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分飞燕【浙江卷】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共8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7 22:13
tags:高考高分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地方特色小吃

2020年12月27日发(作者:欧阳吟)
【浙江卷】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共8篇)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
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分析
◎杭州市瓶窑中学何立庆
先引用孔子的一段话,《论语·子路》篇记载:
孔子的学 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的国君要你去帮助他治理国家,
您老人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孔子回答说: “必也正名乎!”子路
说,有这样的事情啊?老师,您也太迂腐了吧,您怎么正名啊?孔子
回答 说,子路,你这个人好粗鲁,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让
它空着,不懂就让它不懂,不要自以为是 去解释,要知道“名不正,
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
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段“名正言顺”的话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名”是什么 ?我
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般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正”
的标准是什么?是 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这个一般的概念作出最合理(符
合语境)的解释,只有这样,你对“名”的阐述才能合 理合规合情合
法,在各种场合说得通,说得令人信服,即达到“可言”的程度,并

1
且对于自己的阐述不能随便马虎(“无所苟”)。那么,对孔子的言论,
我们可以确立四个维度 :“名”的对象和内涵,“正”的标准和判断,
“可言”的思辨和依据,“无所苟”的态度和价值。
如果把这四个维度引申到对2017年的我省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之中来,那么,毫无疑问 ,首先应该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
灵之书”这三本书的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一般的理解 ,“有字
之书”是通过视力和听力读取的书,“无字之书”是人生的阅历感悟、
前人的经验教训 、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进程演变等,“心灵之书”
是情感的跌宕起伏、精神的收放自如、思想的迸发 延伸、灵魂的激越
飞扬等。这三本书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它们从具体
到抽象, 从浅近到深邃,从物质到精神,体现着作为个体的自身和人
类现状、进程和提升的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切“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否都要无条件地阅
读?答案是否定的,关键 是要看这些书的价值和功用。有选择的读,
批判继承地读,而不是不分好坏的吸收,不分香花毒草的采摘 。判断
的标准是对社会对自己的发展提升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必须符合人
类共有的价值观念, 符合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的主流的价值观。
我们厘清了对象和标准,接下来就是如何评说了 的问题。从写作
的方法和格式上来说,昔人云文无定法;同样道理,从写作的对象上
来说,面对 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文无定论也就成为必然。开放性
的话题,为我们确立的多种观点提供了各种可能 。观点的确立和阐述
是受限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审美情

2
趣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达到相
当高境界和相 应的深度是对考生提出了不合人情的过高的要求的。但
是,根据材料的提示和引领以及高三学生的认知实 际,作这样的要求
是可以的:
一、阐述三本大书中的一本、两本或者三本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
阐述三本大书之间的层次和关系;三、分析三本大书与人生、社会、
人类之间的对应关系 ;四、人是否有必要读这三本大书,读了这三本
大书,人是否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人;五、怎样来 读这三本大
书;六、这三本大书是否涵盖了人类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全部;七、
这三本大书, 一般人真的能读懂吗,别人在读这三本大书时的经验和
教训等。以上七个方面是笔者对这个材料所罗列的 一般层面的分析,
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作出自己的合理的探究。
确立了写作 的话题,接下来当然是如何写的问题了,即“无所苟”
的表述。对于“无所苟”,昔人的论述无疑是汗牛 充栋了,近代学者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从十六个方面指出作文之大忌,其中的“忌
凡猥”说 道:“凡者,狃于习而寡新意;猥者,沦于俗而多鄙言。曾
子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鄙倍即凡猥之 谓。士大夫谈吐,一涉
鄙倍,即不足以侪清流;矧文章为严重之器,奈何出于凡猥?”(《春
觉 斋论文》1959年版第97页)凡猥就是低俗,人所常见缺乏新意,
是苟且叙论中的一种,而求全责备 面面俱到是最常见的“凡猥”表现
之一,也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贪大贪全是作文的大忌,在考场上,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题立意,抓住一点进行深入剖析,力争向深度

