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浪漫情话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1 15:25
tags:高中语文评课稿

李香兰简谱-怎样爱国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夏尚)
篇一:高中语文评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
2010-10-09 08:55:58 作者:罗兆民 来源:金台教研网 浏览次数:5305 文字大小:
【大】【中】
【小】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 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
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 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
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
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 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
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 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
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
孙老师的美图美 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
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 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 点,采用多种
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
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
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
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 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
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 、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
节课不难观出,执 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
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 度且环环相扣,如,张
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 段落谈感受”、
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 节,
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
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
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 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
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
等环节, 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
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 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
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
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 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
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 要求,均体现
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
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
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 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
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
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 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
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
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
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
用性,环节时 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
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 学达到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二:高中语文评课稿





教研组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 黄英》这一节课,非常受益, 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
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 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
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 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
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 亲和力。
2、从学科特点观: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 形式
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教学目 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 ,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
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
都有不同的体现, 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
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 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 学有所获。从这一
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 顾学
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6、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 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
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 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
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 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
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 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的养成。
10、从 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
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 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
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 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王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
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 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
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 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
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
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
用性,环节时 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
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 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三:《故都的秋》评课稿
《故都的秋》评课稿
2012年11月15日,我在x xx中学参加教研活动时有幸听到xxx老师的一节《故都的秋》,
我感到非常受益,也很受启发,从中 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说这是
一节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 这里我想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亮点。
1、从教态来观:赵老师表 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温和清晰地语势给学生以鼓
励,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 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
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赵 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
特别是让学生把单调的文字变成多彩的 图画,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赵老师突出了“读” 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
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 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 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
实 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 所获。从这节
课不难观出,老师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
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意味的的段落谈感受”谈谈
你从 中读出的清、静、悲凉?”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
均体现出学习手 段创设的有效性。
6、从学生活动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 善倾听,能合
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 ---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
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8、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
不同程度 的提高;赵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
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的养成。
9、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 针对
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
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二、教学建议。
通过观摩,我也发现了几处微小的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赵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 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
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 课堂教学中。
2、课堂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 于目标的
达成。抒发情感的同时还应注意情绪的节制。对于作家及文章背景介绍多注意横纵对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容量还应适当充实。
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体会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教研活动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
体现于授课的每一 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
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 今后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内容充实、环
节有效,教学相长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四:高中语文评课标准
高中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材解读(30分)
1、尊重文本,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从“语文的立场”和“语文的方向”的角度确立教
学内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既
源于教材又新于教材。
3、注重整体感悟,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力求教材思路的 主体性和学生思维的
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4、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 的设置、兴趣点的引发、训练点的侧重,都要
着眼于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
二、教师教学(30分)
1、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2、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活”有“魂”,张弛有“度”。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
4、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品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
成长空间。
5、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得当,课堂氛围和谐,能从
教学过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动态地调控教学。
6、教态大方,板书实用美观,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启发性、激励性和典雅性。
三、学生学习(30分)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具有明确的指向。
2、学生学习的情致高昂,学有兴趣,求知欲强,学得轻松,也学得实在。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多样,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问难,敢发表见解。
4、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
合作的能力。
5、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享有人文关怀,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享用运用语言文字的
智慧。
6、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充分享有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辅助性教学手段的运用(10分)
1、适时、适当、适度。
2、贴近教学需要,凸现资源整合。
篇五:《项脊轩志》评课稿
《项脊轩志》评课稿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中学语文组 王学春
《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是 “情动于衷而行于言”。 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
感情线索,通过对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
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 王学春老师充分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思路清晰,语
言流畅,富有感染力。这篇课文讲得很成功。
首先是语文组教学组长邱艳红老师评价:
一、紧扣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落实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要 求学生反复读,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很有帮
助的。范读确实感染了学生,对课堂难点的突破起到了良好的作 用。
四、积淀显示功力,巧引拓宽视野
课堂上妙语连珠,信手拈来,博得 学生的心,用实力和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
崇拜老师,从而喜欢老师的课,提高课堂效率!
