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网上祭奠英烈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3 15:39
tags:五年级下册语文

qq可爱女生头像-金毛猎犬图片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时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案内容目录
一、全册教材内容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全册教学目标
五、全册教学重点
六、全册教学策略
七、培优辅差计划
八、全册教学进度
九、单元教材分析
十、全课教学目标
十一、全课 教学重点
十二、全课教学难点
十三、教学时数安排
十四、课时教学目标
十五、 课时教学重点
十六、课时教学难点
十七、课时教学准备
十八、课时教学设计
十 九、教学板书设计











一、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 草船借箭
稚子弄冰 村晚 6 景阳冈
2 祖父的园子 7 猴王出世
3* 月是故乡明 8* 红楼春趣
4* 梅花魂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一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9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第五单元 10
13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11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12*
两茎灯草
14 刷子李
习作例文 我的朋友容容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5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6
第七单元 17
18 威尼斯的小艇
19 牧场之国
20*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的金字塔 21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22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3*
语文园地七


习作 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从军行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军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
清贫
习作:他_______了
语文园地四
第六单元
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
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语文园地六
第八单元
杨氏之子
手指
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5人,男生23人,女生22人,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
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班级学习的氛围较浓厚,
大部分学 生乐于学习,课上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能认真完成每次的作业。
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的 语文成绩比较稳定,有几个人的成绩很不理想,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
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 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
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本学期仍将继续抓好语文学习常规,以写作、阅读
为重点,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 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2019学年第二学期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三、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专 题组织单元,共
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 情怀、
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
一个有 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没安排语文园地,第五单元
安排了一个“习作 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
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 ,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专题
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加强整合的编 写目的更加明确;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
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 思考;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
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 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拓展学
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80个,累计会写常
用 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 ,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 (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初步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通
过动作 、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阅读古今名篇著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阅读异域风情的作品,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课文,感受课文
幽默风趣的语言。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
比较具体、有一 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
简单的研究报告。尝试用动 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
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 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
一个地方。学会通过漫画鉴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 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通用常用 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稍作
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 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
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教学重点
1、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
生 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确保朗读的层次性,要使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 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
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切实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坚持将日
记、课 文训练重点、小练笔和习作相结合,提高写的数量和质量。
5、积累语言。本学期安排了古诗词和名言 警句,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积累
语言。
六、教学策略
1、充分借 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
生字;加强学生词、句 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 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继续重
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 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
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 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 学习
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 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 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 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
际,灵活地运用教 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
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表达真情实感。
七、培优辅差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
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 的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
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有计划地“面批”“面
导”。 < br>5、对“学困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重视并加强其意志、
情感 、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
因素造成的中下 等生,要开展“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活动,采取学生、教师、家庭
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 检查督促,使之提高。
6、召开学生会议,总结成绩,综合评定。分析不足,提出要求。
7、发挥集体的作用,形成“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好班风。
八、教学进度
周次

1

2.9-2.14 第一单元
起讫 单元 教学内容
报名注册
寒假作业、社会实践小结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3*、月是故乡明

2

2.17-2.21 第一单元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

3


4


5
3.9-3.13 第二单元
3.2-3.6 第二单元
2.24-2.28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测试及讲评
5、草船借箭
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
课时数

2
2
2
1
1
1
2
1
2
2
2
2
2
1
2
2




备注
2.9星期天
报名注册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 5.18-5.22 第七单元
5.11-5.15 第七单元
5.4-5.8 第七单元
4.27-5.1 第六单元
4.20-4.24 第六单元
4.13-4.17 第五单元
4.6-4.10 第五单元
3.30-4.3 第四单元
3.23-3.27
3.16-3.20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 2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6

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12*、清贫
习作:他___________了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检测分析
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
16、田忌赛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检测
2
2
2
1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2

清明节放假


劳动节放假



15


16


17


18


19


20


21

6.29-7.3 期末测试
6.22-6.26 期末复习
6.15-6.19 期末复习
6.8-6.12 期末复习
6.1-6.5 第八单元
5.25-5.29

第八单元
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检测
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
2
2
1
2
2
2
2
2
2
2
2



