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陶校长的演讲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迎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5 06:45
tags:河北建工学院

法国红酒文化-单枪匹马

2021年1月5日发(作者:甄荣典)
验收准备工作主要依据


附件1: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条件
附件2: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基本条件
附件3: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立项建设任务书
附件4: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附件1: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条件

(学位〔2005〕15号)

1.办学指导思想
领导班子团结,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模范
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各层次人才教
育的关系。积极推 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突出成效。
2.教学与科研队伍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 单位,应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本单位有相当
数量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的
人员占有较高比例。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应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本单位有一定
数量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
人员占有 一定比例。
3.学科建设与教育质量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已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 得授予权8
年以上。硕士生培养质量较好,办学效益较高,各硕士点近年来参加国务
院学位委员 会或省级学位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评价较好。本
单位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学科设置合理,有 一定数量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专业点。学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部分学科具有一定优势。

1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等学校,应已是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
授 予权10年以上。培养质量较好,办学效益较高。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工作评估通过。学科设置合 理,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4.科学研究基础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有较好的科学研 究基础。近五年来曾获得
多项国家级科研奖励以及较多的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发表相当数
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较多的专著,在为我国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
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做出显著 成绩和突出贡献;目前承担有较多数量的国
家、省部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新增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应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近五年来曾获得
国家级科研奖励,以及较多的省部级科研奖励 ,或在国内外发表一定数量
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专著,在为我国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
省部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 要价值的、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
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5.物质条件
本 单位有可供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教学和科研
仪器设备。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能较好 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6.管理与规章制度
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落实,规章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较好。






2

附件2: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基本条件
(学位〔2010〕18号)
本一级学科具有4~6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学科方 向,面向国家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一、学术队伍
有一支知 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且团结
协作、学术思想端正的学术队伍,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员较多,
能持续不断地开展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若干名在国内同行中有影响、治学严谨、为人正派且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学术带头
人。
二、科学研究
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在一些学科方向上达到或接近国
内 先进水平。近5年来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目前承担较多省部级科研项
目或其它有重要应用价值、学术价值 的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三、教学与人才培养
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出高水平的系列课程及专 题讲座,用于培养硕士
研究生的经费充足。有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较高,并
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四、学术交流
有较浓郁的学术氛围,能够开展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在国内具
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工作条件
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有较充足的国内外图书资料,能
满 足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需要。
六、管理工作
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管理人员落实。

3

附件3: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任务书



河北省新增学位授予单位
立项建设任务书






立项建设单位:

学位授权级别:






(公章)


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制

4

年 月 日

5
1、单位总体建设目标、内容及主要保障措施
以教育创新和培养高 层次应用人才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学科方向,
汇聚创新队伍,构筑学科高地;加强传统优势 特色学科的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协调
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面提 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和办学层次;立足河北,为服务区域经济和建筑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进< br>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投入学科建设专项经费5450万元。
(1)加强学科 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土木工程、建筑学两个学科获得硕士
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 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力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构筑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人 才培养的科技创新平
台。
(2)加大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到2012年,专任 教师中博士硕
士达到60%,建立综合素质高、结构优化、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3)依托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产学研
结合,加强与企业的 合作,再建立3~5个科学研究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
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水平、基地 建设和人才培养协调发展,SCI、EI、ISTP
收录论文100篇以上,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以上 。
(4)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新关键
性大型仪器 设备,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体系;扩建与改造校园网络环境,建立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数据中心 和科研计算中心;建设专业特色型、复合型、数
字化图书馆。
(5)强化学校学科建设指导委 员会的指导作用,系(部)成立以系(部)主任
和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 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
建立健全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 培育
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设高水平的系列课程
及专题 讲座,以保证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加大与省内外高校的
合作力度,学习和借鉴重点 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完成从联合培养到独立培
养的过渡。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管理体 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强化目标
责任管理与约束激励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做好整体条件改 善和授权
学科的建设工作。

中期检查
时间
2010年11月

验收时间
2012年12月


2、授权学科主要建设目标及内容
2-1学科名称:
土木工程(0814)

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结构更加合理的学科队伍;加
强实验室建设,使 其逐步接近省内一流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拓展科研深度和
广度,凝练学科方向,取得丰硕的高水平 的科技成果;到2012年满足培养硕士研
究生的条件。
建设内容:
(1)培养和 引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3名,且保证学科队伍90%
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培养兼职 研究生导师增加到15名以上。
(2)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完成市(厅)级 以上科研
课题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3项左右;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EI、ISTP收录30余篇。
(3)重点建设“结构工程实验中心”,加强“建筑环境实验中心”的建 设;将
岩土与地下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中心建设成校级重点实验室(中心)。
(4)完 善现有校企共建研究机构的科研教学职能,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
长期、广泛的合作,建设科技创新 基地1~2个。
(5)建设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6)拓宽筹资渠道 ,保障学科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和
学术交流等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累计投入建 设经费1100万元。

2-2学科名称:
建筑学(0813)

建设目标:汇聚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寒冷地区
建筑科学研究基地,201 2年建筑学学科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
建设内容:
(1)建设一流的学术团队:以研究 方向为基础,培养和引进博士和高层次人才,
汇聚学科队伍,培育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团队。
(2)科学研究上水平: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4个创新团队的研究
方向为基础,进 一步凝炼城乡规划理论及设计研究,城市与建筑色彩理论及设计研
究,居住环境与居住建筑研究,寒冷地 区生态建筑研究等四个学科方向。力争取得
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提升教学科研条件 :整合现有实验室;改善实验室条件;更新科研仪器设
备;充实实验人员。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满 足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与国内外著
名学者的广泛联系,开展著名学者系列讲学活动。加强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
联合,联合开 展科研工作,带动科研水平、成果层次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
快速发展。
(5)建设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6)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学科建设经 费。到2012年投入1100万元保障学科
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和学术交流。