五、洞悉学情,为备准重、难点导航。
(一)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二)研习课文内容
六、巧设问题——“多问”不如“巧问”
1、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
2、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邱艳红老师指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堂互动 时,如果前半堂课体现了师生
良好的互动的话,那么后半堂,凭借着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为了按计划进行 ,却忽略了这种
互动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中规中矩,而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接下来是全体同仁评价
1、评教学目标(朱季光老师)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全面、具体、适宜。全面,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
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
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很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
知识和技能得 到巩固和强化。
2 、评教材处理(魏艳玲老师)
教师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
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教学目的的确定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
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 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精心。
3、评教学程序 (包淑芬老师)
(1)看教学思路设计
一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二是教学思路 的设计,有一定的
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清晰;四是教师在课堂 上教
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很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 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扬子江老师)
(1)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创新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蒋宏建老师)
(1)看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 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
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 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
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首先,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 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
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
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 (郑宝凤老师)
(1)学法指导的目的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法指导的内容熟悉并付诸实施
7、评能力培养(吴艳涛老师)
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
因素,并加以引导、 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
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 (苑广平老师)
(1)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 (邱艳红老师)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
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
轻松愉快, 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这些老师指出了我的不足:
课堂驾驭: 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
实到实践当中, 积极鉴赏。刚刚入境,下课铃响了,预先想要进行的讨论,即把最后的讨论
鉴赏的环节加以升华,这一教 学设想还未实现,仓促结束这节展示课。这一地方的处理显然
不够灵活,说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 ,对时间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节完整地可
略有残缺。
经验不足: 在整个教学 环节的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读课文的环节可
以删去,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不是起始课 ,如果删去这一环节,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后面的
鉴赏上,无疑会为将鉴赏推向高潮赢得时间。二是, 如果将课堂的质疑和鉴赏融为一体,会
不会更好呢?质疑的过程难道不是在鉴赏么?鉴赏也可能包含质疑 。
总之,这节展示课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同行是良师。
借这个机会,我衷心感谢语文组所有的 老师对我这堂课的支持,他们给了我灵气与活力,
给了我技术上的指导,课后,我们有同感:合作共赢!
篇六:评课稿套语
no.1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张文顺(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13 22:50:00
一、能够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这节课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周围的物品积极的创 设教学情景,充分的激发了学
生的求知欲。而后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获得了 新的知识,使学
生充分的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三、学生 的实验成功,参与率高,知识的过度自然流畅教师至始至终扮演着导的角色,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
四、学生和教师在教欲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紧密的联系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紧紧把握生活,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对学生环境教育。
五、在学生的活动中,学生无拘无束的展开了讨论,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
良好。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2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李超(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16 17:52: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 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
响,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作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二、师生准备充分,尤其是学生,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准备是很充分的。
三、课堂结构设计严谨有序。
1、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可谓有板有眼,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 是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入
手,逐步引出合成材料,再引出有机合成材料,接着针对有机合成材料组织学生 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紧凑合理。
2、教学过渡自然。
3、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有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很高。
4、教学注重过程,详细讲解结果的获取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 问题,这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过程
的获得途径以及所表示的价值,每一次回答正 确就可感受到一次微小的成功,从而加深了对
知识的的了解和掌握,更好达到教学的目的。
5、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活动,许多学生还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6、本节课反映出教师基本功扎实,教 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尤其是亲切的声
音很容易感染了每位学生,这样的表达就更能调动 课堂气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3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腊月梅花 发表评论于2008-3-29 21:30:00
孙淑琴
1、本节课的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
影响,内容较多,教师通过多 种教学手段,作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充分的体现课改的理念;
3、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很高;
4、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物品积极的创设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利
用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获得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充分的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在 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5、学生的活动时,学生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给许多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6、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对学生
进行环境教育。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4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马建军(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31 22:41:00
1.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 课,值得我们借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
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
2.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高。
3.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
5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
作意识。
6.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
7.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
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 环境的情感。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5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马建军(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3-31 22:41:00
1.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 课,值得我们借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
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
2.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高。
3.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
5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6.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
7.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
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 环境的情感。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6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老张 发表评论于2008-4-2 19:02:00
张志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值得借鉴。
2、教 学设计和教学的师生互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 活动探究,形成了学、思、做、辩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的培养了学
生合作动手、积极思考和语言表达能 力,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的