端午节放假
分类复习 6

综合复习与检测 6

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 文园地等项教
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 子,
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
因 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因此,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
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 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
经历着的童年生活。语文园地中安 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
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 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
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 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
化。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 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
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 一个过程,只
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
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想象所描写的景象,领会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 ,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
《四时田园杂兴》。
二、作者名片
范成大(11 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
官吏的残暴等都 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课题解释
“ 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同学们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四、学习诗文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
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
靠近。⑩桑 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
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6.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7.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六、课文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 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
生活的美好。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八、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村庄男女 耘田绩麻 各当家忙 勤劳→赞美 童孙学种瓜 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
无忧无虑 、天真浪漫的心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
二、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 思。整个题目的
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 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
日,用土牛打春 ,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
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 收的联想。
四、初读课文
1.自由初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五、理解词意
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六、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清 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
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 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
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 ,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七、品读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2.全班同学齐读诗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
场 景,充满了乐趣。(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
儿童以冰为 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4)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
严冬的寒冷,保持他 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
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 ”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八、读背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九、课堂总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
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 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十一、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在反复诵读的基 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
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领略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 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
字叫——雷震。(板书:村晚 宋代 雷震)
二、走近作者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人, 宋度宗咸淳元
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三、理解课题。
1.读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2.“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 傍晚景色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
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漪”。
五、理解词语
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六、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绿草 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
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 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
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 没有固定的曲调。
七、品读欣赏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
②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
③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
④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⑤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⑥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
⑦“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⑧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
⑨“寒漪”指什么?
⑩“浸”是什么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
教师小 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
有机地融合起来, 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 --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
面。“牧童”是指什么人?
②“归去”是指去哪里?
③“横牛背”是什么意思?
④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 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
⑤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
⑥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⑦教师小 结: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
围绕着“村晚”二字 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
着向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 语”的说法。
八、读背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九、总结课文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 象描绘了一幅
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 随
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
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十一、板书设计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 “蚂蚱、樱桃、
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
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
地表达自己 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真实
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 “蚂蚱、樱桃、
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有着绚丽 多姿的梦与快乐。这节课,就让我
们一同走进《祖父的园子》,去体味作家萧红的有趣的童年生活吧!
二、了解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 女”之一,被誉为“20世
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呼兰河传》 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
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 反映出呼
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三、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组内交流自己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解决。 (2)默读课文,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小组内解决难懂的词句。 (4)画出自己喜欢的词或词组。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朗读练习。
(1)尝试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3)边读边理解
课文的意思,读出感情来。 (4)小组内互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互相进行正确评价。
五、再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 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
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交流(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六、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 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
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 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
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 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
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 黄、红、金、绿”
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 了昆虫
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
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
彩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
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 我”对
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七、总结布置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抄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体会
出“我”在园子里自由 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 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
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 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
(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 子啰?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
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 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
祖父有没有生气? 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 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 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 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
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
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
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
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 (出示句子:黄瓜
愿意……问它。) 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我”觉
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 ,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 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
“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
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
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 是因为这个园子里
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 生命中
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 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
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你觉得描写优美的语句。
2.参观了祖父 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
试着把它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自由 快乐 满满的爱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写“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
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自古以 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
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 的对象。那么,当我们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
—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 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
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其实 不是的,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
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
二、了解作者,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
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 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
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
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 月吧。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认读字词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湖
3.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 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
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
故乡的思念 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2.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 br>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
故乡 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 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
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 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
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
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 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无法
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 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 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 br>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
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 .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
想象中的 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
不与山联系起来, 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 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
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 了。)还有没有别的趣
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从这里我们可
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5 .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
纪。这时 ,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竹……赏月
胜地。)多美的景 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 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作者渴望回到
故乡的迫切 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五、回顾总结,感情朗读。
1.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描写 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
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 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对故乡月色
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
2.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 抄写文中体现作者童真的句段。
2.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诗文或图片,
和同学们分享。
七、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
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 永远的怀念和牵挂
呼应前文,情感迸发
4* 梅花魂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
华侨、衰老、 手绢”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梅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幽芳 玷污 欺凌 葬身 腮边 玷污 秉性 撩乱 华侨 眷念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2. 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读诗落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珍爱梅花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赠墨梅图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析课文,体验感情。
1.自由感情朗读“读诗落泪”这部分,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朗读并思考:
①“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同桌合作学习“珍爱梅花”这部分。思考并交流: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
看出来的 ,用~~画在书上。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③外祖父为何珍
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
3.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这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②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③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
④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⑤ “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⑥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 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
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 像这梅花一样。”讨论: a.梅花的秉
性像什么?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几部分内容。
四、自读自悟,爱国之情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中国心” < br>1.从“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
着、 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 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
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 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 的细亚麻布上面绣
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 自己的
心愿。
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
人 的中国心。
五、重点朗读,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 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故乡 ,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
墨客吟诵出了无数 思乡爱国的诗篇。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七、板书设计 梅花魂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爱国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指导学生具体有序 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大人们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现出学生自己的真情
实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为基础,做到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4.在学生精彩的交流 中,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所
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反映大人们童年难忘生活的片断,讲述大人们的童年故事,使学生感到童年的纯真、
美 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清楚,讲具体,并能注意表 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
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童年,一首欢乐的歌,一个美好的梦,让人亲身经历,永不忘记。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童年的 趣事、乐事又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呢?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3.人不知不觉 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却伴随着人的一生。让我们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
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二、明确交际要求。
1. 读教材1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2)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
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 ,如祖父母、父母、邻居,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
问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把提问对象和 问题写下来。
4.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可以从这些方面提问:他们小时候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难忘的事情……
(2)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1.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时,可以谈整理后的结果,也可以谈提问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还可
以谈你的感受。
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
3.全班评议,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
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通过交 际,我们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
感受到了童年的丰富多彩。如果让我形容童年中的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 喻一朵花,一朵芳香
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 萄的葡萄
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童话般的故事吧!
2.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周围的 人进行交流,了解更多人的童年生活。或搜集和阅读名家描写
童年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说给自己的同学 或家人听。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 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
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 真实感受。
2.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 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
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 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同 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谁能
说说从哪儿可以 看出自己长大了?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 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
会了体贴父母……所 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二、小组讨论,感受成长
1.小组讨论:你在哪一 刻感到自己长大了?那一刻你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你是
怎么想的?先请同学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学生汇报交流内容,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回顾前文,点拨写法
1.联系课文《梅花魂》,作者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重点是什 么?作者在写这些事情的时候
重点写的是事情的哪个要素?
小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 (3)要把主要人物的
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联系课 文《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
情的?小结:借助自 然景物,移情于景,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童年的怀念。3.
从刚才的讨论中选择一件令你 成长的故事, 将在课文选段中学到写作的方法用进去,
