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小乌龟作文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4 02:50
tags:开济

推荐文章-四大老虎

2020年12月24日发(作者:景生明)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
心”》赏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朝:杜甫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蜀相
Temple

of

the

Premier

of

Shu>

chéng

xiàng



táng



chù

xún

丞相祠堂何处寻,Where

is

the

古诗文精选



famous

premier's

temple

to

be

found?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锦官城外柏森森。Outside
the

Town

of

Brocade

with

cypresses

around.

yìng

jiē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古诗文精选





cǎo



chūn



映阶碧草自春色,In
vain

before

the

steps

spring

grass

grows

green

and

long,





huáng



kōng

hǎo

yīn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古诗文精选



隔叶黄鹂空好音。And

amid

the

leaves

golden

orioles

sing

their

song.

sān



pín

fán

tiān

xià



三顾频烦天下计,Thrice
the

king

visited

him

for

the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古诗文精选



State's

gains

and

pain;

liǎng

cháo

kāi



lǎo

chén

xīn

两朝开济老臣心。He
served

heart

and

soul

the

kingdom

during

two

reigns,

chū

shī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古诗文精选



wèi

jié

shēn

xiān



出师未捷身先死,But

he

died

before

he

accomplished

his

career.

zhǎ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长使英雄泪满襟。How
could

heroes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not

wet

their

sleeves

with

tear

on

tear!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
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 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
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
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 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
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

⑹两朝开济老臣心: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
刘 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 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
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 br>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
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 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 在祠。然而诗又
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
祠 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
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 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 去,早见翠柏
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
见山 ,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 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
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 ,笔路最
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 :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
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 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 要精整,他在此题下,
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
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
本应平声,今故作仄;“ 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
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
祠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 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
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 瞻仰塑像凛凛,他“首
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 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
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 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
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 写的是内心的感受。
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 ,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
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 ,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
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
间。
< br>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
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 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
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
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 对
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
“士为知己者死” ,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
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 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
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 徘徊的
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 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
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 处颔联所以如
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
错觉 。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
为国 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
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 ,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
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 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
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 后世,凡读他此篇的,
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周汝昌)

上元元年(760)春

,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耕读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 都的地方,城西
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首七律《

蜀相》, 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
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 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
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 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 丞相祠堂”
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 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
史上颇受人民爱戴

,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 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
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 “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
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
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 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
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 在
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
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 然的景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 又
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
“空”互文,刻画 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
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 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
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 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 治形势,并
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
亮辅助 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
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 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
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 乱尚未平定,国
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
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
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 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
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
局无疑又是一曲生 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 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
力量。

总的说来,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 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
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 贤,又
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
沉悲凉的意 境。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
层 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 》就是典型代表。

------------------------

点评及影响

此公初至成都时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册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方
舆胜览》:庙在府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中。李雄称
王,始为庙于 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森森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③,隔叶黄鹂空好音
④。三顾频繁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 长使英雄泪
满襟⑧。

(上四祠堂之景,下四丞相之事。首联,自为问答,记祠堂所在 。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天下计,见匡时雄略。
老 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
宗忠简公临殁时诵此二语,千 载英雄有同感也。)

①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朱子《纲目》大书丞相亮出师,先后同旨。 题称
蜀相,仍旧称耳。《寰宇记》: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西,府城西有故宅。王
逸《楚辞注》 :“公卿祠堂。”②《华阳国志》:成都西城,故锦官城也。锦
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 命曰锦官。孙季昭曰:成都呼为锦官
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赵注】或以其地有锦官,如铜官、 盐官之类。
此更见官字取义。尝观范至能参政作诗,每官为一集,所著《锦官集》,盖镇
成都时 作,乃亲见成都为锦官城,故取以名之耳。【顾注】《儒林公议》曰:
成都先主庙侧,有诸葛武侯祠,祠 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唐相段文
昌有诗刻存焉。唐末渐枯,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 亦不敢伐。皇宋
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余于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技耸云,
枯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潘岳《怀旧赋》:“柏森森以攒
植。”③江淹诗:“幽冀生碧草 。”谢朓诗:“春色满皇州。”④陆玑《诗
疏》:“黄鸟,黄鹏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 一名仓庚,一名
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何逊诗:“黄鹏隐叶飞。”
《诗 》:“■睆黄鸟,载好其音。”何逊《行孙氏陵》诗:“山莺空树响,垄
月自秋晖。”空字、自字,不胜 寥落之感,此诗即用其意。⑤《出师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繁,言频数繁多也。陆云诗:“黄 鉞授征,锡命频
繁。”庚亮《辞中书令表》:“频烦省闥,出总六军。”《韩非子》:“周公
旦 假为天子七年,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⑥两朝,指先主、后主。《杜
臆》谓欲复高光旧业,似远。 《贾谊传》:“搴两朝之器。”【朱瀚注】开济,
谓章武开基,建兴济美。《谥法》:“开物济务。”《 司马玮传》:“性开济
好施。”又《桓宣传》:“开济笃素。”赵充国曰:“无逾于老臣矣。”⑦
《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
相持百余日,疾卒于军。 ⑧《蜀志》:“天下英雄,喁喁有望。”王筠诗:
“泪满横波目。”周甸曰:薛逢《筹笔驿》诗:“出师 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
激壮夫。”罗隐《武侯祠》诗:“时来天地虽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吁!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汉运告终,天啬其寿,使不能尽展其才,以光复大业。读二三君子之诗,未尝
不流涕叹息也。