收获,是一节实效很性强好课,值得学习。
3、教师采用启发问答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由学生将本课题的知识一一展现
出来( 要布置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课文才能达到此效果)学生思维活跃,表述准确,(可看出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较强)。对有机材料的功过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于化学教学之中,增强了学生关注自
然的社会责任感。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7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杨玉青(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10 22:06:00
本课题有较多学生难以理 解的概念,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合
物、热塑性、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和合 成橡胶等,学生学起来显得陌生而枯燥。所以本
课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老师讲解,但是,单纯由学生 讲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容易
产生大脑疲劳,学习效果较差。而授课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这 一点,能将教师的讲
解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又能亲自 动手实
验、动口讨论、动脑思考、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
课堂教学中以“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同时培养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
物质的理念。在整个教学 活动中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时
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 展,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8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张文顺(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1 18:36:00
一、本节课教师以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物质的区别入手引入很好。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师生 互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探究,形成了学 、思、做、辩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的培养了学
生合作动手、积极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参与面广热 情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的
收获,是一节实效很性强好课,值得学习。
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
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很高;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9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贺秀梅(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6 11:28: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益。
1、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
影响,内容较多,但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师生准备充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3、教学过渡自然,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4、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有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很高。
5、本节课反映出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能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 多媒体播放视频,及时补充有
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这是一节 很优秀的课例,看
后很感慨,于是让学生也看了,这一节内容我没讲,效果很好,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而
且增长了见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0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陈学红(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13 23:09:00
《有机合成材料》一课不 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大与应用的范畴。课标
对此的要求不高,属于了解(既“了解有机 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 护”。和知道(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
能和用途”)。但是,这些只是有利于联系社会,丰富学生的生 活常识,能引起学时的学习兴
趣。 教材中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
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与互动的方式,认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
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该课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首先,该教学设计比较灵活,不是死板教条、按部就班的按照课 本上的顺序进行教学设
计,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结合教师事先收集好的生活中很熟悉的材料— —毛线、
布料、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进行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
1.讲解与学 生活动相配合并穿插进行,避免了常规教学的弊端。因为常规教学方法会使
学生产生大脑疲劳,导致学习 效果很差。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获
取丰富的知识,又能亲自动手实验、动口讨 论、动脑思考,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幸福状态,
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处理方式还有效地分散了难点 ,降低了教学难度,便于学生理解
枯燥的概念。 2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
3.学生的活动有轻有重——轻重化
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对于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由于其 任务难度较大,仅凭一个学生
的能力难于完成。这样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验等,利用多个 学生的智慧完成。
对于思维容量小,一个学生就可以完成的学生活动,可将其设计成学生回答等方式来完 成。
最后,如此大的容量,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是可以很容易完成的,但是它不太适合教学条< br>件和教学设备差的学校和学生。对于后者要做适当的改进和筛选。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1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李振国(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0 22:45:00
1、教 师对学生的引导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
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
教学中,参与面广,有助于学生掌握 所学内容。
2、教师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梯度,有层次性,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同时也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辩论塑料的利与弊的设置较好,不仅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
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达到了新课程育人的目
的。
4、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较好,这都与老师平时 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从这可以
看出,这位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因为高明的老 师并不是简单的从教
知识来提高教学成绩,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提高教育效果,因为 “态度
决定一切”,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
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5、教学环节紧凑、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2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汤莉娟(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1 10:54: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1、本节课的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
响,内容较多,但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2、教学设计新颖,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 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教师、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配合默挈, 气氛热烈而融洽,体现了平等、尊重、
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4、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善于组织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到课堂中,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捕捉教学的契机,促使学生主动 溶入课堂中,争做学习
的主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实效得 到了大幅
度的提升。
6、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的背后是教师无数次的尝试
和艰辛的付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3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汤莉娟(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1 10:55: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1、本节课的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
响,内容较多,但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2、教学设计新颖,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 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教师、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配合默挈,气氛热烈 而融洽,体现了平等、尊重、互动
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4 、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善于组织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到课堂中,增 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捕捉教学的契机,促使学生主动溶 入课堂中,争做学习
的主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实效得到 了大幅
度的提升。
6、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的背后是教师无数次的尝试
和艰辛的付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4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袁永红(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23 9:14: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1.教师引课新颖,能结合现实生活充分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材料--- 毛线布料等进行情景
设计引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新颖合理,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参与面广,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4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及时补充有机合成 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
求知欲.