将故事的经过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佳作共赏,加深印象
1.刚才我们获得了写作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来欣赏一篇佳作 ,看看小作者是如何体会成
长的。
2教师出示范文,由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点拨总结:文章要想感人,就要说真话,诉真情。
五、写作实践,交流共评。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
成长 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学生完成习作。
3.学生互评,交流共享。
六、课堂小结,鼓励写作
听了同学们的成长故事,我发现此时此刻,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记得 有位名人说过:生活是创
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写 作,说真话、
做真人。
七、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 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和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
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句子在 表达上的
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古代诗人笔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与萧红一起游 览了祖父的园子,欣赏了季
羡林先生故乡的月亮感受到老华侨浓浓的爱国之情。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的 过程中,都用到
了哪些方法来理解和体会情感的呢?
二、学习“交流平台”。
1.齐读课文中“交流平台中四位同学说的话,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把握情感;
可以通过抓重点语句的方法体会情 感;可以通过抓住细节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这些方法都能让我们又快又准地把握文章情感,以后在做阅读理解时,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太阳光芒四射 ,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
出来。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排 比的方法写出阳光的亮、刺眼,同时又生
动的描写了蚯蚓、蝙蝠害怕光,富有童趣。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3.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从“忙、冷、吵、静、快、辣”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二)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1.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 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
亮。……对此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 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
感到这 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对比描写更能突出作
者对故乡月色的喜 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如出一 辙。从这句话中表现出母亲浓浓的
爱乡情。
3.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 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
么亲切,那么难忘……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姑爹的小船和精致的乌篷船对比,说明承载父
爱的小小渔船的亲切难忘,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齐读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
是朗诵、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3.简介作者:孟 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游
子吟》。有“诗囚 ”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 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
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 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
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 篇题下作者自注:
“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 的人性
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5.词语注释。(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吟诵,诵读。(3)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4)临:将要。
(5)意恐:心里很担心。(6)归:回家。(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 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
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6.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慈母用手中的 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
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 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
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7.这首诗中,作者回忆了一个极其平常的情景,描写了- -位慈母为儿子缝制农服的西面,歌
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8.带着对母爱的赞美和尊敬,让我们再次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游子吟》。
五、学习小结。
童年的一个个场景,就像一支支动人的歌,不论我们用多少笔墨,都写不尽这首动听的乐曲。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 际、习作、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第
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 国
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
趣》。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
阅读古典 名著的方法。 我们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
语文素养之一。中国 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
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
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对这两 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
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本单元课文
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 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
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 阅读名著的兴趣。
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 了解读
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 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
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 ,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
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 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 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
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 人物?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
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草船借箭
二、读题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草船 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
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
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学习字词 (1)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生字书写指导,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 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
写成“日”。
(3)指定学生说出词语,其他同学说说意思。
四、再读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
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 只箭,想借
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五、了解起因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全班交流: (1)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①当时,周瑜 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
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
明里共 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2)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①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①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 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
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
②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 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
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六、课堂小结
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 把诸葛亮圈入了
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那么 事情
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练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 安排“草船
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 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
的结构,了解了故事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二、借箭准备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3.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 4.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
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5.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三、借箭经过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1)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
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知 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 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
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选择这样的天气 ,说明诸葛亮精通天
文、气象,预测准确。)
(3)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 葛亮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
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
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 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 “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
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
军队的注 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 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
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 箭”。)
(7)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8)“把船掉过来,船头朝 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
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 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9)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 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
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5.教师小结: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四、借箭结果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说: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①周瑜的 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
到的是“借”箭。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 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
顾全大局。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 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4.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5.教师小结:草 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 不上他!’”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五、课堂总结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 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
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 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
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 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
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 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六、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简要复述课文。
2.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七、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6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 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
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
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
虎 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
心理活动 、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
语。
2.指导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一课,我 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
今天,让我们来走进 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会
遇到谁?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3.注意多音字“ 泊”读bó时,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
“泊”应该读“p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故事情节 ,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喝酒(1-4自然段);
第二部分:上冈(5- 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下冈(13自然段)。
四、店里喝酒,执意过冈
1.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其实, 大家遇到这些
不懂的词,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测意思,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
3.从这部分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武松哪些情况?“三碗不过冈”这是什么意思?
4.武松到了店里前后喝了多少酒,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豪爽又倔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喝完了酒,武松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因为冈上有老虎。然而 武松还是不信,所以,趁着
酒兴,他便上冈了。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下节课为大家揭晓!
2.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预习课文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 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
爽倔强的性格特点。 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那就是——喝酒。那么,
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 么呢?
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
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武松在相信有 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
概括为——上冈。
3.很快, 武松酒力发作,他想休息一下。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我们一起来默读
文章第三部分。 < br>(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那大虫如何攻
击 他?武松又如何应对? 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扑、掀、剪) ②武松的应对。(三
闪)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2) 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哨棒折做
两截,只拿着 一半在手里。)
(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①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②从 武松打虎的
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
(4)在第三回合中 ,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他又找来了折断的哨
棒,把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 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
(5)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 给同桌听,可以加上适
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
3.打死老虎之后, 武松体力耗尽,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着不
管,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 —下冈。
三、拓展延伸,各抒己见。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 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
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 ,而这一切也归功于作者施
耐庵,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们才能读到这 精彩刺激的故事。
课后同学们再去读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跟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7*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认识“芝、迸”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
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 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
古典名著的方法,激 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 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
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说起西游记,我 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
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 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就跟孙悟空
有关,一起读课题《猴王出世》,本文 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
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 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品和作者。《西游 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
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 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淮安府山阳县
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它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 读懂文意。
1.读第一部分。(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 样的?(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
爱的石猴形象。)
2.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
天,群猴发 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
就拜谁为王)听 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
以看出石猴的性格( 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
进了水帘洞。
(2)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 ,不知其
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 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 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
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 ,《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
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 ,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五、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勇敢 自信
活泼 快乐
敢作敢为 动作灵敏
拟人的运用使句子生动,连用动词很准确 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
8* 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
人物形象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分析鉴 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
的技巧,激发阅读 《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
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和谁一起放的呢?放风筝好玩吗? 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
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品,简介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 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
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 艰辛创作出极具
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 、王、史、
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
的爱情故事。同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
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2.认读生字词,师指导正音。
3.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
经过: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4.老师小结: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先讲 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
玉的美人风筝放 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四、再读课文,理解细节。
1.窗 外的大风筝是谁的?(娇红姑娘的)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宝玉说给他送回去;
紫娟说要拿 来玩;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气)这时候,大
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 各自的风筝。
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探春: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宝玉:美人风筝;宝琴:大 红蝙蝠风筝;
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
3.当风筝都高高飞起时,紫娟把风筝递给了黛玉 ,但是因为风大,风筝籰子线尽,所以黛玉说
(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这时,李纨安慰黛玉(放风筝 图的是这一乐……带了去就好了)。紫
娟更是直接把线剪断,笑说这一去,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这也说 明,大家都希望黛玉能够健
康快乐。
4.宝玉惋惜这个风筝的命运(若落在有人烟处……我替 他寂寞)所以,他把他的风筝也放飞,和
之前飞走的风筝作伴。
5.在这伤感之际,又发生了 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天上几个风筝绞到了一起,都断了线,
一起飞走了。)后来,大家干脆把 风筝都放走,各自才散了。果然,不仅风筝赏心悦目,而且放
风筝的过程,也充满了趣味。
6.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学交流。
宝玉:性格率真、心思细腻而且多愁善感。 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没有一点儿居高临
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黛玉:娇弱、聪明、细心、多愁 善感。
五、课文总结,拓展阅读。
大观园中众人放飞风筝的场景真是热闹,在字里行间,我 们仿佛看到了那满天的风筝,听到了
大家的欢声笑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链接”的片段,说 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对放风筝的喜爱)相信你一定也爱上了放风筝,找个好天气,和你 的父母或者朋友
一起去放飞自由。
六、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看见风筝挂竹梢
放飞风筝乐趣多 有趣 喜爱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 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从而加深对故事中
人物的理解。
4.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分组进 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
通过表情、动作等 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
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培 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能通过自己 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
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 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
这 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形象鲜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果我们想把感
受到的人物形 象展示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
需要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 来实现。今天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些故事。
二、探究演法。
1.学生分组讨论选定故事。
2.准备剧本。(1)剧本开头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需要的道具。
(2)将课文中叙述的语言改成人物之间的对话。
(3)根据对话和语境,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4)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
(5)确定上场、下场的语言、动作、表情。
(6)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要怎么演。
(7)学生自由排练,注意人物细节。
三、表演展示。
1.每个小组逐一上台表演,展示成果。
2.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 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看谁的表演最到位,
看看哪个小组的整体编排最有创意。
