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什么游戏美女多毕业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3 23:25
tags: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6s培训-非主流情侣头像图片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史钧杰)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尚申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李静


职称


讲师

日 期 2013年10月10日


目 录


引 言 .............................. .................................................. .................................................. ...... 1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 .................... 1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 ............................... 2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 .................................................. ......... 2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 .................................................. ..................... 3
3、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 .......... .................................................. ....................................... 4
三、 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 .................................................. 4
1、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 .................................................. ........ 4
2、增强高校的调整和指导性作用 ................... .................................................. .............. 5
3、完善就业政策 .................... .................................................. ......................................... 6
四、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展望 ................................ .................................................. .............. 7
1、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明朗,就业形势仍将复杂 ...... ................................................. 7
2、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 ............................ .................................................. ..... 8
3、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将助推不稳定性就业 ................ ........................................... 8
4、高校毕业生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 8
参考文献 .................................................. .................................................. ................................ 9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尚申
指导教师:李静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 生数量迅
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和老百姓的
切身利益,关 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
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就业观念


1
页 共 9页

引 言
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力 资源,更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其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每位
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尤 其是21世纪的今天,各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都成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
决的首要问题,如今 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面对“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紧张局面,对于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重。从国家 对就业问题的成因层面看,Niall O Higgins(2002)
认为毕业生的供求、需求和供 求匹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首要原因,主要凸显在工作
岗位的结果和数量上。预期收入的自我高估是一 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能清楚的认识
现实与预期理想巨大的差距。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即知识水平、个 人能力、综合素质等
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分布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劳动力过剩是客观存 在
的;市场需求与需求岗位人员不匹配、不对口、差异大是影响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大 学生就业难的诸多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小处着手、大出着眼”解决我国现阶
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 境问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999年以前,我国适龄青年入学率 低于1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
经济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 已经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
转变。。我国高校扩招开始于1999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中提出:
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收入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而早在2002年,全国 高等教育毛
收入学率首次达到15%,提前进入了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达到26.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品进一步提高。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成
为相 对多数人地权利,因此,与精英教育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宠儿”和“精英” ,大学生就业不再统包统分,而是要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实行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十一五”期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2700万人,年均增
长54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0% 左右,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人数达660万人,年均增长3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
史新高。 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56万人,年均增长1.2万人 ,毕业生离校时
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2011年全市毕业生人数突破14万人,毕业生就业 率为
86.5%。201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5.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81%。 待业
人数达到数万人,如此大的就业群体加上社会闲置劳动力的供给,是我国就业需方市场


1
页 共 9页

完全无法消化的,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
数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毕业人 数和就业人数两条线在不断
扩大,表面待业人数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就业率本 身就存在
非常大的缺陷。他对其就业率包含了升学、出国或不完全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滞后情
况,我则认为就业率就应该是实际的就业率,在这中情况下,实际就业率应当处下滑趋
势,大学就业难的 问题依然处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毕
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以 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流向呈现了明显的
区域差异。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相应出台 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就业市
场政策通过毕业生、高校、企业三方的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 政策市在高校
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国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指导、创业基地等各种服务,在于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
育规模不断扩 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
面很多用人单位招不要满意的人 才,这种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状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人力
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 社会进步的历程。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已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入学起点、社< br>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多
样化必然将 导致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从工作时间来分,有全日制就业、
半日制就业、计时就业等; 从就业地点来看,有大城市、沿海城市和中小城市、城镇、
西部或边远贫困地区;从就业单位属性来看, 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
有企业、部队、基层单位等;从就业途径来看有参加招聘会、学 校推荐、亲友推荐、网
上求职等;从实现方式来看,可分一次性就业、创业、准备就业、暂时待业等;从 就业
管理性质看,可分为显性就业、隐性就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
会发 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
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 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
性矛盾并存。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面临着一 些困难和问题。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 化、信息化水平,成为新形
势下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1)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大学生有些人不能清楚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往往过高的


