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高中生物说课稿【三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4 05:06
tags:生物说课稿

好听的qq情侣名字-关于幸福的名言

2021年1月14日发(作者:辛程)
高中生物说课稿【三篇】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 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
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 】则是为进行说课
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 教”。

篇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 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
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我将从教
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 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
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 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
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 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
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
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 的基础上,
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而 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
巩固生态系统 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
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三)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四)教学目标
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
水平, 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
1.能从整体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
断的思维能力。
2.应用能量流动的规律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
2.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重难点及其突破
1.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 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圈中每一
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转化 和散失的系统,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
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
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用准确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的过程。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自身(调节能量流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 分)打好基础,教育学生树立生态学观点,自觉坚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
理。
基于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现实生活的需要,确定了以上教学
的重点。
2.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在能量流动比较抽象和学生缺少揭示规律的方法。针对这一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突
破措施:
1.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理
解能量流动过程,归 纳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时,先由一个个体的能量输入、储存、转化和 散失途
径分析,逐步种群、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最终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在
能量流动的特点的教学中,先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测,然后以赛达
泊格湖能量为例 定量分析,最终得出能量流动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设计合理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的合作进行推理探究,发挥学生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规律。
在学生完成能量流动概念学习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个个体的能量如何输入储存和
散失? 一个种群呢?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的学习和思考;接着提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
流动的?引导学生学习 教材,小组探究: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第二营
养级呢?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 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然后进一步引
导学生探究归纳: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②如 何输入?③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④能量在各个营养级的来源和去路?⑤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通过 探究和师生互动准
确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在解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基础 上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量分析赛达泊格湖能量
流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最终归纳出能能量
流动的规律。
3.重视联系实际,巩固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归纳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一山不容二 虎?”“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4-5
级?”“鲁宾逊荒岛生存策略”等实例分析,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 生在分析实例的同时,体
验了生活实际中的科学规律,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揭示事物 本质的科
学探究*,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 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已经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
力,而且通过高一年级的学 习已经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
析问题、逻辑推理能力;从学生的知识水平 来看,学生通过初、高中学习已逐步建立了能
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学习中 ,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资料引导学生 自
主学习、分析问题、加工信息、推理判断、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
思 考、合作、探究、归纳,教师启发引导、归纳、拓展延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落实
课堂教学目标。在 乐学氛围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
的直观性,条理性、动态性、高效 性等优点,设计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 学重在培养学生由现象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运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
能力,如何去分析问题、揭示问 题,方法很重要。本节内容教学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
由个别→一般,由局部→系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以及研究规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的方法,同时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规 律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
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1.问题探讨、设疑激趣
2.理解概念、问题引导,学生由个体→种群→营养级→生态系统逐步进行能量流动分
析。
3.小组探讨交流,师生共同归纲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4.定量分析赛达泊格湖能量流动,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能量流动特点并探究
其表示形式。
5.实例分析,运用能量流动的规律。
6.小组探讨实例、归纳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课堂小结
(二)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 导诱,使学生乐
学、会学、学有所获是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本节课一开始 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置身其中;与生存挑战相联系,激发学生求知*。
自觉主动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接着通过教师问题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会由
个体→ 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出能
量流动的过程,在此基 础上做出定性推测:能量有逐级递减的趋势。
教师进一步提出这一推测的准确性有待验证,进而激 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教师因
势利导转入定量分析赛达泊格湖的能量流动,通过定量分析和小组的交流 探究归纳出能量
流动的规律。
学生沉浸在发现规律的快乐中,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实例分析 ,使学生在分析实例中体
验规律应用的快乐进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农 田生态系
统与桑基鱼塘,以及小组变流如何更好的进行草原放牧,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由现象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发现规律的教学思路,容易激
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1.注意区分摄入量和同化量
2.在讲能量金字塔时要避免 学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识巩固不牢时,引入其他的金字塔
造成干扰,暂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区分提高能量利用率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六、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如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输入传递、转化、散失1.特点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单向流动
1.来源逐级递减
2.起点2.表现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5.各个营养级能量来源1.效利用
6.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2.持续高效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转化过程
七、习题设计
1.课堂巩固练习
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区分易混点
2.课后探究
设计课后探究的目的,在于进一 步调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的积及性;同
时通过开放性试题,拓宽学生思维。
篇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 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
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 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 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
容膜结构的探索。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 习基础。因此
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
“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 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