3.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通力合作, 倾情演绎,真是生动逼真。不仅是大家对人
物的理解到位,而且体现出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价值 ,这也正是我们口语交际的魅力
所在。
五、拓展延伸。
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 著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
去细细品味。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 尝试,同学们可以整合大家的合理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
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在下一次的课上 给大家展示。
六、板书设计 我们都来演一演
选文一改编一排练
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兴趣。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 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后感。(板书:写读后感)什么
是读后感呢?
二、文体定义,明白意思。
什么是读后感呢?我们读书看报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 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
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 过目不忘。把具体
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 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呈现读后感例文。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边读边思考每个
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交流:阅读范文,从写作方面来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①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
②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③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
⑤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
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 。要围绕着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
想。
四、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1.选择材料。(1)简介文章内容(2)选择一两个片段(3)写出自己的感想。
2. 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
目。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4.集体评议,说说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5.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
七、课堂小结,鼓励积累。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文章让我 们读了或明白道理、或深受
启发。今后,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读书时, 请同学们时常拿
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人。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
名著中 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
名著中 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走进四 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现在,我们
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吧!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 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
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 著,感受古代
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4)练一练,学运用。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榜文 客官 印信 驿站 伙计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2.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①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②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③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③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4.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5.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①身 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
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 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此
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 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他时的描写。)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 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 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6.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说出来也让同学猜猜。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王维(699-75 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创作背景: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 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
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 的第一首,是诗人
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3)春山:春日的山 。空:空寂、空空荡荡。
(4)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6.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
落、月出 、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
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
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 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
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 桂花落, 夜静 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 时鸣 春涧中。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并能用自己掌握的方法阅读更多的名著故事。
2.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了解名著故事的特点,了解名著故事中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情感及道理。 3.指导学生掌握更多读懂名著故事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
故事 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通过阅读和交流,感受名著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从中了解更多中 国传统文化,启迪智慧,
拓宽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 br>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讲述名著故事,体会蕴含在名著故事中的情感;明白名著故事这种文学体裁
的特 点,掌握阅读名著故事的方法;通过读或听名著故事,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并阅读名著故事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 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菲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
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 ……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
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读了这 些人物后的感受,让我
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读经典,习方法。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组讨论: (1)铁 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子的原因是什么?(2)各用一个字概括三次借扇的
方式方法,并说出每次的结 果。(3)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 3.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西游记》以奇妙的 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
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世 界。
4.了解《西游记》。刚刚我们读的文章来自《西游记》,从这本书的封面上可以知道,它的作者
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谁能说说自己对吴承恩的了解?
5.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目录,这本书总共有多少回?哪位同学能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一下?
6.《西游记》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
八十一 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
7.是啊,他们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同 学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下?
8.总结:西天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大都是由动物变化的妖怪带来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克
服重重困难,与这些妖魔鬼怪作斗争,最终取得 了真经。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四、用方法,爱阅读。
当我们读到精彩的内容,感想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来把 读书的情况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好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 “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安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
爱你,汉字”两部分教学内容。“汉字真有趣” 通过“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有趣
的谐音”“‘枇杷’和‘琵琶’”“有趣的形声字”等阅读 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搜集或编写字
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 等材料,举办趣味汉字
交流会等。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我爱你,汉字”安排了“汉字字体 的演变”“甲
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
现状的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
感 兴趣的内容写一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
书籍报刊等 。指导学生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
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 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因此,教学时要从“有趣”走向
“可爱”。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 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
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要从 书本走向生活。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
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学习与 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还从自主
走向自觉。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汉字真有趣
教学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3.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制订活动计划和搜集材料;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做
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
教学难点
学会制订活动计划;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2.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有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3)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
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
3.同学们,我们以上的交流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吧!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和使用
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事。(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有趣。
1.阅读 教材的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趣味。思考:(1)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
是有趣的?为什说 汉字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 活动建议:(1)搜集或编写字谜。(2)查找体现汉 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
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2.互相交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3.小组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查找图书(2)网络搜索 (3)请教别人
4.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5.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6.讨论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小组合作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
2.通 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
洁祖国的语言文 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通过活动,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 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
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 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同学们,这次活动,我们首先从猜字谜开始。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 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
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看谁能夺得这次擂台赛 的冠军。
2.小组派代表利用投影出示自己小组同学准备的谜语,其他小组同学抢答,展示小组的全体 学
生组成评委,老师是记分员。
3.老师出示字谜。
4.全班抢答,并说说自己猜字的理由,交流并积累猜字谜的方法。
5.拓展交流:(1)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6. 自由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并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汉字的什么特点?
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
(二)谐音大舞台。
1.我们刚刚进行 了紧张激烈的字谜擂台赛,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
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 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
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歇后语:一人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指名说其中的谐音字。
教师小结:歇后语是由近似 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
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 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
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 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
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 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
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 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
是失败,幽默诙谐。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
(2)笑话: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感受谐音的有趣。
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3)古诗:一人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说后半句。交流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
(4)对联:一人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教师小结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
之中。不过,谐音也 易引起听讲者之间的误会。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要注意分场合使用。
(三)有趣的形声字。
1.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
2.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形声字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
竟不是绘画 ,而是文字符号,象形的特征一旦简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
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 创造了形声字。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
来的。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形声字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
发扬。通过字谜、汉字谐音、形声字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 富和有趣。这
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下节课,我们将围绕 这
些方面的内容,继续制定活动计划,搜集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四、布置作业
(1)在小组内继续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
(2)把搜集到的字谜、 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谐音古诗、谐音对联、形声字等资料编成小
报,贴在教室里。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字谜擂台赛 谐音大舞台 有趣的形声字
我爱你,汉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 的有趣和神奇;欣赏书法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学会制定计划,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难点
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 制定计划 开展研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
的了解,为汉 字的规范使用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项内容开展活动,尝
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 报告。活动前,先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2.活动建议(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二、制定计划。
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 古今中外因为写错
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 学会欣
赏作品。)
2.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
3 .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
确分工,组 织协调。
4.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学阅读资料。(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 书法欣赏、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
的研究报告)
6.小组开展研究:观察了解、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
第二阶段:活动展示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问题交流: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是中 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甲骨文
又称为“殷墟文字” 、“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说一说: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议一议:(1)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甲骨 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
字,小篆是秦代 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
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 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
到今天。(2)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从以上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同时,汉字不断趋 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
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 捷)
展示汉字趣味故事
(1)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 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
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
(2)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阅读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书法作品欣赏
二、活动二: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2.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 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千字文》。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
5.教师小结:中 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
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 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
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 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
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 切的含义。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
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三、活动三: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1.呈现各种民族文字,及各种异体字、不规范字。
2.找同学指出,如果不使用统一文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3.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四、活动四:学写研究报告
1.阅读《关于 “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2.互相交流:怎样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 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
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标题 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
××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 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课题提出的缘由;研
究这一课题的意义;该项研究所要解 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
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 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
搜集和处理等。
(4)资料的整理。可以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如表格等。
(5)结果。这一 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
析得出的结论。
五、活动五:调查研究,撰写报告
1.组织活动:带学生去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 情况;或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
或作业中的错别字。
2.指导记录:可以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可以拍摄下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记录。
3.撰写报告。
4.小小建议书。
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建议书,建议改正错别字。
第三阶段:活动评价
1.互相交流: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我爱你,汉字”活动评价
(1)自评:能提一些好的主意( )与组员愉快地合作( )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
(2)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
(3)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
3.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 王国”的成果。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图
片,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 的成果。
4.学习中继续探究有关汉字的问题。如识记汉字的方法,防止错别字的办法等。
5.课堂总结,布置任务。
(1)总结回顾:同学们,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综合性学习,大家通 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
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希 望大家将在综合
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2)拓展延伸:这次综合 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
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 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
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 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
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 《青山处处
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
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我们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习作教学中,要指导学
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 、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
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
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 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呢?这三首古诗
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时 光。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
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3.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4.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从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吧!
(1)了解诗人王昌龄。(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
诗 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
什么? 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 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