3、
支撑学科主要建设目标及内容
3-1学科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建设目标:到 2012年,学科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基
本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建设内容:
(1)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在本学科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 br>带头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有影响
的高层次学科 带头人1~2名。培养兼职硕士生导师4~6名,与土木工程学科联合
组建科研团队,加强与土木工程学 科的交叉渗透。
(2)加强四个研究方向的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同时,积极支持与土木工程学
科的交叉渗透,形成新的科研创新点。到2012年完成省部级等项目10项以上。获
省部级以上奖励 3项以上。发表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30篇以上。
(3)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投入建设经费600万
元。



3-2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建设 目标:到2012年,学科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基
本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
建设内容:
(1)培养和引进在本学科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1~3名, 博
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90%以上,教授比例达到25%以上,副教授达到35%以上,
兼职研 究生导师达到3~5名。
(2)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进一步凝炼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使研 究
方向达到4~5个。鼓励和扶持申报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厅(局)级以上科研
项目10 项。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0篇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项。
(3)完善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建设,加大与企业和科研院(所)横向联合,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
(4)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投入建设经费600万元。




4、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开放式的信息化高等学校科研和硕士研
究生培养体系, 从而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效益。建立一个以科研信息管理平台、网上
合作研究中心、科研数据中心和计算中 心为基础的高效全面的数字化学术研究体系。
2、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充、完善和升级;
(2)应用平台建设:包 括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等。应
用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 服务。
(3)数字化科研:主要规划建设学院及部门科研门户、网格平台、科研数据中
心, 科研计算中心、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
(4)网络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 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
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5)统一规范体系:包 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校园网络
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6)建设经费总投资不少于450万元。
(二)科教信息资源平台建设规划
1、 建设目标:以申硕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为工作重点,加大重点学科的文
献资源建设力度,增加外文数 据库的数量,自建特色学科数据库,加大多媒体文献
资源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特色学科文献保障 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信息资
源保障体系”。将图书馆建设成为资源丰富、管理先进、功能齐备、服务完 善的专业
特色型数字图书馆,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
服务 网络,为学校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2、建设内容:
( 1)投入700万元专项经费,加大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图书总量
达到75万册,中文期刊1 500种,网络数据库20个,电子全文图书120万册,电
子全文期刊10000种,外文原版纸质期 刊80种,多媒体资源20000件。
(2)在不断丰富电子数字资源的同时,继续加强本馆特色资源 数据库的建设,
完成“建筑学特色数据库”、“土木工程特色数据库”、“本校优秀毕业设计及毕业论< br>文数据库”, 为我校的特色品牌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特藏服务。
(3)建立多媒体文献信息中 心,以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为突破口,构建学术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设施和模式,实现一站式文献信息服 务。
(三)教学与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进一步充实仪器设备数量,提 高仪器设备水平,打破条块分割,
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网络,构建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
“专管共享”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科研仪器,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开放,
切 实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2、建设内容:
(1)强化公共实验设施建设,投入科研设备购置专项经费900万元。
(2)创新管理机制 ,促进仪器设备共享,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益,建立优质资
源开放共享机制。
(3)完善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5、立项建设单位承诺

我单位承诺,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批准 的
立项建设规划及本任务书确定的建设目标、内容和保障措施,认真
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建 设任务。


单位(盖章):
法人(签字):
年 月 日

6、省政府学位委员会意见



经审核,同意立项建设。




负责人(签字): 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年 月 日



附件4: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目 录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 ....................................... - 7 -
(一)单位简介 ...................................... .................................................. .. - 7 -
(二)总体建设目标 ........................... .................................................. .. - 10 -
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 ............................... - 12 -
(一)必要性 .................................................. ......................................... - 12 -
(二)特殊性 ....................................... .................................................. .. - 14 -
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 ......................... .................................................. ...... - 17 -
(一)土木工程学科(0814)建设规划 ............................................ - 17 -
1.现有基础 ..................................... .................................................. - 17 -
2.问题及不足 ............................... .................................................. . - 23 -
3.建设目标 .............................. .................................................. ....... - 23 -
4.建设内容 ........................ .................................................. ............. - 23 -
5.建设措施 .................. .................................................. ................... - 27 -
(二)建筑学(0813)学科建设规划 ................................................ - 28 -
1.现有基础 .................................. .................................................. ... - 29 -
2.问题及不足 ........................... .................................................. ..... - 32 -
3.建设目标 .......................... .................................................. ........... - 32 -
4.建设内容 .................... .................................................. ................. - 32 -
5.建设措施 .............. .................................................. ....................... - 34 -


四、支撑学科建设规划 ................................... .............................................. - 36 -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学科建设规划 ........................... - 36 -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 ...................... - 36 -
2、建设目标 ......... .................................................. ............................ - 38 -
3、建设内容及措施 .................................................. ................................. 2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学科建设规划 ............................... - 39 -
1、对建筑学学科的支撑作用 ................................ ......................... - 41 -
2.建设目标 ...... .................................................. ............................... - 42 -
3.建设内容及措施 .................................... ............................................... 2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 - 44 -
(一)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规划 ............................... ........................... - 44 -
1、现状分析 .... .................................................. ................................. - 44 -
2、建设目标 ....................................... .................................................. ....... 3
3、建设内容及措施 .......................... .................................................. ....... 3
(二)科教信息资源平台建设规划 .................... ........................................... 3
1.现状分析 ....................................... ................................................ - 49 -
2.建设目标 .................................. .................................................. ... - 50 -
3.建设内容及措施 ......................... ................................................. - 51 -
(三)教学与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 3
1、现状分析 ..................................... .................................................. - 52 -
2、建设目标 ................................ .................................................. ..... - 53 -
3、建设内容及措施 ....................... .................................................. . - 53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一)单位简介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塞外名城张家口市。始建于1950
年8月,由察哈尔省主 席张苏同志兼任院长,是当时察哈尔省唯一一所高等
学校。1952年我校水利系调至清华大学。195 4年至1958年隶属中央人民
政府建筑工程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河 北建
筑工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 坚持内涵发展之路,
立足河北,服务区域经济和建筑行业,形成了“艰苦朴实、勤奋进取”的
校 风和“突出建筑、立足应用”的鲜明办学特色,是河北省建筑类人才培
养最重要的基地,被誉为河北省培 养建筑类人才的“黄埔军校”。1997年通
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被树为“在艰苦条件下 成功办学的典

