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小猪盖房子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9 13:31
tags:改变一生的闪念

气势磅礴的词语-感悟母爱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汪奠基)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
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 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
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 里传来一个小
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 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
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 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
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 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
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 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
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 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
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 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
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 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
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 嘀咕声
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
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
特意叮嘱道,如 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
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 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 ,看到了一位
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
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
就是当 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 ,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
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 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
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 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
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
孩的 “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一位女教师帮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或:有一个女 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
话号码。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 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
中最尴尬的境地。)

(3)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4)您还记得十儿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5)善良、高尚、有责任心和善解人意。

【解析】【分析】(1)面对此类 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
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 句话。文中的主人公是:女老师,事件的
起因:小女孩因“一念之差”偷书,经过:女教师帮助了小女孩 ,结果:小女孩回谢老师。
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2)此句的前后都有相关的内容 ,选一作答即可。句前内容是老师所想,句后内容是老
师亲眼所见,都是“所料”的内容。据此作答。< br>
(3)分别从老师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老师的“笑意”,第⑤段中“她笑了笑”是老师看到
被吓着的孩子,用笑来安慰她;第⑧段“她也笑了”是老师看到自己当年一个不经意的行为
拯救 了一个人,感到欣慰。据此作答。

(4)从随后老师的心理活动“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 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来想
像女孩子说话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说明来访的原因,二是表达感激 。据此作答。

(5)结合文中的人物描写即可分析形象。“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 地赶了过
去。”“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 br>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交清了罚款,领
着这 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她特意叮嘱道,如
果你要看书,就 到阿姨这里来吧”可见她有责任心,“什么都没有问”体现了她善解人意。据
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 一位女教师帮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⑵ 在书店 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 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
话号码。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 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
中最尴尬的境地。)

⑶ 第一次:为了 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为自己
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 感到欣慰。

⑷ 您还记得十儿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⑸ 善良、高尚、有责任心和善解人意。

【点评】⑴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由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四个要素组成,而事件
又是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联起来,这就 是文章的主要内
容。文中的主人公是:女老师,事件的起因:小女孩因“一念之差”偷书,经过:女教师 帮
助了小女孩,结果:小女孩回谢老师。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⑵题考查学生对重点 语句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
换代词。然后通读句子,视句意的变 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此句的前后都有相关的内容,
选一作答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 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
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 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⑷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小女孩的身份即可。

⑸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 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
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 不要重复。本文中的老师是
一个善良、高尚、有责任心和善解人意的老师。


2.现代文阅读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 ,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
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
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 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
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 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 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
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 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
“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 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 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
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 摇大摆地走去,
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 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 ,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 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
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 后,竟加快了脚步
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br>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
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 !”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
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
以帮帮他:大家 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
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 br>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 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
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 “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
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 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
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 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
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 ”“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 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
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 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 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
抗我来推他。

(2)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说说老头的行为前后变化之大的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老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5)探究文章的结尾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思想感情?

【答案】(1) 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子,
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 的心理。

(2)①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②我善待老头;③同学们帮助老头;④老头送水仙花 ;
⑤老头救学生牺牲。

(3)因为杨老师(“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 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
感到温暖,所以改变。

(4)有尊严、懂感恩、舍己救人。

(5)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 br>【解析】【分析】(1)考查赏析语句。要抓住重点词语,从神态、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概
括,围 绕“老头的满不在乎”回答即可。

(2)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要围绕老头行动,将全文情节 划分成五个环节,然后按示例所提供
的内容概括填写。注意语句要简练,说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即可,文 章写到的事:有①老
头闯入课堂翻垃圾;我善待老头;③同学们帮助老头;④老头送水仙花;⑤老头救学 生
牺牲“等。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对比的手法进行分析。围绕杨“我 ”没有呵斥驱赶他,同
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使他受到感到回答即可。

(4)考查人 物形象。围绕老头再没有闯进教室,可知他懂得感恩。跳入水中救小孩,可知
他具有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

(5)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末尾“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
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可知作者感动、难过、崇敬的情感。

故答案为:(1) 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
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 的心理。

(2)①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②我善待老头;③同学们帮助老头;④老头送水仙花 ;
⑤老头救学生牺牲。

(3)因为杨老师(“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 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
感到温暖,所以改变。

(4)有尊严、懂感恩、舍己救人。

(5)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点评】赏析语句要找准角度,围绕内容分析概括。

概括事件围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的格式概括。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与一朵云对酌

马德

(一)

有一年,大雪,到山上去追野兔子。

四野尽白。深可没膝的雪,覆了远山近水。四下 里,好多野兔的足印,仿佛它们的挣扎
和喘息还在,我们说,赶紧追!

追了 半天,又冷又累又饿。我们四处找柴禾,树上的枯枝,沟洞里的树叶,崖缝间的鸟
窝,田鼠洞里的豆英, 统统搜罗了来,扒开一片雪,然后,点起了火。雪,以及寒冷,纷
纷从火堆四周撤退。而我们,在温暖里 一边烤着火,一边烤着干粮,一边大声说笑,一边
高声放歌。空旷的四野里,鸟都不敢飞过来,哪还有野 兔子的踪影。

那一次,我们一个兔子没逮着。心底里,却捡拾回来无穷的快乐。

(二)

我有一个朋友,是位画家。

有一天,他邀我到郊外,干什么?看蚂蚁。他在一只肥硕 的蚂蚁屁股上,轻点一丝朱
红。整个上午,我们盯着这只红屁股的家伙,一会儿拖回一只空麦壳,一会儿 在巴掌大的
地方逡巡一阵子,一会儿对着一根高挑的草疑神疑鬼,一会儿优雅地为另一只蚂蚁让路,一会儿又急匆匆地去打上一架。

我们两个人,仿佛是被它牵着,一会儿驻足在这 一处,一会儿又蹲踞在另一处,一会儿
手舞足蹈,一会儿又凝神屏息。我们看它,它一定也好奇地打量着 我们两个傻傻的家伙。

被盯梢终究是郁闷的。那天,它突然钻进窝里,半天没出来。 我们的心,在等待中,竟
好像也被困在了幽深的地底,半天,没上来。

赏玩一只蚂蚁,与被一只蚂蚁捉弄,都是一种欢喜。

(三)

草坪上,几个小孩在玩水。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挽着裤管。后来,裤脚湿了,裤子湿 了,上衣湿了。再后来,鼻翼
上是水,耳垂上是水,发梢上是水,浑身上下,都是水。

这是初秋的下午,天已经凉了。水玩过,几个孩子又在玩“骑马打仗”的游戏。两两配
对,骑在“马”上的孩子,与对方骑在“马”上的孩子,在“马”的跑动中,以脚角力,互相蹬
踏。一两 个回合,三五个趔趄,七八声嬉笑,个个便摔翻在地上。再起来,身上泥一片,
水一片,伤一块,痛一块 ,然后闹一声,嚷一声,继续玩。

一个人,若没有从这样的童年走过来,一定不是从诗意中长大的。

(四)

大冬天,街上冷得难见一个人。

到水果摊前买水果。不见摊主,只见旁边一个女人, 上身是红红的羽绒服,下身是过膝
的皮裙,高筒的靴子,背对着我,一边哼唱着,一边和着旋律,正翩翩 独舞呢。

这么冷的天,真好兴致。

大姐,这儿的摊主呢?我问。

她一转身,我便有些羞赧。看起来,人家好像比我岁数 小。然而,更令我吃惊的是,她
朝我走过来说,你买水果啊?我就是。

啊, 你是摊主……我没有掩饰住自己的惊讶。嗯,我就是。然后,她熟练地为我称水果。
这时候,我注意到她 水果车上的标牌。天哪,她竟然出生在1961年。

一个人的年轻,其实,应该是心境里不灭的诗意,以及,内在生命不尽的激情吧。

(五)

与人对酌,喝着喝着,人走了。

开始还茶烟缭绕。后来,烟萎了,水凉了,气氛没了,心绪乱了。

此时,一朵白白的 云飘过来,投在不知哪里的玻璃幕墙上,又反射落到杯子里。一刹
那,杯里也有了大乾坤,一朵云,在杯 中荡呢。

赶紧再续一杯开水,云在水里,水在云里,云水升腾在茶烟里。轻啜一口, 然后,小心
翼翼放下,喜对一朵云,相看两不厌。

与一朵云对酌,多美多好的意境啊。

(1)概括散文内容,可以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请根据 文意,在下面横线上各填写一个关
键词。

那一堆温暖的柴火帮我们捡回了快乐, 那一只忙碌的红蚂蚁帮我们捡回了①________,那
一群嬉笑疯闹的孩子帮我们捡回了童年的②_ _______,一个红衣独舞的小摊贩帮我们捡回
了生命的激情;那一朵云帮我们捡回了丰饶的③__ ______。

(2)精心提炼的动词,对于绘景状物、传情达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 你结合语境,
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选做一句)

①雪,以及寒冷,纷纷从火堆四周撤退。

②一刹那,杯里也有了大乾坤,一朵云,在杯中荡呢。

(3)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总批:散文用个性化 的语言,叙写作者独特的经历,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意趣
美。

示例:一会 儿拖回一只空麦壳,一会儿在巴掌大的地方逡巡一阵子,一会儿对着一根高挑
的草疑神疑鬼,一会儿优雅 地为另一只蚂蚁让路,一会儿又急匆匆地去打上一架。

【旁批】句子中的“逡巡”“疑神疑鬼 ”“优雅”等词语庄重典雅。用拟人的手法写小蚂蚁快乐而
无拘无束的活动,既把蚂蚁人格化,又充满情 趣。

①请你仿照示例,为下面的语句做旁批。

我们两个人,仿佛是被它牵 着,一会儿驻足在这一处,一会儿又蹲踞在另一处,一会儿手
舞足蹈,一会儿又凝神屏息。

②根据旁批内容,在原文找出相应的语句。

【旁批】这部分写孩子无拘无束地玩耍, 作者采用的全是短句,写出孩子玩耍时的忘我、
投入,彷佛让人看到了孩子喧闹的场面,以及这种欢腾传 递给作者的欢愉。

(4)散文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思。阅读全文,说说作者通过五个小片段,想 与读者分享他的
哪些生活感悟?

