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人教版初中生物说课稿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4 05:07
tags:生物说课稿

腾讯密保卡-6级听力

2021年1月14日发(作者:路扬)

人教版初中生物说课稿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
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 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 浓厚的学习
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
有重要 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
长的过程, 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
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
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 圈的面貌,
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
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 28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 等,培养学生收集
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 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
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 立人类进化与发
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 家园——生物圈及人类
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来找出事物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学习生物学。
上述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体现了显性教育价值,而方法目标
和品格目标则体现了隐性教育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人类不仅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而且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因此
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
珍爱生命。
2 28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察问题、 思考问题、讨论问
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四、关键点:
1、处理好本节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2、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
3、处理好基本观点及学术界中的争论的关系。
4、要注意强调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关系。
Ⅱ、说教法:
新教材的指 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
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 节教材
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精心整合教材。
本节教 材中的资料丰富,但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不能紧扣教学目标,且由
于时间的关系也不能一一讨论,所以我 对此进行了适当调整。如人与类人猿的
数量问题让学生课前去查找资料并放在进化发展中去讲。
而与教学目标无多大关系的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问题课堂就省略不讲,
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去完成。另 外有一些与本节教材关系密切的问题,如导言,
因为关系到这册教材如何与上册衔接,而且还关系到我们 该如何思考人类与地
球关系的情感教育问题,因而花了较多时间,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来讲。同时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注意与本单元第七章呼应,做到扣紧单元主题。
2、把握好这节教材中有关科学的基本观点及开放性的关系。
这节教材内容丰富,资料多,但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许多问题
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对这样悬而未解的问题,我们要在众多的 争论中给出科
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是进化来的(即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非由神创造的
(即神 创论)。但由于历史久远,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存在着不
同的学术观点,这是正常的。由此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 28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
本节教材的知识目标不是很多,但在教学过程中要 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
观察思考、技能训练、资料分析、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 力及发散性思维。另外情感教育也是本节教材不可缺少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开始的导言,还是人 类的起源和进化内容中的生
物与环境的关系,及教材的最后部分等,都涉及到情感教育问题,因此要注意
这方面的启迪教育。
4、应用好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节教材不仅 资料多,且由于起源及进化的过程距离现代的生活极为遥
远,因而难度大,所以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达 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情感教育更是需要录相片段来展示说明,才 能
更加形象生动。如将东非大裂谷这部分内容,先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再观察图
片,这样起到非 常形象直观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
效果。
Ⅲ、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进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
习。本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 行指导。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
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观点虽然有多种争 论,但归根结底人是从古猿进
化而来的,而绝不是如神创论中所说的人是由神创造而来的;另外生物的进 化
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且是经过极其漫长的过程;观点要通过证据、事
实来说明……总 之,课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辨证唯物
主义观点来分析。
2、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4 28


本节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
解决。如分析人与现代类人猿的 相似之处、人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发生了
哪些变化等问题,要用观察比较法;而研究人的起源和发展 的知识则要通过分
析资料、地质考察、寻找证据、观察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
3、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本节教材的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且高度概括。本节前后有近 8面的内
容,不仅资料图片多,且活动也多,初看起来很繁杂。因此在注重营造活跃的
课堂气氛 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梳理,这样才能对整节内容
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而通过阅读理解 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方式。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 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
为一课时, 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
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 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
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 实现。因
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 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
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 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
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
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5 28


1.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有 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 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
能力,让学生“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三、【教法和学法】
【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
略显不足,在课堂上 ,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
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
6 28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说学法——1)分组探究法。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游戏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5)《血液循环》学案
(二)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 行爱国思想教
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
地 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
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 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7 28


【设想依 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
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
教学光盘 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
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 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
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 区别点?→学
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
亲手 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 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
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
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3分钟) < br>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
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 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
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 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
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 小小旅行
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
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 ,使学
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5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 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
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七)、课堂知识反馈 (大约3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 B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8 28


2、小明得了支气 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
支气管的发炎部位?答:消炎药——各级静脉— —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
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八)、课外活动(大约2分钟):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为下节课作准备)。
【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
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 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四、【板书设计】
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 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
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 系
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
式、直观式等多种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
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
9 28


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 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
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
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
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
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我将从教材及学生、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及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本节内容主要 涉
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
及如何控制细菌 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
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 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
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 触的都是
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
对制作发 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
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 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
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 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
示发酵实 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
存。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这个年龄段
的学生已经有一 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
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 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10 28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
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 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
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 br>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
习。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
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 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
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
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其中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
存方法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化学课程,缺乏对于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
抽象的原理是难以理解 的。
11 28