2
页 共 9页

预期自己的待遇,与企业所预期的工资待 遇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不符,
会导致大学生非自愿性失业。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需 求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自愿性
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一线城市,不愿意到西部或者是偏远的山区 工作、在一
线城市的岗位竞争强度过高,就业区域流向的差异也会加剧竞争升级,大学生自我定位
不准,失落感大,心态不平衡等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就业态度的 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
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 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
生的首选。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 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
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 的平台上
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 :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
元的占总人数的69%左右,其中元为更多学生接 受;元的期望人数居多;元及4000元以
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 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 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很多
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 何的打算,而真正有
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 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 ,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 我国高等院校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高校学
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首先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
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 想、教育观念等没
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 教
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
社会需 求脱节,造成结构性供求矛盾。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
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 ,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
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 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
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其次是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 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校
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 应工作


3
页 共 9页

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 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
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 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
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 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
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知道服务水平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难 以有效的调
节市场人力机制,缺乏反馈机制,难以形成国家、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高校人才输送
方式,人才资源匹配度不够。
3、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
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健全,国家 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但都是杯
水车薪,政策都没有大到预期的效果,未能吸引大量毕业 生,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择业意向为发达地区、大中城市、 待遇丰厚的优
质部门。从我国总体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依然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产业结构和增长率。经济增长会带动就业人数的增加,高经济增长率
也会产生高就 业率,高就业率会带动工资收入的增长,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扩大就业岗位ud供给,形成良 性循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
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招录的“凡进必考”政策 ,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
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仍不够健 全,市场的服务手
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
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多数企业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
管理技术 ,选人用人缺少合理标准,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
直接制约了大学生合理就业 。中国有着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历史,与之匹配的是
国家管理者的职业化。由于象形文字学习难度 大,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中国古代,国
家管理人才培养成本很高。统治者除通过高官厚禄诱导读书、科 举制度选拔人才外,还
通过舆论、政策影响民众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劳心者
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的宣传,使“读书做官”、“读书改变命运”< br>的求学心态得到不断强化。在古代中国,穷秀才的社会地位高于富木匠。虽然今天“做
官”不再是 读书的唯一出路,但大学生毕业后当普通工人不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1、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努力学 习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不断的从实自己的大脑,规划好自己
的人生计划并不断的完善,及时的了解 最新的就业动态讯息,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和综合


4
页 共 9页

能力的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产学合作目前高等院校依然是重要的人才
培养基地,注重素质教育,加大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学校的培养
也需有所加重和 侧重。一味地以市场为导向则学校演变成为公司企业快速供应技术员工
的培训基地,而只侧重于学生综合 素质的训练又使得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劳动力市场。两
者的结合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性问题。很多高校也在 尝试产学合作这一办学模式,如实
行小学期制,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的学校某 些专业有固定的
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等,促进了产学结合,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相长局面。产学合作实际< br>上是多赢的机制,一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毕业以后有较好的归宿;对产业
来说,它参 与了教育过程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人才。
(1)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 业的基础,更是通向理想
彼岸的通行证。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情绪方面。大学生 应将人
身理想与职业理想结合起来,在大学期间不断加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懂法守
则 、公平正义的品格,具有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基
础,远比精通业务重 要,大学生要以职业道德修养为基础,进行初步的自我完善。通过
培养、自我锻炼、自我改造、逐步建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中华 民族的祖先,
凭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重任,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
义。没有以前就不会有现在,所 以我们有必要对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等一
系列问题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探究和学习,在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增强高校的调整和指导性作用
(1)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失衡会产生不同专业出现差异性就业情况,就业率相差很大,
因此,对专业设置 的调整是必然的,高校根据实际需求状况,在统筹兼顾的理念下,对
专业的规模和招生人数进行控制,渐 渐调整和减少就业率差的专业的规模,增加岗位需
求不够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尽量减轻专业不对口导致的 非自愿失业。
(2)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增强大学生的自身技能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 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
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
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 论体系。我国教育投入不


5
页 共 9页

足, 扩招速度过快,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已是公认的事实,高校要提高教育资源的质
量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 利用,丰富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在科极创新方面 给予学生大力支持,组织科研创新活动,提高
科研资金的支持和科极大赛指导,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 教育文化科极活动,强化大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优势。
(3)提升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
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 想职业,
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
我评价等作用。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
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
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 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实现高校人才的供给
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匹配,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是 关乎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大环
节。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就业工作,开设有关大学生关于指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选修课,提升就业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做好就业信息的服务工作,建立良好
有效的信息传 递渠道,加强对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和市场预测,为毕业生提高充分的
就业信息,拓展多元化的就业渠 道。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有效的就业桥梁,组织大型
的双选会等,将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 加强国家、企业、高校之间的联系和
合作,探索定向培养和人才输送等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就业数 据库,增强就业人
员信息的流动性和全面性、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和就业率。
3、完善就业政策
(1)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
面向高校毕 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2)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 高校毕业生,政府
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
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 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
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 类的各项行政事
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 br>和担保。


