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顺风耳敦煌古遗址原貌追忆:火神庙、金花庙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8 11:23
tags:敦煌历史

食品添加剂标准-机器猫玩具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舒三和)
敦煌古遗址原貌追忆:火神庙、金花庙

打捞历史——敦煌古遗址原貌追忆【5】火 神 庙文 魏
锦萍
敦煌是历史上的“善国神乡 ”之地,“村坞相属,多有塔寺”。保
存在地上的庵、观、寺、院、塔、庙、会所众多,据敦煌民
俗博物馆统计,仅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移民迁户
以来,截止1949年敦煌解放时的二百 多年间,当时新修和
补修的各类庙宇就有120多座,其中不乏规模宏大、特色显
著的建筑艺术 珍品,如大佛寺、山西会所和月牙泉古建筑群
等。
岁月蹉跎、历史变迁。随着城市建筑的需要 ,这些寺庙有的
被拆除,有的改作它用。特别是1979年7月,由于山洪暴
发,党河水库垮坝 ,县城被淹,多数庙宇毁于水灾。但也有
一部分毁于人祸,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大佛寺、月牙泉古建筑群等。现存的庙宇尚不及原来的百分之
二,令人深感惋惜!
为了存史 ,本人走访了健在的老敦煌人,根据他们的回忆,
加以整理。现将张仲老先生回忆的大佛寺、文庙及王家 牌坊
的原貌及本人多方采集大佛寺、王家牌坊照片公布出来,仅
供从事地方文献工作者参考。
火 神 庙
火神庙座落在敦煌市区小北街今农机局办公室楼与中医院
分院住院部东南 端的结合处(原隆德巷东半部迤北)。原建
筑规模相当可观,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80米,总面
积约14亩左右。共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有戏台、山
门和广场。北部主要是庙宇和道院。 昔日的火神庙是集戏园、
庙会、市场于一体的百姓活动场所,平时非常热闹。上世纪
60年代后 期,由于受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影响,旧庙院有
的被拆除,有的改作它用,宽敞的戏园广场也逐渐被所 驻单
位蚕食殆尽,现仅剩大殿一座,孤零零地摆在群楼中间,一
片破败景象。但它却是目前市区 内唯一的一处古庙遗存,对
于了解古代敦煌多元化宗教以及寺庙建筑艺术等有着重要
意义,应加 大重视和保护。▲ 火神庙大殿外景
火神庙在敦煌民间是一座较有影响的庙宇。经采集、查阅资料得知这座庙宇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据清道光十一年刊 《敦煌县志》中所载“敦
煌城关总图”,其县城东门外靠北一侧标有“火神庙”。该志卷
三“建 置志·庙宇”条又载:“火帝庙,在护城东关北面,嘉庆十
一年建。”从“火帝庙”所在的方位看,“敦 煌城关总图”中所标
识的“火神庙”方位一致,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火帝庙”指的
就是图中 的“火神庙”。现仅存大殿修筑在用青砖砌筑的台地
上,台地高1米,青砖长0.28米,宽0.13米 ,厚0.6米。
殿基础青砖砌筑,墙体土坯砌筑,土坯长0.35米,宽0.16
米,厚0.0 6米。门南开,门宽1.3米,高2.55米。殿前用
长0.77—1.4米、宽0.28米青麻石条做 台阶,台阶高0.96
米。大殿东西长15.35米,南北宽12.5米,墙宽0.60米,
顶 高7米。平面成长方形,建筑面积190多平方米。硬山两
面坡三开间,前卷棚出廊。苇席板上抹草泥挂 瓦(图1.1、
图1.2)。殿前南6.6米处有东西间隔6米的百年古榆树两棵,
东侧之树直 径约70厘米,西侧之树直径约80厘米;东侧之
树似已枯死(图1.3)。清道光、光绪时期,火神庙 均有续建。