二、教学策略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 是这样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
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 燥乏味。营造宽松和谐
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 br>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通 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
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 证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
发,根据本 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
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我认为生物
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 究,主动融
入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
一道彩 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从
而自觉地探究,提升认知水 平。既可以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又
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在这样 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
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 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
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 中来,参
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
能,在活动 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组成部分。课内介绍 人类在食品
制作与保存、疾病防治与药品生产以及环保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本节从
日常生 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
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 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
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 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
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教材又由浅入深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最基本的“吃”上
升到增进健康,提高 生活质量的高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观念:细菌和真菌
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关系 ,课外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制作
12 28


发酵食品”,收集资料 (抗生素今昔和药品说明书),调查本地人们在处理生活
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从而产生 对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欲望,求
知欲望。
三、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在第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展开的:“ 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源流
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的。如“花间一壶酒,独酌 无相亲,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
国 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同学们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尝试制作了
甜酒,现在就请大家分享彼 此的美酒吧!”学生相互品尝,气氛活跃,接着交流
制作甜酒心得,引出课题。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
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 和
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
的思维一开始就 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首先,提出问题:“美酒的制 作主要依靠发酵原理,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
开细菌和真菌。发酵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演示发酵实验 ,然后设问“你能解
释这一过程吗?”学生通过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13 28


接下来 ,继续设问:“超市内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
区别,你知道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 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
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 以及抑菌原理基
础上的。
(三)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首先引入:“真菌和细菌既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疾病,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
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
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 ,从而明确合理用药
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
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 合已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
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 物知识”。
(四)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 设计的:让学生就目前所了解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
的利用原理”和课前调查,谈谈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情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
况,谈谈对本地建设和发展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 br>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 个体,有着鲜
亮的个性和智慧,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
对待 ,就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
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引
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我设计这节课,力图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1、由境促情,境中生情。媒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问题
情境,具有探究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学生应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悟真菌和细菌的
独特之处,激发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
14 28


3、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交流,能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和资源无
处不在,要做“有心人”,学会关注和善于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培养正确全
面看待事物的能 力。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为切 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
识。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注:教学说明
1、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 (食品保存部分用来
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污水处理视频。
2、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学习时间安排一课时
“生物的特征”说课案例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 br>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
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 教材、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 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
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 一节,说
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
哪些特征 ,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
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5 28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
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
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
护生命。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xx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16 28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 知识和
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
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 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
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 为主,在充分准
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
分 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
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 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
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 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
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
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 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
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
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
物圈中形形色色 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
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 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
法。然后指 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
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二)分组讨论
17 28


对于什么是生物, 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
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 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
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
观察和资料分析、 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
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 生物,生物具备
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
意 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
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 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
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 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
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
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
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
能呼吸,有的说植 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生
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 晚上门窗关严,时间长了后,就
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时,
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
的。在辩论时, 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
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 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
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 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
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 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
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18 28


教师进一步启 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
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 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
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 的意
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
长大以后能继 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请几个学生上
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 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
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
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19 28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
用。
能力目标 :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参与动手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
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
义。
本节课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
二、说教材:
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 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
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 何对有机
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在这节
课中教材 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中绿色植物
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它属于理解 层次。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
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 三个方面:1是
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
共同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
重要意义。
20 28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会将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分组 实验,
全班分为8组,每组选做一个小实验,选择时指导同学们每个小实验至少要有
两个小组选 择。由同学们在课前按要求准备好。这三个小实验不难,学校也有
足够的设备可做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将让学生为
家里的栽培植物松土,达到学于至用的目的。
三、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一开始会组织学生复习上 节课的
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引入 比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估计可以答出
有机物的用途,这是我会顺着学生的思 维,设置思维的障碍:为什么有机物可
用来构建植物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请学生一起总结。至于有 机物为植物
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内容,则由同学们交流他们所做的实验过程,并上
台演示 ,在演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采用
启发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分步演 示的方法,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推论到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的对于生物圈子的重要意义。
在此我想说的是:为突破重点与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改演示实验为
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的接受学 习为主动去探究,组织学生参与分析,通过质
疑,探究,交流,总结,实现教学目标。
本节课 中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比较简单明了,它将做成网页状的结构,主要
它将按学生发言及教师教学的需要,调 整教学的进度。其中呼吸作用的公式将
做成可分批显示的。课件中还会做个小动画,用于巩固呼吸作用公 式的课堂练
习:将正确的答案拖到相应的位置,如果答对,它就会在停在相应的位置,如
果答错 ,则它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还会渗透学法指导,例如:在学 生已初步了解观察方法的
基础上,继续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观察目的,观察时伴随思考,如引导学生思< br>考,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是萌发的种子做为实验材料,我们可以不可以改用其
它材料,引导大家交 流,从而让学生的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我们的发散性思
维就可以得到培养。而在小组完成实验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明白善于与他人合
21 28