6
页 共 9页

(4)为高 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
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 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
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 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
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 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
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 落
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
艰苦 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
基层单位,从事教育、 卫生、公安 、农技 、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
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 、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5)毕业半 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
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 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
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 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
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 位见习,给予一
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 br>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6)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 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
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 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
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 格培训工
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
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四、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展望
1、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明朗,就业形势仍将复杂
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企业经营预期不乐观。 据9月份对浙江部分企业的问卷调查显
示,只有30%的企业坚信未来经营状况会逐步好起来。由于受需 求不足、成本价格波动、
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认为,企业经营困难会比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时更
严重、影响会更持久。从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原因看,35.3%的企业认为是国内外市场环境不景气,29.4%的企业认为是当地经济增速下滑,17.6%的认为是企业税收负担
太 重。另据9月份对福建的调研,不少中小企业表示对目前的经营状况“看不到好转的
曙光”。总体上看, 企业对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预期信心不足。同时,国内经济筑底迹象


7
页 共 9页

也已有显露,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仍可保持总体平稳的走势,但结构 性经济波动对
企业和就业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2、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
业服务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加强就业创
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
级党委、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 “民生工程”摆上了重要日程,出台大量政策
文件,广开门路,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高等学校更是把 毕业生就业作为“一把手”
工程,作为学校重要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电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促进毕业 生就业。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尤其是2009年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先后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及时出台了多个有关
就业的文 件,提出了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逐渐形成了包括基层就业、自主创新、预征
入伍、临时聘用、实习见习 、就业培训、服务外包、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在内的比较完
善的政策体系。2011年5月国务院有召开 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确定了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鼓励引导毕业生面 向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
业,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 训,加强
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五项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成功创业
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
3、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将助推不稳定性就业
未 来一个时期,作为就业岗位重要提供者的中小企业,仍将会继续面临生产成本、
融资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 的多重压力,部分企业仍将会经营困难,继而造成就业岗位的
减少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在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尤其是在招工难
和经营困境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更多企业选择以多种形式的 权宜之计留住员工,待经济
好、转订单增加时能马上投入生产,而不至于陷入“有单无工”的被动局面。
4、高校毕业生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013年,我国将有700多万 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
校及“两后生”也将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应 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中显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渠道不畅,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能 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
应的问题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前不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调研,80 %以
上的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毕业生技能不适合岗位需要,60%的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必须
经 过培训才能适合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调研表明,毕业生自己认为所学知识与工作“不


8
页 共 9页

太符合”和“不符合”的比重也分别占被调研人数的4 7%和22%。随着转变发展方式和
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 高端技能型人才和
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在非技能型领域却积压了大量缺乏专业技能的大学
毕业生,人才供需不对称的矛盾愈发突出。短期内,这一问题仍将继续成为影响高校毕
业生有效 就业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国家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 业的问题,从政策上给与必要的
支持,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区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以扩 大就业岗位的
供给,解决供给的需求矛盾,同时高校和企业也应加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队伍”中,为大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毕业生自身也要加强自我综合能
力的强化,转 变就业观念,拆掉原有的“就业之墙”。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任
务,更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 挑战。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大学生自
身、高等学校、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入手,共同 为我们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
境,最终形成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助力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共同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而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
[2]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
[3]文厚润,张斌.大学生就业实用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姜纳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5]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第18期(总第228期)
[6]盛振文,王琳娜.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7]李占五,《“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和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8期






9
页 共 9页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移动手机怎么刷钻


团队拓展训练-热带鱼品种


在线免费观看电影-大山培达


每日安排-歌曲桃花朵朵开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为爱放手


技能专长-荆门政府


abcc的词语有哪些-喜洋洋和灰太狼图片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鲁迅作品简介



本文更新与2021-01-03 23: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4939.html

毕业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