整体建筑分中、左、右三排院落组成。中间是坐北朝南,面
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 歇山式、前有拔廊的正殿一座,正
面龛中塑圆眼红发的火祖祝融像,敬台之下塑文武二侍者像
左 右侧立(今塑像全毁)。东西山墙并有彩绘、壁画。大殿
正中门额上悬木匾一块,上书“位正离宫”突出 八卦方位中“火”
的位置,可谓寓意深远。庙院东西两边各建面宽三间、进深
一间,歇山式厢房 一座,院的中心置铁铸宝鼎香炉一尊,至
此,基本建成了主庙的框架结构。
▲ 图1.1 火神庙大殿西南面
▲ 图1.2 火神庙大殿南面(正面)
▲ 图1.3 火神庙大殿与殿前古树
十多年后,在大殿左右两侧与后墙的东西一条线上又续建了
两座庙,东 为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的娘娘庙,供九天玄女像。
西为面宽二间,进深一间的祖师庙,供鲁班像。紧挨着 火神
庙厢房北墙,又修十数间平房与娘娘庙、祖师庙南北相望,
形成东西对称的两个小院落,环 境悠雅清净,是道士们的好
住处。
光绪中期,又续建了戏台、山门等工程。并在铁香炉向南1 0
多米的正中平台上修了一座屏风式面宽三间的木牌坊,起着
山门的作用。坊前两侧各置单斗旗 杆一座。旗杆,在封建社
会是光宗耀祖的标识,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旧时凡是
有功名的官 宦人家的门前或祠堂、墓地以及衙署、庙宇门前,
多有旗杆的装饰,但都是双斗型的,唯独敦煌火神庙却 是单
斗,这是为什么?据传:另一斗的位置被改为悬挂虎头杏黄
幡所代替,起着警示的作用。传 说:虎头幡一摆动神在空中
就可以察看生民之善恶、稽查人间黑暗处的阴谋诡计,以警
示民间改 恶向善,多做好事之义,故有单斗旗杆之设。所以
至今敦煌民间仍流传着一句谚语:“铜钟、铁匾、单斗 旗杆,
为敦煌寺庙之三绝”。这个“绝”就是指它与众不同的造型和独
特的功能与作用而言的。
建国前的火神庙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处很有影响的
地方。东靠骡马与农产品的交易市场, 它的南半院又是百姓
聚集游艺活动的场地,唱戏、说书,耍把戏(即杂技)等,
都在这里进行, 所以一年四季这一带都很热闹。据张仲先生
回忆:在近代敦煌历史上有几宗值得纪念的事情,就发生在< br>这座庙宇,简述如下:
(一)民国二十年(1931年),敦煌连遭兵祸和天灾的侵害,
庄稼两年欠收,一时斗价飞涨,民不聊生,嗷嗷待哺者随处
可见。树皮草根,人相争食。商号德作本、 福生永、德兴隆
等发起募捐赈济,动员城乡殷实富户,捐献粮食,以救民命。
当年就在火神庙设 舍饭场,早晚施灾饭一次,连续月余活命
者千数十人,至今80岁以上的老敦煌人仍记着当年饥民们喊出的:“要活命快些跑!行善人家在火神庙”的口头禅。说
明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一直是社会慈善活 动的场地。
(二)上世纪40年代,敦煌有一个戏剧班子叫“六合班”。虽
说拥有300多个 传统剧目和几个演唱技巧较强的老艺人。但
毕竟年龄老化,表演程式陈旧,再加服装、道具破烂不堪,< br>演出不受欢迎。群众遂有“六十生,七十旦,叫花子打架满台
转”的讥笑,剧社面临破产的境地。 出于对百姓的文化生活着
想,地方有识之士有鉴于此,慨解义囊,筹捐基金,于1948
年创建 了敦煌第一个戏剧科班——塞光学社。学社的培训基
地和演出场地就设在火神庙。建国初敦煌第一批“光 ”字派学
员如:刘光裕、王光才、陈光杨、郑光英、杨光武、王光兰、
刘光林等,就是从这个基 地而走向社会的。说明这个庙宇对
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还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三)19 49年9月27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敦煌,28日在火