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 、四句)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然而,即使战争如此
惨烈,他们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不打败敌人,誓不返 回家乡。突出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
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
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 斗的艰苦生
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
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 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
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 ,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破敌
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雄气 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 什么特点?这种修辞手法就叫
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两句 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却沦于敌
手,于是诗人笔锋一 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然而,他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这多么令人心碎啊!
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 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表达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情怀。 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情感吧。
2.了解诗人杜甫,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
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
以饱含 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3.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
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
到 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10 军神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
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 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会认字,正确书写文中的会写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军神》,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2)通过预习,课文中的“军神”指的是谁?
(3)简介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 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
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成设建立了卓越 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 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
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质疑课题: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汇报交流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 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
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 ,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
荣幸地认识了他。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 ,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
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
2.自由阅读全文。 3.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 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
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
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三、探究交流,感受坚强。
1.自由读课文,找找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 后”,刘伯承各是怎么表现出
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4.手术前: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 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
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什么是“麻醉 剂”?(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被尖锐的物体刺伤或被锋利的刀具划
伤会有什么感觉。(3)结合 刘伯承的资料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
吗?(4)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5) 读一读,读好人物语言,读出坚定的语气,在朗读中表
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5.手术时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 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
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1)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 什么?(2)作者主要抓住当时刘伯承
的什么来进行描写?(3)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你 体会到什么?(4)读一读,
通过“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表现出病人的痛 苦,读出刘伯承的
坚强,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6.手术后,抓住“七十二刀 ”感受人物品质:(1)“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2)你从“七十二”中感受到什么?
四、了解沃克,感受坚强。
1.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 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谁能
找出课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的语句。
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读一读,用简单的话说说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
4.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1)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
(2)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3)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中能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5. 通过人物评价感受 人物品质: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
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1 )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
(2)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的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①这句话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这句话体现了沃克内心震撼、极度赞扬之情。
③这句话衬托出刘伯承镇定、沉着、坚毅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五、讲述故事,深化情感。
1.师生配合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次理清故事内容。
2.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
六、教师小结。
课文 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堪
称军神的故事, 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
命精神。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 一样为祖国的
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内容 10 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 ↓ ↓ ↓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堪称“军神”
11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泽、彭”等
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
说说你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
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等
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齐读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学生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知。
4 .简介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
人,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
创立者。从1949年 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5.相关资料,毛岸英简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全文以毛主席的思 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
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 ;再写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抉择,毛 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
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 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
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五、课堂总结,布置任务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 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
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 界,感受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
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
细体会 人物的情感,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 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①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为父
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
情。
(2)岸英是毛主席最 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
会……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感受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震惊和悲痛心情。
(3)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①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②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的尊重,对领袖毛
主席的爱戴 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
儿子,要求把毛岸英的 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
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①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毛主席的心情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练习
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心情。
(5)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①“不是有千千万万 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毛主席做出了什么
决定?从毛主席的决定中你感受到 什么?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6)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示意秘书将
记录稿放在上面。①这段话中“踌躇”描写了毛主席的什 么?从中感受到什么?②从“黯然的
目光”你感受到什么?③从毛主席“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 “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
中,你能体会出什么?④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矛盾的心理。 (7)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
面是被 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①“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 ,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谁来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这两个诗句的理
解?
③教师小结:从“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 水打湿的枕巾。”和“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我们能够想象到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 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
盾复杂的心理。我们不由得不说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伟大的领袖 !请同学们有感情
地朗读者部分课文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父亲的平凡,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领袖的伟大。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那 么,课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
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文主要讲了 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得知这个恶耗后极
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 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本文写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毛主席动
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 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 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
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板书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亲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超人的胸怀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 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
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在自主 、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
方法,并体会人物 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 一位共产党人,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35 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
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 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
中纪实》等。
这节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跟方志敏有关的课文《清贫》(板书:清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认读生字,提醒易错字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4.在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默读课文,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 尚情操?结合描写人物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我从事革命斗争,……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1)从“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从“经手的款项” “总在数百万元”你又感受到什么?
(3)“奢侈”是什么意思?你对“矜持不苟”是怎样理解的?
(4)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 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
具备的美德。
(1)通过对比突出了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2)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3)仅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吗?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满肚子热望”是什么描写?这说明了什么?
(2)“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 是什么描写?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3)你从“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感受到什么?
(4)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1)“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指哪些?这又说明了什么?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四、阅读全文,了解写法。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 ,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从下文看,这个“趣事”“趣”在哪里?
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趣”在两个士兵的动作上:“搜”“摸”“捏”“抢 ”,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富有经验
的贪婪的士兵形象。(2)“趣”在语言上。 ①“赶快将钱拿出来,不 然就是一炸弹,把你
炸死去”,极尽威胁、恐吓之嘴脸,野蛮至极,丑陋之至,狡黠中掩饰不住无尽的贪 婪。
②“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老奸巨猾的嘴脸跃然纸上。(3)“趣”在两个士兵的心理上:两个士兵的心理先是“热望”,继而“激怒”“企
望”, 最后是“失望”。这里既是对两个士兵的心理变化的刻画,又是对方志敏“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形象的 赞美。
3.在这件事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文章第九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文章题目是《清贫》,读过全文,你对清贫思想有了怎样的认识?
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 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清贫精神应当是节俭素朴、高洁清贫;克己奉
公、秉德无私;热忱爱国、赤胆忠心; 坚贞不屈、舍生忘死……)
六、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 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以方
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 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
争年代需要它,在今天同样需要它。
2.收集并阅读方志敏的其他文章,如《可爱的中国》等。
板书内容 12 清贫
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奉献革命 动作、语言 清贫廉正 总结全文
习作:他____了
教学目标
1.写清让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2.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 “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选择恰当 的话题,写清让他发生感情变化的事物,在习作中把“他”发生感情变化的经过写下
来,把 “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
2.这节课我 们来学习习作——他____了,请同学们就把你见过的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
奋、陶醉……时的 样子,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
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二、小组交流,引导选材。
1.小组内说说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互相交流,把握技法。
1.小组交流:怎样写好“他_____了”的样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2)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3)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4)周围的人有哪些反应?
3.教师总结:在习作中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4.阅读教材内容,进一步了解习作要求,把握写作技巧。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写自己见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某个人陶醉时的样子,也可以写他得意、吃惊、
兴奋 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写好后,和同学 交流,再对习作进行修改。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板书内容
他被陶醉了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从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内心。 < br>2.通过练习,学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人物内心的方法;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
其表达效果。
3.从“日积月累”的两首古诗中,体会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 内容的理
解;学会选择一种场景写一段话,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古诗< br>《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抓 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学会选择一种场景写一段话,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平台。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看到了手术台前担忧病入的沃克医生、 手术台上毅力惊人的刘伯承,
感受到了毛主席老来丧子的无限悲痛,更体会到了方志敏作为共产党员清贫 的美德。
1.讨论:大家在学习课文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把握这些内容的呢?(抓住关键语句;抓住 人
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2.交流:那么,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物 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回忆一
下,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在阅读中,能够抓住最关键的描写,去把握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可以加 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
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所以,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多用这种方法来更准确地 把握文章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句1: 沃克医生一定是被眼前这位病人的伤势吓到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他心里一定
很震惊。
句2:毛泽东无法从盟耗中走出来,他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觉得儿子一定还会回来的。
句3 :在无法搜出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两个兵士除了失望,还有不解:为什么一个大官却身无
分文?
(2)选择下面其中一种情景,写一段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话。
例:久别重逢一-在机场看 到爸爸的那一刻, 小明飞奔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他,眼泪止不住
地流嘴里不停念叨着:“五年了,我已 经五年没有见到你了,爸....
(3)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两个句子在写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能体现此刻人物的内心。)
照样子说句子:
例:他在房间里一边唱歌一边玩游 戏,可是一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就立刻关掉了音乐,收起了
游戏,把作业都摆在桌上,等着妈妈来检查。
三、书写提示。
齐读文章,从书写方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拨总结:用硬笔书写整篇文章应注意:
(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一般居中书写。
(2)段落要分明。每一个段落开头都要空两格写。
(3)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点号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
(4)还要注意书写时字的大小和间距要基本一致。
四、日积月累。
1.我来读古诗。
(1)借助字典,通过自读、互读的方式,将两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听老师范读,感受朗读中的节奏和停顿,做好标记。
2.我来说古诗。
认真观察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含义。
(1)《凉州词》中“杨柳” 有何含义?为何要“怨”?(“杨柳”指《折杨柳》,是一首离别
的曲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两句写曲中的哀怨引发征人怨“春风不度玉门
关”,表现出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尽显其思乡之 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黄鹤楼 )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所以在
开篇,诗人直奔主题,直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这时正是 阳春三月,所以黄鹤楼周围(繁
花似锦),在这样的美景中送别友人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②找 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
见滚滚长江向天 际奔流。)诗人并没有具体说出送别友人时的经过,而是直接跳到了友人离开
以后,他面对长江,看着友 人的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了天边,在平淡的描写中,透露出对友
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五、小结。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故而在阅读时,我们也要学会抓住细节,掌握最有用的 信息便于我
们体会文章情感。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 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
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阅读本 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了解 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
学生尝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 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 、诸亲六眷、监生、
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
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 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
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 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
特点的写 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噶、绊”等5个生字,会写“搂、仗”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 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
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
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物描写 一组”。
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的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 》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
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
部 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
处、不足之处 ,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铸、颧”等3个生字,会写“剃、腮”等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和理解 “挺脱、格局、杀进他的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通 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
和对人物言行的 感受。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 ,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
