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等价-教师悼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本科)业管理专业专业适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
总学时数:72 学时(理论 54 学时,实践 18 学时)
选用教材:《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教学手段:课堂多媒体讲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评分标准: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
1、课程简介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必
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选题的标准、研究设计、
抽样的技术、概念操作化的技术、问卷设计的技术、访谈的技术、研究报告的撰
写方法。
2、设置目的
通过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从而具备设计、组织、
实施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能够结合理论和调查资料对中国的实际社会问题进
行科学分析,为进一步掌握系统的学术研究和统计分析手段建立基础。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原则,基本程序和主
要途径;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对
社
会现象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在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面上把握课程
的内容熟悉释、叙述、比较、分析、应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解用;内容。掌握
各章释、简述等。具体内容见的内容要求解了解述等;释、简述、论要求学生解.
节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以及程序中各环节的技术问题。
(2)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技术的适用条件,即技术的限制因素问题。
2、能力要求
(1)通过讨论式教学,强化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重要性和具体技术环节的认识。
(2)在社会调查研究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
方
法与社会调查的技巧,能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4、课程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基本内容:
1.社会研究的概念及特征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
3.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
重点:
1.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
2.四种研究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1.社会研究的特征
教学要求:
1.社会研究的概念及特征(了解)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熟悉)
3.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掌握)
1)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2)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3) 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自学)
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三章
教学基本内容:
1.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2.选题的标准
3. 文献回顾的意义与方法
重点:
1.选题的标准
难点:
1. 如何撰写文献回顾
教学要求:
1.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了解)
2.选题的标准(熟悉)
3. 文献回顾的意义与方法(熟悉)
第四章研究设计
教学基本内容:
1.明确研究类型
2.明确分析单位
3.撰写研究的具体方案
重点:
1.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3.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区别
难点:
1.区群谬误和简化论的区别
2.四种研究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教学要求:
1.三种研究目的(熟悉)
2. 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区别(熟悉)
3. 区群谬误和简化论的区别(了解)
撰写研究的具体方案(掌握) 4.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教学基本内容:
1.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2. 操作化的方法
3. 操作化的实例
4. 指数与量表
重点:
1.操作化的方法
难点:
1.操作化的方法
教学要求:
1.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了解)
2. 操作化的方法(掌握)
3. 操作化的实例(了解)
4. 指数与量表(熟悉)
第六章抽样
教学基本内容:
1.抽样的概念与意义
2.抽样的一般程序
3.概率抽样方法
4.非概率抽样方法
重点:
1.概率抽样方法
2.非概率抽样方法
难点:
1.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要求:
(了解)义的概念与意样抽1.
2.抽样的一般程序(掌握)
3.概率抽样方法(熟悉)
4.非概率抽样方法(熟悉)
第七章调查研究
教学基本内容:
1.调查研究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问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
3.问卷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4.问卷的发放方法
重点:
1.问卷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难点:
1.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教学要求:
1.调查研究的概念与应用领域(了解)
2.问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掌握)
3.问卷题型及答案的设计(熟悉)
4.问卷的发放方法(掌握)
第八章实验研究
教学基本内容:
1. 实验的概念、逻辑、程序与类型
2. 基本实验设计
3. 实地实验
4.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重点:
1.实验的逻辑及程序
2.实地所受影响因素
难点:
1.因素的控制扰外界干对中实验
教学要求:
1.实验的概念和程序(了解)
2.基本实验设计,交接影响实验研究(掌握)
第九章文献研究
教学基本内容:
1. 文献与文献研究
2. 内容分析和二次分析
3.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4. 文献研究的特点
重点:
1. 文献研究及其类型
2. 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
难点:
1.内容分析的程序
教学要求:
1.明确文献的类型、内容分析的概念(了解)
2.掌握二次分析(熟悉)
3.掌握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掌握)
第十章实地研究
教学基本内容:
1.实地研究的概念与过程
2.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
3.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要点
4.访谈控制的方法
重点:
1.访谈控制的方法
难点:
1.访谈控制的方法
教学要求:
1.实地研究的概念与过程(熟悉)
2.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掌握)
3.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要点(掌握)
4.访谈控制的方法(熟悉)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
1.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2. 单变量统计分析
3. 双变量统计分析
4. 多变量统计分析
重点:
1.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2.相关与回归分析
难点:
1. SPSS 软件的应用
教学要求:
1.资料的整理和录入(掌握)
2.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双变量统计分析(掌握)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
1.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分析的若干性质
2. 定性资料的整理
3. 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
1. 定性资料的特点
2. 定性资料的整理
难点:
1. 定性资料的分析过程
教学要求:
1.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分析的若干性质(了解)
2. 定性资料的整理方法(掌握)
3. 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掌握)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基本内容:
1.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2.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3.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4.研究报告实例分析
重点:
1.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难点:
1.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
1.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熟悉)
2.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掌握)
3.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了解)
4.研究报告实例分析(了解)
5、建议学时分配表
课程总学时数为 72,其中课堂教学 54 学时,实验 18 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理论实践
导论 第一章
3
与研究论理第二章
0
顾选题与文献回第三章
3
设计 研究第四章
3
量与操作化 第五章测
6 3
样 抽第六章
6
研究第七章 调查
6 3
研究实验第八章
3
文献研究第九章
3
第十章 实地研究
3 3
料分析 第十一章定量资
3 9
料分析第十二章 定性资
3 6
告报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
33
15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最美好的回忆
工艺刀-最后一个情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刘邦手下大将
幕和-meritus
红尘故事-中国经济软着陆
关于水的手抄报-太阳能电磁阀
csdn是什么网站-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xing吧-初夏有风
本文更新与2020-12-21 17: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5895.html
-
上一篇:风雨哈佛路经典台词中英文
下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