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玫瑰数量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3 13:58
tags:后来者居上

报火警-宽带接入方式

2020年12月23日发(作者:史璋)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 (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
响 ;“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
以及超越历代 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 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
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 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 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
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 展开,
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字措词极 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
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 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
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 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
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 文学才华也欠
缺。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
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 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
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 上的气概
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⑵ “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 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
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 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读懂诗歌,注意
诗歌内容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 歌词语的炼字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在内容
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


2.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 这首词的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
的《___ 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词牌名;国风;离骚

(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
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惜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成吉思汗”的雄才 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分析】(1)①《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
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
家沟,为了 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
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 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
豪放之词。②“风骚”是《诗经·国风》 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
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 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
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 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
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 、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
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 者的豪情。

(3) “惜”字领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惜”字的含义:①“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 中国历
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
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②“惜”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
批评他们短于 “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③“惜”字包
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 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故答为:⑴词牌名;国风;离骚;

⑵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
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⑶一个“ 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成吉思汗”的雄 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点评】⑴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
成体 系;

⑵本题考查对词中表达方式的把握。上阕描写,由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 竞
折腰,引出下阕议论,抒情。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
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
英雄为之倾倒,并对 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
信的情怀。

⑶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ē

________

________

虫蛹

________掩

冬蛰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旷达 B. 旷课 C. 空旷 D. 旷日持久

(4)“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________,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答案】 (1)遮;zhé;yǒng

(2)昭唤;召唤

(3)C

(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解析】【分 析】(1)“遮”不要写成“庶”,“蛰”不要读成zhí,“蛹”不要读成tǒng。

( 2)“召唤”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召”指呼唤,用言
语叫人来。

(3)“旷场”指空阔的广场,“旷”的意思是空阔。A项,“旷达”指开朗,豁达。多形 容人的
心胸、性格。旷:开朗,心境阔大;B项,“旷课”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
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旷:荒废;耽误;C项,“空旷”指空荡荡的,视野开
阔,无阻挡 物。旷:空阔;D项,“旷日持久”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旷:拖延得太久,
荒废、耽搁。故选C。< br>
(4)由“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等句子可知, 描绘
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⑴ 遮 ; zhé ; yǒng

⑵ 昭唤 ; 召唤

⑶ C

⑷ 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 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 br>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
同音字、 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①________

水流声、鹧鸪声

②________

【答案】 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 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
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用声音、远景镜 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
悲苦的心境。



【解析】【分析】① 整体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
模糊的背 影。 ②“长溪、野水、鹧鸪啼”描摹声音,“阴云尽向西、天南行渐远”到“山山树
里”,视线由远到 近,几个关联的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
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 境。

故答案为:①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 行渐
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②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
悲 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答题 时应注意,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 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
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

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

【注】①素: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 。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 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
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 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 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
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 适、恬静的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诗人非常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 他独自一人一边
在西溪泛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水边的悠闲的白鹤、两边秀丽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
林、天上闲适的白云,这一切都让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
不知不 觉月亮都出来了,诗人还舍不得离开,因此这首诗的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
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 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而王维《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
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 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
的境界。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

故答案为:⑴ 清幽恬静;

⑵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 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
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 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 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 br>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 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指什么地方?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答案】 (1)洛阳。

(2)洛阳城的夜里非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 洛阳,以声衬静。表达诗人对家
乡和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

(2)这首诗的前两句 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写出了诗人李白的
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听觉描写 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
特点。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理。

故答案为:⑴洛阳。

⑵洛阳城的夜里非 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洛阳,以声衬静。表达诗人对家乡
和亲人的思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点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注释,稍加留心
能够回答。< br>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结合语
句,从表现手法、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別从________< br>和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
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 颈联“半 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
“不起”指的是战士们 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
的决心。

【答案】 (1)听觉;视觉

(2)C

【解析】【分析】⑴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
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 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
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
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 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
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 “燕脂凝夜紫”
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⑵C 项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携玉龙为君死” 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
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故答案为:⑴ 听觉 ; 视觉 。

⑵C

【点评】 ⑴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
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 ,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
活作答。