神庙召开群众大会,到会百姓约千余人。由原县参议 会议长
祁鉴代表全县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
战军第一兵团二军四师十二团 团长张献奎、政委漆承德分别
讲话,并庄严宣告:敦煌解放!庙门上空红旗招展,万众欢
腾。这 座庙宇又成为敦煌解放新旧交替的纪念地。
如今的火神庙今非昔比,已面目全非,虽然仅剩一座残破的
大殿,但它却是当地历史的见证, 对于研究清代敦煌的庙
宇建筑形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仅结构上保持了原状(图
1.4、图 1.5),而且有些砖雕和木雕保存完好(图1.6),其
中有些彩绘木雕的色彩还有残存(图1.7) ,这些都非常有研
究价值。”应加以重点保护,引用胡同庆老师“关于火神庙如
何保护的问题” 一文中提出的“在有关文物保护部门没有制定
出具体的保护维修方案之前,切忌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或维
修,一定要尽可能保持现状。如火神庙大殿内的灰尘暂时也
不要打扫,殿内墙上的黑板以及墙上 粘贴的“文革”时期的宣
传画也要注意保护。”并建议:将它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以便 永久保存。
▲ 图1.4 火神庙大殿内部结构
▲ 图1.5 火神庙大殿内部结构
▲ 图1.6 火神庙大殿墙体上的砖雕
▲ 图1.7 火神庙大殿中残存色彩的彩绘木雕
参考文献: 1.《敦煌县志》 2.引用胡同庆老师部分“敦
煌城区两处文物古迹的现状、价值、保护与利用”文字,图片。
连 载 待 续 …扩展阅读敦煌火神庙大殿壁画初识
文 王义芝 胡同庆内容提要本文对敦煌 市火神庙大殿东、
西两侧墙壁的残存壁画,作了详细介绍和初步探析,期望能
引起有关部门和专 家学者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敦煌火神庙,
位于敦煌市寿昌北路的中医院北街分院(也是敦煌市人口和< br>计划生育局)大楼东侧的后面,是河西地区现存唯一一座祭
祀火神的道教庙宇建筑。
据 清道光辛卯版(1831年)《敦煌县志》记载,火神庙始建
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现仅存大殿 一处(图1)。
▲ 图1 | 火神庙外貌
关于敦煌火神庙,研究文章有日本学者小川阳一 的《敦煌に
おける祆教庙の祭祀》和姚崇新的《“火神庙”非祆庙辨》[1],
以及胡同庆的《 敦煌南仓、火神庙考察》[2],另外有敦煌市
博物馆和敦煌市文物管理局关于火神庙文物古迹的普查材
料和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资料等。然而,在这些文章和资料中,
均未提及火神庙大殿内的墙壁上是 否保存有壁画。 2016年
9月16日上午,笔者再次考察敦煌市火神庙时(胡同庆是第
三次 ,王义芝是第一次),王义芝细心地观察到大殿内东、
西两侧人字披下方的墙壁上,隐隐约约似乎还残存 有壁画。
于是王义芝在王祯、赵平立两位大殿守护人员的帮助下,找
来木梯,搭在墙壁上,爬到 高处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不少残
存的壁画图像。现将所发现的情况介绍如下,期望引起有关
部门 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研究。
大殿东、西两侧墙壁上的壁画,位于距离地面近3米处的上方,壁画所占面积高约1.2米,宽约5米(目测);由于均呈
黑褐色,且被灰尘遮盖,故其中的壁 画图像很难被人发现。
墙壁下半部均已刷白,但隐隐约约还能勉强看到下面被粉刷
遮盖的些许壁 画,其中西侧墙面中一竖条壁画还比较清晰
(图2、图3)。
▲ 图2 | 火神庙大殿东壁全貌
▲ 图3 | 火神庙大殿西壁全貌
所保存的画面中,或已漫漶,或被 灰尘遮盖,大多模糊不清,
但东、西两侧墙壁中均分别能看清六个画面。这里,我们尽