3
探 究,而不要面面俱到的铺开,当然面面俱到的铺叙论述也是一种作
文思路,但是这种思路一般的考生是比 较难于把握和写好,一不小心
会被判为平面性的结构而难以得到高分,除非你的文章特别出彩。
01.善读心灵之书
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 之
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
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 ,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
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 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
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
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
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 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
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
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 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
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 “无字之书”则让
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
雨素为代 表的一批皮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
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 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
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
中留 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4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 ,但他们仍
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决于现实,
以现实的方法呈 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
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 hilosophy,爱智
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他
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
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 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
质料”,科圣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
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总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
之书”与“无字之书”,以 达到所谓的自身的发展和得到物质的积累,
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 ”与“无
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
摒弃外物的纷扰, 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
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 大声呐喊,让
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
能来自于每一 个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
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简评】心灵之书与学问高低,经验的丰富与否关系不甚密切,
它是以抽象的、心灵的方式 呈现出来的大智慧、是哲学,作者从古中

5
国的百家诸子,从古希腊的先圣到近现 代的哲人,来论证这种大智慧
对人类的影响。本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条理清晰。
02.读心为魂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
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辟,但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有字之书”
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 ”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 狭义上
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书
来填满闲暇的时光, 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视野。
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仅 仅停留在阅读
“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鼓起来,
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
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 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为成
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
更需要人活化地看诗,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
做到经世致用。
读 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
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心灵之书”似 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
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

6
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
那他仍是无 用的。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
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 宙,宇宙便是吾心”
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
终级难 题。而且每个人的心灵都脉动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鉴他人确
为一条捷径,但读懂自己内心更为重要。常 读心灵之书,为自己注入
独立之灵魂。从另一方面来认知,“有字”与“无字”之书都是为了
读 透“心灵之书”服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对读通心灵才为终极目
标的明证。它们是两条殊途同归的方式 ,“心灵之书”散落在世界的
每一隅里。
阅读从领悟“心灵之书”出发!这保有人鲜明生机的愿望,时刻
铭记以读心为魂。
【简评 】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但其中有些表述也有待于斟
酌的,如“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 人都已消失殆尽,更
不用提回归本心”,就有点绝对化了。瑕不掩瑜也不影响整体的核心
内容的 表达。
03.借有字之书品人生
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 之书”“心灵之
书”。而我却言人生只需“有字之书”。
歌德曾有言:“有读书经验的人 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
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东西。”对待读书问题,先贤早有预见。“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

7
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之中,读三本大书的观点似乎显得刻意与褊 狭。其余
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又为何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
专业与高深。“因 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一身才气是
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 之书”对人的风
骨的涵养和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
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了“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
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 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
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 智若
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
“概念”之下的其实 是一种谬误,其以支理性、支逻辑、支秩序为特
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 无主义”。而
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
百个生活智 慧”等层出不穷。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辨证的
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韩少功在《另一片天空》中写道:我们的观光旅游不过是将电视
媒体和他人口中的场景来一 次现场的印证与残渣式的咀嚼。书莫不如
此,人生的智慧早有镌刻于“有字”的经典之中,何以要舍弃有 价值
的“有字之书”而去追求无形的荒谬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当然我并非否认 “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重要性,只是他们
早已融入在“有字之书”中。那么何以要舍弃我们易于亲 近的文化母

8
体,反而盲目追求他人的咀嚼残渣。
范雨素的命运的 确将她装订得其为拙劣,可是若非她幼时的读
“有字之书”的经历,她也许早已沦为平庸中的一员,一生 平庸。反
观周有光先生,他对学问的孜孜以求也使得他一生有光。
《乌合之众》中有言“ 群众的意识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
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当众人一味沉浸“三本大书论”, 我们更
应该擦亮双眼,借有字之书品味人生百态。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 鸣。”“有字之书”绝非放
在玻璃橱窗里供人观赏的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命脉。
且慢虚无之术成生活,借以有字之书品人生。
【简评】本文观点新颖,给人耳目一新 之感,作者认为无字之书
和心灵之书早已镌刻在有字之书中了,读了有字之书也就读到了无字
之 书和心灵之书了,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中了,
没有必要生生将三者剥离以显示自己专 业与高深。
04.人生三读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有言:见天地,见自己,见苍 生。这与
一位作家的“人生三书”论不谋而合。读“有字之书”,即见天地万
物的运行之理,读 “无字之书”,即见芸芸苍生的社会迹象,读“心
灵之书”,即见自己内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将三者 有机的结合,
使自己既不读死书,又不汲汲于世,也不闭锁内心呢?想必,以知识
和社会经验来 丰富内心,剔除纷扰,才是“读书”之途。
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书”谙熟于每个人的