作,从他人的身上学到优 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技能训练中,让学生明
白推理的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 br>本节课的课前要求同学们到实验室完成准备实验,课堂上将利用3分种完
成课后练习,在这当中注 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将指导学生课外实
践,给家中的植物栽培植物松土,并请家长对自己孩 子的动手能力给予评价.
心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 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
时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 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
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培养学生的
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
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 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
学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3)情感目标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教学重点
22 28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 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
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
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 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
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
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
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 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
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 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
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
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
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 ,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
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 br>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
五、教学策略
23 28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问题(即探
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
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 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
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 免给学
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
动脉和肺动 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
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 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
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
l)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
2)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 它相通的心
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
到全身 ,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
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 但对于
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
化解难点又 避免单纯的说教,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l)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 ”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
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 ,心脏
是动力。
2)学生在学习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
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 难点。
24 28


4、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
案是“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探究时他们 想到
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
左心房探入, 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
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六、教学程序
(一).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本节课题。
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让大家出主意:有一家人在山上 住,他们如果还想
喝山下的自来水,要怎么办呢?许多学生想到了接水管,然后我引导他们有了
水管水能否自己能由下往上输送,这样很快,就有学生说要加个泵或抽水机,
然后我再问:其实我们人体 中也有一个类似于泵一样的结构,能将血液运输出
去,那是什么结构呢?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说出心脏, 引出课题。(板书)
(二).利用电脑出示了两张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现心脏的位置,通过启
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三).出现一个跳动的心脏图片,生动 地展现心脏的搏动,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并适时地提出问题:心脏是怎样泵出血液的?指导学生通过动 画理
解心脏的功能,引出心脏的功能,为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做铺垫。
(四).为了让 学生体会到心脏功能的重要,我提出问题:心脏能博出多
少的血呢?让学生计算心输出量,一分钟的,一 天的,一年的,一个人活到70
岁一生的血量,通过数据学生更深刻感受心脏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问 题心
脏为什么能够不停地搏动?(请学生思考:心脏的结构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
的特点),引 入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
(五).为了给后面的解剖猪的心脏奠定基础。利用动画和图片,指 导学
生观察心脏的形态。区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
腔。
25 28


(六).教师在实验前讲清解剖位置,并提出5个探究问题,让学 生带着
问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
脏结构的知 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
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学生活动过程 中,要求学生解剖应尽量露出四个腔,
以利于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教师应注意利用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根
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同时
出示心 脏结构图片,利用课件,辅助解决以上问题。)(七).利用课件,结
合实验探究的问题,以谈话的方式 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观察人体心脏解剖图,
描述出心脏的结构。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知识 的基础上,讲授
心脏的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观看动画,理解瓣
膜 的作用。
(八)利用图片复习巩固提问心脏各部分结构,及时作出适当的评价。
(十).让 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如果从上腔静脉或下腔
静脉灌水,水会从哪儿流出来?进一步训练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
一些小组探究时,把水由动脉灌入,发现水怎么也进不去,从发现问题 到解决
问题,从而真正明白了动静脉的区分和瓣膜的作用,然后才由静脉将水注入,
这样不但完 成了探究,也用亲身体验,真实地理解了知识。
(十一).各组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十二).利用图片讲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 着。有人说,在人的一
生中,心脏从来没有休息过,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出示心脏工作的示意图。提问: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正是心脏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才得以发挥泵的能力,不断地将 血
液泵至全身。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循环流动的呢?下节课再来一起
探讨。
(十三).和学生一起,提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先有学生自己总
结,然后教师明确指出:(1 )心脏由心肌组成,围成四个腔,能产生有规律的
收缩。
26 28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能产生较大的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
(3)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十四).完成堂上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位置、形状和大小
3、结构(实验)
(1)组成:心肌
(2)四个腔:上为两房:分左右
下为两室:分左右
关系:左右不相通,同侧上下相通
(3)相连血管(xx,室连动)
(4)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心 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个内容,所涉及的
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 的教学过程
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
掌握知 识。在这个主要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来
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 提高,同时教
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
27 28


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 终注意以学
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教 学原则。还要注意时间上控制和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收与放。
28 28

蒜蓉蒸龙虾-远古巫灵出装


老歌曲试听-上海滩钢琴简谱


seo经理-云淡风轻之笑看人生


青春的味道-汉武帝下一个皇帝


扎克打野天赋-如何制作名片


熟悉的反义词-超搞笑短信


怎样恢复qq好友-兔女郎锐雯


国庆节的手抄报图片-冷漠小三歌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14 05: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15439.html

人教版初中生物说课稿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