可能对这 些画面作详细的介绍和一些初步的分析,供大家参
考。
东侧墙壁上的六个画面,由北向南的分布情况为(图4):
▲ 图4 | 东壁壁画内容示意图
1.第一个画面位于东壁北端上方,画面中绘一殿堂式建筑,
屋顶为两层 ,顶层为卷棚式屋顶,下层为悬山式建筑结构。
清晰可见有红色柱头六根和一扇窗牖。房屋前侧有一小横 长
方形框,框里清楚可见题写有“曹州城”三字,题字下隐约可
见一拱门,由此推断描绘的可能 是一座城楼(图5)。(按:
笔者尚未查到与该“曹州城”有关的资料。)
▲ 图5 | 东壁第1个画面 曹州城门楼
拱门外(即城楼外)绘有四人作躬身前倾状,似乎刚从“曹州
城 ”的拱门中出来正在向前行进(图6)。由于画面漫漶严重,
人物面部表情无法辨识,只能分辨出大致的 轮廓。其中三人
均衣着交领,一人衣着圆领;有两人头梳椎髻,其余两人头
部似戴有冠帽(图7 )。
▲ 图6 | 东壁第1个画面 曹州城拱门外的四人
▲ 图7 | 东壁第1个画面 曹州城拱门外的四人(特写)
2.第二个画面位于第一个画面的南侧,画面上部绘一人背
部插 一金鞭,口中似在吐火或吐风。画面中的红、黑、金三
种颜色保存较为鲜艳(图8)。该人物可能是被称 为玉枢火府
天将的道教护法王灵官。据《简明道教辞典》记载:“王灵官,
道教神名。又称灵官 王元帅、玉枢火府天将。道教最崇奉的
护法尊神……王灵官的形象常是红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
怒视,左手持风火轮,右手举鞭,一副镇妖压魔的威武气
魄。”[3]
▲ 图8 | 东壁第2个画面 犹似吐风之人
王灵官是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灵
官的本事和名气比师父大。据《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
二种)》中记载:“襄阳洛里,姓王名恶,字 秉诚。……有古
庙为江怪所占,显灵本方里,递年六月六日会主备牛羊猪各
十牵,酒十酿,免瘟 ,否则人物流血而疫。递会,贫苦者几至
鬻男女以徇之,悲声盈耳。帅恶而烧之,庙像两烬,怪风大作。适值萨真人托药救瘟以来,遂作法反风而灭妖,境籍以
安。诸土主述事以奏,玉帝敕封豁洛王元 帅,锡金印如斗,
内篆'赤心忠良’四字,管天下都社令。”[4]
此画面下方还隐约绘有 一人的上半身(下半身被粉刷致白,
或被毁),仅见大致轮廓;此人似面朝从城楼出来的作躬身
前倾状的四人。
3.第三个画面位于第二个画面的南侧,即东侧墙壁的中部。
画面非常清晰, 绘有四人,前面一骑虎之人浓眉大眼,眼睛
(白眼黑珠)似要凸出来了,黑胡须下垂飘然,头顶戴一金< br>冠,穿红色镶金边衣,左手抬起伸出指向后方,右手抱一圭,
反身坐在虎背上,眼瞪后方。老虎在 行走中也回首张望,虎
脚迈开大步,虎尾上翘卷曲;虎纹用黑线勾勒。骑虎之人的
右侧有两位乘 云前行的童子,也均作回头状。其中一位身穿
绿色镶金边交领上衣,白裤,腰扎红绸带,脚穿红鞋的童子 ,
头梳双髻,右手抱一书匣,左手向旁伸,左脚后蹬,脚尖着
地,脚后跟抬起,右脚弓步向前; 另一位童子身穿蓝色镶金
边交领上衣,白裤,脚穿红鞋,头梳垂环双髻,发髻的中间
扎有红绳, 腰间似也扎一红绸带,一手上举甩过头顶,姿势
优美,动感很强(图9-1)。
▲ 图9-1 | 东壁第3个画面 骑虎之人等
画面中骑虎之人的图像,可能绘的是道教天师张道陵,据文
献载:“天师者汉张道陵也,子房八世孙,光武建武间生于吴
天目山,学长生法术,隐北邙山,章帝和帝 累召不起,久之
遍遊名山。东抵兴安云锦溪,升高而望曰:是有异境。遂衍
流而之,云锦洞有岩 焉,炼丹其中。三年青龙白虎旋绕于上,
丹成饵之。时年六十,容貌益少。又得秘书,通神变化,驱除妖鬼。后于蜀之云台峰升天,所遗经录符章并印剑以授子
孙。其四代日盛,复居此山,历代重之。 今其子孙世袭真人
居于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之龙虎山。”[5]
尹志华先生提供的张天师图像,与此画面的形象相吻合,均
持圭跨虎(图9-2)。
▲ 图9-2 | 张天师(尹志华先生提供)