9
心中,而网络的 大潮则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带到人们面
前。可以说,“有字之书”中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和力度从世
界各地喷薄而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一体化和泛娱乐化的兴起,各
种从所未见 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被写在了如今的“无字之书”上。
然而,一位哲人曾说“不知情权比知情权更加重 要”,它可以让高尚
的心灵不被无用的言论所累。面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心
灵之 书”便格外重要。只有在“心灵之书”中读得坚定,读出信念,
读出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读出道德律令 和精神准则,才能拒绝动摇,
读到真实的自我与内心。否则,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终将毁于
自己所爱的东西。”而知识和社会阅历同样可以成为人的武装,从书
本和社会中剔除糟粕与流俗,才能 达到心灵的上升。
同样,伟大的心灵亦有益于个人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的理解 。抗战时曾有文人说自己当年读宋人著作不知国破家亡之苦,
只有到了抗战时国家陷于危难,方得与宋人 同情。赫尔曼·黑塞在谈
及读书时,也说自己阅读歌德的《亲和力》时,由于误读了它而完全
成 了另一本书。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心灵会以知识和阅历审视自己,
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读书”更加 聪慧的耳目。
诚然,无论哪一本书,多读未必有益,精读却又怕陷入“牛角尖”
的困局, 然而这三“读”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识和社会阅
历丰富内心,升华的内心又从社会和书本中去 除杂质,淘得真金,在
不断循环中臻于完美。从“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所得,重读
“有 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结晶。

10
如此一来,人生三读,岂不快哉?
【简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三本大书要“有机”地
读,本文的重点就在于阐述 “有机”二字,具体地说就是不读死书,
不汲汲于世,不闭锁内心。遗憾的是第三节的分析论述有点单薄 ,如
能再详细深化一些,文章会更完美。
05.人道“书”途
作家说人要 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正与古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且“文质彬彬”的思想契合 。在我看来这种“三
书论”的合理性是已经时间考证的。
人道实为“书”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人这一生要读“有字之书”,这不仅是 对阅读召唤,亦是对思考,对
思想的回归。读书让我们明理,明《草色天堂》中宽恕之理,明《菜
根谭》中宁和之理,明《老子》朴素辩证之理,明《大学》“齐家治
国平天下”之理。用文字的形式记 载、传承信息,使阅读者能够根据
这些信息来获知提升自我正是“有字之书”的正解。
“有字之书”又需佐以“无字之书”——实践。
这里所谓“无字之书”并非所谓死板地“格物”, 如王守仁观竹
七日只余头痛。“无字之书”乃是于生活实践中汲取新知,懂得世俗
之智慧,如“ 孔子问农耕”,又如曾国藩以实践证明这一生的“将人
则胜,自得则败”,最终明晰“知人者智,自知者 明;胜人者奋力,
自胜者强”的道理,生活立足于实践,意识活动亦发源于实践,因而

11
只读“有字之书”却不加以“无字之书”是为白璧微瑕,完璧尚未归
赵,而唯有 佐以“无字之书”方可朝向亭林先生那般坚定而信念,坚
实踏实的身影追去。
而最终,“ 书”之内化于心灵。是以“心灵之书”即为“修心之
术”。也许我们懂得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 扑鼻香”之教义,
但唯有内化于心,增加心灵面对困难的厚实度,才发挥其功效。若非
越过心中 “墨饱心宽自在身,澹然几笔复天真”之书,申石伽先生又
怎能道出“一支大竹通霄汉,塑个顶天立地人 ”的狂语呢?
遍阅书籍,方知文中有大道,尝过世味,亦知实践出真知,终乎
于心,始知 人之修行,人之道路实为思想生活,最终为心灵的“书”
途。
推而广之,人道如此,国家 之道难道不是如此吗?国家要读“有
字之书”是国家要珍惜传统,又包容外来文化,这在文化底蕴如此深
厚之中国犹为重要,国家要读“无字之书”是国家也要有“摸着石头
过河”之勇气,有切身实践 在理论见诸于实践又改善于实践中提取“大
道”。而国家读“心灵之书”则是在全球范围内用人类共同、 普适之
意识如“环保、和平、发展”来维护地球村之繁荣。
因此,无论在“三更灯火五更鸡”还是在迅速发展的今日,人道
“书”途实有其理。
【简 评】这篇文章语言隽永,文笔老练,恰到好处的引证自然而
又丰富,条理清晰,立体感强。第二节“人道 实为‘书’途”是全文
核心,照应标题,呼应结尾。作者在论述核心观点时,分两个层次进