⑵本题考 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
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 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 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
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 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
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 ,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 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
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 和战斗的
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句意,并能由浅入深赏析诗歌,深刻体会战前的紧张气氛、战中的激烈场面以及将士们报效国家的坚强决心。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中的“_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
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 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 (1)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 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
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
信,他们 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
少辛酸、多少期盼,反 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
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 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
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 生共鸣。

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 国都已经沦
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 br>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
于物, 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
相反的意象,同时 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
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 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
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 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
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故答案为:⑴ 连三月 ; 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

⑵ 国都沦陷而山河依 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
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

⑵本 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
的情境(景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
妙之处.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 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
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 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
来说,兄弟俩曾经的 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
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 )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
征,是他的精神家园,想要摆脱一切束缚,回 归自由。

【解析】【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上片追叙宋神宗熙宁四年秋 ,兄弟二人
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表现苏轼、苏辙二人游湖时欢快、悠闲的心情。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
早日隐退 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离仍有巨大的“时
间差”,因而深感痛 苦和无奈,可见离愁的深重。 《水调歌头》中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
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 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此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
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做官与退隐之间选择上的 徘徊困惑的情态和矛盾的心理。

故答案为: “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 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
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 “我欲乘风归去”中的
“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 净、美好
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想要摆脱一切束缚,回归自由。

【点评】此题考 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 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10.读下面一首小诗,结合诗歌内容从语言、主题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点)

跳水

艾青

从十米高台

陶醉于下面的湛蓝

在跳板与水面之间

描画出从容的曲线

让青春去激起

一片雪白的赞叹

【答案】 《跳水》是一首充满诗 情画意的抒情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
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 之情。

【解析】【分析】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即可。如: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如“在跳 板和水面之
间/描绘出一条从容的曲线”,形象地描绘了跳水健儿跳水动作的流畅优美。从主题方面赏< br>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
之情。

故答案为: 《跳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 br>抒发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 能力。这类题的答题角度有:①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
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② 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
分析其作运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



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 得疾之由,
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

也。”张魏公作都< br>督,欲辟

之入幕。元受力辞

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 年,必持以遗老母,
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 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
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
要分 析。

【答案】 (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 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
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 亲。方:正;④
句子大意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

(2)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 ”中的“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C
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这句话的大意是:即使
名医 也比不上他。“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个句子
停顿应为:虽名医 不迨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 后再根据
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
盛。故这 句话可以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 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
人物的方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 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故答案为:⑴身边;稍微;正;给;⑵ D;

⑶ 虽名医不迨也

⑷ 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⑸ 文章 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
言描写:尽言方养亲, 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
太息而许之。

【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 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 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后再根据句意解
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 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
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 顿,几个连动的成分
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 结
构。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基本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br>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 。刻画人物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等,另外还 会有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
具体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 ,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
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 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
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 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
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 ),毋令
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
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
“急诣部,如 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
合军出东道。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 B. 东道少回远(稍稍)

C.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 D. 固自辞于大将军(固然)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B.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C.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D.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3)下列对“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B.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C.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D.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将军卫青、右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

B. 李广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C. 汉武帝、大将军卫青及右将军赵食其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

D. 李广是一个不听将令的人,他最终没有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

(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③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答案】 (1)D

(2)C

(3)A

(4)A

(5)①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
(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③确实应该
广开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 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特殊情况。D项有误,固:坚决。

⑵文言文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
为: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 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
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 所以其停顿为: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
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故选C 。

⑶翻译要注意准确把握重点词:辞,告辞、辞别。其句意为: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
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故选A。

⑷B项有误,李广想与单于决一死战,不是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C项有误,汉武帝、大将 军卫青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右将军赵食
其不这样认为;

D项有误,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A项正确,故选A。

⑸①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句意是:孔子说:“只
是学习却不 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②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固,顽固。句意是: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
通达事情的地步。③诚,确实、实在。宜, 应当。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句意是: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 下的美德。

故答案为:⑴D;⑵C;⑶A;⑷A;