骑虎之人的左侧上方还绘有一人,头戴金冠, 脸犹似猴脸,
额上似有第三只眼,嘴尖似鸟嘴,右手持金捶,左手似握一
钉;脚踏祥云正跨步前 行,亦作回头状(图10)。此人的图
像比较符合道教人物辛兴苟元帅的形象特征,据文献记载,
雍州地界有神雷山。辛兴之母即为神雷山霹雳破胆而死。辛
兴抱母尸而哭。雷神感其至孝,变化为道士 而谢罪,并赠辛
兴十二火丹以啖之。辛遂易形,“妖其头,喙其嘴,翼其两肩,
左尖右槌,脚踏 五鼓”。玉皇大帝封其为元帅,与毕元帅“共
五方事,往来行天,翦幽明中邪魔鬼恶”。[6]《清微神 烈秘法》
称之为“清微主帅上清神烈阳雷神君苟留吉”,其形象是:“金
冠,黑面,三目,赤发 ,金甲,朱衣,朱履,手执金锤钻。”
[7]《清微元降大法》卷二十四载其形象为:“金冠,赤发, 青
面,金甲,朱衣,金锤钻,统兵二万众。”[8]《道法会元》卷
四十六载其形象为:“红须 发,金冠,青面,赤衣,手执斧槌。”[9]
敦煌火神庙大殿中的这个人物形象与上述文献基本符合,与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中的插图辛元帅形象也几乎
完全相同,借此可以判断该人物描绘 的应是辛元帅无疑[10]
(图11)。
▲ 图10 | 东壁第3个画面 辛兴苟元帅
▲ 图11 |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插图辛元帅
东壁第三个画面中的人物、动物 均乘云作向前奔跑状,但全
部人物以及老虎都作回头状,向后方望去,似乎突然间发生
了什么意 外,画面被定格在这一瞬间。
4.第四个画面位于第3个画面南侧下方,画面中绘一面带
帅字 的旗帜,旗面呈红色,旗面正中有一金边圆形,圆形里
有一金色“帅”字,仿佛是将象棋里的帅棋子盖在 旗面上(图
12)。
▲ 图12 | 东壁第4个画面 帅旗(局部)
旗帜非常考 究,旗边为火焰纹,呈飘动状。旗杆顶端所饰朱
旄分别有黑色和金色,最顶端饰有三根长长的羽毛。这种 形
状的旗帜又叫大旆,或叫旄旆,指用牦牛尾巴或其他动物皮
毛、羽毛装饰的贵重旗帜。这种旗 帜往往由作战一方的身份
高贵的全军统帅才会拥有。统帅作战时,往往置大旆于身旁。
紧挨帅旗左下方有一红色圆轮状物,圆轮状物左下侧似有一
人,圆轮状物右下侧似有旗幡飘扬。
5.第五个画面位于东壁南端,画面中绘一宫殿似建筑,为
上小下大的两层六角形楼阁。均绘有 四根红色柱头,也都绘
有窗棂和护栏。上层护栏镂空,下层护栏实心。下层的大门
敞开,门里面 有一物似大坛子。下层左边横梁上挂有一长方
形匾额,字迹已漫漶,框内已变为全黑色,框边为金色。另
外,阁楼顶端饰有金色仰莲座,莲座里有一颗红宝珠,红宝
珠上还有一颗小的金珠,金灿灿耀眼 夺目。又,楼阁前隐约
可见枝叶繁茂的大树,紧挨该楼阁处左侧则是另一殿堂的屋
顶(图13) 。
▲ 图13 | 东壁第5个画面 宫殿式建筑
画面上方即壁画边沿尚存有一圈边饰(图14)。
▲ 图14 | 东壁第5个画面 边饰
6.第六个画面。东壁下半部分虽已全部被刷白,但在墙壁
中部一竖条状中可以看见一些零星的 、凸出墙面的泥土线条,
其残存形状犹如车轮、棒槌头等图像,还可见少许壁画色彩
痕迹(图1 5)。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用泥土线条凸出的绘画
技法,如今在莫高窟壁画中还能见到。如莫高窟晚唐第 138
窟通道右壁上绘的女供养人头顶的凤冠,便是使用了这种技
法。
▲ 图15 | 东壁第6个画面 残画痕迹
西侧墙壁上的六个画面,由南向北的分布情况为(图16):
▲ 图16 | 西壁壁画内容示意图
1.第一个画面位于西壁南侧上方,为一组非常华丽气 派的
建筑群,屋顶分别为歇山式和卷棚式的建筑结构。云朵在屋
顶上空飘飞,垂鱼、红柱、绿瓦 、红墙均清晰可见(图17)。
院落内地面铺有颜色不一的方格地砖,还置有一绿色桌子,
桌上 有一香炉和一叠书(图18)。
▲ 图17 | 西壁第1个画面 建筑群
▲ 图18 | 西壁第1个画面 建筑群(局部)
2.第二个画面在第一个画面的北侧上方,为一个人的大致
轮廓形象,此人为红胡须,红头发,头戴冠,身着铠甲,双