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 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
说,“来吧,是一叉 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 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
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 祥子来自农村,他一个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健
壮的身 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作者着重描
写祥子那粗壮的脖 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脱的树,坚毅、
壮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 貌描写,隐含着对劳动者的健壮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5.画出《两茎灯草》中最能表现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
两个指头。
(1)从这个句子 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严监生病情的严重,试着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
(气息奄奄、病入膏肓、 行将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从“总”字可以看出严监生垂死挣扎时间之长。讨论:这 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对两个指头的含 义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和
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两个指头的含义 严监生的表现 严监生的心理
大侄子 两个亲人 把头摇了两三摇 着急
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
二侄子 两笔银子 焦急、生气
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赵氏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
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
气极
安心
没了气
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感悟写法,尝试描写。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 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
出理由,做好标记。
2.交流讨论: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随机点拨。
3.回忆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了解到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
描写等。在描写人物时,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定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描 写方法,从而体
现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14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正 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
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 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
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 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 ,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作品曾多次获得
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 (集)奖。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 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
生百味。《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 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
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 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
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 均收集于长期
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 :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的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 2)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
要钱。 < br>(3)刷子李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在刷浆时,不仅能圆满完成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到徒
弟 的心思变化。
2.刷子李有什么绝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3.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组进行讨论。
刷墙的衣服:
①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②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③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刷墙的动作:
只见师傅的手 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
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 响,极是好听。
刷墙的规矩:
①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③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刷完墙的效果:
①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
障。
(5)拓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跟刷子李一样立下规矩,重质,不求速度,慢慢地刷;还是会
选择跟 其他粉刷匠一样,重量,求速度呢?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通 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刷子李技艺
的高超的呢?接 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探讨。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
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 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
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段话写得非常 生动。第一句写师傅刷墙的动作;
第二句写师傅刷墙的效果。为了说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刷墙是一件辛苦的事,
而对于刷子李来说却是一件快乐、轻松、简单的事。可见刷子李干一行、爱一行 、专一行,技
艺高超。
我们通过完成第5自然段的阅读,了解到刷子李确实技艺高超,可是他 的徒弟曹小三最关心的
是什么呢?
2.找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①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
服有种神圣不 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 个白点,
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 br>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③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 白点又出现,奇了!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
你能简单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3.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1)曹小三这一天跟着师傅所见所闻和传说有出入吗?
生齐读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这样的规矩,说明什么?
(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艺是怎样来的?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能找到吗?
(3)描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
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侧面描写,能够衬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4.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文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 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刷墙的规矩、刷完墙
的效果
2.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3.点明应重视真才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生活,好好学本事的道理。
四、板书设计 刷子李:技艺高超
规矩奇特:规矩奇 效果非凡:效果奇 动作娴熟:动作奇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敬佩—震撼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是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
2.运用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段。
3.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交流平台。
1.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 认识了机灵的小嘎子、健壮的祥子、吝啬的严监生、技艺高超的
刷子李。除了课本里的人物,平时我们身 边也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书本里的文学形象,
电视里的艺术形象,家庭里的亲人,校园里的老师、 同学,社会中的警察、医生、护士、清洁
工、保安、快递员、售票员等。这些人物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 人是谁呢?是他的外貌还是你
和他之间的故事让你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要写好一个人 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首先,
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的 特点写具体;其次,可以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
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也可以通过 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交谈练笔,初试身手。
1.在这个单元中, 我们学习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你
身边的某一位同学。
2.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有的爸爸妈妈可能
经常陪 孩子做游戏、学习,有的爸爸妈妈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
都深深地印在我们 心里,想一想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可以体现他们的特点。
三、学习例文,积累参考。
1.《我的朋友容容》
(1)文章描写容容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2)文章除了运用正面描写,还写了作者与容容交往的两件事情,使容容这一形象显得更具体、
更生动 。
2.《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文章描写小守门员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守门员的认真与专注。
(2)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腆着肚子的候补小男孩、戴红帽子的小女孩、扎着蝴蝶结的女孩、
抱着洋 娃娃的小女孩、大个子叔叔等。作者抓住众人各具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写出了
人物的特点。
交流一下,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目标 < br>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
相 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和心理描写等
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4.鼓励学生独立构思并完成自作,培养学生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
描 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 出,同学们善于注意身边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自己见过的
形形色色的人,从中选择一个人,把他的 特点写具体。
二、引导选材,交流写法。
(一)选择材料 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1.回忆《我的朋友容容》,说说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2.假如老师给出题目 《同桌记忆力超群》,让你写一篇课文,谁来说一说作文中应该抓住叔叔
的什么特点来写? 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表现叔叔的特点?
3.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材料?
4.注 意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依据文章的题目,确定写作的重点;依据文章的中心,分主次材料;
依据文章的内 容,点面结合。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
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 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二)交流写法。
1.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这次习作要求题目自拟,请你根据自己要写的人和选择的材料 ,你准备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
什么样的题目。
2.可以直接把要写的人作为习作的题目。如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可以根据人物特点对习作进行命题。如胆小鬼、小气的妈妈、球迷爷爷、贪吃的妹妹……
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习作的题目。如她感动了我、敬佩的人、我的良师益友……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写的时候,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题目自拟。
2.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试着用上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3.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
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通过你们的习作让我认识了这么多天真可爱、风趣幽默、乐 于助人、善解人意的有特点
的人物,老师感到万分荣幸。
九、板书设计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选择具体事例。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3)从侧面表现人物特点。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思维”为专 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
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有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田
忌赛马》;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 《跳水》。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
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会根据 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教学时,
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还要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 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
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重点
理 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
意思,能用自 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老师哪里说错了呢?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生字。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生字。着重分析 “矛、盾、誉、吾”的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盾:古代打仗时
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韩非 :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是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 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
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 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四、理解重点注释。
楚人:楚国人。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陷:穿透。 利:锋利。 以:
用。 弗:不。 应:回答。
五、教师范读、想想意思。
概括译文:楚国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 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 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
存在的。
六、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 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
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 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
六、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莫不陷也。”
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赢、拳”等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 遥遥领先、
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
膑的足智 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 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
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正确读写“赢、拳”等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 致勃勃、遥遥领先、
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田忌赛马。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交流田忌是谁?
3.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 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
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 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
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 ,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
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二、自学课文,重点交流,理清层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互相交流,认读、理解。
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明白和读不懂的地方。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试给课文分段,说出依据。
4.指名分节读文,教师小结。
(1)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以田忌赛马的失败 而引发话题。田忌的失败不难看
出是马的速度的失败、马的力量的失败。
(2)第三至十二段 是故事的精彩部分。孙膑通过对刚才赛场上赛马情形的仔细观察,他已发
现好朋友田忌是有希望获胜的, 只不过不是用马的速度,而是改变马出场的顺序。
(3)第十三至十七段,可重点抓住比赛时马的出场 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这一部分是
故事的高潮。
(4)最后这一段画龙点睛地揭示出赛 马取胜的原因。“……只……就……”让我们再次为孙
膑的智慧折服。赛马的胜利不是马速的胜利,而是 运用智慧的胜利。
三、自由朗读课文。
四、自主认字,指导书写生字
1.分组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与同学交流。
2.班内交流,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
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 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
方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田 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
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质疑
1.齐读课文题目,课文围绕哪个字讲的?
2.围绕“赛”你想了解什么?谁和谁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
3.学习第一、三部分解决以上两个疑问。
二 了解文章内容,解决疑问
1.自己读课文第一、三部分,记住在每场比赛中马的出场顺序和比赛结果。
2.小组交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组马,在桌上摆出两场比赛的“战表”。
3.再次质疑,引出第三个疑问:为什么田忌能转败为胜?
三 再现人物思维过程,突破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要特别读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 化,找出描写每个人的情绪和神态的词
语。同时思考:是谁在“转败为胜”中起了重要作用?
2.理解“胸有成竹”,为什么孙膑能“胸有成竹”?
3.观察黑板上摆出的战表,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4.孙膑根据什么想出了掉换马匹出场次序必定取胜的策略?用书上的一句话说。
5.解疑,学生朗读课文,互相讨论。(1)第二次赛马的三场比赛哪场关键?
(2)孙膑决策取胜的关键在于——以己之短,耗敌之长;然后以己之长,对敌之短。
(3)观看课件演示马的出场顺序。
6.深入思考:为什么说孙膑胸有成竹?
小结:孙膑不但观察了马,还观察了人。经过多方面深思熟虑,他才能稳操胜券,胸有成竹。
7.总结训练。
(1)田忌转败为胜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能够提出必胜决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能想出其他出场办法吗?看看哪种最好。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下—→上
第二场:中—→中上—→中
第三场:下—→下中—→下
场场失败 转败为胜 准确分析 合理布置
17 跳水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
白遇事应该想 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 的故事《跳水》
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跳水场面与你印象中的有什么不同?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唬、咧 ”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4个生字“肆、唬、咧、瞄”。给这几个字组词。
指导书写肆:横、竖、横、横、横、撇折、横折、横、横、横、横、竖。
(2)仿写,小组评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 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
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3.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本节课的探究目标。(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 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
险?(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1)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A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 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
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 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B猴子不 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
气得脸都红了。他脱 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
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C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 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
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 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 极点,
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
离桅杆一米 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
起抖来”等词句的
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A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B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 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
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
伤。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④这 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2.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五、想象表演。
1.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2.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跳 水
水手逗猴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 孩子遇险
父亲举枪 命令孩子跳水 孩子得救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展开丰富 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把探险过程中
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学难点
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
(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
二、启发思路
1.各位探险爱好者们,探险需要组队一起的哦,那么,你们想跟什么样的人成为队友呢?
2 .探险的团队十分重要,从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位,和你组成一个探险小队。你选择的是哪两位?
为什么?
3.确定探险小队的成员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去哪儿探险。
是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还是南极冰川……
4.选择你想要去的探险地点,思考可能遇到的险情有什么?
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落石雪崩、突发疾病……
5.了解这些之后,你还有决心继续探险吗?那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条理清晰、惊险刺激的习作。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4)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指导命题可以用“神奇的探险之旅”作为习作的题目;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如:
茫茫大漠 探险之旅;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如:有惊无险;可以把自己受
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 习作的题目。如:知识改变“命运”。
四、开始写作
听起来咱们的探险之旅非常有意思啊!下面我们就拿起笔,一起记录探险过程中难忘的时光吧。
写的时候要把过程写具体,结合人物的心理描写。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 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探险的过程,能使读者
身临其境,语言通顺恰当等。
五、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六、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这节课,我跟随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次惊险而刺激的探险之旅!在这些 探险的旅途中,我学到了
知识、认识了自然、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教益……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 续编你的探险
故事,写成探险日记。
七、板书设计 神奇的探险之旅
(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
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
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 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人物的表现怎样?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篇课文人物的思维方式,由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请同学们自由
朗读交流平台,并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中人物的 思维过
程。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2. 《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仔细观 察,发现只要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跳水》
中,船长在儿子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 况,综合考量,做出让儿子跳水的决定,最后
使儿子脱险获救。他们的机智和谋略不由得让人叹服。在相 同的环境中,面对同一件事,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这就是人思维的不同。思维不同,行动则不同,我 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思维
方式,进而开拓自己的思路。