⑸ ①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思
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②你 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③确实应该广开
言路,来扩大皇上听闻(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 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 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明白语句大意,断句、标点最 根本的方法是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 ,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
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辨析句子 翻译的正误。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
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 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
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 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
选项对照相应语段, 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
误。

⑸本题考 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
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r>
【附参考译文】

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达到塞北后, 卫青抓到俘虏,得知了单于住在什么地方,于
是卫青就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直扑单于,却命李广带领所 部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并,从东
路出击配合。东路有些绕远,而卫青的主力部队所走的中路水草少,势必因 不便屯扎而加
速行军。于是李广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您却让我并入东路;我从一十来岁就开始与
匈奴作战,今天才能正面与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做先锋,与单于拼死一战。”可是在出发
之前 ,工青受汉武帝私下叮嘱,说李广年岁已大,而且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
否则恐怕就实现不了 我们的愿望了。这时正好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以中将军的身份跟
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他 起直扑单于,好给他个重新封侯的机会,所以他要调
走李广。李广当时也清楚这些情况,但他还是一再向 卫青请求。卫青不听,直接让长史把
命令封好送到李广的军部,说:“马上按照命令到右将军军部报到! ”李广也没向卫青告辞
就出来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右路军合并东进。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者,南郡襄 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
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 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
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 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
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 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
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 所遗不同,未
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

C.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 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

C. 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 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答案】 (1)A
< br>(2)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
是什么 都没有留下。

(3)B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 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
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 ,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
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
天下乎 。故选A。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 范翻译。①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
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 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3)ACD正确。B文中并没有荆 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
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

故答案为:⑴ A;

⑵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 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
什么都没有留下。

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
其翻译成现 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 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 的句式。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 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
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
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 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
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 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
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 ,(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
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 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
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 子孙,我现 在却留下
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 公与妻儿
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
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不以千里称也 先帝称之曰能

C. 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其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 子
写给皇帝的奏疏。

B. 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 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
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 【甲 】【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
情感,而【乙】文重在 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 【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 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
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答案】 (1)D

(2)B

(3)①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 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
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这些 都是善良诚实的
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C

【解析】【分析】(1)A吃;通“饲”,饲养,喂养。B著称;称 赞。C方法;说。D推
举、推荐。故选D。

(2)A表转折;B副词,难道代词;C在;D连词,那么。故选B。

(3)翻译文言文句 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且:尚且 ;等:等同;安:怎么,哪里。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 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
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 良实 :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
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忠纯:忠诚纯正;简:挑选;拔:选拔;遗(wèi ):给予。故
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
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错在“ 【乙】错在“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
理”,正确的分析应为: 乙文重在晓之以理,即让后主明白亲贤远佞的道理 。

故答案为:⑴ D;⑵ B;

⑶ ①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 让
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他们 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⑷ C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重在考查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
具体的语句中识记 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
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 断法等。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 以下几
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
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
判断。

⑶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 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⑷本题 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了解文言文问题的能力、理
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 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着眼全篇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
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

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

薄赋,选用廉吏 ,使民衣食有
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
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
的无偿劳动。④ 升平:太平。

(1)解释划线的词。

①微斯人________

②不以物喜________

③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

④上哂之曰________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 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 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①【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乙】文中可以看 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
回答)

(5)《岳阳楼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更是一个宝藏。在【甲】文部分,你汲取
了什么精神营 养?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同时为中国梦助力。

【答案】 (1)如果没有;因为;有的人;讥笑,嘲笑

(2)B

(3)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4)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5)①通过“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我学到了古仁人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无论何时
何事都应该积极乐观向上,奋发有为 。②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学
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 想,激励我们无私忘我,心怀天下,将
自己的生命和智慧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做一个心怀祖国和人民的 人。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微 ”属于古今
异义词,“以”“或”都是文言虚词,有多种意思,要根据语境分析理解。

(2)A探求;要求。B快乐。C代词;结构助词。D所以;学过的知识。故选B。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 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以:因为;物:外物。这句话运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
时要注意句式的特点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②安:怎么,哪里,何必;邪:通 耶,语气词,这句话属于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
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4)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 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
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去奢省费 、轻摇薄
赋、选用廉吏。②结合【乙】文内容分析,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他制止盗窃不是用严酷
的刑罚,而是站在人民的利益制定政策和法律,他的统治下,数年出现 数年之后,海内升
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真正做到了【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