手紧握黑色鞭子在空中正用力作往下打状(图 19)。画中所
绘人物,有可能绘的是道教人物王灵官。《道法会元》卷241
卷242中所载 其形象为“赤面红须发,双目火睛,红袍绿靴
风带,左手火车,右手金鞭,状貌躁恶”,“赤面赤发,黄 结
巾,金甲红罩袍,左手执索,右手持铁鞭,绿靴,背负虎皮
袋,状貌威恶”,与画面人物形象 较吻合[11]。
▲ 图19 | 西壁第2个画面 人物
3.第三个画面位于第二个画面 北侧下方,即西侧墙壁的中
部下方。画面中为一童子头梳双髻,双髻前扎有红纱巾,身
穿交领绿 袍,白裤,交领处露出了里面的红色内衣。左手伸
出似在比划什么,右手抱金鞭靠于右肩上,双脚跪地, 身体
微微前倾,面带微笑,在云中似追赶前面之人去送鞭(图20)。
▲ 图20 | 西壁第3个画面 抱鞭跪地童子
4.第四个画面位于第三个画面北侧。画面中绘有三人,前
面 为一红头发、红胡须的红衣人,身穿红色镶金边大袍,额
头上另有一只眼,头上戴一金冠,左手作微微上 举状,脸朝
前。其头顶有一面旗帜高高飘扬,旗面呈红色,旗边为黑色
和淡绿色,旗面正中有一 金边圆形,圆形内现已空无一字;
旗面似搭在一横杆上,横杆两端露出有金色的装饰杆头,在
一 侧杆头处有一白色飘带。红衣人身后为一绿衣女子,其头
偏向右侧似正与后面一位手举金轮之人作交流状 。绿衣女子
头戴赭色冠,冠后的黑发髻右侧似插有一朵小红花。后面一
人,戴金手镯的右手高举 一金轮,左手伸开五指微微上举于
下巴前,头微微向上抬起,此人形象只有颈部以上。因画面
以 下壁画全被刷白,其余二人也只见上半身(图21)。
▲ 图21 | 西壁第4个画面 人物 将第三和第四个画面结合来看,有三只眼的红衣者可能也是
王灵官,第三个画面中的抱鞭者和第四个 画面中的举金轮者,
则分别可能是为王灵官保管金鞭和金轮的侍从,即与文献中
所说王灵官“红 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持风火轮,
右手举鞭”的形象相吻合。
5.第五个画面位 于西壁北端。画面中绘一留有长白胡须,
站立在云中的老人。老人后脑勺裹一黑巾,内穿红袍,外罩带绿边的黑袍,躬身向前。双手捧一黄色长条状的圆形物往
前伸,此物一端似棉布柔软而下垂。老人 右侧即前方一童子
双手举幡,身穿白袍绿裤,右脚正抬起向前行进,头偏向老
人作回头状。老人 左侧一童子头梳双髻,身穿绿袍,腰间扎
一黑带,双手举幡紧紧跟随老人身后。老人头顶祥云中有一武士打扮的人物,戴头盔、着金盔甲,在云中露出大半身,
正侧身向下看,似在保护老人一行人。画 面右上方为一庭院,
这一行人似正从圆形庭院大门中出来,均在祥云中行进(图
22)。
▲ 图22 | 西壁第5个画面 老人与侍从等
庭院下方,即绿衣童子的右下方,绘一武士 装人物,戴头盔,
身着金铠甲,手握一剑(图23)。
▲ 图23 | 西壁第5个画面 武士装人物
此画面可能描绘的是天门开,天使捧诏,二童持幡,二将护
卫。可能表现灵官人间 历练后行满升天,或者是火德真君受
诏朝天阙。
在圆形庭院,清晰可见庭院处用低围栏隔开, 呈现出里外两
间房的布局。里间的红墙上有一扇犹似窗户的圆形门;院落
一侧绘有两扇朝内开着 的大门,院落中绘有红色的柱头以及
带圆点装饰的包金柱础,地面上铺有漂亮的地砖(图24)。
▲ 图24 | 西壁第5个画面 庭院地砖
画面上方,即壁画边缘还存有一圈连枝八瓣花纹图案边饰
(图25)。
▲ 图25 | 西壁第5个画面上方 连枝八瓣花图案边饰
6.第六个画面。西壁下半部分虽也被刷白,但在墙壁 中部
尚存一竖条不知何故未被刷白,还可见到一些零星的或凹或
凸的泥土线条以及酷似人物的衣 裙残画,尚存有红、绿、黑、
金等色彩(图26)。
▲ 图26 | 西壁第6个画面 残画
以上是对敦煌市火神庙大殿东、西两侧墙壁残存壁画的介绍
和一些初步探析,期望能引起有关部 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
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
1.研究敦煌火神庙的壁画,对于了解甘肃地区乃至全国其他
火神庙的内容会有所裨益。
2. 敦煌莫高窟第150、138……等洞窟中尚存有一些道教内