这 是一节很优秀的课例,看后很感慨.教学中我利用了该课例,效果良好.从中不但让学生
学到了知识,而 且增长了见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5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王克虎(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5 12:47:00
观看《有机合成材料》这节课堂实录,我有很多感受:
1、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注重教法设计和学
法指导,能从教与学两方 面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
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 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
运作的效果良好。
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到位,能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讲清概念。
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教具使用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教师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得法,
教得轻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昂然,思维活跃,觉得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效果
优良。
4、板书规范、直观性强,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5、教师语言准确清 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而且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6、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
都能达成,能创 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6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付 天德(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0-5 16:46: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一 课,感触颇深:有机合成材料》属于知识的扩大与应用的范
畴。课标对此的要求不高,属于了解(既“了 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了解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了解“白色污染及 环境保护”。和知道(知道“三大合成
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但是,这些只是有利于联系社会,丰富学 生的生活常识,能引起学时
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 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
自学和参与互动的方式,认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 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
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 借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
引出课题,过渡自然。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高。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no.17 讨论: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柴少清(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0-5 16:53: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一课,有许多的收益,值得品味:
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合理,形式 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
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 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
教学中,参与面广,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师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梯度,有层次性,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三、辩论塑料的利与弊的设置较好,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 的语
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达到了新课程育人的
目的。
四、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较好,这都与老师平时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从这可
以看出,这位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因为高明的老师并不是简单的从
教知 识来提高教学成绩,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提高教育效果,因为“态
度决定一切”,学 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是不言而喻的,这
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是为 了不教”的思想。
五、教学环节紧凑、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篇七: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
《鸿门宴》是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 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
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 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
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 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 戏剧性的令人
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
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
习 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 一定数量
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 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
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 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
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 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
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
①学以致用的态度,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和挫折
②领悟态度: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到底“败”在哪里?领悟良好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

③分析态度: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个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认知项羽与刘邦?(开放性
问题)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
一步增加文言知识 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
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 是一种技术。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
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
1、学生诵读,老师范读,整体感知,筑好文言基础墙。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
三、说学法
1、 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
四、说课时安排
《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五课时教学本文。
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初读) 第二课
时: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熟读) 第三课时:进一
步梳理文言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精读)
第四课时:通过对 人物、事件的赏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由学生自主认识到人物的性格,悲 剧的原因等问题。(赏读)
第五课时:补充课本教学内容:同学生一起阅读古今关于刘邦项羽 的一些篇章:让学生
投入进来,把握自己眼中的项羽。(展读)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五步学习法:初读-熟读-精读-赏读-展读(板书)
五、接下来针对第四课时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说教学过程
1、疑问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营造课堂气氛,我的开场白是这样安排的:
提起项羽刘邦,提起 楚汉相争,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项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
气盖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扬名天 下。刘邦:登高一呼,天下云集而景从,发兵沛县。
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两个英雄人物,为 什么一个被围垓下,枭雄末路,悲歌别
姬,最后自刎乌江。而另一个却能成就千秋霸业,建立大汉王朝呢 ?由此激起学生的探求兴
趣。
2、发散思维析人物
因为本单元的 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
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 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
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设疑 ,步步引入环节)(课件展示)
(一):鉴赏人物作品
(1)、鉴赏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请男同学齐读,读出其雄奇壮美的王者之气,分析在大气磅礴之中含有怎样的可贵的思想:
求贤如渴,居安思危。
篇八:高中语文听课评课
我觉得夏老师的这堂课有三个特点:
一、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上节
课夏老师让学生自学,并疏通文意,而这节课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归纳遇到的困惑,老师再根据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第二次的探究讨论 。整堂课气
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 br>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思路 清晰。夏老师先让学生自学,朗读并疏通文意,再让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讨论,接着总结课文中演的 文言知识,最后在进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
自己的工具书找出相关的成语。这个设计思路,符合学生从整 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
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渊深,增添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强。这堂课可以看出夏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扎实的语文功底。
学生讨论的如火如荼而没有脱离教学的主旨,是因为有夏老师的引领。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过程中,夏老 师会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而不是放任自流。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不拘一格,