【答案】 (1)欢喜;诗意;意境

(2)①“撤退”一词,形象描绘出因为火堆燃起、温度升高,雪开 始消融的真实情景,写
出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暖和的感觉,又表现我们烤火时的快乐。②“荡”,既形象地 表现出天
上的云倒影在水中的真实情景,又传神地传达出作者由落寞到惊喜的心理变化。
(3)①这句话用“驻足”“蹲踞”“手舞足蹈”“凝神屏息”等庄重典雅的词语,写“我”和朋友看
蚂蚁的各种动作、姿势,表现我俩看蚂蚁时的专注、投入,以及内心的欢喜,让读者看到
了两个大人的 童心,富有情趣。②Ⅰ后来,裤脚湿了,裤子湿了,上衣湿了。再后来,鼻
翼上是水,耳垂上是水,发梢 上是水,浑身上下,都是水。Ⅱ一两个回合,三五个趔趄,
七八声嬉笑,个个便摔翻在地上。Ⅲ再起来, 身上泥一片,水一片,伤一块,痛一块,然
后闹一声,嚷一声,继续玩。

(4)作者 通过五个平凡而充满诗意的小片段,意在告诉读者,当我们忙碌时,迷茫时,无
助时,无聊时,孤独时, 不妨慢下脚步,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从自然万物中,主动去获
取弥漫心头的欢喜,寻求能够唤起我们诗 意的镜头。作者是在告诉读者,只要我们热爱生
活,那么人生永远充满着激情与诗意。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内容选用文中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
注意 用一个词语,第一空根据“赏玩一只蚂蚁,与被一只蚂蚁捉弄,都是一种欢喜。”提取
“欢喜”;第二空 根据“一个人,若没有从这样的童年走过来,一定不是从诗意中长大的。”
提取“诗意”;第三空根据“ 与一朵云对酌,多美多好的意境啊。”提取“意境”。

(2)①句“雪,以及寒冷,纷纷从 火堆四周撤退”,“撤退”是用于人的词语,这里指因为
有了火堆燃起,雪开始消融,寒冷也渐渐消失, 身体越来越暖和的感觉,写出我们烤着
火,烤着干粮的快乐心情。②句“荡”是摇动的意思,一朵白白的 云飘过来,投在不知哪里
的玻璃幕墙上,又反射落到杯子里摇动的景象,自己的心情也仿佛随着荡漾,表 现出由落
寞到惊喜的心理变化。

(3) “我们两个人,仿佛是被它牵着,一会儿 驻足在这一处,一会儿又蹲踞在另一处,一
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又凝神屏息。”写我们看蚂蚁的动作神 态。“驻足”“蹲踞”是看蚂蚁的
姿势动作,“手舞足蹈”“凝神屏息”是看蚂蚁的神态表情,庄重典雅 的词语表现我俩看蚂蚁
时的投入神态,欢喜的心情,富有童真童趣。根据旁批“全是短句,写出孩子玩耍 时的忘
我、投入”不难找到文中的原句,如“一两个回合,三五个趔趄,七八声嬉笑,个个便摔翻
在地上。”再如“再起来,身上泥一片,水一片,伤一块,痛一块,然后闹一声,嚷一声,
继续玩。”

(4)第一个片段是写逮兔子,带来的无穷快乐。第二个片段写一只蚂蚁捉弄,带来的欢< br>喜;第三个片段写那一群嬉笑疯闹的孩子帮我们捡回了童年的诗意;第四个片段写红衣独
舞的小摊 贩帮我们捡回了生命的激情;第五个片段写那一朵云帮我们捡回了丰饶的意境。
作品意在告诉我们从司空 见惯的生活中,从自然万物中,皆能寻觅到生活的乐趣,只要放
慢脚步,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那么人生 永远充满着激情与诗意。

故答案为:⑴欢喜;诗意;意境;

⑵①“撤 退”一词,形象描绘出因为火堆燃起、温度升高,雪开始消融的真实情景,写出我
们的身体越来越暖和的 感觉,又表现我们烤火时的快乐。②“荡”,既形象地表现出天上的
云倒影在水中的真实情景,又传神地 传达出作者由落寞到惊喜的心理变化;

⑶①这句话用“驻足”“蹲踞”“手舞足蹈”“凝神 屏息”等庄重典雅的词语,写“我”和朋友看蚂
蚁的各种动作、姿势,表现我俩看蚂蚁时的专注、投入, 以及内心的欢喜,让读者看到了
两个大人的童心,富有情趣。②Ⅰ后来,裤脚湿了,裤子湿了,上衣湿了 。再后来,鼻翼
上是水,耳垂上是水,发梢上是水,浑身上下,都是水。Ⅱ一两个回合,三五个趔趄,七
八声嬉笑,个个便摔翻在地上。Ⅲ再起来,身上泥一片,水一片,伤一块,痛一块,然后
闹一声 ,嚷一声,继续玩;

⑷作者通过五个平凡而充满诗意的小片段,意在告诉读者,当我们忙碌 时,迷茫时,无助
时,无聊时,孤独时,不妨慢下脚步,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从自然万物中,主动去获 取
弥漫心头的欢喜,寻求能够唤起我们诗意的镜头。作者是在告诉读者,只要我们热爱生
活,那 么人生永远充满着激情与诗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解答此题要在整 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
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
内容 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在
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 内容,最后写表达的效果,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⑶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 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
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 法相同;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把昙花同人生相对 比,联
想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作答。

⑷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 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
畅,表达准确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
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
成百的蜜蜂 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
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 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 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选文第④段写春花,抓住春花的哪些特征进行描写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一句中“闹”字能否改成“叫”字?为什么?

【答案】 (1)抓住春花多、艳、甜。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3)“闹”字形象地写 出了蜜蜂之多,侧面描写了花朵多、花色艳的特点。而“叫”字则不能
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解析】【分析】(1)本题可依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br>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花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色艳;“花里带着甜味”“花下成
千成百的蜜蜂 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花味甜。依据“树上”“花下”“遍地”可
以看出,作者的描写 顺序是从上到下,从高到低。

(2)语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并赋
予“风”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 温暖柔和的特点,表
达了作者对赞美之情。

(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 闹着”一句中“闹”字既写出了蜜蜂之多,侧面写出了花
之多,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若换成“叫 ”,只写出蜜蜂的声音,却不能体现这些。
所以不能换。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抓住春花多、艳、甜。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

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⑶“闹”字形象地写出了蜜蜂之多, 侧面描写了花朵多、花色艳的特点。而“叫”字则不能表
达出这样的效果。

【点评 】⑴散文阅读答题的原则:①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中找出“题眼”,带着
问题读文章;②读文 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③准备答题时,
必须再次细读题目;④答题时,要对具 体题目涉及的相关段落反复研读;

⑵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 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
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 出运用的动词,
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了 学生对词语的表达效果。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
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br>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
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 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 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
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 br>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 ,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
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 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
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 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
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 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
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 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
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 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 四方,
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
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 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
大的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 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 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
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2)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把天弄破了?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4)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5)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女娲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女娲补天

(2)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 没有脸面活在
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撑天的柱子的不周山,柱子被撞断了,天就破了。

(3)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
体,再拿这 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4)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5)有爱心,她给了她的孩子伟大的母爱,意志顽强。

【解析】【分析】( 1)本文内容主要写共工撞倒不周山之后,女娲补天的故事,所以可拟
写为“女娲补天”。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通读文本内容,在第二至四段中可找到答案,天是水神共工
弄破 的,因为他和火神祝融打仗,被打败后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
撑天的不周山,因此 天就破了。

(3)文中描述的句子是:“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 火,把这些
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4)本文为创世神话,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
鬼的 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
求,它是一种精神寄 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
响。根据这一文体知识可知本文的内容 是不真实的,它主要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
服自然的愿望。

(5)本题考查 人物精神的概括。女娲在看到天地发生变化后,不辞辛苦的补天,目的是
为了让她所创造的人类能过上快 乐的生活,可见她是一个有爱心,且意志顽强的人,她身
上的这种高贵的精神正是我们应学习的。

故答案为:(1)女娲补天

(2)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 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
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作为撑天的柱子的不周山,柱子被撞断了 ,天就破了。

(3)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 成胶糊状的
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4)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5)有爱心,她给了她的孩子伟大的母爱,意志顽强。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文章的标题一般是内容的概括,或是点明主旨的关键词
句;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
明确 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
取舍,避免有所偏颇 或答非所问;

⑶文段中有对女娲补天过程的描述,找出后用原句作答或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都可以;

⑷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本文的文体,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
创作,包括神鬼的 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
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 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
有深远的影响;

