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揠苗助长的道理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30 10:57
tags:传统节日的意义

丰腴的意思-代理商品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牛永祥)
摘要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
节,淡化中 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
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 厅近日发出通知,公
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为法定 假日,我认为,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我写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中国传统节日 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
统文化,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
非常 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前言 < br>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
的流传过程中形成 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
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 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是一 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
实质上是与人类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 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
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 教德治。
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等。人类的行为、观念
随着人 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种
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 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
日或民风风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 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
族性的节日达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等6种,我下面以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1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 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
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业习俗,创造了农 事诗、
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据史籍 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春节起源
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 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
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本是二十 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
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
喜气洋洋的庆祝 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
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 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
现或植根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1.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的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 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月
亮、大地及除此之外的自然物。《风土记》中记载端午节采粽叶,包粽子体现 了
人们对植物的崇拜。在中秋时节,古代贵族和文人学士会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
皓月,观赏祭 拜、寄托情怀,春节祭祖、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崇拜。端午赛龙舟
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这正体 现了对图腾的崇拜。目的是为了祭祀图腾
——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
2、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在民族蓬勃向 上精神的思想和观
念。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精忠报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赏梅
等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
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 被保存。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1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思想在清明雨端午两大节日中体现 的最为明显,并且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在历史进程中已经自发地上升为一种民族精神,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
用。清明扫墓的习俗来自于寒食节,而寒食节相传与春秋时期介子推有关,介子
推“ 割股”给处于困境中的重耳充饥,这里体现了“忠”与“义”两种精神。当
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欲封赏 介子推时介子推背着老母进了深山,这里体现了
“孝”,端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代表 着真善美是爱国和忧民
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

2.2天人合一
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基本的涵义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 于
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春节迎新、清明踏青、端午赛舟、七夕观星、中
秋赏月、重阳 登高都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最主要是“天人合德”人应该效
法天德,向自然学习,与天合德,这是 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正如《易传.
文言》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 其序,与鬼神合
其凶吉,这种意识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这与“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的观点是一致的。
2.3贵和尚美
“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
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春节虽然是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人们习 惯上的过年
活动在进入腊月就开始,一直到元宵节才结束。在腊月里,人们要扫尘、祭灶神;
除 夕要全家团圆,大家围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和”与“合”谐音,饺
子的“饺”与“交”谐音, “交”与“合”是团圆相聚之意;元宵节全家人坐在
一起吃汤圆,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 愿望。七夕乞巧表达人们希
望美满的愿望。至于中秋吃月饼,更兼有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之意,九九重阳 有
珍爱生命、健康长寿之意。
3、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的影
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般而言 ,消极的习俗总是流传不久,经
过几千年社会历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总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 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
精忠爱国等思想,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 乡祖国的情感,唤
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如“一人有难众人帮忙”“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这些都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现;海
外华侨回乡祭祖,在 异国异地的游子落叶归根等行为则是传统节日民族凝聚力的
体现。
3.2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为人 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
观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 童真、发现乐趣。在亲
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 br>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发 生了许多变化,如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一系列
环境问题,再如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势力 等。所幸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特意将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提上日程,这是对传 统节日中天
人合一思想的肯定。
3.3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中国传统 节日中无论是亲近自然还是渴望团圆的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向往,我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美主 要指生命与生活之美,在亲近自然、家人团圆、
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体会到了生活之 美,也益加珍爱生命。
并且传统节日的行为、愿望都发自内心,充满了情感。
结语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表现为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凝聚力等方面。在历史
进程中,作为中国文化核 心的中原农耕文化曾与北方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
化、少数民族文化实现交融互补,也与外国文化进 行过几次大的交汇。
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汇、互撞,
消极的东西逐渐消亡,美好的东西日益凸显,这正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与
凝聚力的表现, 我想信,在与日前社会上流行的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的交汇、互
撞中,中国传统节日定能发挥中国文化惯 有的价值整合功能,到达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李汉秋.让传统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约稿,2008,(8);34—35
【2】 严考亮.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2007,
(1);126—128
【3】 张贷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 陈松林.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
2003,(10);65



致 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李铭老师对该 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
环节给予多次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 学习中,老师
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
诲 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
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 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
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br>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
各位老师表示感谢。祝 各位老师,合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国庆怎么放假-挑拨离间的话


有关清明节的诗歌-容永道


xxx网址-经典爱情电影排行榜


我真幸福作文-长城外


干白葡萄酒怎么喝-我会在沿海地带


爱眼日宣传资料-好看的名字


化学元素-陈万霞


黄金投资分析师考试-qq秀吧



本文更新与2020-12-30 10: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1683.html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