- 7 -

范”。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学校占地1223亩,建筑面积 16.56万平方米,新校区一期工程投资3亿
元,现已投入使用。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020万元,现 有21个实验室及实验
中心,87个教学实习基地,1个教学科研基地,3个研究所。
学术队 伍实力雄厚:学校高度重视学术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
层次人才,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635人 ,专任教师454人,教授54人,副
教授9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在读博士6人;具有硕 士学位的246
人。12名教师被西南交通大学等省内外著名院校聘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
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的2人;国家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人;省新世纪“三
三三”工程人才、省首批百名优 秀创新人才等3人;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
教师等6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特色学科优势鲜明:按照优先发展、重点发展、适度发展的学科建设
原则,凝练学科方向,汇聚 学术队伍,加强学科建设。“结构工程”、“供热、
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现 有土木工程等18个本
科专业,其中土木建筑类相关专业占77.78%,基本覆盖了河北省以建筑业< br>
- 8 -

为主的城乡建设产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 设点;“土木
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筑建材教育创新高地”和“电子信息教育
创新高地”为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 育创新高地。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科
技创新,充 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科研水平快速提
升。“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控制的 影响”等六项科技成果获河北省
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83项,其中国家级18项, 省
部级90项。近三年科研经费1150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各类科研奖励
163项,其中省 级奖10项。公开发表论文1024篇,其中SCI、EI、ISTP
收录32篇;出版著作、教材16 2部;国家发明专利等3项。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58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立足于建筑行业,
服务于建筑行业,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建筑类专业人才。据统计,河北省
建筑设计、施工企业 的领导和技术骨干50%以上是我院毕业生。“河北省工
程建设人才培训部”设在我校,为建设部、省市 建设局和建设系统大中型

- 9 -

企业培训学员数万人。可以自豪的 说,在燕赵大地上,“凡是有塔吊的地方,
就有建院人”。许多优秀毕业生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 、青藏铁路、
“鸟巢”、北京电子对撞机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
北省最 大的建筑施工企业——河北建设集团,9名高层领导中有6名是我院
毕业生。广大毕业生在各个领域的辉 煌业绩,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毕
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就业率始终 名列
全省高校前茅。
(二)总体建设目标
以教育创新和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为宗旨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
学科方向,汇聚创新队伍,构筑学科高地;加强传统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 br>构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全面提升学校综合 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立足河北,为服务区域经济和建
筑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进学校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
投入学科建设专项经费5450万元。
(1)加强学科建设,优化 学科结构布局。土木工程、建筑学两个学科
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两 个学科力争

- 10 -

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的学科群,构筑坚实的学科
基础和人才培养的科技创新平台。
(2)加大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培 养和引进力度,到2012年,专任教师
中博士硕士达到60%,建立综合素质高、结构优化、勇于创新 、富有活力
的科技创新团队。
(3)依托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积极推
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再建立3~5个科学研究基地,加速科
技成果转化。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水平、基地建设和人才培
养协调发展,SCI、EI、ISTP收录论 文100篇以上,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
以上。
(4)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教学科研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更新关键性大型仪器设备,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体系;扩建与改造校
园网络环境,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计算中心;建
设专业特色型、复合型、数字 化图书馆。
(5)强化学校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系(部)成立以系(部)

- 11 -

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加强统 一领
导和协调管理。建立健全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研究生培
养计划和培养方案 ,培育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能够为
硕士研究生开设高水平的系列课程及专题讲座, 以保证获得硕士授予权后顺
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加大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力度,学习和借鉴重点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完成从联合培养到独立培养的过渡。深化人事
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管理 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与
约束激励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做好整体条件 改善和授权学
科的建设工作。
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建筑强省的迫切需要
“十一五”期 间,我省确定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宏伟目标,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实现这一目标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6年,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建筑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全国先< br>
- 12 -

进行列,并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支撑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的目 标。目前,我
省建筑业拥有数百万从业人员,但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
影响了 建筑业的发展。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亟需大量高
层次建筑类人才。尽管我省部分院校已 具备建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
但数量远不能满足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校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当 前
建筑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迫切需要。
2.优化我省研究生教育区域布局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省研究生教育布局还不均衡,具有硕士学 位授予权的高校大部
分集中在省会石家庄和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张家口作为我省西北部
的 中心城市,但工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还是空白。进一步优化我省研究生
教育区域布局,推动全省教育的均 衡发展,亟需在张家口增设新的硕士学
位授予单位。几十年来我校立足张家口,为河北省本科教育以及学 科专业
布局的优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能发展研究生教育,将为进一步优化全省
研究生教育布局 、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实现我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 13 -

我校自办学以来,办学层次逐步提升。2008年,在教 育部本科教学工
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本科教学达到较高水平。但若只停留在本科教育
层次, 学校的发展空间受限,后劲不足。多年来,因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高层次人才缺少科研平台,学术发展 受限,不利于稳定师资队伍,引进国
内知名学者困难,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尽快发展研究生 教育,
是我校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实现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内在需要。
(二)特殊性
1.我校特色学科优势明显
我校是河北省唯一的一 所建筑类本科院校,建筑类专业设置最早、学
科门类最齐全、专业设置最合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形成了较为齐
全的建筑类学科专业群,“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学科独具特色,与地方
经济 建设联系紧密,优势明显。特色学科确定了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的研究方向,如建筑节能、节水规划 、寒地生态建筑等研究紧密结合西北
部寒冷干旱等特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骨干学科主 要研