⑸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
神品质,而不 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 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
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 ,不峥嵘。时间久
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 像
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
大山 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
里的老康听到这 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
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 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
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 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
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 康去了。“哼,你这死老
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 的牙无福
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 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
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 屁股
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
多 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
子,装上一袋烟, 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
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 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 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
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 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
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
几个柳条,递给老 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
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 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
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 ,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
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
就想想过去吧 ,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 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
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
菇 ,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
着锅中的菜,唏 嘘不已。

?“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
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 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
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 走的时候,向着山
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 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
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 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
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 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
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 br>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第?段和第?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 :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
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一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 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
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
表明他对自己 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
两个年轻人的出现做铺垫。

(5)①交代老朱离开山林 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
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揭示并 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
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③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 已经全白了”呼应了舍不得老朱
离开的情节。

【解析】【分析】(1)①三人 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
志的父亲殉职。③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 上只留下了老康叔。④朱明泽、陈遗志
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 段中老康哭是因为老朱退休了将回到镇上,和自己分开,老康不忍心和好朋友分
开,感到伤心和不舍。< br>
?段中因为老朱的儿子朱明泽和老陈的儿子陈遗志继承父辈的任务,来到山上守山,老
康觉得后继有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3)“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 山杨一样沉稳。”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老朱比作松树、山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 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
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蓝天, 白云,清翠的树林”,是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
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

(5)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
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规范答题:X XX情节(事物)在
文中有…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突出了…,表现了…

故答案为:(1)③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 ④朱明泽、陈遗
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
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 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

(5)①交待老朱离开山林后的 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待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
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揭示并深化 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
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③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已经 全白了”呼应了舍不得老朱
离开的情节。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概括与梳理。情节梳理: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概
括。

⑵本题考查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
语言 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
延;

⑶本题考查品析文章语言。答题: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⑷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人物心境,表现
人物 身份、地位、性格),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
铺垫,打基础或作为 情节线索等;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性格、情
绪;

⑸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的冬天

老舍

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
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 ,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
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 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
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 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
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 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
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 致,哪怕偶
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 的呼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
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 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
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 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
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 微现焦黄,仿佛在
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
风韵。寒风轻摇, 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
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 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 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
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 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
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微茫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 方无雪,如
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这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的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
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
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 的
灰蒙。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
望。

(1) 请你在文中找出词语概括南方冬天的特点,并说出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

(3) 文中的语言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这种意见吗?为什
么?

【答案】 (1)萧条。表达作者对南方的冬天的嫉妒失望、厌倦之情。

(2)为了与南方的冬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北国冬天的壮美来突出南方冬天的死寂、萧条
和了无生机。

(3)示例: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半曲着好像随时< br>都会坠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皮了无生机的特点。

(4)示例:不同 意。虽然去掉后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但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
好向往与希望,使全文的感情基 调由灰暗走向光明,能给人以信心。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
效果了。

【解析】【 分析】(1)文章第2段中的“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这句话中的
“萧条”一词概括了南 方冬天的特点。结合后文“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
丝生命的动感”可以看出,“萧条 ”一词,表达了对南方的冬天的失望、厌倦之情。据此理解
作答。

(2)文章中几 次提到北国的冬天是为了与南方的冬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南方冬天的
死寂、萧条的特点,表达对南方 冬天的厌恶之情。

(3)本题作答可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 等方面任选一句
进行赏析。如:“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采用对 比
的写法,突出南方冬天的死寂、萧条、衰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南方冬天的厌恶之情。

(4)这种题型一般回答不能删除,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文章开头
的文 句和段落的作用根据文体不同一般有引领下文、铺垫情节、烘托气氛和提出问题等作
用,要根据文句与后 文的关系判断。如:本文若去掉最后一段虽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
但文章所要表达的作者对未来的美好 向往与希望之情则不能体现出来了。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萧条。表达作者对南方的冬天的嫉妒失望、厌倦之情。

⑵为了与南方的冬天形 成鲜明的对比,以北国冬天的壮美来突出南方冬天的死寂、萧条和
了无生机。

⑶示 例: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半曲着好像随时都
会坠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皮了无生机的特点。

⑷示例:不同 意。虽然去掉后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但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
向往与希望,使全文的感情基 调由灰暗走向光明,能给人以信心。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
果了。

【点评】⑴本题 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
作等描写等语句,找出表达感情 的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手法的作用。明白对比手法的作用是关键;

⑶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
手法 ,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
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 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⑷这是一道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是 否可以省略,要从最后一段所
起的作用来入手分析.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要从它在文中结构、故事情 节、人物形
象、文章主旨等方面来分析。


8.阅读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 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
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 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 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
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 在园林中广
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 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
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 ,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
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 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
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 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
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 ,正和行书
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 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
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 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
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 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
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 进考场,明白了唐代
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 学们轻
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
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
的沮丧地从考场 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 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
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 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 时,我
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
里 ,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
脸,乾隆先生那威 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 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
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 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
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 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
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 而人这一生有多
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
话,我 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
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
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 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 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
积年药液的苦味。

(3)赏析下面句子。

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 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
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4)通读全文,联系拓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 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不为人们所注目。也许有人嫌它
不美,如果美是专指鲜艳夺目而言,然而它实在是 很可爱的。它不贪求赞美,也不奢望爱
恋,它价值不凡又含而不露;为着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它 无私地将小小身躯,全
部投到了祖国医药学事业中。丁香的性格是温柔的,但也不缺乏热烈。它虽然素装 淡裹,
却有许多的内秀。丁香又是严肃的,它柔中有刚。

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 (1)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2)一 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
考,内心感到苦闷、忧 伤。

(3)示例: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 象
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并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4 )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
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 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
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 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
生是美好的。

【解析】【分 析】(1)文章在第一段首交代,“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第三段段首
“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 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第六段段首“深夜里,我拎着空
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 钻深胡同”,分别交代了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缘由,据此
即可整理出答案。

(2)“苦味”本义指味道的一种,在句中指的是自己没有通过考试内心的“苦”,即忧伤。

(3)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三句话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
时看到丁香花时 的联想,表达我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4)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经历,可以 结合三次认识的内容来概括答案。第一
次是在书籍中认识丁香花的,通过书中的介绍,我了解到丁香花枝 繁叶茂,清香远溢,由
此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第二次是在相声中引发了想一睹丁香花真容的 想法,
没有深刻的感悟;第三次,亲眼看到了丁香花,它长在胡同深处,却默默地开花,以此感
悟到我们也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我们也应如花一般不争不抢。

故答案为:⑴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⑵一语双关,表面 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
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⑶示例: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
写出 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并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⑷①丁香花枝繁叶茂 ,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
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 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
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 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
是美好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
路,即可补全题目中三次认识丁香花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
其在 句子中的内涵;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三句话句式相 同,运用了排
比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看到丁香花时的联想,表达我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⑷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经历,可以结合三次 认识的
内容来概括答案。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恶毒的王子

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恶毒而傲慢的王子,他的全部野心是要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使人一听到
他的名字就害怕。

“多么伟大的王子啊!不过,我还要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我不准世上有任何其他的 威力
赶上我,更不用说超过我!”

于是他对所有的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 了它们。当他乘着车子在街道上走过的时候,
他就把那些俘虏来的国王套上金链条,系在他的车上。吃饭 的时候,他强迫这些国王跪在
他和他朝臣们的脚下,同时从餐桌上扔下面包屑,要他们吃。

现在王子下令要把他的雕像竖在所有的广场上和宫殿里,甚至还想竖在教堂神龛面前
呢 。不过祭司们说:

“你的确是威力不小,不过上帝的威力比你的要大得多。我们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那么好吧,”恶毒的王子说,“我要征服上帝!”

他心里充满了傲慢和邪恶的自负 ,他下令要建造一只巧妙的船,他要坐上这条船在空中
航行。这条船必须像孔雀尾巴一样色彩鲜艳,必须 像是嵌着几千只眼睛。船的前面套着几
百只大鹰——他就这样向太阳飞去。

这时上帝从他无数的安琪儿当中,先派遣了一位安琪儿。这个邪恶的王子就马上向他射
出几千发子弹;不 过子弹像冰雹一样,都被安琪儿光耀的翅膀撞回来了。有一滴血——唯
一的一滴血——从那雪白的翅膀上 的羽毛上落下来,落在这位王子乘坐的船上。血在船里
烧起来,像500多吨重的铅,击碎了这条船,同 时把这条船沉沉地压下来。那些鹰的坚强
的羽毛都断了。风在王子的头上呼啸,那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 在他周围集结成骇人的形
状,像一些向他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的螃蟹,也像一些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 龙。王子
在船里,吓得半死。这条船最后落在一个浓密的森林上面。

“我要战胜上帝!”他说。“我既起了这个誓言,我的意志必须实现!”

他花了七年 工夫让手下的人制造出一些能在空中航行的精巧的船。他用最坚固的钢制造
出闪电来,因为他希望攻破天 上的堡垒。他在他的领土里招募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当这些
军队排列成队形的时候,他们可以占满许多英 里的面积。他们爬上这些船,王子也走进他
的那条船。这时上帝送来一群蚊蚋——只是一群小蚊蚋。这些 小虫子在王子的周围嗡嗡地
叫,刺着他的脸和手。他一生气就抽出剑来,但是他只刺着不可捉摸的空气, 刺不着蚊
蚋。于是他命令他的部下拿最贵重的帷幔把他包起来,使得蚊蚋刺不着他。他的部下执行
了他的命令。不过帷慢里面贴着一只小蚊蚋。它钻进王子的耳朵里,在那里面刺他。它刺
得像火烧一样 ,它的毒穿进他的脑子。他像疯子一样把帷幔从身上撕掉,把衣服也撕掉。

他在那些 粗鲁、野蛮的士兵面前一丝不挂地跳起舞来。这些士兵现在都讥笑着这个疯了
的王子——这个想向上帝进 攻,而自己却被一个小蚊蚋征服了的王子。

(选自《安徒生童话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子所做的荒唐事。

(2)赏析下面的语句。

(3)结合选文,说说王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4)在选文的结 尾,面对一丝不挂的王子,士兵们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士兵这
种表现的?