3.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对 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
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加点字,你发现了什么?
①每组两个词语,加点字都相同,而且第二个词是对第一个词的加点字的解释。
②第二个词的两个字都是近义词,表示相近的意思。
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 些有趣的词语,要把它们积累下来。除了上面这些,你
还知道哪些含有近义词的词语呢?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点拨:第一句 话中,通过放大人们的感受,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人们等待的焦虑;第二句话中,
通过罗列一组表示时间 漫长的词语,突出了时间变化之快。
4.读一读材料,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为这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
(1)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3)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4)增删词句,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
四、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释义:别说 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告诫我们,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虽然自己很努力了,但仍有更努力的 人,我们不能骄傲自满。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释义: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了解鱼的习性; 靠近山林,时间
长了,就会识别鸟儿的叫声。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 西,
近距离观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释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 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
坏。指只有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才能认清事物的好坏。
读书须用意,一 字值千金。释义: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有时候书里的一个字可能会价值千金。
这句话告诉人们,读书不 可囫囵吞枣,要用心读,用心琢磨书中的字句,领会其中的意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释义:听 到您的一番话,胜过我读十年书的收获。指与对方交谈的时
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 新颖的思维方式,懂得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沉着冷静去思考问题。
学习了修改句子的方法,同时积累 了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学会多听长辈的意见,多实践,多思
考,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异域风情”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
学内容。三篇课文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有捷克著名作 家卡雷尔?恰
佩克的《牧场之国》;还有介绍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建筑的《金字塔》。 阅读本组 课文
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景物
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掌握抓住 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
搜集资料,介绍中国 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能
够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 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
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
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 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
和把人的活动 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 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
艇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写作方法,理清课文 层次;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
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 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
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 美、小艇
的形态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准备 有关威尼斯小艇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 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
有其独特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 艇是威尼斯的主要
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这节课,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 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
笑、码 (mǎ)头。
3.指导书写生字。分析 “艇、艄、翘、祷、雇、簇”的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1自然段)
(2)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觉。(第2-3自然段)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第4自然段)
(4)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5-6自然段)
三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想前
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接起来?
2. 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后介绍小艇的
样子。
3.让我们看看小艇的样子。读一读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2自然段。
4.对比句子:(1)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
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
又深,船头和船艄有点儿翘,行动轻 快灵活。
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句子(1)好在哪里。
5.你能用读的方式表达对小艇的喜爱吗?
四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坐上这 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听完后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
可以干些什么,感觉 如何。
2.发挥想象,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
奇的想法?
3.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了解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威尼斯夜景图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威尼斯 小艇 纵横交叉 船舱 保姆 祷告 耸立 沉寂 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做河面, 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当做来往的
船只,把自己的文具盒当做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 驾驶”小艇穿梭在河面上。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
5.老师 引读,学生接读。老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
多,他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
老师:他动作灵活——学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老师:他速度极快——学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
转弯。
6.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5自然段。
2.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学生讨论填空题:白天,( )需要坐小艇,( )需要坐小艇,( )
需要坐小艇,( )需要坐小艇。
小结: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
5.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课堂总结
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阅读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六、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比喻
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先总后分
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动到静
19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书写“仪、
眺”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 辽
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4.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
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 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 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
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
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 它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的美
誉,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课文牧场之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子的方法,辨析生字。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憨态可掬 悠闲散步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随风飞扬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万籁俱寂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注意自己勾画出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
2.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课文顺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荷兰是牧场之国。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白天牧场和草原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夜晚来临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荷兰是牧场之国。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组同学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4.小组交流反馈:读读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并说出理由。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欣赏了牧场之 国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
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牧场之国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 ,去仰望蔚蓝的天
空。
2.课文中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请同学们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的
图文资料,和同学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体会作
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牧场之国》,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多媒体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自由朗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下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这段描写了牧场上各种牛儿悠闲生活的场景。)
2.这一自然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抓住了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
描绘出 了和谐静美的画面。)
3.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续说:一条条运河 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有的在低头吃
草,有的站立不动,有的___ 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
5.再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骏马成群,自由飞驰)
2.多媒体展示画面,学 生朗读字幕:成群的骏马,剽肥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
了被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 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的飞驰。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
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3.这一自然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骏马成群,飞驰而去,和第二自然段的宁静形成鲜明
对比。在 这份无拘无束的奔腾之中,让我们品味到“自由王国”的意蕴。)
4.补充:这是一群_______ ______的马,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的马,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
的马,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的马……(膘肥体健、自由自在、昂首挺胸……)
5.再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这没有人打扰的安闲“王国”。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朗读字幕:这是真正的荷兰:在天堂般的 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
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 ,成群结队的长
毛山羊,在没有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 这一自然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天堂般的绿色草原、悠然自得的绵羊、黑色的猪群、
成千上万的小 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3.教师小结:羊闲猪乐鸡清闲。
4.再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动物的安闲自在。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在这样如天堂般祥和的画面中的人,也充满着无限
的情趣。)
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朗读,感受无限的情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默默无言”中 隐含
的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情怀。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静)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3.教 师小结: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恬静了。牲畜归圈夜悠悠的夜晚真
是万籁俱寂。
4.小声朗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一切归于平静”的安宁,感受大自然的静谧。
(七)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第七自然段。2.回放1~6自然段中的生动画面,谈谈对“真正的荷兰”的理解。
3.再读第七自然段。
三、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牧场之国,这就是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了几 次?(四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文以“这
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文,突出了牧场的美)在 这句话中包括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异国
情调的赞美。)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一位导游,你要带着游客游览这美丽的牧场之国,你会先带着游客来
欣 赏哪一幅图画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你要说的话先写在练习本上,我们将会在班级组
织交流。看哪 位同学是称职的导游员。
五、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各种牛儿悠闲生活 骏马成群自由飞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闲猪乐鸡清闲 牲畜归圈夜悠悠
20 金字塔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
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 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
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 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 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
勤劳和智慧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2.今天,我们来学 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
埃及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金字塔)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
1.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并小结。
(1)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 色的描绘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
象的描绘推出
(2)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 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
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 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
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 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
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 的视觉和听觉,
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 给人
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3.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
①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
②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
4.最后,作者通过金字 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了对金字塔夕阳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
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 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眼见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
内心真实的情感。
那一片迷人的金 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
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 的幽思。
5.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 之
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6.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教师相机交流:
(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 塔的庞大。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
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 面积大的特点。
(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当时的人们是怎么 修筑金
字塔的?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只怎样运送这些石头的吗?
(3)如此精湛的 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金字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
巧而得名。
(4)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的吗?
(5)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 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
“巧合”。
(6)塔高的10 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从塔基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
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 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
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 惑不解。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
比例上极其相似。
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呢?
(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1)在金色的 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
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 铸成的。 《金字塔夕照》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 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
尼罗河的西岸。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周围的环境:(1)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
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金字塔 夕照》(2)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
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 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除了金字塔,
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智慧的结晶:
(1)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 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
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 ……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
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 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金字塔夕照》(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 夫金字塔相当于50
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塔身是由 一块一块的石
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 锋
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4.不解之谜:
(1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觉,引起无边
的遐想,不由自 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夕照》
(2)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10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 可
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 胆推测,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
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
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2.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 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
介绍。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
2.学习如何列提纲。
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如何列提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如何列提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第七单元,我们 学习了三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
这三篇课文的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引领 我们领略异国风情。谁来说,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你都
了解到什么?
2.这节课将给大家一个成为一名讲解员的机会。
二、准备工作,确定主题。
大到为人们讲解地球、宇宙, 小到为同学讲解自己的家庭、班级,这都属于讲解。
1.我们应先确定好讲解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已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事物。
分组讨论,把自已想讲的对象说出来,组内讨论哪个更适合作为讲解对象,最后确定主题。
2.确定好主题后,开始搜集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四人分工,找同一主题不同方面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把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归纳。
语言简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得有舍有得,不需要把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用到讲解词中。
4.按照一定顺序列提纲。
先各自列提纲,再组内讨论交流最终确定一份。
5.根据提纲写出讲解词。
写完组内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三、展示交流。 < br>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小组分别记录下本次讲解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注意1.每
组时 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2.讲解时,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善用动作、表情等。
四、提出建议,适当修改。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2.学生代表发言完毕,老师再进行补充分析。
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 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通过交际使我们感受到小小讲解员给
我们带来的乐趣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2.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善于观察的孩子,为自己的口语交际积累更多的素材。
六、板书设计 我是小小讲解员
确定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列提纲→定稿→开始讲解
动作、表情到位,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3.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1.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2.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教学难点
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 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
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 、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
俑(陕西)、九 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
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 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
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 406- -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
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 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
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 ,了解
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 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
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 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
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 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
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 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 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 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
