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一成一旅成语中蕴含的古汉语知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1 22:08
tags:弃暗投明

促销活动策划-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1年1月1日发(作者:秦联珠)
成语中体现的古代汉语特征

成语是我们语言中的宝贵财富,它在表达上有言简意赅 ,形象意味强
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语体风格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认为,成语是
表示汉语 中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短句,通常以四字组成。由于成语是汉
语中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千百年来流传 下来,其中往往包含复杂的语源,
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汇与语法特征,要防止望文生义,真正弄 懂
成语的意思,就必须把握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特征。
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 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民间口语,这类由人民群众口头语
言流传下来的成语,一般都没有什么偏僻古字, 语意明显,形象鲜明,生
动活泼。如“一干二净、颠三倒四、七嘴八舌、半死不活、囫囵吞枣、趁
热打铁、指手画脚、土生土长”等等。
二是来自于历代文献的成语,来自于文献的成语又有三种情况 :有的
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塞翁失马”
出自《淮南 子〃人间训》,此外还有“开天辟地、天花乱坠、刻舟求剑、叶
公好龙、杞人忧天、守株待兔”等等;有 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闻鸡起
舞”出自《晋书〃祖逖传》,“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这 样的
成语还有“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暗渡陈仓、指鹿
为马”等等;有的 来源于古代诗文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如“走马看花”语
出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 尽长安花”,“水落石出”
语出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br>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此外还有“学而不倦、老骥伏枥、枕戈待旦、
暗香疏影、未雨绸缪 、鞠躬尽瘁、青出于蓝、物换星移”等等。
二、成语的古代汉语特征
(一)成语中保留了古代汉语实词的古义与通假
1.保留了实词古义。如“高屋建瓴”中的“建”在古汉语中是倾倒的

1
意思,“高屋建瓴”的意思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
势不可阻挡。“不刊之论”中 的“刊”在古汉语中是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
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的 言论。如果望文
生义,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建”理解为“建立”,把“刊”理解为“刊
登 ”就跟成语的原意背道而驰了。这样的词还有:赴汤蹈火(汤:热水),人
寿年丰(年:收成),休戚与 共(休:喜悦),亡羊补牢(亡:逃跑),短兵相接(兵:
兵器),奔走相告(走:跑),感激涕零(涕 :眼泪),含辛茹苦(茹:吃),差强
人意(差:尚;强:振奋)等等。
2.保留了古音通假 。如“再接再厉”。“接”指交战;厉同砺,磨快。
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斗前都要把嘴磨利,用于比喻一 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矢口否认”中的矢同誓,立誓,指完全不承认。这样的词还有“拨乱反
正(反同返),被坚执锐(被同披),图穷匕见(见同现),受益匪浅(匪同非),
一暴十寒(暴同曝) ,余勇可贾(贾同沽)”等等。由于古音通假现象的存在,
造成我们对一些成语理解出现偏差,很多人还 经常把成语中的通假字写成
本字,但是,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约定俗称的符号系统,长期以来,原来的写法被人们认同,所以,我们在书写包含通假字的成语时,仍然使用通假
字。
(二)成语中保留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也能见到,但那是为了修辞的需 要,
在特定的条件下偶尔使用的,并不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而成语中的词类
活用则比比皆是, 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里名词
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不
毛之地”中 的“毛”是“长毛、长植物”的意思,“不毛之地”就是不长庄
稼的地方,形容土地荒凉、贫瘠。又如“ 衣锦还乡”中的“衣”是“穿着”
的意思,“衣锦还乡”就是穿着锦绣衣服回到家乡,形容富贵后得意地 回到
家乡向乡邻们展示。此外如“未雨绸缪、一鼓作气、党同伐异、无所事事”
中的“雨、鼓、 党、事(第一个事)”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

2
词,但在上述成语中,其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都是用作动词。
2.名词直接作状语。在成语里 ,有的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
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风流云 散”中的
“风”和“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风流云散”就是像风一样
飘流,像 云一样消散。“星罗棋布”中的“星”和“棋”就分别作“罗”、“布”
的状语,“星罗棋布”就是像星 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此外又如“狼
吞虎咽、草行露宿、道听途说、口诛笔伐、风餐露宿、日积 月累”等成语
中的“狼、虎、草、露、道、途、口、笔、风、露、日、月”,在上述成语
里都是 名词直接用作状语。
3.动词活用作名词。成语中有的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名
词 的语法特点,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
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 关的人或事。如“道不拾遗”中的“遗”
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 品,即“丢
失的东西”。另外像“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中的“见、
识、 援、死、伤、视听”本来都是动词,在这些成语里都用如名词。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一些成语中 ,有的形容词用如名词,不再表
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如“从善如流 ”
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从善如流”就是听从好的、
正确的意见像流水 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又如“被坚执锐”中的“坚、锐”
原为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名词,表示坚固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被坚执锐”
是身穿坚甲,手拿利器,形容全副武装。此外如“投机取巧、驾轻就熟、< br>扬长避短、去伪存真、弃暗投明、挑肥拣瘦”等成语中的“机、巧、轻、
熟、长、短、伪、真、暗 、明、肥、瘦”,也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表示有
此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
5.形容词活用作 动词。在成语中,有的形容词已不仅仅表示某一性质
状态,也表示使人或事物有这一性质状态的动作行为 ,或者具有一般动词
的语法特点。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而是表示
“长得丰满”。又如“善善恶恶”中的第一个“善、恶”就是形容词用作动