(5)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①对所有邻国 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他们;②造出可以在天空中航行的、
精巧的船去征服上帝。

(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比作“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螃
蟹”“滚动着的石 碓和喷火的巨龙”,突出了安琪儿那滴血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讽刺了王子表
面强大,实则在上帝面前很渺 小。

(3)傲慢愚蠢而又恶毒的人。

(4)士兵们都讥笑这个发了疯的王 子。从士兵的表现来看,王子要征服上帝的做法,并没
有得到士兵们的支持。征服上帝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5)如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哪怕他再强大,最终也逃不了失败的结局。

【解析 】【分析】(1)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
后精读各部分文章,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
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文段第 二、三段写的是王子对所有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
了他们;倒数第二段写的是王子造出可以在天空中航 行的、精巧的船去征服上帝。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 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
特点)+感情、主题。本句将“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比作“伸着尖锐前 爪的庞大螃蟹”“滚
动着的石碓和喷火的巨龙”,这是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安琪儿那滴血的巨大无穷的威 力,讽
刺了王子表面强大,实则在上帝面前很渺小。

(3)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时,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
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 文中人物(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
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从王子所做的愚蠢的事件中可知王子是一个傲慢愚蠢而又恶毒的
人。

(4)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
来回答。根据“这些 士兵现在都讥笑着这个疯了的王子——这个想向上帝进攻,而自己却被
一个小蚊蚋征服了的王子。”可知 士兵的表现。从士兵的表现来看,王子要征服上帝的做
法,并没有得到士兵们的支持。征服上帝只是他的 一厢情愿,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 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
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从而得出文章给人的启示。从王子愚 蠢的行为中可知如
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哪怕他再强大,最终也逃不了失败的结局。

故 答案为:(1)①对所有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他们;②造出可以在天空中航行
的、精巧的船去征服 上帝。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比作“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 螃
蟹”“滚动着的石碓和喷火的巨龙”,突出了安琪儿那滴血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讽刺了王子表
面强大,实则在上帝面前很渺小。

(3)傲慢愚蠢而又恶毒的人。

(4) 士兵们都讥笑这个发了疯的王子。从士兵的表现来看,王子要征服上帝的做法,并没
有得到士兵们的支持 。征服上帝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5)如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哪怕他再强大,最终也逃不了失败的结局。

【点评】( 1)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的发
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2)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
题。

(3)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
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
写 ;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

(5)解答时要认 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
旨,从而得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 茅屋修葺一下,给
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 真
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
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 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 雀似的
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
里过夜,半夜淋了 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
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 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
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 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 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⑩我望着这群充满 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
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
达了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激之情。

B.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 娘。“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
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 “她姐姐 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
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 感情因素。

D. 选段插叙了解放军建小茅屋和梨花照料小茅屋两件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 者和照料
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组织材料,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展开情节,时间跨度从十年
前到现在。

B. 文章采用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直接描写的人物有 “我”、老
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

C. 梨花姑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介绍,她的形象光彩
照人,作者正是通 过对梨花姑娘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
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 景,从而歌颂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D. 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开头变写,中间虚实映衬,结尾人花并提,并引用诗句,升华主
题。
(3)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
什么? 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答案】 (1)A

(2)A

(3)“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①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
的主人相互辉映。②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 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
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解析】【分析】( 1)A错在“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这句话应该是动作描写。BCD理解
正确。

(2)A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
顺序组织 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
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BCD分析正确。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和老余在深山里正担心夜晚无处住宿 时,发现了一片梨花
林,找到了这件小茅屋。听瑶族老人讲,这件小茅屋是解放军为了方便过路人而建的 ,解
放军走好,一个叫做梨花的哈尼小姑娘一直照料,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
屋 。这样梨花既指驿路上的梨花, 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梨花贯穿全文始
终,是全文的 线索。据此可知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既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而且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 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故答案为:⑴ A;⑵ A;

⑶ “梨 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①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
主人相互辉映。②梨花 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已
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内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
主旨,然后据此分析关键句的作用和内涵,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插叙的作用。

⑵本 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
章内容和主旨,二是 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定,四是要分析
小说的写作顺序及表现手法。答题时 ,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⑶本题考 查分析标题作用与含义的能力,还考查分析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文章的标题作
用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线索展);作者情发点;具象征意
义;语带双关;全文文眼(提示文章); 吸引读者兴趣。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 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
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 深思等。解答此题
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
的大小应该和昆虫 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 千米的连
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
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
很大影响。< br>
③一般说来 , 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 的有
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
能 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
的生长情况以及控 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
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 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 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
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 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
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 里存在着裂缝或漏
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
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
雷达系统发现 ,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
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 施的主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 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
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 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
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 电动机、控
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 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
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 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
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 米大小每分钟24000
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 一个问题
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
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 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
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

(1)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 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
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 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D. 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近年之内能
办到的事情。

(3)分别说说第③④段两处划线文字的语言特点。

(4)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

(5)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

【答案】(1)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得多;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2)C

(3)“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排除了有的机器 不能取代机器人做
工的可能性;“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作比较,更加突出说< br>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

(5)能轻松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
问题相对应的段 落,即可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作答.根据第二段“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
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 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
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一句,可提取概括解 答。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第6段“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的问题,“其中主 要是
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
程 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机器人微型
化的另一个问题 是动力问题,而不是C项中所说的“所有问题”。故选C。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 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
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体 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并不
是所有的。“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 裂缝或漏洞的现象。

(4)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 的内容来分析说明
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
可。“15毫米长”、“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
小”、“比蚂 蚱颚还要小的钳子”、“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运用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更加突出说 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把握及迁移运用能力。根 据文中所举事例类推,紧扣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的特点,用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事物补充说明内容。 比如:能轻松
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

故答案 为:(1)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得多;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
响。

(2)C

(3)“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排除了有的机器 不能取代机器人做
工的可能性;“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作比较,更加突出说< br>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

(5)能轻松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

【点评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答题时应注意,这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回到原文
中寻找答案,找到关 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应该锁定第②段,这一
段是写的优势。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还原
到具体句段, 一一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C项不合文意,故选C。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 。答题时应注意,先从解释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
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 作为总结。“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
确、严密的特点。“自我牺牲”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 特点。

(4)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 义、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
文 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
达其作用。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作比较,更加突出说
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把握及迁移运用能力。阅读时要理清思路,抓准脉络,
准确 提炼有关信息;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
胆想象。符合机器人 、小巧灵活、生活实用等特点即可。


12.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 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
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 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
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 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
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 文字开始。其时
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
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
笔,只提 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
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
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 ,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
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 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
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 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
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 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 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
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 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
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 拱,还
是不断地说谢谢。

③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 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
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一张纸,留了
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 天就
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
是 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
很悲伤,不是为自 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
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
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
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 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
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
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 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
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 有些细节还
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
至有意远离 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
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 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
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 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
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 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
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 认识,属于一念
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
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
而是很 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
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 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活,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
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 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
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

(1)选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厚待人?(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至少三件事)

(2)第②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请问能否删去?为什么?

(3)赏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
路才转身回去。

(4)有人说,叶圣陶先生过分拘泥于繁琐的形式,为传统礼节所束缚,这样的行为不适合
当今快节奏 的社会。对此你怎么理解。

【答案】 (1)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2)不能删去。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 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更能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
厚和严于律己。

(3)①“一定还是 ”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
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 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划线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
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4)略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章,叶先生修改文章(描吕叔湘 先生文章标点;谦虚与
“我”商酌修润文章);送客;给我回信等事体现了叶先生的待人厚。

(2)通过分析可知,第②段中写“可以算作末节的事”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体现叶老的
宽 厚待人,真诚谦虚,人物更真实丰满。所以不能删去。

(3)句中的“一定”表现叶老送客 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表现距离之远。表现出叶圣
陶老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日常交往上 ,待人宽厚。

(4)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 己的观点,再用
“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 楚,
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无论赞同“行为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还是不
适合都可,但要有理有据。如:我认为快节奏的社会,仍然要做到尊敬、真心、宽厚待
人。子曰:“能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
意思是:能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 ,就可以算是仁了。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
重就不会招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 护,交往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做事勤敏就
会取得成功,给人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所以说,传统礼 节不可废。

故答案为:⑴ 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⑵ 不能删去。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更能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的宽厚
和严于律己。

⑶ 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 别
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划线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
以 贯之,宽厚待人。

⑷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 意,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概括内容,,遵循
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 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
确,不能笼统含糊。

⑵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答题时 应注意,一般不能删去,概括句段的主要内容.再分析
对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抒发感情、结构照应 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归纳作
答。

⑶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看
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 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
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 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
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 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
句子回答。


13.现代文阅读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 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
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 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
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 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
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
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
立即出门。那 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
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
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
支撑,另一只手 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
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 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
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 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
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 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
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 跌坐一
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
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 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
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 。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
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 ,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
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 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
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 涩涩的,咸咸
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 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
“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 时候我管得严,相
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 是父
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
他 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
他得了双百,父亲 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
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 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 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
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阅读③-⑦段,填写下表。

记叙顺序

情节

“他” 不情愿地答应陪父亲去扩建排水口。

第⑥段运用了①________的记叙顺序。

③________

“他”在父爱的浸润下,慢慢成为坚硬的男子。

(2)请结合本文,举一例简要分析前后照应的作用。

(3)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结合内容及主旨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 为什么?