么,有什么相关故事。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 处世界文
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绍世界文化遗 产的文章,表达
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六、拓展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七、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 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
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 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
景,体会表达上的特 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 br>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
2.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 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
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 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
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 宁静,也描写
了人们的繁忙。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 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
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 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
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 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1)放学后的校园。(静态美)(2)群鸟飞过的湖面。(动 态美)(3)火车
进站之后。(动态美)
(二)阅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说说这些语 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
达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提示:第-组句子通过列举田 野、沙漠、尼罗河水、金字塔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金色夕阳照射下的美景。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 点对金字塔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
第二组句子描写了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的奇异的白色世界。作者 抓住了景物的色彩特点进行
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组句子为我们描述了潭水奇异、 鲜润、醉人的綠。作者通过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旁“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太暗,衬托出潭水的特点。
四、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
2.听读,想象画面美。“诗中有西,画中有诗。”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 首动听的歌,还是一
幅秀美的画!来,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
提问: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还有谁想描述一下?
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 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诵,感悟情感美。
五、小结。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 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爱
自然爱生活,爱国家。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习作、语文园地等项
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 手指》;还有
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 书
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
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
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时,要引导 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
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把 握漫画的特点,明确
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大
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 br>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 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揭题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目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
“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三、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 世说新书》,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
说》,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 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
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 的三言两语。
四、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准两个多音字:为、应:“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
3.指导学生读准节奏。(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
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练读。(4)比
赛朗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
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4.再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
3.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 个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
淋漓尽致。)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谁吗?
孔子 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
迁 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父不在”)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6.你能用 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
家,孔君平就把这个 孩子叫了出来。)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 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
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
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 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
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
鸟。”)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
梅是杨家的 孩子。)
③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读一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 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
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
②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 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
不失应有的礼貌。 )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 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
没想。)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4.指导朗读:在 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达
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 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
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教师小结: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 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
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 反问,回答得又是那
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 虚传哪!
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 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一个聪慧、礼貌的杨氏
子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 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
22 手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的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任何事物都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深刻哲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及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重
要语句的含义,进一步感悟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拟人句式的应用。锻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感悟的综
合能 力,提高阅读水平与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 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
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
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 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 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
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 如何认为的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_______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_____ __________,最
后总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互相交流,并根据填空的内容,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 br>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 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分写)
第三部分(第 六自然段):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总写)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 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
章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 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
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 同的特点,最后阐
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课文是围绕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 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
句话来写的。
二、品读课文,认识手指。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 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
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 手法。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
进行重点体会。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 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
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 、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
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
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寥寥几笔, 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 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反
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 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
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
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 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
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
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 什么强
弱 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
的五根手指。
2.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 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
特点和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就是力量
23*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
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 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
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 br>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
险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 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
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 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 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看看作者有什么发现,是怎么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和新词,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指名读准字音。 提醒:“惩罚”中的“惩”读作chénɡ;“澄澈”中的“澄”读作chénɡ;“驱
逐”中的“逐” 读作zhú;“困窘”中的“窘”读作jiǒnɡ。
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轻盈:文中形容动作轻快。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拼命地思考。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 “我”在九岁时,由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由于
误会被老师驱逐出了 课堂。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 再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课文先 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个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
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 实。
四、阅读理解“我”的发现
1.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
2.朗读体会。体会作 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读中评价,
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 作者的感受。
五、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 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
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 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 “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
么来的。
(4)“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有的某
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在“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 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 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
活中探究的秘密。
六、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 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
险”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 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
利略等人的遭遇然后理解这句话,并且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 心的愤懑。
七、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 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
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 执著精神的孩子。
2.总结交流。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要培养善于 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勤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勤奋
钻研的精神。
八、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
1.掌握说笑话的注意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讲笑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注意事项。
1.同学们课前 都准备了几个笑话,谁愿意先把你的笑话讲给大家听听呢?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看看哪个同学的笑话最有 趣。
2.思考:要想把笑话讲得更加生动、有趣,要注意什么呢?
(1)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场,逗人的地方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把别人逗笑。
(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尝试练讲。
自己先读一读要讲的笑话,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讲-讲,看谁讲得更能引人发笑。
六、上台展示。
1.你还知道哪些引人发笑的笑话呢?快来给大家讲- -讲吧!看谁讲的笑话收获的笑声最多,掌
声最响亮!
2.根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下面我们班将进行“笑话大王”评选活动。
(1)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小组里谁讲得最好。
(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语气和动作。
(3)努力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
(4)要沉住气,自己不要笑场。
(5)每个小组推选一-位 同学到前面来讲,看谁讲待最生动、最有趣。
七、我来评选。
1.请大家投票选出我们班的“笑话大王”。
2.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笑话大王 ”表示祝贺!没选上的同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
挫折,我们应该微笑面对。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学会了讲笑话,懂得了笑话不仅内容短
小 精悍、幽默有趣。更重要的是有些笑话让人笑过之后还能领悟出深刻的哲理。
板书设计 我们都来讲笑话
克服不良的口语习惯
用心倾听
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把握漫画的特点。
2.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学生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 漫画作文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学会从不同角度联系生活实
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看法,写清自己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学会从不同 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写清自己自己的思考,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了解漫画。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总结漫画特点:漫画指的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
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所以欣
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看,而要用心看,努力思考漫画的深意。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漫画,看看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出示漫画,看图评说。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幅漫画。
2.小组同学选择自 己小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幅漫画,认真观察相互交流。也可以交流小组同
学自己收集的一幅漫画。
3.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4.交流漫画《等着乘凉》。
(1)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作者画这幅画是想讽刺什么?
(3)说说自己欣赏漫画后的感受。
5.交流漫画《假文盲》。
(1)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作者画这幅画是想讽刺什么?
(3)说说自己欣赏漫画后的感受。
(4)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假文盲”的现象呢 ?当我们看到这些“假文盲”现象时,
你会有什么想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把你独特的感受说出来。
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出示课件漫画的启示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教师总结漫画作文的要点
第一:仔细观察图画,把握画面内容。在观察的基础上,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图画的内容。
第 二:展开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是把习作写具体的关键。例如《假文盲》
这幅图画,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
(1)从图画上人物的衣着看,这天的天气怎样?除了这,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2)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的?他们当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 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位男子又是如何 回答她的?
(4)周围的旅客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议论些什么?四位男子听到人 们
的议论会怎么想?怎么做?
(5)四位男子最后是在“母子上车处”上车的吗?他们或许是 被车站的民警叔叔劝走的,或
许是听到人们的议论不好意思走的,或许……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例如针对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不文明行为, 你有何感想?当不少旅客纷纷指责这种
不良行为时,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在简略地记叙事情之后,生活 中有这样的假文盲吗?可以
把这些看法和想法以议论的形式写下来。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1)观察: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2)思考: 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
得启示。(3)撰写:先 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4)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读一读,看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 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再根据同学
的建议,认真修改。
2.独立构思,完成初稿:学生选择自己 最感兴趣的漫画,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
完成习作初稿。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 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 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 集体交流。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大家学会了看漫画作文的方法。但是文无定法,你还可以去尝 试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你
的作文符合了写作要求,只要你写出了真情实感,就是一篇好文章。
板书设计 漫画的启示
(1)欣赏漫画 了解内容
(2)借助提示 了解含义
(3)联系生活 受到启示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引导 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并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通过“日积
月累”的学习, 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了解唐代书法家颜 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通过“日积
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3.指名谈感受。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杨氏之子》语言幽默诙谐,故事通俗易懂,用简 单的语调简述了一个
关于语言的小笑话。他们的对话围绕姓氏特点来做文章,问答巧妙,令人捧腹。 < br>(2)《手指》这篇课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
生 活中类似的人,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被老师误会时,用自我调侃 的语言来安慰自己,让一件普通的事
情显得活泼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小组交流讨论句子表达的特点。
(1)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比喻手法写出中指在五指中的地位)
(2)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比喻手法写出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灵巧、技术的娴熟)
2.从下面情景中选一个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游子回到家乡。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自由练说。小组合作,互相评议。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3.读一读,跟周围同学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小组交流:在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教师相机小结: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
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 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
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三、书写提示。
1.有没有同学学过书法呢?书法课上老师又是怎么教的呢?
2.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人 。唐代名臣、书法家。主要作品有《多宝塔感应
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等。
3.参照课文,分析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1)庄严正气。(2)伟岸饱满,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3)元气充沛,主要表现在用笔和结构
两方面。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
2.练习朗读。(1)师范读,学生跟读。(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3)自由朗读。
3.交流理解。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意思: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意思: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意思: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意思: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不会去做了。)
4.熟读成诵。

如何将word转化为pdf-情人节走心文案


后进生转化-麻衣相法全编


感人个性签名-哀号


灯笼鱼科-我的幸福生活


三下乡活动-亲切造句


搞笑图片带字-s7总决赛开幕式


孔子登山-母校就是


适合做手机铃声的歌曲-蓝天野姜子牙



本文更新与2021-01-03 15: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4789.html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的相关文章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