- 14 -

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省科技进步奖。
2.我校办学历史悠久 我校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30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历史积淀深厚。
几十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 了数万名毕业生,为河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燕赵大地上“凡是有塔吊的 地方,就有建
院人”。毕业生既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导师,也有国家重
大建设 项目的参与者,学校被誉为河北省建筑业的“黄埔军校”。但这样一
所办学历史悠久、社会贡献突出的高 校,至今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这
在全国实属罕见。
3.我校所处地域环境特殊
张家口地处冀、晋、蒙经济圈交汇点,是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枢
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域环境。近年 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领下,该
区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成为该区域发展的瓶 颈。
由于地域等原因,引进高层次人才十分困难,只有依靠当地高校培养高层
次人才,才能解决 人才短缺的问题。我校作为该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类

- 15 -

高 等院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可为该区域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可进一步提
升文化学术氛围,更好地促进地方 经济的发展。
4.我校已初步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我校历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 ,一直致力于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建设
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在师资队伍、教 学质量、
科研水平、科研条件、图书资料、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方面,初步具备培
养硕士研究生 的条件。广大教师与科研人员为尽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积极对外交流,一 批高水平的教师与知名大学
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锻炼了学术队伍,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为我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学校的建设。省教育厅非 常重视我校发展
研究生教育,在资金、师资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支持。
省建 设厅一直希望我校发展研究生教育,支持和激励我校开展建筑科学研
究,还多次致函省学位办,阐述我校 发展研究生教育对全省建筑业乃至全
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张家口市政府积极支持我校的发展,在新校区建 设、

- 16 -

稳定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并希望我校尽 早发展研究生教育,
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这必将成为我校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坚强
后 盾。
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
(一)土木工程(0814)学科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主要依托土木工程(分三个方向:房屋建筑工程、
道 路与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三个本科专业以及抗震减灾研究 所、建筑工程检测加固与节能研究所、桥
梁隧道及道路工程研究所,覆盖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全部二 级学科。
其中,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校级
重点学科。土 木工程本科专业是我校最早的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
设点,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建筑设备与环境 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
业是河北省最早设置的。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
①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施工控制研究(桥梁与隧道工程)

- 17 -

②结构抗震与振动控制研究(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③结构健康监测与修复加固研究(结构工程)
④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学术队伍
现有 教授11名,副教授25名;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带头人3名,
学科骨干全部为博士或硕士;有博士研 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
名;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名;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团队为省 级
教学团队。
学科带头人王海龙教授,清华大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享 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评委,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入选 河北省首届百名优秀创新人才,张家口市
拔尖人才。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行为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控 制研究等
方面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学术带头人李延涛教授,天津大学博士,天津大学硕士生导 师,入选
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张家口市拔尖人才。长期从事隔震、消

- 18 -

能减振、振动控制等结构抗震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学术带头人麻建锁教授,哈尔滨建筑大学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在读博士,清华大学、中国矿 业大学(北京)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模范教
师,张家口市拔尖人才。长期从事结构健康监测与修复加固改 造、建筑节
能墙体材料研究及教学工作。
学术带头人陈忠海教授,天津大学硕士,北京建筑工 程学院硕士生导
师,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室内空气质
量控制 技术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2)科学技术研究
本学科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及所在行业 发展的工程实践需要,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及关键的
技术问题。目前承担有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70余项,
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科 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2项。
近几年完成并通过鉴定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几十项,其中获省级科技

- 19 -

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
4项、三等 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国家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S CI、EI、ISTP收录17篇。主编、参
编教材40余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本学科的科学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
其中,“快速拼装结构技 术的推广应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控
制的影响”、“DXZ32900型下承自行式移动 模架研制及现浇箱梁施工技术
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研
究”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项目以及“硬壳浮石混凝土、轻质砌块及其制
备方法”等获得国家发 明专利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领域的科技进 步,提高了我校的
学科建设水平。
目前承担的“城市市政管线规划设计与技术标准研究”、“ 城市市政基
础设施管理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既有建筑改造专用材料和施工
机械研究 与开发”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的子课题的研

- 20 -
< br>究,以及“已有建筑物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建
筑外饰面材料的太阳辐 射性能对节能的影响研究”等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立项研究把我校该学科的科研水 平引向了一个更高
的层次。
(3)教学科研条件
本学科有结构工程、建筑环境、土 木工程材料、岩土与地下工程、工
程测量、流体力学等实验室(中心),总面积4002.86M
2
,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总值982.01万元。结构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实验中心为我校重 点实
验室(中心)。拥有一批如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台等国
内先进水平的仪 器设备,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科研试验的要求。我校与河北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土木工 程学科在河北省建筑科学
研究院设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双方互聘客座教授研究员,长期开展学研产
合作。本学科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20余个,具有较稳定的实习渠道,能很
好地满足实习教学的要求。
(4)人才培养

- 21 -

本学科有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 育创新高地1个。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成
果奖1项。近60年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管理型、经营型 等宽基
础、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基本功扎实、
素质高、能力强 ,具有创新意识,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每年有数十
名学生考取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用人单位 对本学科毕业生的评价是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留得住用得上。一大部分毕业生
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其中一些还担任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的领导工作,他们负责的许 许多多工程获得了鲁班奖。
本学科有多名教师在其他高校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王海龙教授在
西南交通大学指导博士生3人,在石家庄铁道学院指导硕士生9人(已毕
业8人);李延涛教授在天津 大学指导硕士生1人(已毕业);麻建锁教授
在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指导硕士生8人(已毕 业5人);赵三
元教授在天津大学指导硕士生1人(已毕业);陈忠海教授在北京建筑工程
学院 指导硕士生4人(已毕业3人);师涌江教授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指导
硕士生3人(已毕业2人)。