(5)分析“那 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的原因,生活中也会有触动你情思让你成长的事例,
请选取其中的 一个事例并写出触动的原因及感受。

【答案】 (1)插叙;他看父亲在烈日下清理垃圾;他拿起电钻帮助父亲扩大排水口

(2)前后照应在 本文有多处运用。最主要的是文章第②段写父亲对“他”的严厉管教,在
第⑥段用“他小时候我管得严, 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相照应,使文章
结构紧凑,前后贯通;然后又在结尾用“父亲 给他的爱粗糙坚硬”照应,,既呼应了文章的
题目,又增强文章的严谨性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主人公是“他”。本文主要通过一次帮助父亲出门维修干活的事来反映“他”的成长历
程 ,“他”由一个不理解解父亲的人变成了理解父亲的艰辛和理解了父爱的人,他也变成了
像父亲一样坚硬 的男子。所以说文章的主人公是“他”。

(4)①划线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 对父亲的描写,表现父亲在工作时的艰
难和天热所带来的不适与痛苦。②不好。这个“液体”可能是汗水 ,也可能是泪水。汗水是
天热所致,泪水是因感动所致;换成了“汗水”则表达不出“他”内心的震撼与 感动。所以不
能去掉。

(5)“他”长大的原因:他亲自体验生活的艰难,挣钱的不 易,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更反
思了自己的缺点,有感于怀,“他”一下子长大了。我的成长事例:一次 去父亲打工所在
②________

地,看到父亲住在狭窄矮小潮湿的地下室内,吃 着简单的便餐,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我天
天好吃好喝好玩,不懂得钱来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从那件事 之后,我觉得我了长大
了。

【解析】【分析】(1)第⑥段他忆起小时候、上 高中时的事,这是插叙。②③考查的是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要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主要围绕 “他与父亲”概括,就行
了。

(2)第②段写父亲对“他”的严厉管教,在第⑥段、 在结尾都有这方面的语句。呼应了文
章的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

(3)分析主人公 要看文章的主旨,本文重在表现他的成长,而不是表现父爱,所以其主人
公应是“他”。
(4)①解答时要抓住表达方式这来说。“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
汗水浸透 ,紧贴在后背”运用了动作和外貌描写,表现父亲在工作时的艰难和天热所带来的
不适与痛苦。②要从词 语可能所包含的意思去理解,变换前后有无变化,要一一分析出其
不同答案便呼之欲出了。“液体”内涵 丰富:汗水是天热所致,泪水是因感动所致。而“汗
水”内容单一,表达不出“他”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5)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课文要能概括出原因,其次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感受,选择自己< br>最清楚、最熟悉、感受最深事来写。

故答案为:⑴①插叙;②他看父亲在烈日下清理垃 圾;③他拿起电钻帮助父亲扩大排水


⑵ 前后照应在本文有多处运用。最主要的是 文章第②段写父亲对“他”的严厉管教,在第
⑥段用“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 我错了啊。”相照应,使文章结
构紧凑,前后贯通;然后又在结尾用“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照应,, 既呼应了文章的题
目,又增强文章的严谨性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⑶ 主人公是“他”。 本文主要通过一次帮助父亲出门维修干活的事来反映“他”的成长历程,
“他”由一个不理解解父亲的人 变成了理解父亲的艰辛和理解了父爱的人,他也变成了像父
亲一样坚硬的男子。所以说文章的主人公是“ 他”。

⑷ ①划线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父亲在工作时的 艰难
和天热所带来的不适与痛苦。②不好。这个“液体”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泪水。汗水是天
热所致,泪水是因感动所致;换成了“汗水”则表达不出“他”内心的震撼与感动。所以不能
去掉。
⑸ “他”长大的原因:他亲自体验生活的艰难,挣钱的不易,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更反思了自己的缺点,有感于怀,“他”一下子长大了。我的成长事例:一次去父亲打工所在地,
看到父亲 住在狭窄矮小潮湿的地下室内,吃着简单的便餐,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我天天好
吃好喝好玩,不懂得钱来 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从那件事之后,我觉得我了长大了。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记叙 文的顺序和情节的概括能力。考生要注意掌握记叙文的基
本知识,并且针对文本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 情节的概括,考生要熟读文本,掌握小说
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文本中能力准确 划出结构,再进行内容的
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熟 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前后
照应的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其作用。

⑶考生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从
主旨来判断主人 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赏析能力。考生要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分析。

⑸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课文要能概括出原因,其次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考生在表达
时一定 要有自己的体验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 ,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到了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
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 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 快的笑声。
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luō,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一嘟噜(一
串)花 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 而,苍翠遒劲的
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
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
天,宁静的生活被 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
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
门见人,每 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 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
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 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
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 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
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 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
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然,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
起几朵放进嘴里, 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
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br>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 紧
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
阳 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 。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
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 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
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 br>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
达幸福的 彼岸。

(1)阅读全文,说说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①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3)“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
默地承受。”你是怎么 理解这句话的?

(4)本文结尾写道:“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怎样的 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
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对此,你一定有所感悟吧?请将你的感悟具体写出 来。

【答案】 (1)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 (新颖别
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以
“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

(2)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风铃,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团团簇簇的槐
花紧密、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出孩子们采摘槐花充饥时的喜悦之情 。②句中
“贴”“拥抱”等动词(动作描写),传神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为曾遭受风雨摧毁的< br>洋槐树,竟奇迹般变得更加枝繁叶茂的蓬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的情态。

(3) 以花喻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平和的心态,勇敢地承
受,坚强、乐观定会 战胜人生的一切苦难和不幸。

(4)槐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遭 遇狂风雷击,但后来却长得枝
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幸的时候,要想 到生命的顽强
与美好,拥有一颗坚强与乐观的心,定能战胜人生的一切风雨,绽开人生美丽幸福的花朵。

【解析】【分析】(1)本文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文章围绕着“ 洋槐树”叙写往
事,构成了文章的叙事线索;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 ,生
动形象,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题目还暗示文章的中心——“洋槐树”的
顽强生命力的讴歌和赞美,表达了作者要像“树”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和不幸。
据此理解作答 。

(2)①语句“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 快
的笑声”把“槐花洁白的花朵”比作“舞动的风铃”,并用“欢快的笑声”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槐花繁多以及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了孩子们
采摘槐花的 喜悦之情。②语句“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
地拥抱那棵树”运用了“走 ”“贴”“拥抱”等一系列的动词,运用的是动作描写,具体准确传神
地写出了弟弟被洋槐树遭受风雨摧 毁后竟然变得更加枝繁叶茂所感动的神情和态度。据此
理解分析作答。

(3)语句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
是默默地承受”,把“心 ”喻为“树”,把“树叶”说成是“人的信念”,把“树干”喻说成“平和”,把
“根须”喻写成“默默 地承受”一切。结合文章叙写的内容可知,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告诉人们,生活中遇 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拥有平和的心态,要有坚定的信
念,勇敢地承受所遇到一切苦难和不幸。据此理解分 析作答。

(4)本文叙写了槐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狂风和雷击的摧残后,却长得更加枝繁 叶茂,
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从“勇于战胜困难”“要做生活的强者”等方面来谈感悟。没有固定答
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 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有意蕴,暗示( 揭示)文章的中心;以“树”
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

⑵ 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 辞手法,把花朵比作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团簇簇的槐花
紧密、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出孩子 们采摘槐花充饥时的喜悦之情。②句中
“贴”“拥抱”等动词(动作描写),传神地(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弟弟为曾遭受风雨摧毁的
洋槐树,竟奇迹般变得更加枝繁叶茂的蓬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的情态 。

⑶ 以花喻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平和的心态,勇敢地承
受,坚强、乐观定会战胜人生的一切苦难和不幸。

⑷ 槐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 者”,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狂风雷击,但后来却长得枝繁
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遇到挫折和不幸的时候,要想到生命的顽强与
美好,拥有一颗坚强与乐观的心,定能战胜人生的一切风雨 ,绽开人生美丽幸福的花朵。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 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
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 揭示文章
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我们可标题的内容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 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
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以花喻人写法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结合文章主旨,揣摩结尾语句的作用。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
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
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得比较快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儿地笑
话它,说它 是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了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 找到猎人
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 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
然,每次打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 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一
条这个世界上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 激起一大片水
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 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
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 的母鸭,结果蛋
全部下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 边逃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
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 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
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 ,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蹿出去 ,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束光,人们甚
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 ,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
边躺着的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
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一条 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
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有删改)

(1)请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情节。
< br>不受重视,努力练习跑跳→________→吓到母鸭,受到惩罚→________→_______ _→成为猎
人最喜爱的猎狗

(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 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
狗。

(3)首段 说“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尾段说“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发生这种心
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4)读罢此文,你获得乎哪些人生启示?请你补充下面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选择的角度

小猎狗

猎人(人
们)