12
行,第一层次是分别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进行阐述,这
三本大书不 是三个不同的角度,而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三个不同的
层面,一般的文章写到这个层次就结束了,但是 本文接着又进入第二
个更高的层次,“推而广之,人道如此,国家之道难道不是如此吗”?
并提 出国家阅读的有字之书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之书,无字之
书是探索的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 无字之书是普世的价值观
“环保、和平、发展”,这样文章就显得与众不同,格调很高,颇有
新 意了。
06.读书三部
百年前海宁王先生有读书三境,而今日吾辈读书亦有三部, 一曰
读书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书”,正如古人所语“行万里路”而“读
万卷书;二曰包容人 情世故、伪善交互的“无字之书”,古云“啼笑
具不敢,方知做人难”;三曰省悟人何以为人的“心灵之 书”,追溯本
原,属“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读好这三部书,人生圆满而无憾, 东坡精晓诗书,其文独步天下,
投身官场,形迹天涯,融儒道佛三家于一体,临终“勉强想便错了”,< br>一语似是识尽了人生;李叔同少习考据,青年看破红尘,一袭袈裟亦
留下富有哲思的语录。吾辈固 然不可为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
人物的阅历精神,可深为习究、模仿。
此三本书亦 决然不同于王国维的读书三境。有字、无字、心灵,
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甚至循环往复。不消 说我们从《颜氏
家训》《传习录》中知晓社交之礼仪、为人之谦敬,或许还领略人生

13
之须臾与永恒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说从社会大浪里体悟的本原精神,
更促进对 有字之书的了解,如西人米兰·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确有字
符,只不知其语法罢了。而清夜扪心,精神与 理想,幻灭与虚荣里翻
阅“心灵之书”的同时,理解更深。因此这三部书不仅是读书人的书,
亦 是芸芸众生寻求生命意义的奇书。
同时,这三者密不可分。不读有字之书,则不知礼仪,不识知论 ,
不晓技术,是无异于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读无字之书,则会
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 如东汉祢衡,北美罗德曼之流,头脑发热,
不能善终;不读心灵之书,则流于世俗,浑噩不知,吾们当中 多数沉
溺虚拟世间者当为共鉴。
由是观之,读此三部实为大义。而社会上出了问题,也可 以判断
是哪一部出了问题。前日曼彻斯特的一声爆炸,我们不能不怀疑是其
人性沦丧,未识心灵 之书之缘故;未来我辈踏上社会,则不免多方掣
肘,难言是已阅无字之书。书与书之间的衡量、比较、共 进,不乏从
现实利益出发,然而此中精义仍是要吾侪以人为本,以人类共同之精
神为参照,同时 以史为鉴,察人可以知己,观宇宙可知人心。
该作者之三书理论实为精妙,颇具博采众长之特性。 然吾人知之
而不取之,则独有精妙,无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书为始。
“休言万事转头 空,未转头时均是梦”,便是此理。
【简评】本文开始简析三本书的内涵,重点是阐述在于这三本 书
是密不可分的,有字之书是让人们习礼仪、学知识和懂技能的,无字
之书是丰富人们内涵和提 升道德修养的,心灵之书涉及人类的精神追

14
求的。这三部书代表了三个不同的 层次,如果不读这三本书,人就无
法知己、不可察人,更不能观宇宙,缺乏了对心灵之书的阅读,人也< br>就失去人性。这篇文章也有一定的缺陷,有些语言读起来比较生涩,
有些语句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 。
07.入书一游,且携身心
沈从文说:“我读一本小书,也读一本大书。”书籍 是智慧的宝库,
生命的拓展,但要真正读好书籍,还需要调动我们的生活与心灵,这
后两本大书 ,是前一本的基础和根本。
任何书籍的来源都是创作者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就决定了“有
字之书”是它们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对“有字之书”的解读就离不开
读者的生活经验和心灵,正如木心 所说“把自己放进去”。只有以丰
沛的经验、精神世界为底蕴,才能使书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有字之书”给予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在思维的戈
壁上垒起高高的壁垒,或许 有些书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它们最终提供
的,是对世界对生活对心灵的一种视角。汪曾祺到西南联大求学 时,
只带了《猎人笔记》和《边城》两本书。这不是说他认为有生活就够
了,书少点没关系,而 是他借由这两本书为跳板,“领悟到对生活的
一种视角”。书籍指向的是生活,是心灵或者二者兼有,书 籍最终对
这两本大书做到的,是一种反哺。
所以,正如木心所写“史学使人智慧,哲学使 人坚定”生活中,
书籍是不可或缺的。诚然经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就是生活本身,但这
生活终究 是一己的,如斯多葛派哲学家说“我们都被禁锢在自己的肉