3
词, 表示“称赞、憎恶”,意思是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爱憎分明。
此外又如“厚此薄彼、洁身自好、 循循善诱、安贫乐道、危言耸听”等成
语中的“厚、薄、洁、善、安、乐、危、耸”等也都是形容词活用 作动词。
6.数词活用作名词。在成语中,有些数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功能,不
仅是表示数目 ,而且表示有此数目的人或事物,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如
“三缄其口”中的“三”字,已不只是表示数 目,还表示有此数目的事物
“三道封条”。另外像“从一而终、举一反三、丢三落四、一呼百应”中的< br>“一、三、四、百”,在成语中都是表示有此数目的人或事物。
7.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 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
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 在成语
里面,具体表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积羽沉舟”
中的“沉”就是 使动用法,“沉舟”即是“使舟沉”。又如“飞鹰走狗、闭
花羞月、惊天动地、赏心悦目”等成语中“飞 、走、闭、羞、惊、动、赏、
悦”都是动词使动用法。另如“安邦定国、祸国殃民、丰衣足食、光宗耀< br>祖”等成语中“安、定、祸、殃、丰、足、光、耀”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8.意动用法。古汉 语的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在成语里面,主要为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如“不远
万里”中的“远”就是这种用法,“远万里”就是“认为万里远”。“不耻下
问”就是“不以下问为耻”。此外如“尊师重教、厚此薄彼、大公无私、尊
己卑人、轻财重义”等成语中 的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另外,像
“是古非今、幸灾乐祸”等成语中还有动词的意动用法。
(三)保留了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在成语中作代词,指代人、物、事,相当于“他(们)、 她(们)、
它(们)”。如:“等闲视之、呼之欲出、听之任之、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
种情况 。“之”在成语中还可以作助词,相当于“的”,有的可以不译。如
“逃之夭夭、一丘之貉、差之毫厘、 前车之鉴”。
“然”在成语中作代词,相当于“如此、这样”,如“不以为然、自然
而然、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还可以附在情态动词后面作辅助成

4
分,相当于“的、地、……样子”,如“岿然不动、肃然起敬、恍然大悟、
悠然自得”等。 < br>“其”在成语中作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
它(们)、这、那”。如 “攻其不备、自圆其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则”在成语中作连词,主要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于是”。如
“不平则鸣、不进则退、既来之则安之”。
“于”在成语中作介词,相当于“在 、从、向、对于、由于、比”。如
“人浮于事、重于泰山、问道于盲、严于律己”。
“以”在 成语中作连词,相当于“而、地、着”。如“无以复加、严阵
以待、如愿以偿、坐以待旦”。
“而”在成语中作连词,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关系。(1)表并列关系,
相当于“而且”,也可不译。如 “三十而立、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而再,再
而三”。(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如“望而 生畏揭竿而起、周
而复始、死而后已”。(3)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如“不寒而栗、
似是而非、言而无信、可望而不可及”。(4)表修饰关系,连接动词和它的
修饰语,相当于“着、地 ”。如“侃侃而谈、满载而归、不欢而散、挺身而
出”。
(四)保留了古汉语句式特点 古今汉语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文字和词汇上,也表现在句法上。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在成 语中屡见不鲜。
1.判断句式。成语的判断句式和古汉语一样有时用动词“为”表示判
断,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被动句式。保留了古代汉语特有的用“于”或“见”表被动的方式,< br>如“疲于奔命、迫于无奈、秋扇见捐、见笑大方”等等。
3.省略句式。不少成语表现了古汉语 特有的省略现象,如“养尊处优”
是“养于尊,处于优”;“习以为常”是“习之以为常”;“车水马龙 ”是“车
如水,马如龙”;“一叶知秋”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省略。
4.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人莫予毒(人莫毒予),唯命

5
是从(唯从命),何罪之有(有何罪)。
5.状语后置。如:持之以恒(以恒持之),相敬如 宾(如宾相敬),相濡
以沫(以沫相濡),运筹帷幄(帷幄运筹)。

由于成语千百 年来相沿成习,内容、形式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形成
了极其丰富的修辞方式,并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以四字格为主要结构
形式,言简意赅,内涵深邃,具有典雅的书面语风格,在现代汉语中大量
使用。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并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对于正确理解和
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成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韩根东.多功能义类成语大辞典[Z].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3]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4]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6

月光光吉他谱-月工作总结ppt模板


姜钦峰-龙蛇


腾空而起的意思-健康早餐搭配


无线局域网共享-巍巍什么四字成语


白萝卜饺子馅的做法-致青春吧


当归羊肉汤的做法-凉茶之子


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无线通信原理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十八大报告内容



本文更新与2021-01-01 22: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3701.html

成语中蕴含的古汉语知识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