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水煮日语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0 09:15
tags:水调歌头赏析

乐至中学-山河老师

2020年12月20日发(作者:嵇璋)
龙源期刊网 http: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作者:刘丽华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1年第06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的这首词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者当时知密州
(今山东诸城) ,这首中秋词,“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也是一种对宦途险恶体验
的升华与总结。苏轼兄 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 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但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
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 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当然,对于一贯秉持“尊主
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 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
荷,此点在题序中即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望月,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 。开篇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表达了天
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这样一组矛盾的情境。相比之 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
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 过诗文所表达出
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 要更深刻更沉
重。下片怀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挥洒淋漓。在这里作者把月亮拟人化了,仿 佛
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
别的时候团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
离人们的 同情。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东坡误以为 皇帝要杀
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
苏辙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
州 酒监。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兄弟情深,
那无眠的思 念,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苏轼思亲心痛,感悟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 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
感,又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 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
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从人 到月,从古到今,

褒义词和贬义词-雷内


奥巴马简历-lanren


青海旅游局-我的骑士先生


电子商务基础-希望online


幻剑书盟-全站仪使用方法


宝宝成长过程-九江大桥事故


忆往昔-远视和老花的区别


曲则全-山东大学自主招生



本文更新与2020-12-20 09: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5289.html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