(5)在理解《岳阳楼记》 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能结合【甲】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汲取的
精神营养围绕主旨和中国梦谈即可。如通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学到了古仁人的处
事深远和豁达胸襟,无论何时何事都应该积极乐观向上, 奋发有为。

故答案为:⑴如果没有;因为;有的人;讥笑,嘲笑

⑵B

⑶ 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⑷①去奢省费 轻摇薄赋 选用廉吏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⑸ ①通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 学到了古仁人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无论何时何
事都应该积极乐观向上,奋发有为。②通过“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学到
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激励我们无私忘 我,心怀天下,将自
己的生命和智慧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做一个心怀祖国和人民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
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
分功用来 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
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

⑸本题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
在理 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从选文中任意选择一则句子,结合句意
及全文主旨,联系实 际,谈得到的启发或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 , 张若 、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

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
之田,而蜀已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
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 地,
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
渺 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
落游衍。春朝秋夕 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

, 不为塘埭

以居水,故陂 湖潢

漾之胜比
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

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
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 后,盖因合江而发
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 ④陂、潢: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沱江自岷而别(离开) B. 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 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1)A

(2)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 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②这
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 思考。

(3)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 出重
视储水的观点。

【解析】【分析】(1)A项,沱江自岷而别:长江、沱 江从岷江处分开。别:分开。故选
A。

(2)①佳:好。观:景象、景观。②兹:这。或:或许。盖:大概。

(3)本文主要是写 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
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美景 游览之趣。

故答案为:⑴ A;

⑵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 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②这或
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 亭而引发的思考;

⑶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 ,进而提出重视
储水的观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 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 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 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 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 答。

【附参考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 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
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 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
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 隍,与长
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的北,然而仍然 在旧沟渠汇合。渚是合江旧亭,是
唐人宴饯的地方,名士往往在这题诗。从前没有治理,我开始命令修葺 它。我以为船官治
事的场所。俯视看水,沧波宽阔,浩渺数里,东山青翠的山麓,与翠竹并立在它的前面 ,
鸣叫婉转,鸥鸟上下齐飞。商舟渔船,错落穿行。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
上) 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 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做塘埭来存水,所以
陂湖水波荡漾的景观,比其他地方少。假如能够熟 悉水利储水,那么蒲鱼菱芡的丰饶,本
来不减于芋头的助力。古人大多用所做之事作为装饰,既得益于土 地便利,又有观赏乐
趣,难道不快乐吗?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 合而
有所感慨吧。


1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乙)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选段)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须晴日(________) 竞折腰(________)

风骚(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

横柯上蔽(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甲)文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 ___ 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山间风景
使用的是多感官描写的方法,先从______ __的角度突出山势峭拔,继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
山中的________。

(4)甲乙两文写景目的都是为了抒情,分别写出两文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等到;倾倒;文章辞藻;通“返”返回;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①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视觉;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4)甲文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颂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自信
和伟大的抱负。乙文表达 了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
感情。

【解析 】【分析】(1)须晴日:等到天晴了。“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等到,今义是必
须。竞折腰:争着 弯腰。“折”是一词多义:折断;弯曲;损失。风骚:文章辞藻。是《诗
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 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
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窥谷忘反:望 见这美丽的山谷忘记返回。“反”是通假字,同
“返”,返回。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了天空 。“上”是词类活用,方位名词活用
为状语,在上面。

(2)①望,望见。惟,只 。余,剩下。莽莽,白茫茫一片。②则,就。转,同“啭”,鸟
鸣声。不穷,穷尽。绝,停止。千和百都 是虚指。

(3)①甲文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对北国雪景的描写 ,“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引出对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议论。所以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江< br>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乙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是从视觉角度展现山的高大、连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角度展现山的生机和宁静。抓住
水声、鸟鸣声、蝉声、猿声,各种 声音在一起,此起彼伏,一种热闹的感觉,展现了生
机。