- 22 -

2.问题及不足
学科队伍中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相对较低,影响科研团队的快速成长和
梯队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不断扩
大学校的影响力;个别二级学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建设目标
建设 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结构更加合理的学科队伍;加强
实验室建设,使其逐步接近省内一流水平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拓展科研
深度和广度,凝练学科方向,取得丰硕的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到2012 年
满足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4.建设内容
(1) 学术队伍
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加大博士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汇聚
学术队伍。
结构 优化: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3名,且保
证学科队伍9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 位。不断优化学术队伍的知识、年

- 23 -

龄、职称、学历、学缘 结构,保证导师队伍能够持续地承担高水平人才培
养工作、不断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形成比较完善的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导师队伍。
团队建设:选聘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任务, 不断
拓展研究领域,建设具有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的创新团队和教
学团队。
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大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培养锻炼硕士研究
生导师,兼职研究生导师增加到1 5名以上。充分发挥兼职研究生导师的作
用,不断积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升 高层次人
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条件,拓展与省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
指导硕士研究 生的领域;创新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与考核机制,为构建硕
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奠定基础。
(2)研究方向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围绕现有学科方向,
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强化特色优势,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土木工程理论和

- 24 -

关键技术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施工控 制研究,从事钢筋混凝土桥梁各构
件受荷后内力及变形问题,材料变形与受力之关系,施工阶段的仿真分 析
等研究,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结构抗震及振动控制研究,
从事各类建筑结构, 特种结构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与设计理论,高层
建筑结构的抗震控制研究及应用,为减轻地震灾害 损失提供新技术和新方
法;结构健康监测与修复加固研究,从事各类工程结构的检测与分析评估
理论和方法、用新型材料加固现有结构的分析方法、重大工程结构的监测
与加固实例研究,重点解决结构 加固改造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新材
料、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针对暖 通空调行
业的现状,研究节能挖潜问题,包括供暖、空调系统的现代化监测、调节、
科学化管理 、经济运行,以及空调、通风系统热回收、自然能源的利用等。
各主要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科学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力争在重大的理论或技
术问题上有新的重要突破,取得丰硕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①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

- 25 -

②获省(部)级以上奖3项左右;
③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EI、ISTP收录30余篇。
(3)工作条件 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积极凝炼学科特色,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和
人才培养平台;依托重点实验室 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研究手段;完
善科学研究试验基地,为教学、科研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和强有 力的支撑,
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创新研究条件。
①研究设备平台
加强实验室(中 心)建设,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将结构工程实
验室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整合成“结构工程实验中 心”,并进行重点建设;
进一步加强“建筑环境实验中心”的建设;将岩土与地下工程实验室、流
体力学实验中心建设成校级重点实验室(中心)。
②基地建设
完善现有校企共建研究机构 的科研教学职能,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开
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基地1~2个。

- 26 -

(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
①定期 组织学科(术)带头人、学科建设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针对学科
建设发展与管理等论题作专题报告。 ②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广泛联系,开展著名学者系列讲学活动,
营造宽松活跃的学术环境氛围。
③加强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通过联合申报项目、联合开
展科研工作、联合开展科技 成果推广应用,带动科研水平、成果层次的提
高,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5)建设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5.建设措施
(1)加强科 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深入探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
新,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及其 配套机制,强化目标责任
管理和约束激励措施。
(2)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博士和高层次 人才;鼓励学术骨干教师
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解放思想,积极开展

- 27 -

科技创新工作,培养业务精良的学术骨干;选送学科带头人、学 术带头人
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
生,培养锻炼 导师队伍,尽快提高其学术水平。
(3)加强实验室(中心)的整合和建设力度,购置先进科研仪器设 备,
完善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
能力;加强横向交 流与合作,寻求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和广泛的
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基地。
(4)以服 务地方区域经济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立学术
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凝 炼学科方向,提升科技成果
水平。
(5)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学科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 设、学科方
向建设和学术交流等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100万元。
(二)建筑学(0813)学科建设规划
建筑学学科是介于文理之间,是以建筑科学、环境科 学、文化艺术、
社会科学等学科为现代建筑学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我校建筑学学科建

- 28 -

设主要依托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 学学
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建筑学专业07年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
高地、品牌特色 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乡规划理论及设计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
②城市与建筑色彩理论及设计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③居住建筑与居住环境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④寒地生态建筑研究(建筑技术科学)。
1.现有基础
(1)师资队伍
建筑学学科有教师3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 8名,客座教授18
人。高职比例为50%,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53%。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
人,二级注册建筑师3人,注册规划师1人,注册建造师2人。教师中兼
任社会职务有:河北省小城镇 规划建设协会副会长、河北省城市规划协会
常务理事、河北省住宅建设规划设计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 国建筑学会
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学术委员、河北省

- 29 -

建筑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家口市拔尖人才和张家口市优秀人才。
学科带头人董仕君教授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国家
一级注册建筑师、河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协会副会长、河北 省城市规划协
会常务理事,张家口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张家口市拔尖人才。董仕君
教授长期 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大量
城乡规划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规 划及建筑设计。 “城市居住小区
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科学技术研究
建筑学学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及所在行业发展的工程实践需要,研究已取得了多项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其中“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
养体系研究”河北省优秀教 学成果二等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
获河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三等奖,“建筑物大型染色玻璃 拼贴壁画制作技术开
发与研究”获河北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研究”
获河北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科研课题多项,
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 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