③________

不要嘲笑别人

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
须强大

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②________

启示

我要补充

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嘲笑,内心必
①________

人。

【答案】 (1)跳到养鸡场,受到惩罚;看葵花田,每天很疲倦;出人意料,猎杀公狼
(2)“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
猎狗 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3)①小猎狗一开始以为是因自己的罗圈腿而 被主人忽视,它为此“感到害羞”。②它用
平时练就的本领扑杀了一只雄壮的公狼,赢得了主人的重视和 人们的赞叹,罗圈腿成了荣
誉的象征,它为此而“感到骄傲”。

(4)不能满足于现 状,要有自己的追求(或: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敢于在
关键时刻亮出自己;只要努力,就 会赢得别人的尊重)。;③不可以貌取人(或:要看到
别人的努力)。;十条猎狗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前往后梳理故事的情节,从开头
到“说它 是傻瓜”写罗圈腿的小猎狗因不受主人的重视,开始努力练习跑跳;从“终于,有一
天”到“它自然受到 了惩罚。 ”写它练习跳高时调到养鸡场,受到主人的惩罚;从 猎人罚它
去看守潭底的石头”到“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写它吓到母鸭,受到惩罚;从“所有葵花都跟
着太阳转动”到“还是能吃上肉”写它看守看葵花田,每天跟着葵花来回跑到,非常疲倦;从
“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到“它的身边躺着的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写它出
人意料地猎杀了大公狼;最后几段写成为猎人最喜爱的猎狗。据此分析答题。

(2)结合语境分析,小猎狗的主人在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
猎人 没看到它,就挤到前面想让猎人看到自己,可即使它挤到前面,猎人像它不存在一
样,依然 把目光越过它,去数后面十条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也体
会到小猎狗被忽视后的 伤心失落。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3)结合小猎狗的经历分析,首段说“它为它的罗 圈腿感到害羞”是因为它长着罗圈腿,
不像其它猎狗一样长着健壮而又美丽的腿。小猎狗受到主人的忽视 ,于是开始练习跑、
跳,它练就了一身跑跳的本领,终于机会来了,它用平时练就的本领扑杀了一只雄壮 的公
狼,从而赢得了主人的重视和人们的赞叹,罗圈腿成了荣誉的象征,它为此而“感到骄
傲” 。

(4) 从小猎狗的角度分析,小猎狗因自己长着罗圈腿而不受主人的重视,但它最终 凭借
自己的努力练就了一身本领,并靠自己的本领赢得了主人的重视和众人的称赞,这启示我
们 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从猎人的角度分析,小猎狗因长着罗圈腿就不受主人
重视,这启示我们 不可以貌取人;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十条猎狗的角度进行分析。能结合
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生活 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跳到养鸡场,受到惩罚;看葵花田,每天很疲倦;出人意料,猎杀公狼

⑵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
条狗。 ⑶ “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
对小猎狗的忽视,凸 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⑷①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或:不要怕挫折 ,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敢于
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②不可以貌取人 (或:要看到
别人的努力)。③十条猎狗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
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 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

⑵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
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 基础上,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 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
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 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
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⑷本题 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
到,只要能扣住人物、 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
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 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
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 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
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②“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③“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④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
交给他。他们在他 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
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 扭了扭腰肢。

⑤“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 美的花纹!多么美的
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⑥“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
说。

⑦“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⑧那些托后裙 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
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 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⑨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 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
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 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
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
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 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
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他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 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
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
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 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
后裙。

(1)请概括选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⑧:________。

⑨—?: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 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
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似乎”一词能否 删去?为什么?)

②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 , 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
走 , 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 也没有看见。(句子中划线词
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

(3)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4)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答案】 (1)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

(2)①“似乎”一词不能删去。“似乎”表示不确定, 突出了皇帝此刻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不
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 蠢、自欺欺人。②本句
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内臣们的紧张、害怕、担心的心理,即使他们知道 这一切
不存在,还要装模作样地表演,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生怕被别人嘲笑。

(3)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句是市民的
话,表明他们 已认可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4)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 ,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
邪的天性。

【解析】【分析】(1)这 篇童话以“新衣”为线索,因此概括时要围绕“新衣”进行概括,选
文第 ①—⑧段主要写骗子为皇帝穿上新衣,然后群臣都极力地赞美。

(2)①首先要理解“似乎 ”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似乎”表示猜测,
不确定,结合语境分析,皇帝理智上知 道自己被骗了,但是情感上他还不愿接受这个事
实,因为承认自己被骗就是承认自己的愚蠢,但被骗就是 事实,不承认只能说明皇帝的虚
伪和自欺欺人。 如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故不能删
去。 ②“东摸西摸”“开不走” “托着”都是对内臣的动作描写,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皇帝没有穿
衣服,但他们还必须装模作样,因为不那 样的话就会被认为愚蠢、不称职,会被人嘲笑。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3) 结合语境分析,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这句话是那个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
还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 新衣服。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是市民自己的话,市民已经明
确表示皇帝没有穿衣服,“实在”是向 被人强调他的观点。

(4)这篇童话中皇帝、大臣、百姓这些大人明明自己看不到新衣服, 但是为了向被人证
明自己并不愚蠢,自己是一个称职的人,都跟着说假话,而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由此 看
来,孩子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自欺欺人,不像大人一
样顾 虑重重。因此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
漫的童心,无私无畏 ,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故答案为:⑴ 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

⑵ ①“似乎”一词不能删去。“似乎”表示不确定,突出了 皇帝此刻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不愿
意相信自己被骗了。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 欺欺人。②本句运
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内臣们的紧张、害怕、担心的心理,即使他们知道这一切 不
存在,还要装模作样地表演,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生怕被别人嘲笑。

⑶ 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句是市民的
话,表明他们已认可这 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⑷ 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
的天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
索,梳理 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
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 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和心
情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
辞手 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
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 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赏析人物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
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 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 、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
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 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
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 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
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 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 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
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 室时,顿时传来一
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 泼的同
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
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
一种难以忍受的 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 ,期末考
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
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
已,作为一个农 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
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 “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
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
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
皮大衣。可是我 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
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 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
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
片的雪白。我摸索 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
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 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
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 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
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 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
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 时间,当学校响
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
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 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
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 话,
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 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
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 。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 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
鮮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 。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
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 校长一个箭步
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 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
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 己也会……

(乙)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 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
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
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

《驿路梨花》选段

(1)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恐惧——________——自卑难过——________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小说多次描写 风雪,其作用是什么?《驿路梨花》一文中多处写到梨花,如(乙)
文,请说说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兴奋不已;惊喜激动

(2)(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 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了父亲的心
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
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3)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 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
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4)第一问答案示例: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③烘托
人物形象。 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第二问答案示例: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
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读 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写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小屋主人
的心灵美。

【解 析】【分析】(1)本题答题思路:找出“例子”在文中的位置——“孤独恐惧”(②段)“自
卑矛盾” (④⑤自然段);根据题干确定答案范围(③自然段提取“兴奋不已”;⑥——
⑨自然段可概括为“惊喜 激动”);答案若是短语、短句要注意尽可能与“例子”的形式一
致。

(2)(A )“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该句子描写的是父亲的神态,特别是“凝固”一词
写出父亲的从高兴到 失望的骤然心理变化。(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
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该句 子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
象地描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外,还要答出人物的 痛苦矛盾心理活动。

(3)此题从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这一重要情节中可概 括出其是一个憨厚
朴实,疼爱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4)一问,如第⑤自然段中“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
得 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此处的风雪描写具体按照一般作用对应就是:表现了
(写出了)风雪很 大,天气寒冷,渲染了凝重苍凉的氛围。衬托“我”因出身农民家庭、父
亲没有一官半职而自卑、悲凉的 心情。为下文父亲冒着风雪站在礼堂外参加家长会,肩头
一片雪白的情节作铺垫。其他地方的关于风雪的 描写也是这样分析,最后根据环境描写与
文章主题的关系,将这些描写的作用结合起来,就得出了本题的 答案。二问,《驿路梨
花》中描写梨花(选文部分),其具体含义和起到的作用如下:“白色梨花开满枝 头,多么
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 br>上。”此处的“梨花”是指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花,作用是:开篇点题,设置文眼和悬念,渲
染气 氛,奠定基调,起到了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的作用。在内容上,梨花
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 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小屋主人的心灵
美。作者先写花,再写人,把花和人自 然地结合在一起,赞美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精
神。

故答案为:⑴ 兴奋不已 ; 惊喜激动

⑵ (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 了父亲的心情
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运用了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
定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 的心理。

⑶ 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 爱理解孩
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⑷ 第一问答案示例:①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③烘托人
物形象。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第二问答案示例:梨 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
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写梨树林的美景 衬托了小屋主人的
心灵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解答此题 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
路,然后按题目中提示去相关段落寻找答案填写。

⑵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
人物描写包括语 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
断,并把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 ,分析出描写的效果。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 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
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
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
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 主题。当然,一段具体
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切忌生
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

①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 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
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

②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 问。
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
排 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
钱。而能以趣味始 ,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③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④第一,无 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
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 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
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 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
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 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
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

⑤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 天跑
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
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
问的胃口弄坏了 ,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
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 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
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 权啊!