篇九: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搜集整理:无涯轩主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 , 模
块 《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
难点原因:
突破途径: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及对策:
2、内容的组织安排: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
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
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
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
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
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
动手动脑)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
四、 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 分钟) l 导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 ( 分钟) 新课学习:
第三环节: ( 分钟) 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
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
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四环节: ( 分钟) 布置作业:
分为两部分:
(1)书面作业p??和复习本节。
(2)预习下节内容,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和顺利学习下节课做准备。
第五环节:
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
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
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六环节:
板书设计:
《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
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
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
对诗
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
为了
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
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 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
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 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
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 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当学生陷入
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 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我
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 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 、赏析、背诵的步骤。
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学过程
本课我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忆李白的诗句导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床前明月光”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等诗句,由此得出李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表 现手法。
从而引出《蜀道难》。此环节意在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
【环节二】、认识李白。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既可 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环节三】、诵读感悟
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所以,此环节首先设计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朗读 ,初步感受诗歌
意境。然后师生共同欣赏flash配乐朗诵《蜀道难》,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 ,将诗歌
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环节四】、讨论文本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 地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的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启发法
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技巧。新课标 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
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讨论解疑.把提出的问题交 给学生解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并且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在这个环节要给予正确的点拨。
例如当学生讨论本首诗歌的主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说法,最后确定一种最
有据可循的说法“送友人入蜀”。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同时又使理解不发生偏差。这也是本
节课的【教 学难点】。
在艺术技巧上,由于学生对夸张这种修辞很了解,所以会很容易发现原文有多处夸张时,而 学
生没有意识到的手法,则需要教师点拨。
例如学生提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时,教师要适时的补充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样,看似无 序地问,实际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教 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环节五】、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李白的 《送友人入蜀》,评析诗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并且与《蜀道难》进行比
较阅读。此环节意在扩展学生课 外知识,同时深化对教学重点的理解。
【环节六】作业设置
背诵诗歌。意在通过背诵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环节七】板书设计
本课时板书为内容板书,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二)鲁迅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此文的?说了什么?
悲愤: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
一是痛惜爱国青年的牺牲、赞颂爱国青年的精神,二是愤慨反动政府及文人的无耻、抨
击反动政府的暴行和反动文人的污蔑,三是要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鲁迅先生无话可说,一是悲愤至极,二是不欲敌人快意。
(三)鲁迅先生写此文仅仅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吗?找出体现鲁迅写作缘由和写作目的的
语句加以分析。
(教师补充)背景介绍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国民军开 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
意、荷、比、西等国 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
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
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 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
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 “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 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 还在一些
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中多次出现作者关于“写点东西”的不同表述,先是两次 写到“我也
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接着又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
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分析每一次出现所针对的内容,不难看出作者的写作缘由。 第一
次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针对刘和珍来说的。鲁迅所编辑的期刊因为其战
斗胜往往被查封 和扼杀,以至于“有始无终”,但在这“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的“生活艰难
中”,刘和珍“毅然”预定 了《莽原》全年,这与其说是刘和珍“很爱看先生的文章”,不如
说是刘和珍对鲁迅的一种敬爱,是对鲁 迅观点的一种赞同而与其思想产生了共鸣。对这样一
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 着师生之谊的忘年知音,对这样一位“为
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鲁迅当然不仅是因为程君的请求, 更是发自内心地觉得
“早”该写点文章来纪念她,以表悲痛之情。
第二次“我也早 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紧接着“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
后出现的。“这样的世上”是指血 腥屠杀的反动统治者与其走狗文人交织而成的“似人非人”
的世界,是既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的猛士,又多有庸人的
世界,麻木的庸人不但不能像猛士一样“奋然前行”,反而 做了反动统治者的帮凶“维持着这
似人非人的世界”,为了使这没有尽头的世界早日结束,这就正有“写 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
揭露“流言”,唤醒民众的必要。
而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 东西的必要”是针对“庸人”而言的。“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难道烈士的鲜血就这 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
吗?不能!面对快要降临的忘却的救主,“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 必要”,来提醒人们,也提醒
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
综合起来看,此文不仅仅 是为纪念刘和珍,而是借悼念并赞扬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
的爱国青年刘和珍,评述“三一八”惨案及 其发生后的社会现象,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阴谋
虐杀革命青年的凶残暴行和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唤醒民 众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激励人们
起来斗争,摧毁这个“似人非人的世界”。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请同学们理清全文思路,思考以下问题:
(1)本 文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课文的七节中哪
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 君?(三—五节)
(2)第一、二部分的作用?(是写作的起源,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2.在理清总体思路下,划分层次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第一段 (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第二段(3-5)记述刘和珍的行状;第三段(6-7)纪
念刘和珍。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
情?
