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短号对敦煌文物流失的思考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8 11:24
tags:敦煌历史

张英兰-合卺

2020年12月28日发(作者:舒文)
对敦煌文献流失的假设与思考

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 史上的
一件大事。百年之间,围绕敦煌文学及石窟艺术的一切,不
仅使敦煌蜚声中外,成为东方 文化圣地之一,而且也使“敦煌
学”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 “显学”。一百年的敦煌学研
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 敦煌文献的发现与流失

敦煌位于河西走廓西端, 扼连接中原与西域要道的咽喉,
是沿古丝绸之路西去东来时必经重镇,吐蕃文化、西夏文明
也 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和体现。而敦煌文物则是这种文明的载
体, 其价值不言而喻。可是, 这些在全世界 也是无与伦比的瑰
宝百年来竟遭到野蛮的破坏、掠夺和非法占有。这也为中华
民族国运的兴衰荣 辱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敦煌艺术是佛教的艺术。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国外,始
终是近百年来中 国人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文化的发掘、传
播、借鉴、融合有其偶然性,更有其的必然性。围绕着敦煌< br>文物流失国外,被国人认定的“文化强盗”的,就可列出一串
长长的名单,斯坦因、伯西和……
二、 敦煌文献的保护与寻回
往事不堪回首,但那时是殖民主义横行称霸的年代, 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岁月。国衰民弱的旧中国无力保护祖
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酿成了文物流离失所的历史悲剧。如今,
情况根本不同了。人类已经进入了文明昌盛的时代。因此,< br>我们必需对国宝被盗事重新认识,重新做出处理, 还文物以
本来面目,从新书写敦煌和敦煌学的历史。
敦煌艺术研究所改为敦煌研究院,对窟区 文物进行全面
清理保护、考证研究。有多少可敬可佩、造诣极深的专家为
此奉献了毕生精力, 为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季羡
林 等诸位先生多次发出呼吁: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应该回归
故里!中国人民拥有自己祖先遗留的财富的权利 必须受到尊
重, 这些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及其所属的延续性神圣不可侵
犯。此外,还应从文物本身考虑, 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
文物送回原处, 在敦煌集中收藏展出, 与敦煌壁画、敦煌雕塑
珠联璧合, 供各国学者学习研究, 让全世界人民参观瞻仰, 只
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整体学术价值。
物归原主, 理所应当; 强占他人财富, 情理难容。然而时
至今日, 持强权就是真理者、惟我独尊者、用谎言掩盖事实
者均大有人在。 中国人民索回敦煌文物的道路必然是漫长、
艰巨、荆棘丛生的。
三、 敦煌文献没有流失的假设
我时常会假设,假如敦煌文献没有流失国外,还在国内
会如何?这个 假设有许多可能的答案,或许敦煌文献会被完
好的保留下来,它被完整的藏在藏经洞内,成为学者们夜夜
钻研的宝贵财富。但这只是一种假设,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与
假设,与这种假设相比,我倒是更加 愿意相信敦煌文献即使
没有流失国外也依旧会被毁坏的假设。
在为敦煌文献完璧归赵的目标奋 斗之时,我也时常去重
新审视我国自身的原因。王道士以大量的敦煌经卷文书换得
几吊银钱的往 事, 令国人切齿扼腕。其实我想, 如果换了其他
人, 只要不是学者, 也会这么干。区别只在于换得的银钱多与
少而已。为什么?因为王道士也罢, 张驼夫、李驿夫、赵管
带、陈县令也罢, 他们都不懂得这些文书的价值;再说,在
那个年代, 国人缺少民族概念,更不在乎什么国有资产,清
政府不理这些文献的去向,他们眼中这些东西便是没有主 人
的。只要自己能发点小财,又无人知道,何乐而不为?更是
据说, 劫余的经卷文书, 有的被人拿去糊了窗户, 有的在运载
输送途中散失。私吞经卷的官员, 大概也只是感觉到了这些东西值一些银子,却并不会珍惜对待,那些珍贵文献势必会
流落于民间。那个年代,国人普遍文化涵 养不够丰富,必不
会把在他们眼中就只是几本破经书一般的国宝放入眼中,我
想那些经书,会被 拿去糊了窗户,火了灶台,堆放角落随处
安放,这些宝贵的文明,将再也无法寻回,多可怕!如是这样的话,倒不如被那些识货的“文化强盗”收去好好安放,至
少那些千年流传的宝物,还可得以好好 保留。
四、 敦煌文献流传的自我看法
王道士的时代是过去了, 敦煌文物获得了空前的珍视。
但我们却常常听到这样的消息:北京八道湾鲁迅、周作人故
居, 前些年就因建筑部门要拆除而引起争执, 不知结局如
何?北京的谭嗣同、康有为故居, 除了一块牌子, 已看不出任
何旧时模样。这类令人刺痛的事听多了, 见多了, 我不禁在想,
问题的关键, 恐怕不在于如何保护某一处具体的文物古迹,
而在于人们缺少识宝的眼光和公心。王道士早就死了, 但王
道士的意识、心思却没有死, 流淌在许许多多人的血管里。
在不识货的人们眼中, 文物遗址没有用处, 没有价值, 就像有
些人拿古陶器当夜壶、腌菜坛一样; 在另一些人眼中, 文物即
金钱, 如果有可能, 他恨不得把嘉峪关城楼搬回自个儿家里
去。中国人受穷的记忆也许太深刻了, 故大多数人的灵魂深
处, 价值只有一条, 那就是眼前的个人实利。他们通常视精
神、文化价值如无物;他们不明白, 文化人说的那些精神、
文化价值, 究竟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他们就像一个独眼
龙。要让独眼龙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 让一个民族逐渐认识
精神、文化的价值,人人珍视,自觉保护, 这实在是一个遥
远的、不可操 作的、大而无当的话题。但它又正是问题的关
键,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问题,忽视、脱离这个问
题历史的悲剧就会重演,深入思考这一历史,将会使我们更清
醒地认清自己的位置与前进的方向 。

我的最爱-台风泰利


詹姆斯7代-探花是第几名


大颗粒尿素-wildfires


德国女孩-走向远方


杨幂电影门-某一天


东门步行街-a420


中国好声音第1季-今天的拼音


200003-手闲



本文更新与2020-12-28 11: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0384.html

对敦煌文物流失的思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