(4)甲文:上阕描写了 北国壮阔的雪景,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下阕评论历
史人物,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现了对当今革命者的赞美,表达了革命必将成功
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乙文: 文章一段、二段从各种感 官角度描写了水的清澈、湍急,山的
高大、连绵、生机,表达了对山水等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表露了作者宁可选择自然山 水,也不
愿去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表达了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 等到;倾倒;文章辞藻;通“返”返回;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⑵ ①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⑶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视觉;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⑷ 甲文抒发了作者对祖 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颂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
伟大的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奇山异 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
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 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 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 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 ,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结合
题干的提示进行回答。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 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准确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绪,考生要结合文章重点语句 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甲】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 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
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
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
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 竞相倾
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
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
人物,还要看今 天的人们。

【乙】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 山势,争着向
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br>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 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
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 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
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 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
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8.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

,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 br>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

, 岁廪穷人,
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

, 人受粟日一
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
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 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
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 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
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 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释】①赵公:赵抃(1 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
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 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

①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________ ②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仁足以示天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其施虽在越 其仁足以示天下

D.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5)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 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
“仁”的具体内涵。

【答案】 (1)谨慎;稍微

(2)A

(3)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4)(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 5)本文:赵公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
与民同乐的思想 。

【解析】【分析】(1)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 谨慎地作
好准备。谨:谨慎。“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少:稍微。

(2)A.前者“足以”连用,完全可以;后者“因为”。B.都是表 递进,“而且”。C.都是代词,
“他,他的”之意。D.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A。

(3)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
恃。译 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
靠。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 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粟” :代指粮食。“半”:领一
半。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 ,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
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 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
主要观点。如本文可分析“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 者药食多
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等句,可概括为赵工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
述,勾勒出 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

故答案为:⑴谨慎;稍微

⑵A

⑶(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⑷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⑸本文:赵公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
民同 乐的思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 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常 用虚词的积累,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断句 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
句,要结合现代语法,注意停顿。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赏析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
章,理 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主旨的赏析情感,要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 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
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 姓能够
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
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 有二万一千九百多
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 家
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
用。 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
人太多会相互践踏, 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
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 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
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
料病人的医药和饮 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
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 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
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 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
公的力量。他的德政虽然只有在越州推行,但他对人民的仁爱却完全可 以作天下的示范。


19.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至于赤壁之下,波流
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

, 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br>②
,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 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

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 人。②蓬户瓮牖:蓬
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③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 (今
河北赵县)人。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始得平地________ ②余兄子瞻名之曰________

③不以谪为患 ________ ④穷耳目之胜以自适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 不同的作用。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
相符是( )

选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A. 提示思路,转换内容。 B. 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 表达语气,突显情感。

(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答案】 (1)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

(2)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C

(4) 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
自放山水之间” 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
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 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
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名”这里属
于 词类活用,“患”,“胜”属于古今异义词。

(2)这句话的意思是:连绵的峰峦,深陡的 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
摇,明月高照。根据题意断三处的要求,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 方法是: 连山绝壑长林
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这句话的意思是:更 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是承接张梦
得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非常的豁 达乐观。因此这句话中的“更何况”表达赞叹的
语气。

(4)结合张梦得的动作、 语言故事分析,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
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 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
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蓬 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
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故答案为:⑴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

⑵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⑶ C

⑷ 文中的张梦得在 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
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 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
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 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
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点评】⑴此 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 积累。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 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 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理解虚词表达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 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
分析虚词的表达效果。

⑷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 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
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 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
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这里找出夏翁、尤翁的相关事例 依次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
汉水汇聚,水势显得 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
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 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
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
他的内心不 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
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 ,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 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
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 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
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 适呢?如
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
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
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20.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 ④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答案】 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字,“乐”属于词类活用,“景”“更”属于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 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
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 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
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 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龙潭湖公园-南巡讲话


工作职责怎么写-淘气包马小跳全集书


面积换算器-枫林宾馆


动物画-车窗外


心之旅-这也是课堂


增值税转型-抵制圣诞节


10d-什么车寸步难行


建党伟业电影下载-只要有你在我生命中



本文更新与2020-12-23 13: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7135.html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的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