15
体之中”。只有书 籍才能超越这时空的界限,长存于世,而当你迎书
籍进入内心,进入生活,你就不再是你本人了,几千年 的历史,数百
代的智慧都会给你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你孑然一身所达不到的。无论
是马可奥勒留 的奋斗,梭罗的避世抑或是浩劫中某位老音乐家按四分
之四拍铡草的不屈,支撑着他们生活心灵完整的, 不是别的,正是那
些心灵的砖块——书籍。
“一个人要想明白杰作的价值,就得先向杰作 证明自己的价值。”
黑塞如是说。而这证明的价值所由来,不外乎来自生活,来自心灵。
同样, 理解书籍也意味着进一步理解生活,他重读《亲和力》一事即
为明证。成人之路上,书籍、生活、心灵位 分有三,却为一体,入书
一游,不妨且携身心。
【简评】本文别出心裁,对三本书之间关 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
一个全新的视角。文末引用黑塞的话作了再一次强调和提升,要读到
有字 之书的价值,先要向杰作证明自身的价值,作品的价值来自生活
和心灵,理解作品也需要自己的生活和心 灵,两者的完美统一就是读
者和作者之间在生活和心灵上的无缝对接。
08.把“三书”合三为一
有作者说,人要读“有字”“无字”“心灵”三本大书。其说法有正确的部分,但我同样认为,对人生的“三书”不应将其区分得如此
之细,其阅读并无先后,而是同 时悄然发生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
观其说法,“有字之书”实乃书籍资料之类;“无字之书”则指 向
社会经验的阅历;而“心灵之书”是指融会贯通后心灵的感悟与升华。

16 由此已可看到,“三书”之间实则有所相交,且可以相互转化。如此
看来,让其合三为一是可行且重 要的。
就中国现状而言更可反映这一问题。如今的大学生被戏称为呆在
了象牙塔中,其意 味不言而喻。身边已然少了那些孔子所说的读书人,
而多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们,更不论“高分低能、 低德”新闻频频
曝光。究其根源,多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将这三书相分离、剥解,而不
是将其当作 一个整体。人们追求的是先读“有字之书”再看“无字”
“心灵”之书,详细的划分反而让人误以为其阅 读有所先后,并造成
危害。
当然,人生要此三书是必然且正确的,但三书阅读却是一个整体,
同时进行才是真正的阅读。理由如下。
首先,阅历之深浅,取决于得之深浅耳。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
书中所汲取的知识也不尽相 同。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
其“无字之书”的阅读应与“有字之书”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才能
真正明了书中所言。
再者,学书之时必得有心灵的感悟与提高,才能有所进取。现如
今所提倡的“教人育人”便是其体现。孔子教会学生更多的是做人的
道理,而慧能大师所言的“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则体现了学习过程
中自我体会感悟的重要性。不经自我升华提炼,那么读书便如看 过往
云烟,毫无意义。
更何况,现实中有很多人都不是系统受学校教育。于他们而言,< br>“有字之书”其实幻换成了另一种存在形式,以另外一种与生命紧密

17
相 连的姿态渗透过来。这便是“三书”融会贯通、合三为一的极佳例
子。正如前段时间爆红的范雨素,便是 很好的印证了三书的相互转化
与其并没有明显边界区分的文化属性。
人生应读“三书”,但三书并无边界,也无先后。把“三书”合
三为一才是我们真正应做的。
【简评】本文的观点是三本大书不应该区分得过于精细,阅读这
三本书并无先后,而是同时悄然发生才能 算是真正的阅读,这个观点
的提出应该说作者的想法还是比较成熟的。思路清晰,起承转合注重
文章的套路,属于比较典型的考场作文。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18

m351-如何面对失败


膝盖中了一箭-eb800


遍历arraylist-英语电子词典


太阳圈-贵重金属


各国人口增长率-机器管家下载


科学试卷分析-都要微笑好吗


兼职女论坛-景星街


孤立者-introductions



本文更新与2020-12-27 22: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0048.html

【浙江卷】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赏析(共8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