- 30 -

目前 承担市(厅)级以上研究项目12项;依托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
研究院,承担了河北及全国的城乡 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
细规划、城市色彩研究与街道环境整治、居住小区和住宅、公共建 筑、节
能建筑等多项工程设计与研究。
(3)人才培养
建筑学学科现有两个本科专 业: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1995年
开始招收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就业率一直
保持在100%,工作遍及全国各地。毕业生已成为河北省各类设计单位、
高等院 校、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的骨干力量,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
竞赛、作业评比、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 生社会综合调查报告和规划设计竞
赛中,与清华、北大同台竞技,获奖30余项。
(4)教学科研条件
建筑学学科现有寒地建筑、造型艺术、模型三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02.55万元;实验室面积1200多平方米;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教师的工程实践培训基地和学生

- 31 -

的校内实习基地,在河北省各市还建设了20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设
计实习实践的需要。
2.问题及不足
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积极引进和培养高职称、高学
历、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先进的科研设备,加强教学
科研硬件条件的建设。整合、改 造、充实现有实验室以满足硕士点的建设
需要。
3.建设目标
汇聚学科队伍,凝炼 学科方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寒冷地区建
筑科学研究基地,2012年建筑学学科满足硕士研究培 养条件。
4.建设内容
(1)建设一流的学术团队:研究方向为基础,培养和引进博士和高 层
次人才,组建4个创新团队,汇聚学科队伍,建立以杰出学科带头人为核
心的学科队伍,培育 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团队。培养和引进在国
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2名;博士、硕士学位 教师至少达到80%以

- 32 -

上;加大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 ,培养锻炼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研究
生导师增加到8名以上。
(2)科学研究上水平:结合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4个创新团
队的研究方向为基础,进一步凝炼城乡规划理论及设计研究,城 市与建筑
色彩理论及设计研究,居住环境与居住建筑研究,寒地生态建筑研究等四
个学科方向。 力争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市厅级以上项目20
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奖3项以上,市(厅) 级奖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
文10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60篇以上;承担省内外大型项目的建筑和规< br>划设计研究等横向课题不少于10项。
(3)提升教学科研条件:整合现有实验室;改善实验室 条件;更新科
研仪器设备;充实实验人员。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满足本科生、研
究生培养 的要求,为各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和
强有力的支撑。加大寒冷地区建筑科学实 验室的建设力度,建成寒冷地区
建筑科学研究基地;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实验室。
(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 33 -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广泛联系,开展著名学者系列讲学活动,营
造宽松活跃的学 术环境氛围。加强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通过
联合申报项目、联合开展科研工作、联合开展科 技成果推广应用,带动科
研水平、成果层次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完善的硕
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5)建设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5.建设措施
(1)建立完善学校、系(部)两级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建立以系(部)
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学科建设指
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学科建 设工作,加强学科建设的组织保障和领导。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探索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 制与运行机
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与约束激励机制,保障学科建设的
有序进行。
(3)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学科建设经费。到2012年投入1100万元
保障学科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和学术交流。

- 34 -

①有计 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博士和高层次人才;鼓励学术骨干教师攻
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重 点选择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
和发展潜力,对学校有深厚感情的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的相同或相近< br>学科领域进行培训;选送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
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研 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锻炼导师队伍,
尽快提高其学术水平。
②加强实验室的整合 和建设力度,购置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完善科研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 技创新能力;加
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寻求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和广泛的合作,建
立科技 创新基地。
③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确立学术研
究与人才培养 相结合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完善科技管理制
度和配套、约束、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解放思 想,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培养业务精良的学术骨干,提升科技成果水平。

- 35 -

四、支撑学科建设规划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学科建设规划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经多年建 设,已经走在全省先进行列,
2008年被评为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和品牌特色专业。现有35人的教学科 研
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均有硕士学位;
形成了一支知识 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人员配备齐全、团队意识强、学术
思想端正、创新精神强、结构层次较合理的学科 梯队。近年来完成省部级
以上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5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5
项,其中多项成果已推广应用。主要研究方向:
①嵌入式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②数据挖掘(计算机应用技术)
③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
④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新兴学科,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获

- 36 -

得了空前的发展,其技术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
叉融合越来 越紧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门设有计算机应用分会。计算机
技术已成为土木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工程 建设、经营管理不可缺失的关
键技术,形成了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有力支撑,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计算机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方向
得到不断深入。土木与建筑 领域,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仿真实际环境进行
科学试验,具有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灵活和可重复使用的 优点,成为大
型复杂工程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试验、评估必不可少的手段。
②在计算机技术 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有限元、有限差分等分析计算方法,
则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 径。
③土木建筑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土木建筑领域技术手段和生产组
织方式,推动企业进 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
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④本学科的主要 研究方向和内容为工程结构的分析计算和数据处理等
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撑。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智能建筑 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

- 37 -

业已形成了与土木工程学科的紧密融合。
2、建设目标
到2012年,学科队伍建 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基本
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3、建设内容及措施
(1)学科队伍建设。不断培育和吸收优秀人才,逐渐扩充学术力量。
到2012年培养和引进 在本学科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培养和 引进在国内外有影响
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2名。培养兼职硕士生导师4~6名,建成一支学
术造诣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有组织有计划的建设科研创新团
队。与土木工程学科联合组建科 研团队,加强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叉渗透。
(2)科学研究。加强四个研究方向的建设,提高研究水平 。同时,积
极支持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新的科研创新点。到2012年完
成省部级 等项目10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以上。发表SCI、EI、
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30篇以 上。

- 38 -

(3)加大投入,购置必备的新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加大与企业和科研院(所)横向联合,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为科研成果水
平的提高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4)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建设经费投入,设立计算< br>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项建设经费,加大对学科建设的资助力度,加强学科
发展支撑条件建设;项目 经费的使用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做到专款专
用、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设期间,保障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学
科投入建设经费600万元。
(5)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在学校学科建设指导
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科建设,建立学科建设
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责任制,保障学科
的建设发展。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学科建设规划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
师资队伍、积累了较雄厚的科研实力、构建了较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 39 -