⑥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 定下一小
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
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
一个人受过相 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
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 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
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 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⑦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 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
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 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
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 他有他的
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
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
找,断不会找 不出来。;

⑧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 唉!世上人多
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 br>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
地恭恭 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
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 你晒不来。

(选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

B. 作者认为,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

C. 文章最后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要体味学问的趣味,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D. 作者建议,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

(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要忙的是自己的趣味,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B. 劳作、游戏、艺术、学问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最合于趣味主义条件。

C.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两者的结合。

D. 就算嗜好不同,只要朋友与我都有研究精神,便会把彼此的趣味摩擦出来。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答案】 (1)C

(2)C

(3)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 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
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 、交流学问。

【解析】【分析】(1)A项,“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 趣味主体,是因为
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与“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 赌钱
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不相符。B项,
“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与“假如你每天定
下一小时做 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
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 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
进去。”不相符。C项,正确;D项,“要 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
好的学问即可”与“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 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
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 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
啊!”不相符。故选C。

(2)C项,错误。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故选C。

(3)结合“第 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理解得出:不带功利目
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 而做学问;结合“第二,不息。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
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 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
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理解得出:持之 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结合“第三,
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趣味总 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
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 胃相合,
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
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
地步。” 理解得出: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合“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
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 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
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 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
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理解得出:结交富有研 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
学问。

故答案为:⑴C;⑵C;

⑶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自
己嗜 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点评】⑴本题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 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可做出选择;

⑶本题主要考查理 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找
出关键句即可作答。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包子王

①一 到肥大脆嫩的春笋上市时,同事小纪就不在家吃早饭了,他会放弃坐地铁直达单位
的惯性,先坐一辆穿街 走巷的迷你公交,到老王那里吃包子,喝一碗荠菜粥,再沿着秦淮
河畔的栈道走七八分钟,享受一下吹面 不寒杨柳风,再回到地铁线路上来。

②让他改变行程的,不但有秦淮河岸鼓出叶芽的 河柳,还有老王只做这20来天的应季
包子:春笋腊肉包、霉干菜肉丁包、马齿苋香肠包。

③就是一两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小纪就说了个事:老王有一回路过逸
仙桥,看到那边的市民广场有人玩大石锁,玩家三月份就穿着短袖小褂,露着鼓鼓囊囊的
肱二头肌,看他 们把几十斤重的大石锁抡得生风。老王也心痒,想上去试试,刚惴惴地开
口,人都用“你真不晓天高地厚 ”的神情睨他,默默让出一个够宽的圈子来,生怕老王脱手
砸中自己。但老王一上手他们就呆了:中号的 大石锁他能玩得溜圆,这穿夹袄的小老汉是
何方神圣?

④老王就笑:我还有二两力,那是在南京城剁了15年包子馅练出来的。

⑤老王的包 子,哪怕是最便宜的一块钱一个的青菜香菇包,包子馅都是手剁的,为什么
不用绞馅机?老王大摇其头: 绞馅机省力归省力,一绞,蔬菜的汁水都出来了,包子馅等
于都是菜渣渣,木渣渣的纤维塞牙不说,还含 不住油脂和香气,少了那种清鲜松软、绵柔
甜润的味道。手剁的馅芯,蔬菜的汁水有一半含在里面,包子 上笼一蒸,里面会有灌汤效
果。

⑥老王一年到头做青菜包子、老豆腐包子、 萝卜丝包子。他那个只有四平米的包子铺,
黄金时代是在春天,万物如吹哨子一样绽开蓓蕾,春笋肥了, 马齿苋蹿出了肉嘟嘟的叶
子。太阳加大了它的热力,老王老婆撑出的竹杆上,霉干菜一挽一挽地挂着,被 晒出了暗
红的调子;腊肉香肠早已被阳光和风熏出了紧瘦的奇香,一切都恰到好处。

⑦老王的喜悦体现在他的剁馅声中,春笋在沸水中煮去涩味,可像剁白菜一样粗切细
剁。剁起来万马奔腾 ,嚓嚓作响。马齿苋在沸水中烫一下,剁前要细切,然后粗剁一下,
尽量含住汁水,霉干菜是剁不动的, 完全靠手劲细切,饶是老王这样的熟手,切完一天要
用的霉干菜和腊肉,手腕也酸软。老王手头有一本《 水浒传》,是说书人整理的本子,已
被他翻到毛边,他笑说,自从切过霉干菜,就晓得镇关西何以忍不住 大怒,鲁智深命他细
切十斤瘦肉、十斤肥肉,又加十斤软骨,细细把他的横劲儿挫去十分,这等“消遣” ,谁受
得住?

⑧老王这人“轴” , 包好的包子非要24个褶子,少一 个也不行;包子馅还得丰满,透过
包子皮,能看到春笋腊肉包嫩黄中夹杂暗红色,马齿苋香肠包是暗绿中 夹杂水晶红白的。
他还有一样“轴”性子,早上最后一屉包子,说什么也不卖与路人,得留着,他留着等 谁
呢?

⑨九点半光景,他要等的人摇摇摆摆来了,三月艳阳天,还载着棉帽 子,穿着灰棉裤,
都是须眉皆白的老人。他们两三相约,说要出了老年公寓透透气,看看街景,都八九十 岁
了,护理人员最多许他们在无人陪伴的情形下走出500米,他们就来老王的包子铺互相做
东 请客。老王收的钱,青菜香菇包五毛一个,马齿苋香肠包八毛一个,还是15年前的价
格。

⑩要是他们乐意,老王会拿出家里的粗茶给他们泡上一壶,陪着说说话。老王只是简单
地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老了,就没人愿意问你想要什么,和谁在一起,吃啥饭了,这多
可怕;这些老年 人,以前有地位有学问也好,没地位没学问也罢,如今谁羡慕谁?能走出
这500米去,能硬硬朗朗地吃 下两只包子,能花五块十块请个客,能有说得上话的朋友,
就是福气。干嘛不让他们福气长一点呢?
(选自2013《青年文摘》第19期)

(1)第⑧段划曲线句“老王这人“轴””,老王的“轴”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划横线句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 那个只有四平米的包子铺,黄金时代是在春天,万物如吹哨子一样绽开蓓蕾,春笋肥
了,马齿苋蹿出了肉 嘟嘟的叶子。

②剁起来万马奔腾,嚓嚓作响。

(3)本文主要写老王善做包子,但第③段却写老王在广场玩大石锁的事,是否多余?

(4)从“包子王”的身上,你觉得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做每个包子都细腻,一丝不苟;每天最后一屉包子,不卖给路人,而是便
宜卖 给老年公寓的老人。

(2)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春天万物开放得迅速,表 明老王的包子铺
最好吃的时节到了,生意也旺盛起来,为下文写老王做出最好吃的包子做铺垫。②运用夸
张的修辞,伴随着拟声词“嚓嚓作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剁馅时富有气势,描绘出了
铿锵 有力之状,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通过众人的鄙视、老王当众表现,突出表现老王 的力气大、本领高;引出下文老王十
几年来坚持亲手剁馅、并成为绝活的叙述,表达对老王的敬佩之情。

(4)做人要勤劳执著,有原则;热爱生活,乐观对待人生,珍爱生命;关爱与尊重他人,< br>友爱平等对待身边人;把自己的爱给予他人,赠人玫瑰,幸福自己;感恩生命,这是使生
活快乐的 源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 概括,在概
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根据8段“包好的包子非要24个褶子,少一个也不行包子馅还得丰满”归
纳为: 做每个包子都细腻,一丝不苟;“早上最后一屉包子,说什么也不卖与路人,得留
着”归纳为:每天最后 一屉包子,不卖给路人,而是便宜卖给老年公寓的老人。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 果。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
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①“黄金时代、万物如吹哨子一样绽
开蓓蕾”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内容上生动形象写出春天万物开 放得迅速,表明老王的包
子铺最好吃的时节到了,生意也旺盛起来,结构上为下文写老王做出最好吃的包 子做铺
垫。②剁起来万马奔腾,嚓嚓作响。运用夸张的修辞,伴随着拟声词“嚓嚓作响”,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老王剁馅时富有气势,描绘出了铿锵有力之状,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 3)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
用,一般从三个方面 考虑: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
现主题的作用。第③段却写老王在广 场玩大石锁的事,通过众人的鄙视、老王当众表现,
突出表现老王的力气大、本领高;引出下文老王十几 年来坚持亲手剁馅、并成为绝活的叙
述,表达对老王的敬佩之情。

(4)本题考查 概括文章主旨和归纳启发道理。在准确把握内容主旨的基础上,体验和理
解相关话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要言之有理,结合内容表述。比如:做人要勤劳执著,有
原则;热爱生活,乐观对待人生,珍爱生命;关 爱与尊重他人,友爱平等对待身边人;把
自己的爱给予他人,赠人玫瑰,幸福自己;感恩生命,这是使生 活快乐的源泉。

故答案为:(1)做每个包子都细腻,一丝不苟;每天最后一屉包子,不卖 给路人,而是
便宜卖给老年公寓的老人。

(2)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 象写出春天万物开放得迅速,表明老王的包子铺
最好吃的时节到了,生意也旺盛起来,为下文写老王做出 最好吃的包子做铺垫。②运用夸
张的修辞,伴随着拟声词“嚓嚓作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剁馅时富 有气势,描绘出了
铿锵有力之状,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通过众人的鄙 视、老王当众表现,突出表现老王的力气大、本领高;引出下文老王
十几年来坚持亲手剁馅、并成为绝活 的叙述,表达对老王的敬佩之情。

