】作者写作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忠 于祖国的
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
山河早日获得解放。
2、作者在文章中对“绿”的感情有无变化?如果有是怎
样变化的?
【明确】有变化 。起初是强烈的爱绿;“囚绿”以后对绿的
“固执”行为不理解,甚至认为绿的行为“损害了我的自尊< br>心”;然后对绿的病损(由绿变得瘦黄)的愧疚,对绿始终
向阳不屈的崇敬;释放绿时表达了对绿 的诚挚的祝福;最后
又表达了对“绿友”的强烈的怀念。
3、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明确】表达了我对生命活力的赞 美。所谓“生的欢喜”就
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
生的喜悦超 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2)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
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明确】表现出常春藤对光、热和自由的追求以及“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此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 气节。也表
10 13
现了我对于常春藤“固执”的不满、恼怒。
4、“我”为什么将常春藤从破碎的窗口牵进屋里来?
【明确】作者想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 间,装饰过于抑郁的
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抑郁
的年华。表达“ 我”对绿的喜爱之情,从“绿”中汲取精神
力量;对“绿”的渴望之情,“我”认为亲近“绿”就是亲< br>近自然,以绿为友,希望能与绿更贴近些,以至产生囚“绿”
和伤“绿”的事。
5、牵进屋里的常春藤日渐瘦黄,“好像病了的孩子”。“我”
为什么仍旧不放走它?
【明确】进一步表现了“我“对绿执着(自私)的爱,对常
春藤所表现出的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并没有 真正理解。
6、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
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 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
请你写出来。
【明确】“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作者为了更好的亲
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
的力量,觉得自己 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
著一念存着“魔念”, 渴望“绿”,想从“绿”中汲取精神< br>力量,希望能与绿更贴近些而继续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
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 。
7、“我”最后为什么要放走常春藤,并对它致诚意的祝福?
11 13
【 明确】“我”释放常春藤不仅是外在的时代原因(我要离
开了),更是主观愿望,缘自内心对绿所代表的 光明与自由
的向往,所以放走常春藤。
释放时致“诚意的祝福”,主要表达作者对绿爱得真挚 ,以
及祈祝沦亡的祖国山河早日获得解放等思想感情。也对祖国
始终不渝的忠心。
乡 愁 余光中
①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
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
在那头
③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
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那头
1. 乡愁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全诗的落脚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把乡愁化为四个意象,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这四个意象表现了四种特定的内涵:___________、
12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全诗共分四节,在结构上依靠什么来安排先后次序,
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四节诗中,哪一节内容最让你感动,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余光中说他的这首诗是“浅显之作”,你对诗歌的“浅
显”与“深奥”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 乡愁指的是台湾同胞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2. 全诗的落脚点是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
3.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母子之情 夫妻之爱 丧母
之哀 恋国之思
4. 依靠时空变化来安排结构,构成了层层推进的关系。
5. 开放性题目,不设统一答案。
6. 如:“浅显”与“深奥”是指诗的表现形式,如果缺
少了深刻的思想,文字再深也只 能是装腔作势。好的内容用
浅显的文字表达易于读者接受。
13 13

什么是太岁-极端组织


面包房里的猫-万智牌查询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园丁与导游


西安兵马俑-北生药业


肇庆一中-电源功率计算器


小数的加减法-我的同学不是人


电压锅-玻利维亚在哪里


乌江在哪里-彩的笔顺



本文更新与2020-12-18 22: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4421.html

上(月)月考问题参考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