本学科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术思想活跃,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的学术成
果及解决了许多生产实际问题。
本学科现已形成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 的学术带头人和学
术骨干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2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有20人,
在 读博士1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兼职硕士生导师
1名,高级职称教师中45岁以下 的占82%。
本学科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自2004年以来,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
研项目5 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7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
中多项成果被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
了学科与地缘优势,实现了研发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为区域经济 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本学科点已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为: 1)城镇水系统
工程技术研究方向。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城市主要基础设施之一的水
循环系 统,在市政供水与排水系统优化、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
化等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目前 承担国家科技部市政管线规划设计

- 40 -

理论研究中给排水管线 的研究内容。2)城镇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基础研究方
向。开展城镇环境与城镇生态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 包括环境监测、环境
微生物及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等方面的研究。3)地表水环境水质模型研究及
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表水安全性评价及水质预测模型,目前主要承
担厅局级项目有:半封闭自然水 体水质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城市降雨
径流及雨洪数值模拟、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 性发展等。
1、对建筑学学科的支撑作用
建筑学是在深入揭示人与建筑、环境相互关系的基 础上,以三者和谐
统一为总体目标,追求其客观规律与方法的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则是探
讨人 类社会影响下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方式及其实现方法的学
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已成为建筑学学科 主要支撑学科之一,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学科已成为建筑学认识人与环境相互关 系的基础学科,为其综
合处理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建筑学发展的基本支撑
条件之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使得人类自然环境的客观运动变

- 41 -

化规律得以深刻认识,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也成为建筑 学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
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为建筑学在资源和能源节约方面提
供了技术和方法,对建筑学在建筑节能、环保减排、生态建筑等方面的研
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对建筑学在
建筑环保方面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支撑。
③我学院环境 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和我院建筑学学科研
究相互促进,建筑学发展的要求为环境学科不断提 出新的课题,环境学科
的研究为建筑学的综合处理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持。承担
的国家级科研课题——市政管线规划理论研究为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的发
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城市生态系 统方向的研究成果为建筑学学科协调建筑
环境生态问题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2.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到2012年,学科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学科方向建设基本达到硕 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 42 -

3.建设内容及措施
(1)到2012年,培养和引进在本学科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
术带头人1~3名,博士硕士学 位教师比例90%以上,有计划地选派骨干
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形成以中青年博士硕士、教授为 主体的年龄、
学位、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教授比例达到25%以上,副教授
达到3 5%以上,兼职研究生导师达到3~5名。
(2)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进一步凝炼具有鲜明特色 的学科方向,
使研究方向达到4~5个,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研究体系。鼓励和扶持
申报各 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发表高水
平的学术论文50篇以上,获得省部 级以上奖项2项,以多出高水平成果
为目标,努力培育一批标志性科研项目。
(3)购置一批 新设备,完善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打造科技创
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综合竞争实力。加大与
企业和科研院(所)横向联合,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为科研成果水平的提
高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 43 -

(4)加强学科建设的领导和管 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以学科
带头人为核心,以学院领导、院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学科建设委员 会,对
学科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实现学科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学
科建设管理制度 和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责任制,保
障学科的建设发展。
(5)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建设经费投入,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
学位支撑学科专项建设经费 ,加大对学科建设的资助力度,加强学科发展
支撑条件建设;项目经费的使用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做 到专款专用、
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设期间,投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
经费60 0万元。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规划
1、现状分析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构建成覆盖全校

- 44 -

区的全数字化校园网,为学院的教学、办公、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校园网拥有三条光纤出 口线路,分别为: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出口、联通出口、电信出口,总带宽达到200多兆 。并且在出口处配置了
高性能的硬件防火墙及路由器。校园网的信息点超过2700个,联网计算
机达2000多台,每天使用校园网的师生超过8000人次。
校园网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能够高质高效的为各个部门提供
日常办公、VOD视频点播、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共享、E-Mail 、FTP、
WEB信息发布等服务。此外还建有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网络辅 助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网 络安全系统,内外网之间设置了防火墙,安装了
网络杀毒软件、计费管理系统、垃圾邮件过滤网关、服务 器备份系统。有
效的控制各种安全威胁的侵害,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2、建设目标
校园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开放式的信

- 45 -

息化高等学校科研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从而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效益。
学院将在 三年的建设期内,建立一个以科研信息管理平台、网上合作
研究中心、科研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为基础的 高效全面的数字化学术研究
体系。
3、建设内容及措施
(1)建设内容
校园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影响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大提高
科研的创新水平。数字化校园网是一 个多层次的结构,建设内容包括: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充、完善和升级;
――应用平台建设:包括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平
台等。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 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
――数字化科研:主要规划建设学院及部门科研门户、网格平 台、科
研数据中心,科研计算中心、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
――网络安全体系: 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
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 46 -

――统一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 等,是保障
校园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2)建设措施
――建立科学统一 的组织与领导体制。坚持学院策划、中心搭台、部
门唱戏、齐抓共建方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学院 层面,成立学院校
园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管院长具体负责,主要职能部门负责
人参 加,各部门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支持,从而形成统一完整的组
织体系。
――建设网络安 全体系。建立全院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
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 部门的安全,实现校
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通过数字图书馆为学术研究 提供丰富的、最新的文献资源,使研
究人员可以迅速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动态;
――建 立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集教学科研产业化技术开发于一体。
学科建设工程应具有前沿性、多学科性、交叉 性和开放性。利用网上合作

- 47 -

研究中心促进科研成果引入教 学,使学科发展前沿及最新成果及时提供给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业网站建设, 逐步创立学
科品牌,提高学科知名度。
――构建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科研项目从立项到 结题的全程管
理,可以包括:合同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国际交流管理、辅助决策分析、
信息共 享及维护以及网上信息发布等功能。
――数据中心建设。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提供包括主 机
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在
内的服务。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
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 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校园网络应
用系统的安全性。
――建设经费总投资不少于450万元。