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
被害的青年”,再 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
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 ——颂扬她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和她们的勇毅,
告诫(斗争方式),激励“更奋然而前行 ”。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棋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 称
“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
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教
训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
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 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
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 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
线索可以概括为:“悲”、“愤”。
【问题探讨】
1、你能说说本文结构上的特点吗?
2、你能否从本文中发现写作纪念性文章的思路?
一、二两节,写作缘起;中间三、四、五节 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最后六、
七两节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以情感为线 索,三部分的情感分别为:纪
念——赞颂、揭露——抨击、唤醒——激励
【学习总结】
先由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最后补充。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感情脉络
2、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一、二节为什么老
围绕这点展开?
3、注意重点字词的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总体思路,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
理解难句,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导人新课。
1.进一步探究思路
思路的起点是 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
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 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对将来的意义。这就
是全文的整体思路。
(1 )关于写作缘由,思路分两步,“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两个方面,思路从一个方面
到另一方面,先说为 纪念死者这一面,再说另一面,为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
债。
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一、二节为什么老围
绕这点展开?
第一,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①爱
国力量方面:开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怀念刘和珍,不屈服。②反动势力方面:“几个所谓的学
者文人的阴 险论调”。③庸人方面:淡漠了,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维持着这
似人非人的世界”。 第二,鲁迅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也坦陈在读者面前,大悲、大哀、
大怒,造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探究三、四、五节间的联系,关于记述烈士事迹,思路怎样展开?
思 路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到遇害。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第三节写
刘和珍的正义感、责 任感、反抗性,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去请愿“欣然前往”,是很自然的。所
谓“受人利用”,无非是流言家 开罪、嫁祸之辞。作者不但写刘和珍的斗争性,而且着意反复
写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蕴在 于表明,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段政府反诬她
们为“暴徒”,不但不值一驳,反而充分暴露出他们自 己的暴虐。第五节,再详述刘和珍的遇
害经过,铁证如山,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
(3)理清六、七两节关于惨案意义的思路。
谈到意义,一般人只说肯定的,鲁迅先生的深刻 之处就在于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他既
不肯定一切,一味颂扬,也不否定一切,把惨案当作无谓的牺牲大 泼冷水。而是从“人类的
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地位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 教训,告诫
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血战”思想即暴力革命的思想,在1926年提出,确实非常深刻, 有
远见。
2、试用比较法探究思路
(1)如果从第三节的刘和珍 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序
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因为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了单为刘和珍一人作纪念
文章或作传了,而 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
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 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的两周来各方面的
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 氛围。
(2)第一节之后思路为什么转向“庸人”那一面?如果去掉第二节,行不行?
