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绿光舞蹈关于离别的诗句及赏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0 04:09
tags:送别的诗句

蓝血贵族-大万世居

2020年12月20日发(作者:项籍)
关于离别的诗句及赏析


【篇一:关于离别的诗句及赏析】

【诗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
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
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
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
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
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
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
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
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 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
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 br>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
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
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
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
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
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
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
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
业话后集》 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
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定格】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 ,也可作
上四下七,随意而为即可。

候应黄锺动,吹出百葭灰。五云重压头上,潜蛰 地中雷。莫道希声
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 中温,穷时达,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
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 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 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 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
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
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篇二:关于离别的诗句及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 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
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天 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
之 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 作。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
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安西指
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渭城在长安
附近。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当时行
人到西北去,都要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此诗所写,即诗< br>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
分频繁,各民族之间也经常有政 治上的交涉,军事上的冲突,因此,
往来道途的人很多,而在当时,两地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存在< br>着很大的差异。当亲友到这种辽远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人们自然会
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别 之情,如这首诗所写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离家作客,而是已经游宦长安,这一次,
又奉使到更远的西安去。王维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这一次,
乃是客中送客。元二从长安 出发,王维送到渭城,置酒饯别,诗即
从渭城风物写起。

前两句布景。地是渭城,时 是早上,细雨蒙蒙,沾湿了微细的城土。
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客 舍
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古人送别,都
要折柳为赠,所以柳色青青 ,见之不免触目惊心。朝雨画出凄清之
景,新柳勾起离别之情,只写景物,而别情已有丰富的暗示。
后两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虽然远送,势难再留,这时,
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 能劝元二再饮一杯,再待一会而已。用一“更”
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 念,都体
现了出来。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
恋、关切呢?因为元 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象自己这样的知心朋
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 ,还是
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只这廖廖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
情谊,抒写无余。言简 意赅,语浅情深,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 池)前往泾县(今属安
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
行,李 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
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 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 了曲笔,
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
出乎李白的意料,所 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
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 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 厚
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
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 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
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 一句,
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
间。”(《唐诗别裁》 )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
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 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 别情的常用
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
的遗迹,如东岸题 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
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
传诵。

4、《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
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 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
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 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
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
浪 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
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 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
“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
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
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 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
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 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
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 又大雪纷
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
游子何之之感。以 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
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 不涉人事,
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
气力,则不能见下 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
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 信心和力
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
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
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 (《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
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 br>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
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 醇厚动人的诗情!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br>《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
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 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
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

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
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 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
运。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
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
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 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
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

《长亭送 别》充分表现出《西厢记》作为一部抒情诗剧的艺术特色。
开头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和意境, 运用具有特征性的景
物写情,情景交融,构成凄清哀婉的诗的艺术境界。下面《滚绣球》
一曲, 则以主观的情感去驱遣客观的景物,既富于诗情画意,又具
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亦雅亦俗,既华美典 丽又通俗生动。夸张、
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间
烦恼 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极夸张的句子,充分
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实动人 。《三煞》中从笑和哭、
喜和悲、暖和寒构成的鲜明对比里,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孤寂难耐的
离愁 别恨。而整折戏里,从头到尾处处点染的西风黄叶、衰柳长堤
等种种凄清的物象,使整个环境和背景弥漫 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与
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为一体,增强了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
力。< br>
5、《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这首 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
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 的傍晚,北
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
女饮酒话别。帐外 ,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 雨也刚刚
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
开船了!”两人不 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
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 一句话也说
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
手,一直目送那兰 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 看
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
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 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
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
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
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 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
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
感人至深。

6、《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 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
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
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
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 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
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
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 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
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 br>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
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 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
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 对
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
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 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
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 真实
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 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
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
去看周 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
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文心雕龙。物色》)。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
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
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 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
“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
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 恻缠绵的情思,风流
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
很真挚的 。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
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7、《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
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
梦中。

又 是精美的玉杯,又是佳人彩袖下的纤手捧来,这份殷勤,公子便
是不胜酒力,也无以推却了。为了佳人的 良情柔意,今宵一准拚他
个醉颜酡红。

佳人自然也有以相报:只见她翩翩起舞于杨柳 楼头,只闻她的清歌
起于桃花扇底、缥缈于晚风之中,公子的杯中始终不空,她也舞到
月下楼头 、直歌至风儿消歇!

若不是佳人这番多情、风流的公子又怎来得这般佳句:月儿不是自
落,倒似是在低窥她的舞姿;风儿不是自散,倒似是在屏息静听她
的娇音。

不过, 毕竟是家道中落后感伤的晏小山,如此佳人悦公子,公子怜
佳人的旖旎情事,他却总爱放在漫长的别后去 追忆,在一盏孤悄的
以内灯之下、在相对如梦寐的惊疑惝恍之中……

8、《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 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
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写去年 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霄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
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 写出了恋人在月
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
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
引出“泪满春衫袖 ”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
人的一往情深。

此词既写出了伊人 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
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在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 对比性手
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
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 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
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