- 48 -

(二)科教信息资源平台建设规划
1.现状分析
图书馆现有藏书55.43万册, 中文期刊1347种,网络数据库15个,
电子全文图书100万册,电子全文期刊8600种,外文期 刊二次文献1.2
万种,外文原版纸质期刊60余种。网络数据库涵盖了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字化资源、方正Apabi电子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美星外文数字
图书馆、英国皇家学会期刊 、新加坡WSN电子期刊等中外文数字化期刊、
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法律法规等。图书馆 注重学院的专业
设置、学科布局、教学科研的整体规划,注重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的合理
配置, 形成了以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等学科文献为特色,文、管、经、法、 艺术相结合的多科性藏书体系。
图书馆依托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服务系统与丰富完善的文献信息< br>资源体系,将ILASII图书馆管理系统与自行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图
书馆读者指纹管 理系统》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实现了“无证化”、“一指通”
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图书馆有效利用计算机 技术和网络技术,严格管理,

- 49 -

务实求新,充分发挥自身优 势和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文献信息服
务,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校教学、 科研提供强有
力的知识保障。
图书馆重视土木工程、建筑学等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工 作,
专门设立了土木工程图书借阅室和建筑与设计图书借阅室,实现了重点学
科文献信息资源的 跨越式发展与体系化建设,有效保障了土木工程、建筑
学等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用于镜像存 储电子文献的磁盘阵列
容量达6T,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实现24×7全天候的网络服务。
2.建设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根据学校的发展规
划 ,以建设专业特色型数字图书馆为目标,以申硕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与服
务为工作重点,在保证馆藏文献资 源体系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加大重点学
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增加外文数据库的数量,自建特色学科数 据库,
加大多媒体文献资源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特色学科文献保障体系”
和“研究生教 育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深化

- 50 -
服务层次,将图书馆建设成为资源丰富、管理先进、功能齐备、服务完善
的专业特色型数字图书馆, 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个性
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学校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提供 全方位、高质
量、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服务。
3.建设内容及措施
投入700万元专 项经费,加大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图书总
量达到75万册,中文期刊1500种,网络数据库 20个,电子全文图书120
万册,电子全文期刊10000种,外文原版纸质期刊80种,多媒体资源 20000
件。
在不断丰富电子数字资源的同时,继续加强本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
设,完成“建筑学特色数据库”、“土木工程特色数据库”、“本校优秀毕业
设计及毕业论文数据库”、 “本校教职工教学和科研成果数据库”等自建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构建我校“特色专业文献保障体系”和 “研究生教育
信息资源体系”, 为我校的特色品牌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特藏服务。
建立多媒体文献信息中心,利用专项资金购买土木工程、建筑学以及

- 51 -

相关专业的光盘、磁带等多媒体文献资源,并建立多媒体文献资源借阅室,
针对研究 生教育重点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加强对学科文献资源的导航作
用,提高师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 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科研
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
以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为突破口,构建学术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设施
和模式,实现一站式文献信 息服务。逐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学科馆员
为核心,以系部为单位,建设涵盖所有系部的学科文献信息 服务平台,主
要针对教师、研究生层面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
提供学科 化、专业化、特色化、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 科学管理优势,
充分体现科研学术活动中心、信息交流服务中心、读者素质教育中心的重
要作用 。
(三)教学与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1、现状分析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4020万元,其中3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

- 52 -

备223台件。现有21个实验室及实验中心,87个教学实习基地,1个教
学科研 基地。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的仪器设备档次已经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
2、建设目标
进一步充实仪器设备数量,提高仪器设备水平,打破条块分割,完善
教 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网络,构建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专管共享”管理模式。促进 教学科研仪器,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对
校内外开放,切实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满足硕士 研究生
培养的要求。
3、建设内容及措施
加强基础办学条件、提升仪器设备水平 和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仪器
设备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实验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建设,< br>构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专管、开放、共享”体系。
(1)强化公共实验设施建设,加大仪器设备投入
投入科研设备购置专项经费900万元,加大力学、物理、电工电子、

- 53 -

计算中心和语音等公共实验室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实验室建设资金。加
强重点学科 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企业投资学科建设。增加学校和重点实
验室自主引资融资的动力与能力,支持重点 实验室积极申请纵向和横向重
大科研项目,实现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与科研经费资助的联动效应。
(2)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仪器设备共享,提高优质资源使用效益
建立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结合我省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和科技服务
公共平台的建设。完善我院大型仪器设备共用机制,完善仪器设 备“专管
共享”制度,长远规划平台建设与高精尖设备购置,切实推进学院仪器设
备的开放共享 。根据相关学科的特点、优势和发展方向,整合学校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资源,建立具有综合功能、多学科 共享使用的仪器设备共享平
台,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专管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
(3)完善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效益
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管理机 构。成立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
加强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完 善重点实验
室绩效管理。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产出预期分析,制定科学的绩效评

- 54 -

价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加强检查评估,实现全过程动态
管理。
聘请 专家来校进行实验技术人员短期技能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整
体水平,加强分析测试理论学习、提高技 术开发能力,把教学科研仪器共
享平台建设与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互动发
展,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09年3月20日

- 55 -



56

广告错别字-雷雨课文


手链编织方法-西餐礼仪英语


篮球大前锋-大雪养生


1岁宝宝食谱大全及做法-铁甲钢拳片尾曲


笑傲江湖曲谱-古堡图片


学校消防-最新日剧推荐


刻不容缓的近义词-仙舞魅凰


国宝大熊猫作文-腾讯游戏盒子下载



本文更新与2021-01-05 06: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5800.html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迎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迎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