不行。因为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唤起民众。“三·一八”惨案之后,
为时不长,人们就淡忘了。慑于反动派的淫威,寂然无声,因此“市街依旧太平”,似人非人
的世界得 以维持。那些庸人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驶,
不过两星期,就淡漠 了。中国的前途取决于民众的觉悟,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
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所以他 要鞭挞庸人的灵魂。
(3)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 为什么?从概况
到细节,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不可以。写刘和珍遇害情况,是为了揭 露段政府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劣。把遇害情况与
细节分开来写,把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文人的流言摆在中 间,可以充分显示其荒谬性,并使
遇难细节成为痛斥反动派的事实根据。第四节先写概况,即伤亡情况, 再写段政府的诬蔑和
走狗的流言,显示了强烈的反差,其荒谬性已不言而喻,愤怒的控诉就如火山爆发。 思路深
入到细节,针对所谓“暴徒”“受人利用”,写刘和珍参加请愿是“欣然前往”的,又写政府怎样用枪弹和棍棒虐杀刘和珍等人,这些事实就成为痛斥反动派的铁证。
二、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的方法。
1.理解内容,分析层次(共13句)
①//②—④//⑤—⑦//⑧—⑨//⑩—13
①听到噩耗;②一④怀疑态度;⑤一⑦见到尸骸;⑧⑨听到诬蔑;⑩—13悲叹怒吼。
2.细理思路
细理思路就是一层一层理,一句一句理。这里仅以第一段中的4个句子为例加以 分析。
先说听到噩耗,再说怀疑态度。怀疑态度又分三步:先说自己当时的怀疑,再说明怀疑的原
因,推进一步,再从刘和珍的角度说,怀疑的理由又多一层。思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层
层深入。
三、从理清思路着手理解句意,解读难句,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
者?”
提示: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纪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
理想的人格。“真的猛士”,指以刘和珍等人为代表的革命者。“直面”,即正面面对。“惨淡的
人生” ,指反动派统治下的凄惨悲凉的黑暗现实。“淋漓的鲜血”就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
“这”指“真的 猛士”。这是一句感叹勇气的反问句。
从“艰于呼吸视听”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 思想感情的一次飞跃。上文,已经
写了这个感情的发展变化。追悼会时独在礼堂外徘徊,心头是超乎寻常 的悲愤。欲写不能,
还是“艰于呼吸视听”,几乎被悲愤压倒。而“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愤 怒达于极
点。“出离愤怒”,便是一个飞跃。“出离愤怒”后怎样呢?做真的猛士!“我将深味这非人间
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惨
淡 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猛土”性格正是鲁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鲁迅在
这篇文章里, 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
前的一面镜子。鲁迅是 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将更奋然而前行”,
中国才有希望。他们当然要承 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
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这段话 是说,真正的革命者要敢于认识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要敢于为改变这种社会现实而
顽强战斗,不怕流血 牺牲。真的猛士面对“惨淡的人生”时,为黑暗社会的长存,人民命运
不能改变而哀痛,所以说,他们是 “哀痛者”,他们是为国为民哀痛,当他们“正视淋漓的鲜
血‘’时,为国为民而牺牲,为改变旧世界而 牺牲,并以此为幸福,所以说,他们是”幸福
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提示:“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 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
酷的思想统治。从段政府的罪行这个角度看,思路从揭露 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
双手沾满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害者为“暴徒”,制造杀人理由 ,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 统治者惯用
的手法——屠刀加箝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
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
缕血痕抹杀了。”
提示:第五节第二段记述刘和珍遇难情形,一是表现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
精神,,二是揭露 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第二段思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句接三个女子一方面,先说伤亡 情况,着重表现互相救助,沉勇友爱。思路继续在
三个女子一面展开。“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 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
——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个“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 “从容地转辗”概括了她们
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友爱,确实令人震撼。
接下来又从执政府一面说“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
里专指女子,再 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
和团的八国联军,19 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
段政府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 惩罚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
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 指制造“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
军人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是善与恶 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
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什 么”武功
“,所以说”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反语。
4.“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提示:这是全文思路的收束。

观月记-王常胜


拔丝地瓜的做法-刘传


蚕丝被品牌-爱之花语


最新彩铃-寒冰猎手


身残心不残-消防演习烟雾弹


单曲排行榜-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知足吉他谱-低吟浅唱


绩效考评-熊图片



本文更新与2021-01-11 15: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09530.html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