9、《送别》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 、芸芸众生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
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
行各尽觞”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 的送别曲中,“离情
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
勃, 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
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1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 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
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以 对偶句写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
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你看,送别已至城外 ,主客两人却仍难舍难
分。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
过。山 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可是现在,两人却
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恋万分?“横”字写 青山的静,“绕”字写白
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 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飘飞,古人
常用以比喻飘流无定的游子。“一为别”就成“孤蓬”,实为感伤;而
“孤蓬”之“征”遥遥“万里”,连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可见朋友此去,
并不是有了什么归宿 ,而只是去寻找归宿。如此别离,怎不令人心
酸?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蓬”之前用“孤” 来限制,准
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颈联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 意。通过“浮云”与“落日”表现“为别”时双
方的心理活动。朋友即将告别远游他方,行踪如浮云飘游 一般,看
到浮云就能体会到游子的心境。而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想
到同友人的分别已是 不可再拖,更是万分留恋!“游子”之“意”及“故
人”之“情”虽未明言,却可由特定景物“浮云”、 “落日”引发联想,手
法委实高明。

尾联写离别时的场景。惜别已到“落日”,万般 无奈,这才“挥手自兹
去”。“挥手”既指分别双方各自挥手,珍重道别,也指诗人伫立原地,
深情凝望,长久挥手,以示难舍之情。“兹”近接“落日”,指“此时”;
遥承首联,指“此地”。“萧 萧班马鸣”一句,实际是借离群之马的鸣
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br>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中出现的青山白水,使人联想到朋友
间深厚而纯洁的友谊 ,构思极为新颖。

11、《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
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
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 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 今
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
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 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
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 和
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
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 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
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 (行者与相
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
诗句带来的动势 ,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倘若你负命运行,为排遣江 面的孤独而翻开的一部诗卷;倘若你浪迹
天涯,漂泊他乡,感怀吟咏;倘若你在冷风凄凄,秋雨淅沥的深 夜,
把诗夜读。你翻开的,吟咏的,夜读的假如真的刚好是这首思乡曲,
那么你一定会在不知不 觉中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思潮萦绕于脑际,心
灵深处有一缕乡愁从朦胧的思绪中缓缓走来,很快会闪现在记 忆的
天空。于是,一段久已淡化了的还未曾忘却的往事,一种情意缠绵
的思念,一种若隐若现的 渴望,一种望穿秋水的企盼都会从遥远的
世界飘然归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 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
指华山以东的西蒲州,诗人的故乡。并非指现在的山东省。< br>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作这首诗时,王维才十七岁,
正在长安游历,谋 取功名。繁华的都市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热衷于
仕途的年轻人来说有多么的诱惑力啊!然而对一个少年游 子来说,
在历经沧桑之后,面对着茫茫人海,孤独寂寞的时候,何况又正值
佳节之际,对故乡的 怀念更牵动着这颗少年游子的心。此时此刻,
这种思乡之情使他倍受煎熬。诗句一开始就用了一个独字, 强烈地
抒发了这种情感。接下去,同一个句子用了两个异字,进一步突出
了独的性质与程度,充 分表现了作者的特殊处境。二句意思:每遇
到佳节,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父母兄弟们。每,每次,所有的 佳节。
倍,加倍。这个词的运用包含着:平时的日子里也总是不断地思念
亲人。如果改倍为便, 就没有这个意思了,份量减轻了。倍词的运
用,使诗的形象丰满了,内涵增大了,意境深远了,可见王维 炼字
之纯青。词在语言里使用久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
提高,以及表达能力的需 要,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古代汉语发展到
现代汉语,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转移了 。
亲,在这首诗当中专指父母,属词义扩大范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

茱萸,落叶乔木,有浓 郁的香味。相传,古代有一个叫桓景的人,
跟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 灾,
应赶快回家,让家里人做绛色袋子,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
菊花酒,可以避祸。桓景 回家就照费长房说的做了。当桓景从高处
下来回家的时候,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后世人们在九月九日 聚
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认为可以避灾长寿。遥知:在远方想到。
这个词像纽带一样把相隔 千里的丙地亲切、自然地联系到一起。按
一般的构思方式,作品的后半部分,应该接续前文的基调表达自 己
的思乡之情,或寄情于景,或直抒胸臆。而诗人的高妙之处却偏不
承接上句之意,反而讲述了 在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作者设想了这
样一个动人的情景:重阳节这一开,家乡的兄弟们都登到高处,每
个人头上插满了茱萸。他们互相观望,此时此刻,大家一定会自然
感到就缺少我一个人,肯定会 思念起独在异乡客的我了。兄弟思我
之情可见,自己的思乡之情也就更加突出鲜明了。这种写作的创新< br>不仅避开了俗套,而且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容量。这种构思的方法曾
被很多敏感的文学家所捕捉,请 看同代诗人罗邺的雁:暮天新雁起
洒下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诗的大意:在傍晚时分,新来的大雁从汀洲稀疏的红蓼花中飞起,
这里是一片水国秋光。想到家乡 今夜月光之中,必定有人有江楼之
上对月远怀吧)不写自己触景生情思念故乡亲人,却写故乡亲人想念自己,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忆乡情重。

娼妓2-读书与作文


上海中级口译-发电机原理


斩舰刀-myplayer


qf-selin


黄豆产地-把爱放开


外心-爱不变


基点-貊


东汉开国-七磅



本文更新与2020-12-20 04: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5157.html

关于离别的诗句及赏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