容的壁画或塑像,另外敦煌 西云观也保存有清代时期的道教
壁画,与火神庙基本上属于同一时期,故与这些地方的壁画
或塑 像对比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3. 民乐、武威等地区的水陆画,大多与敦煌火神庙属于同一
时期,故进行对比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4. 如果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保护技术,将遮盖在火神庙大殿
壁画上面的灰尘、烟熏以及两侧 墙壁被粉刷变白的下半部分
作科学清理,一定会有更多和更有价值的发现。【参考资料】
[1] 姚崇新《“火神庙”非祆庙辨》,《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
第9期,第133-134页。 [2] 胡同庆《敦煌南仓、火神
庙考察》,《陇右文博》2016年第1期,第79-83页。 [3]
黄海德、李刚编著《简明道教辞典》,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81-82页。 [4]《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
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179页。 [5]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第320页。[ 6]《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页。 [7] 明代《道
藏》第4册第136页。转引自尹志华《朝鲜刊本<玉枢宝
经>中的神像 研究》,载韩国大巡思想学术院主办的《大巡
思想论丛》第22卷,2014年3月出版。 [8] 明代《道
藏》第2册第272页。转引自尹志华《朝鲜刊本<玉枢宝
经>中的神像 研究》,载韩国大巡思想学术院主办的《大巡
思想论丛》第22卷,2014年3月出版。 [9] 明代《道
藏》第29册第58页。转引自尹志华《朝鲜刊本<玉枢宝
经>中的神像 研究》,载韩国大巡思想学术院主办的《大巡
思想论丛》第22卷,2014年3月出版。 [10]《绘图三
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第229页。 [11] 明代《道藏》第30册第488、493页。
转引自尹志华《朝鲜刊本<玉枢宝经&g t;中的神像研究》,
载韩国大巡思想学术院主办的《大巡思想论丛》第22卷,
2014年3 月出版。
(按:本文承蒙尹志华先生提供许多宝贵意见和图文资料,
在此谨致以深切谢意!)
敦煌古遗址原貌追忆(6)金花庙文
魏锦萍原金花庙,坐落在旧县城南门外东南角约一华里 的水
渠边。(即今敦煌研究院家属楼所在地。)此庙前靠沙滩,三
面环田,渠水长流,绿树成荫 。过去是敦煌近郊休闲娱乐的
好去处,尤其是盛夏酷暑季节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金
花庙是 一座由大殿、配殿、厢房、经堂、宅院、山门、戏台
组成的庭院式古建筑,飞檐雕柱,气势威严。大殿面 宽三间,
进深两间,歇山屋顶,青砖砌墙。隔扇窗棂门,拔廊明柱上
书一联云:虔祷荷神庥,喜 雨欲狂苏内翰;慈祥敷恺泽,作
霖不待傅阿衡。大殿内供奉一尊木雕金花仙姑像,身披素服,
慈 眉善目,端庄大度。据说:这尊神像是清雍正三年(1725
年),兰州府(包括皋兰、榆中一带)向敦 煌移民时移民集
体供奉而来的。他们认为:“金花仙姑”是兰州人的救命菩萨,
带上她能给他们 带来安宁和福祉。据清代《皋兰县志》载:
仙姑姓金,皋兰县人,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据说她母亲做< br>了一个梦把月亮吞在肚子里,因而身怀有孕,于明洪武初年
七月七日生下了仙姑。此女小的时候“ 娴静寡言笑,食不茹荤,