(4)做人要勤劳执著,有原则;热爱生活,乐观对待人 生,珍爱生命;关爱与尊重他
人,友爱平等对待身边人;把自己的爱给予他人,赠人玫瑰,幸福自己;感 恩生命,这是
使生活快乐的源泉。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 应注意,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
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 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
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 选出关键信息。通
读文章,抓住第8段关键句子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 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
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 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
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有时根据 上下文,结合词句原意,从词
性的活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 并从进行鉴赏
的角度进行评价。

(3)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时应注 意,情节作用有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
格,展现主旨;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推动情节 发展,丰富故事情节。
主要突出表现老王的力气大、本领高;结构上引出下文老王十几年来坚持亲手剁馅 、并成
为绝活的叙述,感情上表达对老王的敬佩之情。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 旨和归纳启发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先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
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 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
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围绕勤劳执著、有原则、热爱生活、 乐观对待人生、珍爱生命、关
爱与尊重他人、友爱平等对待身边人等内容作答。


2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无微不至

〔日本〕星新一

大厦群起伏连绵,像群山般伸向远方,远天的白云之间,现 出了夏日初升的太阳,阳光
照进了房间。这是一座八十层公寓的第七十二层的一个房间,床上躺着一个男 人,他就是
这屋子的主人,名叫特鲁,在宇宙旅行保险公司工作。

太阳升得 更高了,窗边的玻璃雕刻品亮晶晶的,把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在镶着自动日历
钟的2050年这个地方画 了一个圆圆的光点。

射入的阳光渐渐增强,由于窗上蓝色大玻璃的反射,使热气透不 进屋子,只能让光线照
射进来。因为室内有某种装置,使得气温全年都保持适当,而且,让含有微微花香 的新鲜
空气充满屋子的各个角落。花香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而变化,现在是夏季,按特鲁
的爱好,混合着百合花香的新鲜空气,从角落里静静地飘散出来。

墙上日历钟的时钟 指着八点了,一阵轻轻的响声过后,接着从圆花瓶形状的银色扩音器
里放出了音乐,并且还响起了温柔的 说话声。“喂,到起床时间了,起床吧,……”

时钟与所有的装置都联系着,录音带 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于是
“话”停住了,墙壁之中响起了轻轻的齿轮转动的声音 。

天花板上静静地降下了一双“手”,这种用软塑料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手”的装 置,不论
哪一家都有。

“还睡吗?上班要迟到了。”与“话”音同时,“手 ”掀开了被子,抱起特鲁,送进了浴室。特
鲁象木偶一样被摆弄着,进入了自动打开的浴室门后,“手” 把特鲁放到喷头下面,这时从
墙壁上伸出的一只小“手”在他脸上涂上了脱毛膏,只用了五秒钟时间就把 胡子完全溶化
了,丝毫也不伤害皮肤。

那只大的“手”也在灵活地活动着,从特鲁身上脱下宽大的睡衣扔进旁边的电子洗衣机。

“来洗一下淋浴吧。”随着“话”音,温度适当的水喷了出来,旋即就像是骤雨一般消失
了。于是干燥的 热风吹来,一瞬间,特鲁皮肤上的水全都被吹干了。

这一切刚完,喷雾器轻轻洒出香水,“手”又给他穿上了洁白的服装。

“早餐已备好 ,请来这边。”与“话”音同时,“手”把特鲁送到餐室椅子上,这里的桌上已摆
好从厨房运来的早餐、 咖啡、牛奶等等,香气四溢。

“请吧。”与此同时,电视屏幕上映出了当天的新闻摘 要三分钟,然后三面的墙壁又飘送
出轻快的音乐,在阳光照射下,在清爽的空气中回荡。

音乐弱了下来,“话”音道:“如您不吃那就撤掉了。”

一切都合 乎每天所要求做的在进行着,特鲁也不按旁边的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所以
传送机便按程序开动了,桌 上的食器叮当地碰撞着移进了厨房。

音乐再次增强,烟卷装置来到面前停了下来,只 要一拿起烟卷这个装置就会自动点火,
但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乐曲变换着响了好一会。

时钟指着8时50分了。

音乐停止了,“话”音再次提示:“喂,该走了。”

“手”扶起特鲁送向房间一角, 一靠近那门就自动打开了。那里有用结实透明的塑料制成
的像蚕茧形状的车子,“手”把特鲁放了进去。

“祝您今天顺利,您走之后,房间会像以往一样被整理好的。”随着这声音,车门关 上
了,“手”按了旁边的电钮。

“咔”的一声,车子被空气压缩机送入一个 很大的管道里。由这个管道可以到达城市所有
的地方,也能到达大厦的房间里。因为空气压力很大,谁都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
地。

特鲁的车子在管道中行进着,车前安有小 型装置发出无线电波,管道接收了这信号,便
在复杂的路线中毫无差错地指引道路。

五分钟后,特鲁的车子停在他公司的大门前。

正是上班时间,大门口有许多职员,其 中一人隔着塑料车门向特鲁喊着:“早晨好,特鲁
先生,怎么回事,脸色这么难看?”

特鲁没动,那同事伸手一拉特鲁的手,不由大声喊叫起来:“啊,冰凉!喂,医生!”

不一会儿,医生由管道到来了,在一片嘈杂声中检查了特鲁的身体。

“情况怎么样?”

“已经晚了,他的心脏衰弱,老毛病发作,已经死了。”

“什么时候?”

“大约已有十个小时了,可以说是在昨天夜里吧。”

(选自《星新一科幻作品选》)

(1)(品科幻)浏览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小说创作至今虽然已有5 0多年,但其中内容在今天看来也依然具有科幻色彩。从家居
生活看,室内气温可保持全年适当,还可根 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散发含有微微花香的新
鲜空气;更神奇的是①________。从交通出行看, ②________。星新一的作品可以激发
人们无尽的想象。

(2)(寻伏笔)星 新一善于给小说的结局埋下伏笔,让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
外”。请找出文中为“特鲁先生已 经去世”埋下的三处伏笔。

(3)(议主题)小艾和小宇对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展开了争论,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
由。

小艾:这篇小说主要表达了对高科技时代生活的赞美。

小宇:我觉得这篇小说主要表达的是对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答案】 (1)室内有 被称为“手”的装置,能提供穿衣、洗浴、送餐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服
务;车子利用空气压缩机在管道中快 速通行,并通过无线电波指引,毫无差错

(2)录音带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 表示;“手”把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像木
偶一样被摆弄着;“手”送来了早餐,但特鲁没吃;“手”要 把早餐撤掉,特鲁也不按电钮,
不表示是否同意;烟卷装置送来了烟,但特鲁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3)这篇小说用大量笔墨写了特鲁所享受的超级自动化的生活,最后却告诉读者特鲁已死
去多时,这样的结尾引人深思,未来时代的科技能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却没有发现人的
死亡,冷冰冰 的机器无法代替人文关怀。可见这篇小说表达了对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找到描写“家居生活”和“交通出行”方面的内容,结合关
键句子回答即可。“ 这种用软塑料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手’的装置,不论哪一家都有”“‘手’掀
开了被子,抱起特鲁,送 进了浴室”“‘手’又给他穿上了洁白的服装”“‘手’把特鲁送到餐室椅
子上”等句子写室内有被称为 “手”的装置,能提供穿衣、洗浴、送餐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服
务;“车子被空气压缩机送入一个很大的管 道里。由这个管道可以到达城市所有的地方,也
能到达大厦的房间里”“车前安有小型装置发出无线电波 ,管道接收了这信号,便在复杂的
路线中毫无差错地指引道路”写车子利用空气压缩机在管道中快速通行 ,并通过无线电波指
引,毫无差错。(2)找出文中暗示“特鲁先生已经去世”的情节内容即可。如,“ 录音带上
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手’掀开了被子,抱起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 象
木偶一样被摆弄着”“如您不吃那就撤掉了”“一切都合乎每天所要求做的在进行着,特鲁也
不按旁边的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烟卷装置来到面前停了下来,只要一拿起烟卷这个装
置就会自动点 火,但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伸手拿烟”等情节都暗示了“特鲁先生已经去
世”。分析时,结合上下文, 不难找到埋下伏笔的句子。(3)文中的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
写了特鲁所享受的超级自动化的生活,写未 来时代的科技能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的确
表现了对高科技时代生活的赞美。但是小说的主题往往体 现在文中的最后,“大约已有十个
小时了,可以说是在昨天夜里吧”说明特鲁已死去多时,可是提供“无 微不至”的服务的机器
却没有发现人的死亡,说明人文关怀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的,表现了作者对未 来高科
技时代的担忧。

故答案为:⑴1、室内有被称为“手”的装置,能提供穿衣、洗浴、送餐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服
务 2、车子利用空气压缩机在管道中快速通行,并通过无线电波指引,毫无差错

⑵2、车子利用空气压缩机在管道中快速通行,并通过无线电波指引,毫无差错

⑶这篇小说 用大量笔墨写了特鲁所享受的超级自动化的生活,最后却告诉读者特鲁已死去
多时,这样的结尾引人深思 ,未来时代的科技能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却没有发现人的死
亡,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人文关怀。可 见这篇小说表达了对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 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
清文章思路,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准答题区域和关键语句,进行 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特点的理解。考生要熟读文章,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 考查的文章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章的概
括和归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教育的重要性-2k10修改器


英语作文50词-现打斑鸠现钳毛


针筒简笔画-冬季养生茶


吉他和弦图-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草原英雄小姐妹古筝-上箭头怎么打


蔡依林的个人资料-网站推广渠道


英语投诉信怎么写-创意农业


关于淘宝-抗战英雄故事



本文更新与2021-01-09 13: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05272.html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的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