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 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
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
进而更好的 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 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
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 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 红蛋
白尿。随后提出问题,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颜色和患者尿液颜色的区别,为什么有这
样 的区别?随后补充,正常人的细胞膜没有破坏,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导学生生物膜具有
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模型》。
食源性横 纹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示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
知欲。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目的是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顺利引入新课,并且渗透健康饮食习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对这一知识 点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师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
(构建模型)→教师提供实验 验证,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
究的一个验证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性。
1.组成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一和实验二)
鼓励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循序渐进、层层诱导。并顺势引导学生提出何种假设?又如
何来证实你的假说?学生根据实验 一、二,能够得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
和蛋白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假说,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学
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随后称热打铁,继续提出问题,脂 质和蛋白质又是如何组成
细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磷脂分子资料和实验三)
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磷脂的性 质和细胞生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磷脂
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以及假设组织细胞膜中磷脂的 分布情况,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
师评价,给出意见。最终得出细胞膜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其 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
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只有这种结构才可能稳定于细胞内外均 为水的
环境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多媒体展示资料4和冰冻蚀刻显微技术)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 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把自己当作科学家,会得到怎么
样的假设?同时表述模型。学生根据扫描电镜技术和 冰冻蚀刻技术的实验结果,描述细胞
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的存在状态。培养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科学发 展的重要性。
4.细胞膜是静止的吗?(多媒体展示变形虫视频和实验五)
视频展 示变形虫运动,动画展示荧光标记技术,启发诱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
实验现象归纳相应结论,并 设计新的验证性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通过视频和动画
的辅助,增加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感性认识, 培养质疑、创新、探索的科学观点。强化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模型)
多媒体展示1972年桑 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
实验探究上进行回顾,用自己的话说出基本 要点。教师纠正、展示完整内容并进行详细讲
解并补充糖蛋白等相关知识。
让学生进行回顾,增强口语表达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并检验教学效果。
环节三: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思考题,
之前 所学习的知识中,哪些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哪些又体现了选择透过
性这一功能特点?
通过学生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有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
网络。 课后以思考题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识,应用新知,又能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
篇三:《伴性遗传》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 的现象和特
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
脚步而设计 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
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 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合带
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 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
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进 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 的习惯,形成探
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
析为例 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 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 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
色盲检 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
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 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
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 用这样的导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不
知不觉中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接下来就是我的新课展开环节,将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 步是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首先我会出示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提出问题串:①家
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 ?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
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③ 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
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④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
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能知道红绿色盲症是伴X 隐性遗传病。此时
我会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请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
染色体上?学生通过观察会得出:因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差异,Y染色体上没有色
盲基因 的等位基因。整个过程我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图得出结论,这样
可以发展学生自主探究 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表格总结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分析为什么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我会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他
的结果,师 生对他进行评价。用表格做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养成对比总结的习惯。
接下来带领学生分 析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
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在学生学会如何 分析遗传图解后,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请学
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分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 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与
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师生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的特点是交 叉遗传、患者男性
多于女性、一般为隔代遗传。
第二步是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由于已经带领学生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做
了分析,他们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识基础,所以我会让学生 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自主学
习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参 与到他
们的讨论中。经过讨论,我会请一位学生化身小老师上台讲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会注
意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
连续、男患者的母 亲和女儿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学习生物科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知识, 而是为
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用知识改变生活。所以生物学习要紧密的联系实践。这一部分我会
给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如通过眼色区别子代果蝇的雌雄,通过芦花羽毛区别雏鸡的雌雄,
通过分析家系图 决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实的例子更能直观的体现出这一部分学习的价值。
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定 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做教材上的基础题,
并请有兴趣的同学把拓展题也做了。通过 分层次习题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
让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辅导。
3.小结作业
在课程结尾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X隐性遗< br>传病的遗传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个血友病患者家
族的家系 图,尝试分析血友病是什么遗传病。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能
应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同时也锻炼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说一说我的板书设 计,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做到整洁
清晰、大方明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张敬轩什么歌好听-戴高帽子


思想品德表现-雪人出装


励志文章-寻根问祖


杰斯攻略-八宝饭的做法


四级范文-王者荣耀情侣名字一对


臀组词-男明星排行榜


英语单词拼写-我恋爱了歌词


魔兽争霸3作弊码-绚烂无比



本文更新与2021-01-14 05: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15438.html

高中生物说课稿【三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