衣不御华”。父母都非常钟爱她,视为掌上明珠。稍长之后,
父亲就聘 师教她识字读书,她勤学苦记,讽诵不辍,平日她
特别羡慕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的为人。每天除了学习念经 之外,
有余暇她就纺线,人问她纺线干啥?她均笑而不答。十七岁
的时候,按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的封建礼教的规矩,父亲给
她订了婚,但到迎亲的这一天,她却不见了。一家人急的四
处寻找 ,均不见人影,最后在她住屋的窗子上见栓着一条线
向西而去。大家就顺着线一直找到县西三百里的吧咪 山,见
她盘腿闭目而坐,近前一看已经羽化了。旁边留下一根绕了
线的火柴棍,插在山的石缝中 ,家人深知其意,于是就将她
葬在了这里。过了七天家人去看,那根石缝里的火柴棍却变
成了枝 繁叶茂的葱茏大树,蔚为壮观。于是老百姓就将这个
地方叫作神树岭,这一地名一直延续至今。又过了一 个多月
以后在神树岭不远的地方,突然又涌现出一眼清泉,方圆百
里以内的百姓都沾泉水之利。 更奇特的是每见泉中有雾升起,
三天后必降大雨,累试累灵从不失验。乡人认为这都是金花
仙姑 仙灵润民的鸿德所感,于是就在这里集资创修了一座金
花仙姑庙,春秋酬祀。从此以后离兰州三百里以内 的地方,
每遇干旱都要迎奉仙姑瑞像祈求甘霖之降。在兰州人的心目
中仙姑是滋润万物的降水之 神,乡民们轻易不能离开她,所
以当年移民来敦时将金花仙姑瑞像也一并迁来修庙供奉,以
求福 祉久长。金花庙在清代、民国时均有续修和改建,庙貌
日益可观。每逢干旱少雨的年成,敦煌人也按照兰 州移民的
习俗在此庙设坛祈雨,间有灵应。例如《重修敦煌县志﹒艺文
志》所载:道光十三年五 月初六在此设坛祈雨。“恭敬伺前,
竭诚祷祈,初十日迟明雨降”。县令许乃谷并为此赋诗志感曰:绝寒稀闻百里雷,渐看阡陌坼黄埃。一瓶水自渊头汲,午夜
风随雨脚来。山水有灵斯感应,吏民无雨 尚惊猜。皇天岂仅
边氓恤,比户丰穰遍九垓。现悬雷音寺大雄宝殿一块“普零甘
露”的旧匾,就 是该庙原物,庙毁后,匾被私人收藏,后由雷
音寺方丈价购保存,足证其深厚的文物鉴赏能力和书法艺术
的欣赏水平。民国时,榆中进士出身的杨巨川先生坐宰敦煌,
曾亲自为该庙撰书一联曰:家在兰 山两地,慈云蒙福荫;灵
昭柳塞一天,霖雨拜苍生。充分肯定了金花仙姑行云降雨的
事迹。在他 离任时又号召在敦煌的兰州人和兰州移民的后代,
成立了“陇右同乡会”。以金花庙为会址。并带头捐资 和号召
同乡会同仁捐资,在金花庙成立了一所“陇右私立小学”,该
校由于聘任的师资较强,教 导的方法得力,学生也济济一堂
踊跃就读,所以该校在群众口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成立
到解 放初结束一直名列敦煌“模范小学”的名录。建国初敦煌
机关学校的部分骨干工作人员咸出于此,可以说 金花庙是一
个值得回忆和纪念的地方。

人物简介魏锦萍(Wei Jinping) 魏锦萍(Wei Jinping)
————————敦煌人。长期从事图书资料 整理工作,甘
肃省图书馆学会副会长。编著《敦煌史事艺文编年》,主编
出版《当代敦煌文学系 列》丛书一套5册、《敦煌文化》普
及本。其中《敦煌史事艺文编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图书馆学
会情报学学术成果一等奖、酒泉市第二届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冬至谚语-群体访


嫦娥卫星-qihu


全球气候变暖-武功心法


温馨短信-可爱的黑裙子


通和-享受生活


瓶邪-刀出鞘


曲柄压力机-重庆沉船


蝴蝶岛-复制到剪贴板



本文更新与2020-12-28 11: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0381.html

敦煌古遗址原貌追忆:火神庙、金花庙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