杨慎曰:正德戊寅,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
又暖。旧业未能归 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此诗 始终皆武侯事,虽子美或未过之,
惜不知其姓氏耳。

今按:杜诗先祠庙而后吊古,此 诗先吊古而后祠庙。其云春水,指当时出师之
时;又云秋草,乃后人谒祠之日。结用“万古”、“三分” ,亦本杜咏怀诸葛
诗。但杜是以虚对实,此则以实对虚,尤为斟酌耳。此诗升庵阙其姓名,后阅
《七修类稿》,载戴天锡集句,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半山老人《 题双庙诗》云:“北风吹树急,
西日照窗凉。”细详味之,其托意深远,非止咏庙中景物而已……此深得 老杜
句法。如老杜题蜀相庙诗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亦自别
托意在其中矣 。

《瀛奎律髓》:子美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其《咏怀古迹》,于武侯云:
“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及此诗,皆善颂孔明者。

《唐诗品汇》:刘云: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又云: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唐诗援》:起语萧散悲凉,便堪下泪。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安石曰:三、四 止咏武侯庙,而托意在其中。董益
曰:次联只用一“自”字与“空”字,有无限感怆之意。吴山民曰:次 句纪地。
三、四纪祠之冷落,“天下计”见其雄略,“老臣心”见其苦衷。结语逗漏宋
人议论。

《杜臆》:此与“诸葛大名”一首意正相发……盖不止为诸葛悲之,而千古英
雄有才 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唐七律隽》:悲凉慷慨,吊古深情,淋淳于楮墨之 间。胡元瑞谓结句滥觞宋
人,浅视之矣。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杜诗解》:三、四,碧草春色,黄鹂 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
清之极。……第七句“未”字、“先”字妙,竟似后曾恢复而老臣 未及身见之
者,体其心而为言也。当日有未了之事,在今日长留一未了之计、未了之心。
《唐诗摘钞》:后半四句,就公始末以寓感慨,笔力简劲,宋人专学此种,流
为议论一派,未免为公 累耳。

《唐诗快》:呜呼!诗之感人至此,益信圣人“兴、观,群、怨”之言不妄。

《九家集注杜诗》:赵彦材云:悼之深矣。郭知达云:闵其志不遂也。

《删订唐诗解》:起句率。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前四句疏疏洒洒,后四句忽变 沉郁,魄力绝大。赵
熙:沈郁、博大。

《杜诗详注》:“天下计”,见匡时雄略:“ 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二
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简公归殁时诵此二语, 千载
英雄有同感也。

《唐诗贯珠》:“森森”二字有精神。

《唐 宋诗醇》:老杜入蜀,于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诗意豪迈哀顿,具
有无数层折,后来匹此,惟李商 隐《筹笔驿》耳。世人论此二诗,互有短长,
或不置轩轾,其实非有定见。今略而言之,此为谒祠之作, 前半用笔甚淡,五
六写出孔明身份,七、八转折而下,当时后世,悲感并到,正意注重后半。李
诗因地兴感,故将孔明威灵撮入十四字中,写得十分满足,接笔一转,几将气
焰扫尽,五、六两层折笔, 末仍收归本事,非有神力者不能。二诗局阵各异,
工力悉敌,悠悠耳食之论,未足与议也。
< br>《唐诗别裁》:檃括武侯生平,激昂痛快。(“三顾频烦”二句下)。“开济”
言开基济美,合二 朝言之。

《杜诗镜铨》:邵子湘云:牢壮浑劲,此为七律正宗。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
事,只用四语括尽(“三顾频烦”四句下)。俞犀月云:真正痛快激昂,八句
诗便抵一篇绝大文字。< br>
《十八家诗钞》:张云:后四句极开阖驰骤、沉郁顿挫之妙,须作一气读,乃
得其用意 湛至处。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

《网师园唐诗笺》:只下“何处”二字,已见祠宇荒芜。“三顾”至 尾,沉雄
檃括,抱负自见。

《历代诗法》:前四句伤其人之不可见,后四句叹其功之不能成,凭吊最深。

《昭昧 詹言》:此亦咏怀古迹。起句叙述点题,三、四写景,后半论议缔情,
人所同有,但无其雄杰明卓,及沉 痛真至耳。

《读杜心解》:五、六,实拈,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武侯,亦如熔金浑
化……后来武侯庙诗,名作林立,然必枚举一事为句。始信此诗统体浑成,尽
空作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五、六稳尽,结亦洒然。评:三、四
写祠堂物色,只着“自 ”、“空”二句眼于中,便已悲凉欲绝,而肃穆深沈之
象,更与荒芜零落者不同。

《历代诗评注读本》:悲壮雄劲,此为七律正宗。

《唐宋诗举要》:吴曰:起严庄凝 重,此为正格。然亦自有开阖,不可平直
(“丞相祠堂”四句下)。吴曰:顿转作收,用笔提空。故异常 得势。

此诗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首领王叔文、宋代抗
金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说明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
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堪称 历久不衰。

杜甫对联大全

杜甫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跟另外
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备受推崇,影 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文精选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伤心网


止咳药水-他日再相逢


今晚的月亮-龙阳君


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三轮车夫


张纽约-泥牛入海


名人读书-李敏高


外贸服装店-生物武器


非法经营罪立案标准-盐的来源



本文更新与2020-12-24 02: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7425.html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的相关文章

古诗文《“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赏析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